学院教育背景下动漫人才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时间:2022-10-20 12:3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通过对学院教育背景下动漫人才专业能力缺失的分析,论述了教学与行业需求相脱节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出和实践了强化与业界的联系,建立多结构、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最终实现动漫人才专业能力优化的途径。

[关键词]动漫人才;三结合;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0)02-0069-04

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将动漫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大力扶持,除此之外,全国有50多个城市宣称要建设中国的“动漫之都”或“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其中已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挂牌的有20个[1]。这些都标志着动漫时代的来临,但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动漫消费市场,中国的民族动漫产业在原创能力、人才、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正受到严峻考验,尤其是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动漫人才梯队明显不足,使我国的动漫产业缺乏活力,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此外,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培养的大学生虽然在数量上逐年增长,但实际上中国动漫企业仍然招不到合适人才,中国动漫人才的需求还是处于严重紧缺状态,这种现象说明目前学院培养的大学生离成为动漫人才还具有相当的距离。

1学院教育和动画产业需求的矛盾

动漫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但动漫人才的教育培养和产业的结合并不十分理想。对招聘动漫方面人才的需方作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发现,其中满意和基本满意两项之和才达到54%,这实际上反映了学院教育和动画产业需求间的矛盾现状。

1.1学院教育背景下动漫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院教育和动画产业需求间的矛盾现状实际上从人才使用的角度对学院教育背景下动漫人才的培养表达了相当程度的不满意。其中,意见比较集中的有以下三项。

首先,基本能力的缺失。动画公司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需要的一般是中低端人才,因为高端人才的造就需要一个过程,是一般人才通过自身的学习、思考和积累,以及不断的实战磨练从一般人才中脱颖而出,成为可以带领团队工作的高端人才。既然是一般人才就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但实际上许多学生到了岗位后不能有效开展工作,诸如设计稿、色彩规划等基本能力离产品开发的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有的连动画台本也看不懂,更谈不上原画设计,因此,动画公司往往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上岗再培训。

其次,缺少创作激情。现在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综合实践课上表现出眼高手低的习惯,重要的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和环节既不敢做也不想做,容易和简单的工作不愿做,最后什么也不做,白白浪费实战机会。毕业后到了动画公司,也是眼高手低工作浮躁,一门心思想做更高一级的原创工作但做不好,做低一级的工作又不愿意干。

再则,文化底蕴不够深,原创能力不强。一部具有中国元素的国外动画片《功夫熊猫》曾创下国内上映动画片的票房记录,《功夫熊猫》用了很多中国元素,其最主要的成功之处是创意的成功,而许多学生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缺乏了解,知识面非常窄。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想象力丰富,知识面宽,了解中国文化,有原创能力的动画人才,为当下学院教学提出了新课题。

1.2动画产业对学院教学提出的要求

动画专业的教学必须要和业界联系在一起,衡量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在业界的受欢迎程度。中国的动画教育与人才培养,要有一个多结构、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既要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艺术修养,成为一个通才,又要在通才的前提下,在动画整个产业链的某个专项(如动画编辑、原画设计、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动漫营销等)上学有所长,可以胜任该项工作并使自己在今后的专业工作中得到不断发展。

目前大部分动漫从业人员还是从动漫“发烧友”成长起来的,但是由于没有真正接受过系统的动漫职业教育培训,需要企业进一步培养。这种培养模式成本高、门槛也不低,不是动漫人才成长的最佳途径;另一种是院校大学“科班”培养,虽然,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400多家院校开设了动漫及相关专业,但大多着眼于理论层面,实战能力有限,加上培养周期长,软件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等。这些都导致了现有“科班”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在学院教育的大背景下,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必须强调合理设置课程结构、规划课程教学内容、配备具有行业背景的师资,通过建立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培养的学生受业界的欢迎,教育方就会获得良好声誉,有了良好的声誉,自然容易招到好学生。另一方面,必须强化与动漫企业的紧密联系,在课堂内外营造接近真实的市场环境和氛围,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从行业中来指的是教学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教学效果的评价要以行业中提炼出来的法则为标准,到行业中去指的是教学过程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为行业服务,比如造型设计课可以直接把某个项目或项目的某个工艺流程引入课堂,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项目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服务于行业了解动画行业的市场规则并接受市场的检验。

2学院教育背景下动漫人才能力优化途径

中国的动画教育与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多结构、多层次的办学格局。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围绕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已初步形成“三结合”为主要形式的动漫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即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这个主体,以教师实战能力提升与学生实战能力培养为两翼,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发展潜能与实战能力相结合的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2.1理论知识传授与基本技能基本素养培养相结 合,激发学生投入实战的激情

1)课程教学分两条主线同步交叉进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实战能力的培养。一是在课堂上强化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分解、演示和总结,给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课程小论文、小创作、小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培养自我总结、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培养实战兴趣、激发实战激情。在课程中安排适量实战案例,在分解知识点、工艺流程基础上由学生完成,并加以考核。同时,课外安排大量实战作业,强化学生实战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具体表现为:①案例分析。除在课程讲授中结合精选案例进行讲解外,还不断收集、积累一批原始的、来自行业一线的实际案例供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案例可把学生的实战成果应用于行业,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同时,让学生初步品尝专业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案例在具有知识针对性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新观念、新技术的应用,否则不仅起不到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反而会消耗学习热情。②实践观摩、参观访问。结合课程的需要,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走访影视广告企业、摄影棚、拍摄基地、影视城、动画基地,了解专业技能的实际运作过程,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另外,结合课程的需要,组织同学们到一线考察,组织学生现场观摩,与一线技术及创作人员开展现场对话,撰写调研报告和总结报告,并组织多媒体报告会进行交流。

2)布置课程作品,提升实战能力。要实施“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重视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所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而有效实施“实战作品战略”是练功的最佳方法。作品可以由几个同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但必须明确每个学生的分工,作品形式可以多样化。课程结束时收集和建立学生的作品库。对收集的作品按计划进行展播、展评和颁奖,学院对收藏的优秀课程作品颁发收藏证。收藏的作品经筛选后,根据作品的特点安排对口的教师作重点指导,修改后的作品学院推荐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通过围绕课程进行的作品布置、收集、展播展示、收藏、颁奖、修改指导、学科竞赛等环节,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和创作积极性,激发创作热情,同时使部分同学得以崭露头角,成为专业的骄傲。

2.2依托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强化学院教学 服务社会的职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2007年,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落户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这一平台拓宽了办学的视野。利用这一平台,笔者积极引进动漫大师,引进学科领军人物,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学术研究,另外,结合专业学科特点,与国内外动漫龙头企业合作,形成开放式的以学生工作室为单位的学生动漫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的建设极大的优化了动漫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动画专业学术水平的提升,并通过与政府和企业主体的全方位合作,有效拓展教学资源、资金、技术、信息等,最终拓展办学思路,构建与市场行业紧密嫁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全方位办学平台。

1)利用浙江传媒学院学科环境,搭建学科生态平台。一部动画作品的问世,涉及制片、导演、策划、营销、剧本创作、脚本设计、角色造型设计、原画设计、场景设计、机械设计、动画设计、音效设计、后期剪辑合成等等环节,远远不是仅由一个人或一门学科可以胜任,必须由具备多种学科背景和多方面专业能力的一班人形成的团队集体完成。因此,作为学院教育,搭建由多种学科支撑的学科平台对动漫人才的培养极其重要。

浙江传媒学院办学近三十年,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覆盖传媒各相关领域的学科体系,包括:媒体创意、编导策划、文学编剧、数字媒体、录音艺术、摄影摄像、表演艺术等等,动画学院内也集动漫、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影视美术、艺术设计、影视广告和戏剧舞台设计等元素于一身,形成了覆盖动画创作各相关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土壤和养分,形成了具有传媒特色的动画人才培养环境。

搭建学科生态平台就是利用我院的现有资源,构建上、中、下游各相关专业相结合的动态专业链,坚持理论与实战相结合、坚持多专业相联合、坚持产学研同步推进的办学理念,在我院营造动漫人才学习、实践、实战、创业的小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动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加强交流和了解;在实践和实战中,他们相互技能渗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创业过程中,各专业学生共尝创业艰险和创业成果。

为了充分发挥学科生态平台的效能,一是要拓宽不同专业学生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渠道,并逐步形成自由组合工作室,以项目为单位开展工作,以项目的落户带动人才的引进,以人才的加盟推动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的发展,从而形成项目、人才、产业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良性发展模式;二是联合有实力的公司,转包或独立承包开发项目,市场化运作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三是整合实验室资源,以有利于满足项目开发要求,并全时开放;四是有效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目前,我院的学生工作室和联手行业的横向项目开发已初具规模,为学生营造了与就业相类似的市场环境。

2)搭建学生实战教学平台。为体现动画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的特色,加强学生专业能力,课堂教学采用辅导课和实训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设计出贴近一线实际与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动漫之都建设紧密结合的优秀作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杭州国际动漫节、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全国公益动画短片征集大赛等赛事,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学生实战教学平台。

首先,教学过程中请进名人名家开设特色化系列讲座。动漫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既考虑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的纵向、横向交叉与衔接,又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既要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与能力保障,又要大力培养学生在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使我们的学生既具有自学和再学习的能力,又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能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

特色化系列讲座主讲人的身份非常宽泛,有行业的专家教授、有一线的资深专家、有社会公司的创作开发人员及著名软件开发公司和系统设备厂商的工程技术人员。讲座内容与课程的教学进程相一致,即定位于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新技术的应用、专业知识的新应用、有争议的新观点的展示和讨论、具体创作过程的演义等。通过特色讲座,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扩展学生的专业视角,提升学生参与实战的激情和灵感。

其次,以教师的实战能力带动学生实战能力的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永远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动漫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漫人才培养的师资必须在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前提下具有行业的从业经历,具有较高的行业实战能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是要积极投入资源,物色专家级一线动漫行业专业人士,通过直接引进、客座、开设讲坛或项目横向合作的方式为人才培养服务;另一方式是直接派骨干教师到动画第一线进行中长期的专业能力再培养。目前,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已占80%左右,许多教师的专业作品贴近市场,并在专业领域具备了一定知名度。这些教师,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研课题等途径,让学生共享自身的项目平台,为学生营造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大环境。

再次,以技能提升与素质拓展为目标,引进动画创作过程中的部分环节,组织学生参与开发,实施与社会接轨的教学机制,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动画作品的整个开发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参与开发整个动画作品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表面上来看虽然非常有益,但往往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所限,实际效果反而不佳。因此,笔者根据专业课程的学习进程,引进动画作品开发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供学生实战练习,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实战锻炼效果。比如动画短剧创作、动画作品个别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上色等等。在工作前,先请一线的工程师作短期免费实战培训,分解工序要领和要求,然后开始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相互交换工种,对象动画短剧创作、角色造型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部分直接采用与外公司联合组织大奖赛的方式进行。对于各个环节表现优秀的学生引导进入工作室,并给予设备、场地、导师等资源的支持,扶持其出作品、出好作品。对条件成熟的团队则独立或与其它公司合作的方式直接承接动画开发项目。

3)借助杭州国际动漫节搭建动漫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根据全国和浙江省动漫产业迅速发展的态势,浙江传媒学院确立了把动画学院建设成为浙江省“动画人才培养与人才信息交流中心、动画科研与技术开发中心、动画节目制作与节目交流中心、动画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与散发中心”的发展思路。近三年学院组织参加了历届杭州国际动漫节,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应,通过动漫节与众多动画院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动画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动漫节,专业教师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开拓视野、扩大交流、激发灵感、加强创新。通过动漫节,动画专业师生的作品得以展出,在专家和大众面前接受评判,持续推陈出新。

3 “三结合”创新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三结合”教学模式推动下,学生的自发性专业实战活动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团队化的发展趋势。学生自发组织和成立的工作室越来越多。这些工作室有的是跨学院的专业工作室,具备较强的项目运作能力;有的是以寝室为单位为完成课程作品而设的小工作室,不同的课程作品学生轮流承担不同工作,使各方面能力(如导演、编剧、制作、统筹、公关、制片等)都得到锻炼和培养;有的是由以立项人为项目负责人设立的临时工作室。工作室的形成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不仅优化了学习氛围、净化了学习空气,还形成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行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学生的综合实践作品也从初期单一的剧本、角色造型设计等,发展到现在不同风格、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的动画短片;从几个学生合作一个作品到每个学生参与多部作品的创意制作,进入到一个专业化、团队化阶段。很大一部分学生通过实战能力的提升争取到了就业机会。“三结合”创新教学使优秀学生作品在学科竞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奖项有学科竞赛奖、学院奖、行业奖、政府奖,这些都说明我们以合作交流、产学研一体,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解决动漫人才培养中教学与就业的矛盾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少波.中国动漫游戏产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途径 探讨 培养 能力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