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民办学前教育三质量发展现状研究

时间:2022-11-03 20: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民办幼儿教育机构是承担我国学前教育任务的主要组织,实质是市场资本介入普惠性公共事业,这使其具备趋利与公益双重特征。但因民办机构很少或无法获取政府教育财政支持,致使其在幼儿园硬环境和软实力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教育评价机制缺失,导致民办学前教育质量发展失衡。本文以x市为例,研究区域区域民办学前教育质量发展现状,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民办学前教育;区域;教育质量

现行教育法规并未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没有公布学前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的教育事业费支出信息,很多地方政府也未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经费预算中,导致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和比例低,根据中国教育网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民办园13 93万所,占比67.22%,在校儿童953.66万人,占比51.09%。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只有1.3%,而美国联邦政府2015年教育财政预算中,最大份额用于学前和基础教育,占可自由支配开支的近90%。由此可见,由于政府预算支持的普惠性幼儿园的数量少,民办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的主要机构。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程度高低不同,其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本文选取中原腹地x市(地级市)作为样本,探讨区域民办教育质量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x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3年底,该市经教育部门批准注册的幼儿园共1 116所。其中,省级示范幼儿园9所,市级示范幼儿园33所,市一级幼儿园64所;公办幼儿园233所,民办幼儿园883所。幼儿园教职工1.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3万人,在园幼儿17.7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分别为82.9%和92%。2014年,全市新建、改扩建113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61所,在园幼儿数达到18.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3.9%。2014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2108亿元,全市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达到50.95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1%。

由此可以看出该市学前教育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公办幼儿园比例低,民办幼儿园成为教育机构主体。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占80%,高于全国67.22%的比例。在民办幼儿园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也多余公办幼儿园人园人数。其次,政府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低。该市财政教育支出所在生产总值比例为2.41%,远低于该市所在省的3.14%比例和全国4.1 5%比例。并且地方财政教育经费主要支持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的发展,支持高校与地方合作办学,促进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没有将学前教育纳人年度单独经费预算中。

二、对于x市学前教育质量现状的调研

调研的目的有以下两点:一是为了了解该市民办学前教育的教育质量的现状,理清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查民办学前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园条件、师资力量等诸自变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二是要了解有效评价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是否存以完善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体系,有效评价教育效果,监控教育机构的教学运行。

研究工具是在借鉴哈姆斯的《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的基础上,通过增减、改进部分内容,完成《区域学前教育质量评价量表》,力求使量表简易有效,客观准确评价学前教育质量。量表包括学生能力、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空间设施、教学管理、家长评级等6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下面包含若干变量,共有45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5个等级,采用利克特5点量表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越高。经过咨询专家和在2所幼儿园进行的预测,该问卷具有的信度和效度(结构与内容)。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x市7所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其中市区幼儿园3个,农村幼儿4个,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开展调查研究,问卷调查主要在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工勤人员和家长之中开展,共发出问卷127份,有效问卷119份,随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三、调研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市民办幼儿园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突出的悖论或矛盾点。

(一)经费投入问题

一方面,90%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幼儿园经费紧张,如严格按照标准班控制学生人数(小班20~25人,中班为25~30人,大班31~35人),不增长学费情况下,幼儿园的运行会出现入不敷出。因此,为增加收入,近半数的民办幼儿园出现蒙氏班、培优班等人数少、师资优的“贵族班”,也会有舞蹈、音乐、绘画等特长班。另一方面,近75%的家长认为目前幼儿园收费过高(据统计2014年,该市非私营单位月平均工资3 443元,私营单位月平均工资2 563元,而幼儿园生均学费每人每期约在3 300元到9 000元之间),加上儿童其他方面的教育开支,学前教育支出占家庭年均总收入的11%以上。对比发现,普通家庭每年承担的学前教育财务负担已经到达甚至超过当地高等教育收费(该市省属高校本科生每生每年收费3 400元到3 700元之间)。所以家长普遍抱怨学前教育学费贵、班级人数多等,这成为与幼儿园之间的重要矛盾点。

(二)学前教育质量认识的差异

一方面,63%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很重要,而身体素质提升、兴趣培养、人格素质等方面次之,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愈发严重。民办幼儿园中普遍存在中、大班就开始教学生拼音的识读与书写、数字的加减运算等,并J~82%的老师会每天(包括周末)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60%以上的学生每天花费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超过30分钟。另一方面,80%以上的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是学会与人相处,熟练掌握语言与人沟通,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课业成绩次之。教师给儿童布置的家庭作业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对家长提出了很多苛刻要求,如让家长教孩子画画、唱歌等,令人不胜其烦。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导致了更多认识的矛盾,当不能完成作业的孩子的名字出现在微信或QQ群中时,当看到别人的孩子展示才艺时,无形中给孩子和家长增加额外负担。

(三)城乡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测平,农村幼儿园在资金投入、条件设施等硬环境以及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等软实力方面得分普遍较低,与市区学前教育机构差距较大。硬环境具体表现在园舍条件简陋、户外场地设施简单、配套用房环境差、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料匮乏等,软实力的差距在教师缺乏任职资质、职称学历低且经验不足、人员配备不完备、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教学活动方式僵化等。由于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在经济、文化上差距明显,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改善,家长开始日渐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但多种因素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民办学前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调查发现,随着该市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园条件、师资力量等诸多变量与学前教育质量成正比,反之亦然。民办幼儿园的“马太效应。日渐明显,即幼儿园的条件越好,就越能聚集更多资源,吸引优秀生源,教学质量也会更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越好,生源和资源就越多,改善提高办园条件的能力就越强,最终形成强者俞强,弱智俞弱的“马太效应”。一方面,这种情况有利于形成了几所省级、市级示范幼儿园,为该市民办学前教育打造品牌效应;另一方面,示范性幼儿园的生源数和收费不断攀高,使原本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变成了特权性,不利于保障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五)民办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缺失

调查发现,有75%的教师和幼儿园管理人员对于如何评价教育质量认识模糊,主因是前教育指标体系作为教育指标体系的一部分,依附于教育指标体系中。1989年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的举办、保教工作、行政事务做出规定。1996年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人园、卫生保健、教育、园舍、管理等做出相应的规定。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方面对学前教育给予政策指导。2010年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对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动态监管,这势必要求开展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直到2012年9月,教育部才对学前教育的有关指标进行说明,开始独立的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雏形,但这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直尚未形成。

四、建议与措施

坚持政府指导、监督、扶持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认识民办学前教育组织与公办教育的互补优势、促进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融资、持股等形式,确定资金支持比例,加大对民办学前教育经费支持力度,规范收费管理和使用,降低民办教育的趋利性,提高普惠性,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公平配置。

加强幼儿教育质量评级指标体系建设。参照我国对学前教育发展有指导性文件,以及对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条件等的规定,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做法和沿海省份现有的标准,完善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注重教育质量评价的监控,使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应与我市社会发展内在要求相一致,优化教育资源,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建立稳定、高素质的民办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教育主管部门严格监管幼儿教育师资资质,指定本市学前教育的师资培训计划,如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等,构建教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师资配置,确保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有效监管、引导民办教育组织的发展。政府应明确学前教育的事业性,可利用市场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题,但也不能单纯依赖市场调节学前教育,不能完全市场化。通过对民办幼儿园的结构性质量(办学条件)、过程性质量(教学管理)、结果性质量(教育效果)的有效监管,保证农村儿童、弱势群体享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平等权利。

推荐访问:学前教育 发展现状 区域 质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