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幼女小阴唇粘连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3 1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幼女小阴唇粘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小阴唇粘连幼女的临床资料,通过钝性或锐性分离法治疗,术后创面涂以软膏(红霉素软膏+补佳乐片)及碘伏冲洗外阴。治愈率100%。结果幼女外阴阴道炎症的长期刺激可致小阴唇粘连,钝锐性分离法是治疗有效的可靠的方法。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阴道炎;小阴唇粘连;钝锐性分离

小阴唇粘连是外阴阴道炎的一种后遗症,多见于6岁以下的幼女。发病率低又不被重视,常因治疗不当或误诊对患儿造成危害。我院对60例幼女小阴唇粘连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研究对象我院妇科门诊自2007——2012年共诊治60例小阴唇粘连的幼女。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5岁,平均年龄3岁。其中1例为复发患儿,有2例曾被误诊为外阴畸形。其中城市患儿16例,农村患儿44例。

1.1.2临床特点小阴唇粘连是小儿妇科疾病之一,又称为外阴闭锁,常被误认为先天畸形,实质上是由外阴炎症引起。表现为外阴红肿,瘙痒,分泌物增多及有异味儿。多数表现为排尿异常,如尿线变细,分叉,排尿方向改变向前或向后。有的表现为排尿时用力,哭闹,尿不成线,尿液流出不畅,严重者排尿困难。检查时发现患儿两侧小阴唇部分或全部粘连,中间有一条膜状半透明带,遮盖部分或全部阴道口,尿道口及阴道前庭部。以小阴唇下段粘连常见。

1.2治疗方法

1.2.1手法分离多用于轻型粘连者。助手协助患儿取膀胱截石位,予0.5%碘伏棉球消毒外阴皮肤,术者两个大拇指放在两侧小阴唇外侧,轻轻向两侧分离,自上而下,用力适中,粘连轻者自然分开。

1.2.2钝性分离多用于粘连较严重,粘连面积较大,手法分离困难者。予0.5%碘伏棉球消毒外阴皮肤,用小号止血钳从尿道口的小孔开始自上而下分离,分离困难时避免过度用力,创面用纱布压迫止血。

1.2.3锐性分离多用于上述两种方法分离无效者。局部消毒麻醉后,将小号止血钳自尿道口的小孔处插入粘连的阴唇后下方,以止血钳为指示,沿透明带用刀片锐性分离。[1]每种方法分离后均于创面涂以软膏(红霉素软膏+补佳乐片),予碘伏每日消毒外阴两次,一般治疗5-7天可完全治愈。1周后复查。

2结果

60例患儿均一次分离成功,其中27例手法分离,20例钝性分离,3例锐性分离。5例失去随访,55例一年后无复发。

3讨论

3.1发病原因主要由于幼儿外阴阴道炎症长期刺激所致。常见原因:

3.1.1幼女时期外阴和阴道的上皮极薄,局部酸碱度极低,抗感染能力弱,外阴易发生炎症和溃疡。

3.1.2婴幼儿解剖特点为外阴发育不完善,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容易入侵。

3.1.3幼儿雌激素缺乏,雌激素水平低下为阴道粘连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认为,阴道粘连仅发生于激素静止期。

3.1.4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蛲虫感染。

3.1.5阴道内异物婴幼儿出于好奇在阴道内放置异物,造成感染,使分泌物增多,呈脓血性并有恶臭,久之阴道粘膜形成溃疡或炎症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分泌物长期刺激造成小阴唇粘连。[2]

3.1.6据文献报道,幼女不良的卫生习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占总发病率的78.5%[3]如:穿开裆裤,随地乱坐等。

3.2诊断与鉴别诊断小阴唇粘连是由一层灰色略透明的薄膜将两侧的小阴唇连在一起,外观看不到阴道口及尿道口,一般诊断不难。而生殖器畸形(先天性引道闭锁及无阴道)大小阴唇发育正常,尿道口位置正常,无阴道口及处女膜环,且无中间的粘连带,无法用以上方法分离。明确的诊断可及早治疗小阴唇粘连,以减轻患儿的痛苦,缩短病程。

3.3预防措施加强对家长的卫生宣教,保证幼儿的外阴清洁,每晚用温水清洗外阴,清洗时将大小阴唇分开清洗,勤换内裤,减少使用纸尿裤避免粪便污染外阴,不穿开裆裤,不随地乱坐,及早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做到大人与幼儿衣物分开清洗。作为家长应及时发现,及时检查,及时治疗。使其不变成慢性炎症,以免延误治疗,给患儿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和永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6-527.

[2]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3.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50-1351.

推荐访问:粘连 幼女 临床 小阴唇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