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临床综合诊治

时间:2022-10-23 08:20:02 来源:网友投稿

诊断

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1项者,可为实验室确诊艾滋病病人:①近期(3~6个月)体重减轻>10%,且持续发热达38℃>1个月。②近期(3~6个月)体重减轻>10%,持续腹泻(达3~5次/日)>1个月。③卡氏肺囊虫肺炎(PCR)。④卡波济肉瘤KS。⑤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感染。

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时,又具有下述任何1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①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②全身淋巴结肿大;③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鉴别诊断(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皮质激素、化疗、放疗后引起或恶性肿瘤等继发免疫疾病。

●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酷似AIDS,但无HIV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等,AIDS有发热、消瘦则需与上述疾病鉴别。

●淋巴结肿大疾病:如KS,何杰金病,淋巴瘤,血液病。

●假性艾滋病综合征:AIDS恐怖症,英国同性恋中见到一些与艾滋病早期症状类似的神经症状群。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损害可以是艾滋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需予鉴别。

治疗方案

经典治疗

鸡尾酒疗法 1996年美国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发明了治疗艾滋病的著名的“鸡尾酒疗法”,该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的药物混合使用,从而使艾滋病得到有效控制。鸡尾酒疗法的原理是,假使艾滋病人只服用1种治疗药物,艾滋病毒终究会发展出抵抗药效的能力,而如果病人服用2种药物,即使病毒发展出对其中1种药物的抵抗能力,也无法同时兼具对另一种药物的防御能力。接受这种疗法的病人如果在感染的最初几个月同时服用3种药物,就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扩散。例如接受AZT(齐多夫定)、3TC(拉夫米定)和蛋白酶抑制剂3种药物混合疗法,其中AZT、和3TC两种药物能够初步中断病毒的繁衍,而蛋白酶抑制剂能完全阻断病毒的复制扩散。

非经典治疗

营养治疗 一项由乌干达坎帕拉的门戈医院所进行的临床试验显示,营养干预可以改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者的生活质量和明显延缓其艾滋病的发病。

进行研究的学者认为,这些营养素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如硒和谷氨酸的严重匮乏可令免疫系统迅速崩溃,而色氨酸不足可在疾病后期表现为心理障碍。在非洲大部分艾滋病流行地区,土壤中的硒均含量很低。该被称为“硒 CD4T 细胞失控” 的艾滋病发病理论是佐治亚大学的 E. W. Taylor 医学博士提出的。在非洲进行的另外2个小规模的临床试验也佐证了该理论。在这些试验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过摄取 Foster 博士的假设理论中的4种主要的营养素而令身体状况获得了改善。

干细胞骨髓移植 据美国媒体2008年11月12日报道,1例同时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的患者在接受干细胞骨髓移植手术后,体内的HIV病毒居然也全部消失了。治愈这名美国男子的许特曼博士是血液学专家,而非艾滋病专家。他在准备骨髓移植手术的过程中想起一篇论文,文中称一些人携带的一种突变基因似乎能让他们先天具有抵御艾滋病病毒的能力,这种自双亲遗传的基因称为“δ32”,能够阻碍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健康细胞的侵袭。许特曼博士便开始寻找携带这种基因、且能与患者骨髓相配型的捐献者。结果在80名骨髓配型成功的捐献者中,第61人被检测出带有“δ32”突变基因。找到合适配型者后,患者还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准备事宜。他服用了一些效力强劲的药物,接受了放射性治疗,目的在于消灭其自身受到感染的骨髓细胞,使其免疫系统丧失功能。此外,手术结束后,许特曼博士还停止给患者服用抗艾滋病的药物,因为研究小组担心,这些药物会干扰新骨髓细胞的生长。

其他药物与支持治疗方法

●抗HIV病毒药物:叠氮胸苷,双脱氧胞苷,双脱氧肌苷,双脱氧胸苷,苏拉明,三氮唑核苷,磷甲酸盐。

●免疫调节药物: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自体和异体的骨髓移植、胸腺移植、输注淋巴细胞、胸腺素、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等,借用替代疗法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往往由于排斥反应、过敏反应导致其效果短暂或难以肯定。

●机会性感染疾病的治疗(艾滋病人容易患机会性感染疾病,详细内容可见背景知识介绍):①抗原虫感染的治疗:卡氏肺囊虫肺炎用复方新诺明、戊烷脒;弓形体病用乙胺嘧啶、磺胺嘧啶、乙胺嘧啶加复方新诺明或加氯林可霉素。②抗病毒感染的治疗:无环鸟苷、丙氧鸟苷、磷甲酸盐、干扰素。③抗真菌感染的治疗: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咪康唑、氟康唑。

●抗细菌感染的治疗(艾滋病人容易患细菌性感染疾病):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氨噻肟;绿脓杆菌感染用复达酸、环丙氟哌酸、头孢第二代、先锋美他醇、万古霉素、环丙氟哌酸、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多黏菌素B、庆大霉素。

●抗肿瘤治疗(艾滋病人容易并发肿瘤):鬼臼毒素、长春花碱、长春新碱、博莱霉素、α-干扰素、环磷酰胺。

●中医药治疗:中成药唐草片,主要含有老鹳草、金银花、瓜蒌皮、柴胡、香薷、石榴皮、黄芪、甘草、木棉花、鸡血藤、红花、糯稻根、诃子、白花蛇舌草、菱角、银杏叶、马齿苋、胡黄连、龙葵、血蝎, 有抑制病毒HIV-1复制作用。

●对症治疗:进食困难者可用鼻胃管或静脉注入高营养物质;贫血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者可输血;血浆蛋白较低者可输入白蛋白或血浆;还应注意给氧、补液和纠正电解质平衡;有绝望情绪和精神症状者,应进行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安抚治疗;有口腔溃疡或皮肤损害者,需加强洗洁等护理工作。

艾滋病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①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②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③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④不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⑤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⑥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⑦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途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次性交的时候,为了避免有体液的交流,一定用避孕套。所以在西方一些国家,有些学校和组织都发放免费的避孕套。但是没有必要同时使用2个避孕套,反而容易造成破裂。吸毒者,绝对不可以和别人共用针具。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附 背景知识介绍:艾滋病的机会感染种类

所谓机会感染,即条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减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造成感染的条件,乘机侵袭人体致病,故称作机会性感染。

原虫类

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囊虫是一种专在人的肺内造穴打洞的小原虫。人的肉眼看不见,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养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通过空气与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坏,这时卡氏肺囊虫便乘虚而入,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态的肺囊虫,造成肺部的严重破坏。

卡氏肺囊虫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种不常见的感染,过去仅发现于战争、饥饿时期的婴幼儿,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在>60%的艾滋病患者中属于最严重的机会感染,约有80%的艾滋病患者发生≥1次卡氏肺囊虫肺炎。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时,首先有进行性营养不良、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4~6周。发热(89%)和呼吸急促(66%)为肺部最常见的体征。某些人肺部还可听到啰音。卡氏肺囊虫肺炎常复发,病情严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人胸片显示两肺广泛性浸润。但少数患者(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极少异常。

弓形体感染 艾滋病人得弓形体感染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弓形体病,其发生率为26%。临床表现为偏瘫,局灶性神经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发热等。CT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局灶性病变。依据组织病理切片或脑脊液检查可见弓形体。极少数弓形体累及肺部(1%)。该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动物鼠弓浆虫所致的一种动物传染病。

隐孢子虫病 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人感染后,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病人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5次/日,失水3~10 L/日,病死率>50%。诊断靠肠镜活检或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

病毒类

巨细胞病毒感染 根据血清学调查表明,巨细胞病毒广泛存在,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粪便、眼泪、乳汁和精液中迁延排出病毒,并可经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哺乳等方式传播。艾滋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检或尸解标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出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经飞沫传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孕妇在分娩时亦可传给婴儿。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肤黏膜损害、累及口周、外阴、肛周、手背或食管以至支气管及肠道黏膜等,以唇缘、口角的单纯疱疹最常见,其损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溃疡特点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损部位可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

EB病毒 该病毒在艾滋病患者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EB病毒可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全身斑疹,T细胞减少等。

真菌类

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黏膜上,可从皮肤和黏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养出来。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机体菌群失调时,可使白色念珠菌变为致病菌导致念珠菌感染。可分为皮肤念珠菌病和黏膜念珠菌病,后者多见为鹅口疮——口腔黏膜、舌及咽喉、齿龈或唇黏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剥离,露出鲜湿红润基底,多见于严重疾病的晚期,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同性恋者持续有鹅口疮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将发展为艾滋病的指征。念珠菌性食管炎可造成吞咽困难及疼痛或胸骨后疼痛,食管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有不规则溃疡和白色伪膜,其他尚有念珠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内脏念珠菌病等。 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

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容易经呼吸道,偶可经肠道或皮肤入侵致病。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错乱及脑膜刺激症状,肺部隐球菌,以亚急性或慢性发病,伴咳嗽、黏痰、低热、胸痛、乏力、X线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

细菌类

结核杆菌结核病常发生于有艾滋病感染但尚无艾滋病的病人,这可能因为结核杆菌的毒力强于其他与艾滋病相关的病原体,如卡氏肺囊虫等,所以结核病更易发生于免疫缺陷早期。 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结核病人有肺结核,其症状和体征常很难鉴别于其他艾滋病相关的肺部疾病。 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扩散性的感染。艾滋病感染病人并发结核最突出临床特征是高发肺外结核,艾滋病伴结核病人或发现结核而诊断艾滋病患者中>70%有肺外结核。艾滋病伴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形式为淋巴结炎和粟粒性病变,还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

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为艾滋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波及肝、肺、脾、肾、血液、骨髓、胃肠道、淋巴结等,其表现为发热、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为非特异性,确诊靠病原分离培养及活检。

其他常见的致病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等均可引起机会感染。

推荐访问:诊治 艾滋病 临床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