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20 19: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本研究对主观幸福感涵义、特点、研究现状及研究的回顾与发展等进行了梳理,这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进行量的研究有极大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 主观幸福感 心理健康

一、主观幸福感的涵义

幸福感在英语中有不同的表达:happiness,well-being,eudemonia,psychology well-being,subjective well-being(SWB)等。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合成词subjective well-being,我国学者一般将其译为“主观幸福感”,有时也简称为“幸福感”[1]。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问题,心理学家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从他们各自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以Negatron和Cantrell为代表,他们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Bradburn和Watson等主张幸福感是当前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平衡的结果,个体较少体验负性情感、较多体验正性情感就是幸福的[2]。他们定义的幸福感涉及到了幸福感的表现和内在根据,是不同于以往的主观幸福感观点。

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3]。”Diener定义中的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

(1)主观性,是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来自他人的标准来评估。它依赖的评价指标是主观的。每个人做出评价结果可能相同,但他们心中发生的一系列的评价过程,他们依据的评价指标,评价中的方方面面的衡量却是各不相同的;

(2)稳定性,主观幸福感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研究证明,主观幸福感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3)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包含两个主要成份:情感成份与认知成份。

目前我国研究使用的概念中,主观幸福感、幸福感、幸福度、主观生活质量、心理福利等涵义基本接近,都是基于主观幸福感(SWB)的概念模式。程灶火等认为,主观生活质量或主观幸福感包括两个主要成份:情感成份为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体验,认知成份为个体按自己独特的标准对客观生活状况总体的认知评价。景淑华、张积家[4]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的一种重要态度,它不仅反映了个体对其生活总体的评价和满意程度,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它标志着个体心理生活的质量;和个体的其他态度一样,主观幸福感对人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郑雪、严标宾、邱林[5]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黄希庭、郑勇等[6]认为,幸福感是人们根据个人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肯定的评估,它包括认知和情感成分。刘次林[7]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是基于感受主体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而不是基于他人的标准。

二、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主要得益于生活质量研究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推动。国外研究多建立在成年被试基础上,专门针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Diener等对青少年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编制了国际青少年调查量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进行测量。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开始由对消极心理学的关注转向对积极心理学(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倡导。其代表人物格兰特(Grant)、马斯洛(Maslow)和西里格曼(Seligman)从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自我实现等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有关幸福心理的重要理论和测量工具。到了50年代中后期,部分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针对传统经济学中客观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强调主观精神生活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展的重要意义,共同推动了生活质量(一种评价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观性量化指标)研究活动,发展了生活质量的评价和测量方法。在积极心理学与生活质量研究活动的共同推动下主观幸福研究应运而生。其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威尔逊(Wilson)1967发表的对幸福心理研究领域的综述和评价性文章《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8]。近年来,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入实证性研究阶段, 研究者们运用多种方法测量主观幸福感,如昨日重现法、追踪调查法、环境瞬间评估技术等等计,算幸福指数,分析不同人群的幸福感差异、形成原因,并且努力探讨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青少年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主要是应用国外研究工具小范围测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测查样本都在400人以下,目的是引入量表。段建华在我国部分青少年中试用了Fazio修订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 [9]。通过《CNKI全文期刊》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97到2009年检索到最早关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的是1997年景淑华、张积家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对烟台师范学院224名本科生进行的测查。调查工具采用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和Kamlnan和FIett制定的情感量表,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10]。何瑛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重庆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11]。2000年后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渐出现,集中于郑雪、严标宾等近几年的系列研究,其研究基本一致使用Diener编制的国际青少年调查量表。本世纪初至今是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者们不仅探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状况,还开始研究相关变量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青少年实证研究的变化趋势,即由最初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外部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人格、归因方式等内部因素的研究,一些学者还开始探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三、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展望

目前青少年研究多集中于消极情感,如抑郁、焦虑等等,不能全面反映他们的主观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展开研究,深入了解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状况。主观幸福感研究立足于积极情感,是不同于过去心理学研究的全新视角。研究有助于丰富正发展的主观幸福感理论内容,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青少年的自我保健,从而改善青少年生活质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程俊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2):144-147.

[2]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M].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4):73-81.

[3]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2):542-575.

[4]景淑华,张积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J].青年研究,1997,(l):21-25.

[5]修月华.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4):294-295.

[6]孔德生,王听,张微.贫困大学生自尊、自我控制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l(16):60-61.

[7]汪元宏,吴贵春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18-20.

[8]郑雪,严标宾,邱林,等.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29-42.

[9]唐洁,孟宪璋.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4):33-35.

[10]王艳梅.初中生成就目标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6):411-412.□

推荐访问:主观 综述 青少年 幸福感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