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时间:2022-11-07 11: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赋予了土地资源管理新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方向,国家和地方对土地管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该文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分析了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模式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思路与措施,以期为石河子大学该专业的未来发展以及学生的就业保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石河子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8-0139-03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Application Type”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A Case Study of Shihezi University

Chen Yuejiao et al.

(College of Scienc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and the vigorous promo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new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direction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been given. In recent years,national and local demand for high-level and applied talents in land management is increas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 in Shihezi Univers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under the existing mode,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measure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the "applied" professional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and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hihezi University and the employment secur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Land resource management;Application type;Talent training program;Optimization;Shihezi University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文件均提出,要探索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之路。随着新思想、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应用,使得土地科学与各学科之间向多学科融合、高新技术参与的综合交叉方向上扩展深入,特别是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加速、土地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3-5],促使社会迫切需要具备知识面宽、素质高、适应性强,具备多学科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土地管理人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统筹优化的要求随之提高,这必将极大地增加**以及兵团地区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以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在论述其专业建设背景的基础上,分析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现状,梳理现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总体要求,了解相关职业岗位对毕业生在职业素质培养上的具体要求,使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教研室从行业与社会人才需求调查、专业实习单位信息反馈、毕业生调查等多种途径,探索土管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改革新思路。

1.1 行业与社会人才需求调研 “十三五”时期是**以及兵团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键时期,兵团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布实施,强调落实兵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指导城乡建设、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实现土地用途管制及合理勘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可以预见,兵团国土资源工程、技术及生态综合措施的实施,需要大批掌握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知识、精通土地资源整治与保护技术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2 专业实习单位与毕业生信息反馈 石河子大学地理系为在校生提供了较多的实**台,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反馈关于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完善的方面如下:(1)增强专业应用性。专题地图、GIS分析等课程有较强的实用性,内地单位较为重视员工的软件开发等知识,建议增加数据库等课程,加强ArcGIS或Super Map技术的应用。(2)调整专业实习时间。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实习时间长且和学生考研复习时间冲突,建议调整专业实习时间,设置在第6学期。(3)授课形式多样。土地资源管理专業概论上课形式可适当增加参观、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在讲座中对体会该专业的精髓,在参观中亲自体检将来毕业后的工作方向。(4)调整课程逻辑性。在课程间的逻辑关系上,建议将土地管理学提前至一年级,地籍管理学提前至二年级,地籍测量安排在三年级,不动产评估可随其后。

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现状

2.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 基于我国土地管理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和兵团地区对土地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结合同类水平高校和疆内院校开设本专业情况,在对口支援兄弟院校——中国地质大学的支持下,依托地理学科的优势,石河子大学于2013年新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并且为与**农业大学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定位为培养工程技术类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授予工学学位。自石河子大学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来,专业建设十分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理论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6,7],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科技活动,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素质。

2.2 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2.2.1 专业特色不突出 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于地理学背景授予工学学位,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制定在保证以土地工程为核心的基础上,同时也设置了土地管理、土地经济、土地法学等管理类课程,但由于原有教师大多为地理学与资源环境专业背景,而土管专业的教师人数紧缺,总体上授课内容与土管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不够,导致该专业特点特色不突出,同时学生对该专业的认知也不够明确。

2.2.2 知识体系设置目标不明确 2013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将原有地理学科与资源环境专业相关课程纳入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当中,导致土管专业课程体系缺乏专业特色和系统性。课程体系按本科人才培养框架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其中必修课程设置157学分,占78.8%,可见必修课科目数远大于选修课,提供给学生自由选课的空间较少,而且大多数专业选修课程未能保障充足的教师和良好的教学条件,导致实际开设的选修模块因人设课,成为课程体系建设的一大壁垒。

2.2.3 人才培养方法和手段单一 就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现状来看,目前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仍然是以讲授为主,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虽然也有课堂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但是多以理论为主,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性,学生处于被动填鸭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课堂上缺乏知识输出的吸引力,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储备不足,实践动手能力有待加强。

2.2.4 教学资源条件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 教学实践平台都是在地理系原有2个专业的教学平台上,不能在总体上对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规划;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的比例不协调,实践课程学分仅占总学分的36%,实践课程的规划缺乏统筹安排。而且,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时,知识讲述仍以理论为主,不能在总体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规划和细化,对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关注不够。

2.2.5 师资队伍储备不足 土地资源管理教研室教师共9人,当前在校本科生5个班共150余人,教师教学压力大,尤其土管相关方向的师资力量紧缺,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石河子大学从2014年开始招收土地资源管理及相关方向的教师,目前仅有3名硕士学位科班出身的土管专业教师,师资结构尚未形成“传帮带”的梯队层次,尤其是土管专业的青年教师科研基础和实践经验较为薄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也还需不断的累积。

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思路及方向

3.1 确立特色突出人才培养目标 石河子大学土地管理专业定位为工科类学科,就必须转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不仅要依据土地科学体系,同时也要始终结合国土资源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实际需求,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培养和输出能够进行土地问题科学研究,胜任土地调查、土地整治、土地管理、地籍测量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3.2 构建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 合理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石河子大学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形成多学科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压缩课程数量,突出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通识教育77学分、专业教育82学分以及个性教育21学分,与13版方案相比,新版培养方案的总学分由202学分降至180学分,在较大幅度减少总学分和减轻师生课堂负担的同时,课程体系构建的脉络和思路更加清晰,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更加突出。从学科发展和就业的角度,对本专业学生需掌握的整体知识结构也进行了优化,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拓宽了专业基础课,从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管理的本质要求出发,确立了以工程类、管理类和地理类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模式,突出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调查与评价、地籍管理土地整理与复垦、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并且通过整合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时序。同时,新版培养方案还注重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固化、充实到课程体系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有计划地开设新课程,增设土地生态学、土地保护学、无人飞行器入门与实践、不动产管理系统设计等个性课程,还设置了反映土地科学发展动态和问题的前沿课,此外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设置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课程设计、野外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3.3 形成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较以往更加突出,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意义自主选择选修课程,新版培养方案在个性教育模块下设置了选修2学分其他课程的权限,打通全大学的教学资源,保证了学生有充沛的课程可供选择,使学生能够按照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个人竞争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创造更具针对性、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环境。从培养模式上,可以让本科生参与到导师的横、纵向课题中,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按小组分配,划分具体工作任務,从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新版培养方案中设置了4个学分的创新创业选修要求,导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创、互联网+、SRP等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进一步优化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4 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平台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作为理论、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在制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34.7%,实践学时占总教学时间的45.5%,其中还设置了20周的专业实习环节,并且将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与复垦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的学时由1周延长至2周,以此来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要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实践运用,我校选择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金渡会土地评估有限公司、石河子国土局规划设计院、杭州师范大学生态规划研究院等多个院所、单位作为专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力争实现多层次、深广度的产学研合作。

3.5 组建梯次渐进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具有戰略意义的基本建设[7]。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由于在职教师深造、教师流动等原因,还需通过多方渠道及时补充和拓展专业教师的人数,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平台,力争组建1支梯队层次明显和团队协作良好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土地科学作为1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学科,可以说教师的实践能力会间接地影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因而,需要不断加强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对于国土行业的认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随着国家政策措施的推进不断更新知识库。通过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实现课堂知识与实践基地的无缝对接,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基地人员引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同时还可以让理论知识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走出到实践基地中,通过挂职训练和开展课题合作等方案,拓展思路,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8):4-5.

[3]陆大道,陈明星.关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编制大背景的几点认识[J].地理学报,2015,70(02):179-185.

[4]朱道林,王健,林瑞瑞.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讨——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圆桌论坛(2014)观点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09):89-94.

[5]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01):65-73.

[6]徐丽萍,王玲,郭鹏,葛本伟.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6):43-44.

[7]杨睿璇,徐丽萍.不同学科背景下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7):35-36.

(责编:张宏民)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资源管理 优化 土地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