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11-07 15:00:10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使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得以开发,必须加强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视和研究。通过构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索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路径和方向,有利于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可对整个甘肃省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0-0071-02

教育质量不仅与人们受到的教育结果有关,而且也与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目标、条件等有很大的关系。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也决定了不同时期想要达到何种培养目标。同时,教育质量也会受到教育资源利用程度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会受到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程度的影响。

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这就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实现科学化,农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应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与其他省份相比,甘肃省的义务教育质量相对较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相对落后。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机构以及教育研究者曾针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研究,但是目前针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较少,并没有在全省形成较大的规模和积极的影响,只限于个别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局部学校。全面考虑整个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并遵循教育质量的特性,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教育质量的特性结合起来,因校制宜,合理规划,寻找适合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方法和实施策略,将会有利于甘肃省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构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甘肃省总人口约为200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8.69%,开展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很好地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少数民族人民道德素质。除此之外,还具有如下两大优势:

(一)关注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能很好地体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关注的重点,是教育改革以及教育事业发展强有力的保障。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二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三是受教育的质量应该均衡。一定时期人们对教育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因此教育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也会有所差异。人们首先关注的则是教育机会,每个人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表现在具体措施上就是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当人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得到保障之后,又开始重视教育质量,不仅要让每个学龄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要注重教育的质量问题,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就是对教育品质的一种追求。针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来说,南北差异、东西差异以及城乡之间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远远比教育公平严重得多。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而言,教育资源的投入要少很多,这其实就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教育不公平待遇的体现。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需要重点研究和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二)重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培养新型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非常必要,言外之意就是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体组成部分,所以,农村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新型农民,他们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生产力,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在培养这种新型农民上还很欠缺,懂技术、讲文明、有素质、会经营的农民相对较少。所以,少数民族义务教育需要注重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整体素质,让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事业得到发展,让农民形成先进的思想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得到改善,这将对整个甘肃省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思考和规划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少数民族地区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性质等缺乏整体和客观的认识,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在办学上只是狭隘地表现在升学率上,老师会把教育和培养对象放在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对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关注和培养。实际上老师是在以忽视对大部分学生的培养为代价来换取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升学,这种教育方式非常不可取。这会使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而且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学生感觉他们是被老师放弃了,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长期下去他们会形成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更为糟糕的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会这样,这样就会使少数民族农村学生的辍学率上升,造成生源流失,学生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会影响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还会产生许多文盲,从而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如何改善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是思考和研究的重点,良好的设计和规划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点,只有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才会有明確的方向。

(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素质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所以,必须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从主观方面来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基本素养,转变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从客观方面来说,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地提高教师待遇,让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得到稳定和保障。另外,还要努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和尊重每一位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政府也要实行相关的优惠政策来促进学校建设,让教师再无后顾之忧,积极地投身于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三)让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由注重数量的增长转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规模是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扩大,但同时要把重点放在教育质量上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是关键。促进规模、质量、结构等的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需要明确的是,规模的扩大是发展,质量的提高也一样是发展,而我们要知道当前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更应该意识到,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质量则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源泉。教育质量的发展是重点,一定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和策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校园文化可以很好地体现一个学校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可以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中学习和生活,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我国的学校建设也越来越现代化,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并不是很好,在教学设备的配备上还比较落后。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更应该注重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学校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培养起来的这种品质才能潜移默化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而这种习惯就会具有稳定性,不会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轻易改变。既然硬件设施和城市存在较大差异,那么把重点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来也不失为良策,对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走“特色立校”之路

通过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以及对当地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特色的了解,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符合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也可以培養懂技术、有素质的新型农民,让他们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促进农业发展。这样的农村义务教育才是真正有质量的教育,会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弊端和缺陷。所以,开发校本课程,因校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这样才是义务教育质量的最大保障。

(六)重视并加强教育评价专业人才的培养

甘肃省的少数民族较多,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研究会涉及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教育评价人才。然而目前甘肃省教育评价人才的缺口较大,对教育评价人才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这也会制约对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研究的进程,使研究的深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育评价人才队伍,他们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且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很好的理解。这样便于促进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估工作效益的提高,让整个教育研究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颖,王嘉毅.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3]彭波.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重点与机制的构成[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

[4]王智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质量保障的现实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11,(2).

[5]杨颖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点[J].教学与管理,2002,(8).

推荐访问:甘肃省 保障体系 农村义务教育 构建 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