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10-19 17: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西方经济学》课程属于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在非经济类本科专业教师过程中,受制于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基础等现实状况,经常出现学生理解内容困难,学习缺乏兴趣,教师授课没有激情,学习效果差等现象。本文从《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出发,分析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困境,从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重视实践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训等角度提出走出《西方经济学》教学困境,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 学科特点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出发点研究一定社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社会科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丰富,逻辑性强,对数理知识要求较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学借助数学工具逐渐发展成一门逻辑性强的理论学科,经常作为专业基础课被用于公共管理学类、社会学类、政治学类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在非经济类专业中,《西方经济学》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完备的知识体系,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具备一定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在非经济类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理解内容困难,学习缺乏兴趣,教师授课没有激情等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突破《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困境,让沉闷的经济学课程活跃起来,学生能学以致用,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1《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

1.1理论性强,知识体系庞大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微观经济学主要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研究市场价格的决定过程进而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和方法,具体以单个消费者、生产者和资源所有者为研究对象,包括供求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宏观经济学以整体宏观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围绕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波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通过维持经济平稳增长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较多,小到个人做消费决策大到国家实施对外经济开放政策,《西方经济学》均有涉及。知识体系庞大,而且理论与理论之间联系紧密,逻辑关联性强,内容丰富,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可避免会觉得理论有些晦涩难懂,教材阅读起来理解有困难。

1.2逻辑性强,内容抽象

《西方经济学》以资源稀缺性为研究出发点,从微观经济个体和宏观经济整体两方面研究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在研究经济原理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而且经济学在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经常借助数学工具研究具体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数理化的过程要求具备逻辑推理能力,在数理化的过程中现实的经济问题变得逻辑性很强,而且比较抽象。比如讲到利润最大化问题,首先要运用边际分析概念理解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然后构建生产函数,依据利润来自收益和成本之差,将利润最大化问题转化为求该生产函数的极值问题;由一阶导求极值条件得出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获得最大化利润,从而指导生产实践。这个分析过程是一个数学分析过程,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基础,同时要善于将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再运用数学方法得出结论,从而揭示一定的经济规律。在整个《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数理化的地方很多,数学模型和高等数学的推导过程经常用来揭示经济原理,内容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和抽象思维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相关经济原理。

1.3注重经济实践

经济学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应用性强,因为经济学跟现实经济生活联系紧密;但如果理论不能解释现实生活或者被应用于实践,则显得空洞无物。例如微观经济学就是从微观经济个体角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涉及消费者行为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市场结构,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每一部分都跟經济个体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实践。涉及的供求原理,效用理论,成本理论等都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经济生活中,比如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涉及生产理论中包含的生产函数理论,成本理论,利润最大化问题等。宏观经济学中以国民收入核算为中心,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它是如何核算的?GDP由哪些主要因素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有哪些?经济为什么会波动?如何波动?等等问题都是可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的,所以经济学实践性很强,理论应该应用于现实经济生活。

2非经济学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困境

2.1理论知识点多,实践教学缺乏,学生实践能力差

从理论体系而言,经济学内容涉及面很广,知识点多,理论丰富,学时长。对于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来学习。由于知识点多,知识之间逻辑联系紧密,一般开课于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学生缺乏对现实经济生活的实践经验,导致对理论的理解很困难。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了理论知识,但对理论的运用又不够,实践技能欠缺。授课过程中,实践教学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实践教学资源没有充分组织,另一方面也因为实训的操作缺乏充分指导,导致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仅停留于理论知识层面,并不能运用于实践中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学生靠死记硬背知识点通过考试,但对知识的理论运用却一筹莫展。

2.2数理化程度高,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要求高,学生学习困难

《西方经济学》在揭示经济规律时多通过图表,图形,公式等揭示经济规律,经济理论的数理化程度较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对于数理基础较差的二本院校非经济专业本科生而言,要理解和运用这些数学原理揭示的经济规律有一定的难度。正是由于经济学数理化程度较高,所以理论的逻辑性较强,知识比较抽象,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理论对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理论。

2.3授课以教师讲授多,教学方法较单一,考核方式单一

在大部分非经济类专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多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师经常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讲授理论,缺乏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讨论,课堂难免沉闷缺乏活力。加上课程对数理知识要求较高,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往往因为跟不上节奏而逐步丧失学习的兴趣。加上考核方式单一,多以闭卷考试为主,往往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死记硬背知识点,通过考试即忘记。对于知识的进一步的理解运用缺乏深入探索的动力。

3提高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3.1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知识点,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庞杂,但知识之间联系紧密,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构架描绘出来,每一章节通过围绕的核心内容展开对其他概念和理论的阐述。例如讲到企业的生产与成本这一章节,核心围绕企业生产和成本的主题主要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蕴含的经济原理进行论述,涉及生产函数和成本两大核心概念,进而有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成本分为: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成本三大概念,依据三种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对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进而有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等的区别,从成本的核算中推导出各类成本曲线的图形,为什么会如此变化?进而揭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将生产与成本的理论结合起来分析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得出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整章的知识点能得到完整的贯通,学生学习起来可以更连贯,有助于理解内在逻辑,也有利于在实训过程中就某一具体经济生产活动进行综合分析。例如理论学习后可以带学生到工厂、车间、农场等生产单位进行参观调研,直观体驗生产的具体过程,对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经济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深化理论认识。

3.2夯实数理基础,锻炼逻辑和抽象思维,重点问题重点讲述

借助经济模型和数学分析研究经济问题是《西方经济学》的特点,对于非经济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数理分析基础才能掌握相关的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开课一般在大学低年级,所以对于高数知识同学们应该认真扎实掌握,特别涉及经济分析的导数和微分方程等部分的内容应该扎实掌握基本方法。对于数理知识要求较高的章节可以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提出经济问题让学生课前查资料思考,课堂上尝试自己通过数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随后补充点评。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增加经济学的实训,例如模拟某一商品的市场交易过程,一部分学生充当生产者,一部分学生充当消费者,另一部分可以成为政府,各自准备在课堂展示思考讨论的问题,演示价格的波动过程,政府征税可能带来哪些影响等,将抽象理论变成生动的经济活动。同时授课掌握重点,对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理论重点深入讲解,组织学生充分进行实训,数理理论要求太高,对非经济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和专业深造不匹配的内容可以有选择性的讲解,尽可能在有限的授课阶段将某一块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学懂能用。

3.3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兴趣,改变单一考核方式

教学方法有多种,改变以往多以教师主讲的授课方式,创新使用案例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授课。例如在课程的前几章节采用教师主讲的授课方式,在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学生还不熟悉本课程的阶段以教师详细传授讲述为主,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开始尝试采用研讨式教学法,课前布置预习资料,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课堂上由学生主导就本章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对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详细讲述力图在课堂上学生即掌握。在课程的后部分章节,由于知识体系较完备,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每章围绕一个综合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案例来源于现实,涉及现实经济运行。通过资料的收集,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尽量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学有所获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其次,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线上布置作业和资料搜集,线下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解答经济问题的形式,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同时可以尝试翻转课堂,慕课学习等方式充实教学技能和教学资源,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改变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要考核成绩的考核方式,灵活补充课后资料阅读,课后思考,实地调研,实训环节的考核成绩占比,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考查,提高实训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期末试卷出题也改变以单纯考核理论知识点为主的方式,灵活出卷,增加综合性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的比重,侧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经济学思维的考察,改变考核标准,学生学习才能更适应社会需求。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警察学院校级一般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彬.基于问题导向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7):37-40.

[2] 潘攀.旨在教学相长的问题导向式课堂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6).

[3] 刘小伟.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比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5).

[4] 杨玉敬.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J].高教学刊,2019(18):27-29+32.

[5] 黄辰.新建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究[J].知识经济,2018(24):126-127.

推荐访问:浅析 困境 对策 类专业 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