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24 0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以我国主要的三个少数民族地区(**、西藏、内蒙古)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为基础,找到它们与其他省份研究生教育之间存在的可能共性及差异,提出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改革方案及个性化发展对策,从而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生(特别是民族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就业技能和社会生存能力,使其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关键词:少数民族;研究生;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59-03

一、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学位授权和学科专业授权单位少。学位授权和学科专业授权是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的必要前提,也是高等院校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位授权和学科专业授权单位逐年增加,而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学位授权和学科专业授权单位的数量明显少于全国总体水平。据统计,全国民族院校博士授权单位9个,硕士36个,分别占全国高等学校博士、硕士授权单位的4.17%和8.57%,明显低于非少数民族院校。学位授权单位少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普遍落后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因此其高等学历授权方面的资质仍达不到要求或者符合学位授权的单位少。学科专业授权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多样化、学科多样化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学科专业授权的单位仍普遍偏少,导致很多学科尤其工科具有招生单位资格的较少。

2.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存在偏差。少数民族地区在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上主要以文科和农业学科为主,缺少理工科和新兴学科。据统计,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农学、医学、文学等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新兴学科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学、高分子技术等学科在少数民族地区明显缺乏,而这些学科也正是少数民族要发展所需要的学科。学科专业设置上的偏差不利于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科技的发展和学生整体的平衡发展,也束缚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3.研究生教育规模偏小。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偏小,主要体现在博、硕士的招生数量上。据文献报道,近十年,少数民族地区在博士招生数量上,不到全国博士招生的百分之一。近十年,少数民族地区在硕士招生数量上,仅占全国硕士招生的3%。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规模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教育的发展,也限制了少数民族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地域方面,我国少数民族地域宽广,但科技、经济、教育并不发达,研究生教育规模偏小也说明了在少数民族地区需要提升高层次的人才教育,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4.研究生培养特色不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是民族院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更被认为是民族院校的“生命线”。少数民族院校想要在竞争的社会当中得以生存,就需要依靠其“民族特色”。然而,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将其特色明显地突显出来。导致少数民族研究生呈现两个特点:一方面,少数民族研究生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和特色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与其他非少数民族研究生相竞争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从小学开始受到的教育及其质量明显低于非少数民族地区,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普通话水平、英文水平、信息交流水平、科研水平等明显低于非少数民族地区。

5.师资力量、基础教育设施有待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民族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数量和综合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其导师都在他们的学业上担任重要的角色。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水平的硕士和博士导师与非少数民族区域的硕士、博士导师还有较大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在基础教育设施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博士和硕士科研设施还较为落后,而科研能力是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向。例如,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在进行免疫学的研究过程中缺乏流式细胞仪、分选流式细胞仪等高档仪器设备,限制了研究生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共性和差异

1.共同点。①教育目标。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内蒙古等,与东部发达地区如上海、广东、福建等相比,其在研究生的教育目标上,都是力求培养高层次人才,带动国家科技、经济、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也得到社会人士的广泛认可,其树立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浪潮,对于我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在社会浪潮中博得一席之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都是与非少数民族地区一致的。②教学方法。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生教学方法是一致的,都是采用导师责任制的教学方法。硕士研究生目前分为专业型和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技术型培养方法和策略,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学术型研究生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科研思维培养方法和策略,侧重的是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博士来讲,主要是培养具有高端科研能力的人才。

2.差异。①生存手段。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差异之一就是生存手段的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主要依托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有利于少数民族研究生脱颖而出,增强其竞争能力。可以说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的“生存手段”和“生命线”,而对于非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来讲,发展其竞争实力主要依靠各种高科技信息、知识和高端技能,与整个社会进行竞争,他们所承担的压力将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生,但一旦少数民族研究生没有突出其民族特色,则其竞争力远远低于非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②科研水平。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在科研水平方面与非少数民族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科研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的研究内容都属于偏文科和农学,而对于发展极为重要的工科、新兴学科则较少,这些研究内容无法从根源上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是科研质量,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在研究方法、手段和思路方面明显落后于我国发达地区。科研水平是评价研究生实力的重要指标,但也是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亟需提高的方面。③博硕士导师师资力量。导师的师资力量影响着研究生的教学水平,关系到整个教育的质量。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发展较为落后,本土出来的研究生导师非常稀缺,且由于地理位置和科技发展水平,很少有其他城市的博硕士导师投身于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这造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当中的师资力量的落后,从而影响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院校虽然有研究生导师,但是在整体综合能力方便落后于发达地区,因此在对于学生的指导方面也是有限的。④培养方法。在培养方法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的是在职和全日制的结合,并且在职占有一定的比重,而非少数民族地区主要采用的是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且逐渐取消了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在培养方法上采用的自学、自考策略,因此存在质量不过关的现象,而全日制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身于科研、实践,所以会较在职研究生不论是知识素养还是科研实践都有较高的造诣。⑤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我国发达地区研究生教育内容较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技能还要熟悉相关领域的技能。例如在医学领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不仅要把自己的科研做好,还需要学习统计学、文献检索、临床科研方法、英语等学科的知识,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内容较少,且偏于简单。

3.造成异同的可能原因。①民族差异。造成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民族的差异性,以**、内蒙古、西藏三个地方为例,三个省份都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民族性格、民族发展背景与非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因此对于研究生教育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与整个大民族相比,那些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较为特殊的文化背景,这也是导致教育不同的重要原因。②社会发展背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较为落后,不论是经济、科技、教育都较我国大部分非少数民族地区落后,因此影响着研究生的教育水平。虽然近些年我国对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仅仅依托国家的扶持是不够的,必须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改变其发展状况。交通的不发达、信息的不通畅导致研究生无法第一时间获得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影响着其科研水平和技术水平。③市场需求。少数民族地区和非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异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市场的选择,包括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虽然研究生属于高层次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与年俱增,因此不缺乏研究生,而少数民族研究生的培养方法、培养目标和策略等都与市场需要相关,市场需求影响着人才的需要和方向。如何能在具有竞争性的社会市场上谋生存,正是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三、改革方案及发展对策

1.增加少数民族学校学位授权和学科专业授权单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生教育首先要从政策入手,针对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学位授权和学科专业授权较少的现状,需要增加其授权单位,从而提供更多的机会。增加少数民族学校学位、学科专业授权可以提供研究生更多的选择,不仅是学校的选择权,还有学科的选择权,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并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科专业的增多还可以丰富学校的学科内容,扩大学生就业面,提高学校整体实力。

2.学科专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少数民族院校在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方面也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增加工科类和新兴学科,降低文科和农科类的比重。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而不能像传统少数民族那样,只依托畜牧业、农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这在高科技、经济化的今天是行不通的。将学科专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才能有效地调整少数民族研究生的比例,从而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科技提供支撑和人才供给。

3.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生教育,需要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改革原有的教育理念,将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上来,只有从理念上进行改变才能真正得以施行。其次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后是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支持学生的合理想法,让学生自由的发展。

4.提高师资力量,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师资力量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水平,需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可以投入较多的资金以引进高端的国内外人才,从而为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科研方法。还可以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进行培训,或者送出国,学习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还较为落后,因此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先进的科研和教学设备,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己的实验。

5.与时俱进,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人才的特色是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其“生命线”,只有少数民族地区不断挖掘和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的社会中得到发展和壮大,否则其发展道路将越走越窄,从而被社会所淘汰。为了不被社会淘汰,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需要与时俱进地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挖掘潜在的民族特色。如何挖掘并发展少数民族的特色,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明确其民族特色,少数民族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科技在我国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地区的民族舞蹈、西藏的人文风情等,都具有重大的挖掘和传承价值,而这些有价值的艺术或者科技需要高层次的研究生人才。其次,传承民族特色,少数民族研究生如何能够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竞争,其重要方法就是具有民族特色,而传承是最好的方法。例如,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自己的语言——蒙语,并且很多当地的居民对普通话并不了解,因此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生不仅会本族语言而且还会普通话和英语,这将有利于他们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应用到当地居民和生产生活当中。最后,与时俱进,不断创造。传承民族特色不是一层不变的继承,而是与时俱进的发展民族特色,使民族特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能力。

6.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骨干人才。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生教育需要突出重点,在培养的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骨干人才。通过这种针对性的培养,可以让培养目标更明确,同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科技。少数民族地区科技、经济、教育等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高层次人才来撑起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等。

四、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政府和社会都较为关注的重要话题,如何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研究生学位授权和学科专业授权单位少、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存在偏差、研究生教育规模偏小、研究生培养特色不突出以及师资力量、基础教育设施有待提高等。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共同点是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而差异主要是生存手段、科研水平、博硕士导师师资力量、培养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造成这种异同的可能原因有民族差异、社会发展背景、市场需求等。因此笔者提出改革方案及发展对策,包括增加少数民族学校学位授权和学科专业授权单位,对学科专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提高师资力量,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与时俱进,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骨干人才等,为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长德.2000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变化的族际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176-185.

[2]赵海录,佟晓露,韩书贤.**少数民族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5,(01):91-93.

[3]姑扎丽努尔·托乎提,王崟任.南疆高校少数民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0,(13):221.

[4]许哲.内蒙古地区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5.

[5]索斌.蒙汉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特点及其压力管理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6]周长会,安生梅,侯庆高.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方略[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5):164-165.

推荐访问:对策 研究生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面临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