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探究

时间:2022-10-20 20:2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仅把自己当作思想品德课堂资源的使用者,忽视对自身资源的开发,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造,思想品德教师不仅决定了思想品德课堂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所以要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道德文化;道德危机;道德教育

一、要准确地研究教学重点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可概括为三点:①教材体系中带有基础和核心性质的概念和原理,其它概念和原理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的。如宪法与法律的概念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公民与人民之间关系概念及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都属于上述一类。②带有总结概括性的观点,在教学内容上有统领作用。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开篇有这样的论述:“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管理国家的权利。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所谓公民权利,指得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所以称之公民的基本权利。”章节结尾又说:“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树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阳光。”这一总结性的概括,既概括了下面的教学内容,总结了前面的教学原理。③合作范围较广的概念和原理,并能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宪法中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涉及到后来讲到的各种法律知识和法学原理。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的倾向,强调自我价值,只要权利而不履行义务。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他们不懂得法律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教学中把权利与义务作为重点教学就能很自然地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材所要求的目地。

二、树立全新理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树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课堂教学放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来,放到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

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更要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在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发展迅猛异常,生活方式变化不断加剧,必须要求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构建一种积极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以活动为形式,以实践为根本,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内容是丰富的,实践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活动,而且要充分利用各地的教育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还可安排学生积极撰写小沦文、调查报告等。当然开展这些活动要注意针对性,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求实效。

四、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新课标中有很多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道德观、价值观,并赋予了其新的内涵,提倡把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加以发扬光大,这就为我们尝试进行课程改革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我们也在讲孝顺父母,尊老爱幼,但效果不太理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保障的日渐完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很少指望子女为自己养老。这种情形导致的结果是,家长对于子女只有关心、奉献、付出,且不图回报。而子女对父母没有责任感,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难以想象,对于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责任感的人怎么可能对国家社会承担起责任。初中学生,由于正处在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求知欲极强,但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关爱有加,使他们往往难以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甚至不知道尊敬自己的老师。而一些父母也是在长期批判“封建礼教”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在与他人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也知之甚少。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也经常发生。有的学生不尊重老师,甚至出现顶撞、辱骂老师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们宣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们了解认同中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文化;把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把儒家重要的思想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古代学生求学的艰难,提高他们尊师的意识,把尊敬师长作为美德。

五、结合生活实际,讲究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最终只能使它失去生命力,否定它的存在价值。面对鲜活的社会生活,我们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提出的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层问题,必须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内部信息得到加工后,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教师除了讲清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达到这一效果,首先,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社会。如: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海南建省二十周年的巨大变化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领导不可动摇的正确性。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认识社会。通过四川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事实,学生认识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重要性。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大力加强道德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必须以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为根本,必须与时代紧密结合,才能使我们的道德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道德危机。法制教育在全国的学校里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各地的很多中小学还配备了法制副校长。

要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教师就要当好导演,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释放他们的潜能和才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给学生以知识的满足、心灵的启迪、品德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邱吉.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再审视.《教学与研究》,2013年4期

[2]赖明谷.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教育探索》,2006年11期

推荐访问:探究 思想品德 实效性 增强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