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时间:2022-11-03 15: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学生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工作的服务质量,实现全员参与、全程覆盖,但将其运用于实践,需要构建信息平台,健全组织结构,完善规章制度,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教师素质。只有在实施的具体途径上做到科学合理、严密细致,才能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使学生工作蓬勃有序开展,为全体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    精细化管理    实施途径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即可实现,需要构建信息平台,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学生工作队伍。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良性发展。

一、构建精细化管理信息平台

“平台”一词现在经常出现于各种学术刊物,通常的理解是指一种基础的,可用于衍生其他产品的环境。这种环境可能只用于产生其他产品,也有可能在产生其他产品之后,还会是这些衍生产品生存的环境。也有人将“平台”定义为各个行业的一种标准和基准,或者是行业的环境,通俗的说具备这个环境(台阶)才可能有下一步的发展或才能开展工作。无论哪个定义,“平台”绝不是抽象、空洞的东西,而是具体、实在的事物,它的范畴可以很广泛,也可能很狭隘。因研究对象的范围仅限于校园范畴,本研究倾向于将“平台”的定义狭隘化,指为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服务的信息处理环境。

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数量浩如烟海,即使仅仅是一所高校,每天产生的信息数量也是极大的,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加以处理。而这个信息处理的依托基础如何,将极大影响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我院的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依托校园资源管理CRP(Campus Resource Programm)平台。CRP系统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融为一体,是学校内涵建设中的创新之举,是当前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的战略性要求。

依托CRP平台,专职学生工作人员或教师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之上,输入在其职责范围内的数据,如授课过程中表现优劣的学生名单;区域负责人填写管辖区域内发生的重大或关键事件;学生在其月志中填写学习状况,接受思想状况、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学生工作教师也可查阅实时数据,如最新或以往的学生违纪记录,调阅学生个人档案,查看校园某一区域事件日志,监控学生工作进度,查询教育教学督导日志等等。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可及时查阅相关信息,方便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创设良好基础与前提。

二、健全学生工作组织机构

组织形式是任何一个集体团队赖以存在的框架,是政策指令、规章制度得以开展传播、贯彻落实的渠道,如若组织机构不健全不完善,学校的任何指令即便完美无缺,也无法真正发挥功效。因此,坚持不断地健全、完善学生工作的组织机构,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以增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凝聚力,不至于出现人浮于事、事无人管的局面。同时,应努力发挥学生工作组织机构的服务、咨询、宣传作用,以增强学生工作的渗透力,使组织内的个人能够愉快地发挥其所有能力,以实现人尽其才。

在健全学生工作组织机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专职学生工作组织机构,一般在我国高校通常称为学生工作处或学生工作科。如果学生工作附属于其他部门,一定程度上将削弱学生工作的专业程度和工作力度。其次,也应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组织的下设机构。并非一定要设立科室部门,重点是提高工作的专业性,凡属学生工作的事务都由专人负责,也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如专人负责学生的奖学金评选、贷款的申请发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校外助学的联络跟踪等。此外,团委、学生会等各位学生组织,作为高校联系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维度。如果没有专职教师指导,健全组织机构,将失去学情上传、指令下达的作用。

健全学生工作组织要从有利于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准确、深刻认识学生工作精细化对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重要性,把握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健全组织机构的职能,准确定位,努力实现学生工作“把方向、促发展、保稳定”,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组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

有学者认为:“学生工作内部功能和资源是有机协调统一的整体,制度实施和行政组织完善与否,与学生的品质息息相关。”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工作有据可循,有理可依,也使学生工作的服务流程清晰透明。教师、学生都可以从规章制度中知道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违反规章制度后将会受到何种程度的惩罚。

但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尚不足两百年,而且高等教育事业随着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还远未掌握,任何规章制度都需要在管理工作实践不断修订完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将一事无成。学生工作,必然要按上级的精神指示、规章制度办事,毫无疑问这是应该的。但上级的指示精神、规章制度只是在宏观上指导,无法在微观上面面俱到,学生工作者一定要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把握好“度”。但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少数学生工作者容易犯本本主义的错误,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只会照章办事,不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服务、管理千古不变,美其名曰“按规则办事”,甚至有意无意地扼杀新生事物,阻碍学生工作制度的修订与完善。

制订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还包括建立一整套对学生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在考核制度与工资待遇之间建立起联系,从制度上预防工作人员不干事,从制度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既有奖励又有处罚,使其在制度的约束与规范下,大胆为学生成才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已制订好的规章制度,绝非铁板钉钉,只可按章执行,不可修订完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善于发现规章制度中的纰漏与不足,填补空白,并在理论层面深入思考,宏观层面归纳总结,提升完善。学生工作都应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完善规章制度,使规章制度约束、限制人的非法、不道德行为,也应使规章制度更好地为人——受教育者服务。

四、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

一所高校,在追求功利(功效)最大化时,不止于教育学生,而是会在选择和教育职员如何行事方面下足功夫。按当今世界普遍认可的行业分类标准,教育是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的。因此,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其服务对象是受教育者,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教师的服务意识在微观上,体现在对受教育者——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上,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和谐发展,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教师的服务意识在宏观上,体现在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这也是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表现。

管理具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一般管理的共性,不是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作为管理者,既要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服务,又必须照顾个体的特殊需求,所以服务应具有个性化特征;既要响应学生的服务请求,又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动性,因此服务应有主动性;既要维护已有的管理规范,又要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环境的改变,因此,提供富有创造性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言以蔽之,教师的服务质量体现在,为受教育者服务时,能积极主动地提供富有个性化与创造性、全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就是由于对高等教育是服务行业这一认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教育服务意识淡泊,加上少数学生工作者身上的“官气”,影响和妨碍了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工作者在管理中的能动性,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五、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要着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坚强有力、威信崇高、素质过硬的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保证。素质是一个社会人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思想觉悟与行为实践的具体表现,其涵盖范围极广,涉及智商、情商、健康程度、心理、文化等。此外,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重点是指学生工作队伍在其具体实践工作过程中,职业技能所达级别的综合体现,使学生工作人员具备其他教师不具备的学生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个性,成为学生工作者身上的稳定属性,决定并区别工作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要求学生工作者在学习环节应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理论,要学深、学透;在实践环节要积极投身实践,推动工作,落实到位;在研究环节要注意不断总结、提升、超越、创新。二是要求学生工作者要不断提升对政策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创新的姿态解决学生工作中暴露的新问题。三是要求学生工作者要注重自身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升,在学生工作中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起示范表率作用。四是要求学生工作者深刻认识、理解教育规律、人的成长成才规律,在学生工作过程尊重、利用规律,不做有违规律的事情。

学生工作同时具有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工作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表率和楷模。这就更加需要学生工作者不断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各种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到品德良好、品行端正、作风优良,以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工作蓬勃有序开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齐小萍,樊至光.“校园资源计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5):56.

[2]沈建军.学生工作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29.

[3] (美)艾米古特曼. 民主教育[M].杨伟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200-201.

[4]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9.

推荐访问:精细化 高校学生 途径 实施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