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校文化建设思考(4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5-27 16:4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学校文化建设思考(4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最新学校文化建设思考(4篇)(完整文档)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篇一

——略谈班级文化建设

深圳市宝安中学初中部邓艳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借各位宝贵的8分钟,与大家分享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点滴心得。经验不足,但愿抛砖引玉!

华为说:我们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我们尊重客观事实,这是约定俗成的——文化是一种共识!

百度说:我们不仅要中西贯通,更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种信仰!海尔说:真诚到永远!——文化是一种承诺!

于丹说:文化植根在我的血液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力量,是很多人做一件薪火相传的事情——文化是一种传承!

我对学生说:每月读一本书,每周写一篇文章,每天背一首诗歌——文化是一种习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处事做学问,皆有文化。国有国粹,家有家风,人有人格,校有校训,班有班魂。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通过视觉、理念、行为等多种符号形成一个班级的独特气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没有理由忽略班级文化的塑造。我在从事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摸索了一些不甚成熟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法,今日与大家共享,还望批评指正!

一、硬文化:

1、我心安处是我家——课桌文化。

课桌文化曾经登堂入室,成为《百家讲坛》的探讨课题,课桌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根植于每个学子的心灵一隅,鲁迅就曾在桌上题一“早”字,以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课桌每天与学生朝夕相伴,热爱课桌才能热爱学习,所以课桌文化重在营造学生的归宿感,正所谓——我心安处是我家。

与私塾时代不一样的是,我们坚决拒绝学生打着文化的幌子在桌上刻字,但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其他方式,让文化的嫩芽在课桌上悄悄绽放。有智慧的老师可以将这小小空间合理利用,既能杜绝刻画,又能让他们懂得珍惜。给课桌命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个活动能激发学生对课桌的呵护,对知识的渴求,对班级的热爱。给课桌一个好名字,就给了自己心灵一个栖息的地方。例如:博闻堂、简朴寨、静雅轩、疏影阁、未名居、方砚台等都是一些

极好的名字。

打造课桌文化的前提条件是桌面一定要无灰尘、无杂物,书本的摆放要整齐有序。课桌左上角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便签纸书写抱负、激发斗志、确定目标、总结反思。上学期,学生课桌上字条的内容分别涉及到我的人生理想、期中考试目标、我要做到的十件事,盘点我的2011等专题。内容丰富、设计新颖、事事对照,时时反思。

2、春华秋实因果了然,氛围熏陶润物无声——墙面文化。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个体健康成长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墙面文化是教室硬件文化的主打阵地,墙面文化的打造要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色调清新,能借方寸之墙昭展鸿鹄之志。

初中三年,我们班级墙面文化打造的主题是:春之声、夏之色、秋之果。主色调以绿色、蓝色和黄色为序列。今年墙面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一个主题: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四条标语:(1)成人成才成功(2)自律自信自强(3)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4)静心以明志学高以致远。五大展板:春之讯(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表)、春之恩(科任老师简介,图文并茂)、春之歌(三字学习歌)、春之礼(班训、班级公约、班级目标)、春之乐(班级活动剪影)。

3、方寸能写凌云志,笔墨可抒师生情——黑板文化。

后墙黑板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德育处和学校团委的要求,分不同主题办报。前面的黑板主要体现功能性和人文性,例如课程表、作业、考试时间安排、名人名言、主题班会的标题、开学初的欢迎词、家长会的中心议题等等。

有条件的可以在教室里安放几块小黑板,真正把小黑板变成大舞台:

小平台,大功能——悬挂在教室里的小黑板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徘徊在小黑板间,回味着课堂上的学习情景,不失时机的请教与帮助,学生得以自主发展。

小窗口,大舞台——可以分小组利用小黑板抄写“名言警句”、“每日一题”、“温馨提示”“书法展示”等等。

小天地,多韵味——这个天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的平台,既可以及时沟通,也能增加彼此的友谊。它不仅是舞台,还是一座桥梁。

4、三尺讲台无小事,台上台下总关情——讲台文化。

教室讲台,俨然师生生命浪花的心灵对接,它是老师们育桃李的舞台,是施展才华的阵地,神圣而庄严。我们特别注重讲台的卫生和桌上的物品摆放,既要简洁实用又要体现人

文关怀。我们的讲台要求是四个无四个有:无污点、无杂物、无灰尘、无喧哗;
有粉笔、有纸盒、有笔筒、有方巾,尽量让授课教师在讲台上找到温馨的感觉。

我们还可以将讲台文化从物质向精神进行延伸,例如:老师从圣坛上走下,亲近学生;
学生走上讲台,或演讲或朗诵;
请名师进教室讲座。这些都是讲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5、以窗为镜,以镜正身——门窗文化。

窗子以亮为标准,能正衣冠,明得失。班上有违反班规的同学,温柔的惩罚方式就是擦窗子。班上一名同学小学时很调皮,经常在班上呼风唤雨。进初中后进步了很多,去年散学典礼前一天,他又违反班规。我没有批评他,布置了一个擦窗子的任务。在擦窗子的过程中,我边观察边思考如何处理这个事件。等他擦完,我隆重地表扬了他:第一:有责任感,老师布置的任务能不打折扣的完成;
第二:有持久的毅力。擦窗子半个小时,腰酸腿痛手软,能一直坚持,没有半点怨言。第三:做事讲方法。先用湿抹布,后用干纸巾,这样就能擦得很亮。后来我话锋一转:我想半个小时擦窗子的经历一定擦去了你心灵上的污点,也擦去了一些陋习。后来,学生就形成一种习惯,发现自己做了错事,就去擦窗子,来反省自己身上的得失。

6、由表及里,知行合一——形象文化。

打造学生的形象也是一个系列工程,要在思想上疏通,在方法上引导,在细节上督促。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形象——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姿态——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 ——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种精气神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而在千锤百炼。

二、软文化:

软文化如同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分明感觉到,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神韵,也是一种奇妙的气场。打造班级软文化,有点像练内功,急不得,全靠一呼一吸,最终体现在一招一式。

一个真正的班级要有班名、班歌、班旗、班徽、班规、班级目标、班级誓词、班级制度,甚至在班级的视觉识别、理念识别、行为识别上都要有明确定位,这些都是打造班级软文化的前提。下面谈几点班打造班级软文化的策略:

1、把名字嵌入赞歌——姓名文化。

将学生的名字嵌入《班级赞歌》里,这是我近期做的一件事。全诗588个字,嵌入五十四个人名,均为本班学子。这首赞歌巧妙的将理想的引导、精神的赞扬、性格的分析、真诚的鼓励有机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对班级的热爱。下面选择其中的一小节以观之:丹桂飘香秋风爽/求学福地生机旺/五十四人凌云志/ 各执妙笔写华章 /一马当先是潘政/独占鳌头放光芒/女中豪杰陈薇羽/不让须眉有胆量/祖明朝宇真英雄/齐头并进不相让/婧姝敢与强者争/勤奋自勉有若岚/千卉乐学热情高/稳居十强李颖琪/赫宸胸怀凌云志/焕然宏图记心上。

2、每个人都有发光的理由——星文化。

评选班级之星,是我们期中期末要做的事情。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每个人都有发光的理由,拂去暂时尘封他们的尘埃,让他们总能发现自己的璀璨。有人些像流星,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
但更多人是恒星,虽然平凡,却依然能够发光发热。对于这些星星,我们对他的事迹和定位都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像去年我们评选班级感动之星时,有这样一段文字——

王者风范——潘政

事迹简述——他,个子矮小,胆识过人,时时讲奉献,事事敢为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作为班长,敢说敢做,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信赖!

颁奖词——具有王者风范的人,一定具备非凡的勇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远向着更高更快更强迈进!在你眼前,有一盏高悬的明灯;
在你身后,是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

3、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文化。

教室一隅必有图书角,这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柜里的书不要多,但一定要是精品。我常常说书柜里藏着一个班级的品味,什么样的书就可以熏陶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藏书经过挑选淘汰后,留下的主要是值得珍藏的经典。而且不同的时期,书的种类会做调整。例如本学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科技小制作、背诵现代诗歌及古典诗词,看名人传记写读书心得、开诗歌朗诵会。所以里面的藏书以诗歌、传记、朗诵、科技为主流。

教室的书没有制定繁琐的借书制度,随拿随读,随读随还。我特别提倡心灵的自由阅读。法国人读书是一种文化,随走随读,不分时间地点,不分年龄身份。我也希望孩子们能用自由的心态去读书、去感悟。

班级还拟定《读书宣言》:一个人最好的气质是书卷气,一个班级最好的空气是书香气。书香文化,让学生心田上盛开着百合花,暗香盈盈。

4、上善若水,汇涓成河——博爱文化

爱自己、爱父母为小爱,兼爱天下,方为大爱。孩子的博爱之心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悄

然滋生:上学期全班同学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为刘航同学捐款5000多元。周末,又自发组织风尘仆仆赶到惠州。在大街上、公司里播放刘航同学生活的画面,配以深情演说,不仅筹集近5000元的爱心款,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宝安学子的风采!

今年开学初,孩子们提出“用爱心点亮文化之灯”的活动,他们在讲台上设置了小小捐款箱,将平日里喜欢随意丢弃的硬币,放在捐款箱,由专人负责一月一收集,买一些图书和文具用来资助贫困山区的儿童。这些看似随意的举动虽小,却是大爱无疆。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希望孩子们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点点爱心能如涓涓小溪汇流成河,更希望这些星星之火,能成燎原之势。

5、依规矩,正方圆——制度文化。

我们提倡和学生共同制订班规班纪,这样的班级制度是学生道德共识的体现,学生往往更愿意尊重与呵护。班级常规(仪表、考勤、卫生、作业、纪律、两操、公物、文明)的量化考核制度、班级的八大班规、班级十大管理制度、一周一次主题班会、两周一次班干部会议、一月一次考核表彰、半期一次家长会,这些制度已经由最初的文字,变成了内化于心的行动。

家有家法,班有班规,除了学校统一的制度规范之外,富有个性的班级制度也是制度文化的一大特色,例如班级《二十一条军规》等。

6、灵魂的训练营——班会文化。

主题班会是班级软文化打造的核心阵地,班级制度的形成,班级文化的熏陶,师生心灵的共鸣,都是在这个阵地营造的。主题班会的开展要具备八有:

(1)有系统。主题班会的拟定不能随机随意,要从长远目标着手,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初一主要侧重理想的树立和习惯的培养;
初二侧重如何交友和如何与父母相处;
初三侧重感恩和学习方法的探讨。

(2)有准备。主题班会组织之前,要精心设计和准备,包括开课前的气氛准备。黑板上有主题词,有课件演示,桌凳整齐,桌上无杂物,仪表要端正,主持人声音要洪亮,学生要有互动,教师要有引导,有总结。

(3)有主题。每次班会的主题要非常鲜明,一针见血,能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分期召开:理想、安全、习惯、礼仪、交友等方面专题的班会。还要赋予一个很好的标题:例如《理想,在这里放飞》、《快乐与安全同行》、《点一盏心灵的明灯》、《换位思考、律己宽人》、《迈向初一,赢在起点》、《花开太早是个错误》等等都是很好的标题。

(4)有内容。每期内容尽量能够结合班级实际或者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也可以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疑点展开讨论,端正思想,明确态度。

(5)有形式。形式一定要丰富多样,不能太死板,太单一,要能吸引学生兴趣,还能在思想上引起触动。主题报告会、演讲竞赛、座谈辩论、野外活动、社会调查成果汇报、文艺表演、诗歌朗诵、技术操作、实物交流、经验介绍、小组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

(6)有讨论。学生要有互动,要有自己的观点、想法、意见。不能做一个旁观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以畅所欲言、可以亲身体验、可以旁征博引、可以动手操作。

(7)有总结。班主任要在班会结束前有一段精辟的总结,可以从学生的表现上、环节的设计上、主题的确定上、内容的安排上、活动的效果上进行总结。

(8)有反馈。活动结束后要有一份调查,反馈学生对本次班会的评价,还要跟踪调查,查看班会的最终效果。

三、文化背后的文化:

我们谈班级文化,谈物质、谈精神,其实文化背后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根本——即教室里师生的形象、涵养、见识、处事才是文化的精髓所在。班级的硬件建设是直观的、可视的、可复制的,是班级文化的外化、物化和强化;
班级的软件建设却是精神的、理念的、深邃的,是一个班级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要凝聚成灵魂,需要每个人将文化理念深植于血液,融化于内心。只有这样,文化之花才会开得更艳!而在荆棘与鲜花编织的班级文化建设的长路上,我甘做一名持灯使者!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篇二

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之我见

摘 要: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文化已成为现今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企业会计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积极规避与防范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科学发展。

一、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探析一个企业能否有效规范会计工作、增强会计工作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我认为企业会计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有先进的会计文化作为支撑。

所谓会计文化,“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带有会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会计反映、监督作风、会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刘开瑞[4])。会计文化作为一个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要素,其中会计精神文化在各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会计文化不仅能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还在多个方面上体现了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价值观取向以及整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因此,无论是作为个体的基层会计人员,还是作为整体的企业,会计文化建设都很重要。

二、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如此重要,而事实上,当今很多企业的会计文化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和为贵、忍为高

表现为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过度重视人际关系,对不公正、不公平事件具有较强的接纳和容忍能力,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原则。处理事务过程中,往往对领导言听计从,不愿造假但为了生存等种种原因而不得不参与造假。这样一来,容易以人治代替法治,会计监督不力,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如某国有企业,由于员工保管不慎,导致一台已提足折旧仍在使用的小货车丢失,会计人员本应据实进行账务处理,但在领导的指示下,将该固定资产做了到期报废处理,而丢失小货车的员工,公司也未给予任何处罚。这样无形中便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2.会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缺乏高级会计人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会计工作中来。然而,随着电算化会计、网络会计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同时,会计人员自身的技能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往往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不甚了解,而新生力量,又往往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人才严重短缺。

3.会计人员整体意识有待加强

这个整体,从小范围讲,指财务部门,指某个企业;
从大范围讲,则指整个国家、社会。本文仅从小范围,即财务部门、企业来谈会计人员的整体意识。

从财务部门来讲,财务工作是一个整体,其中再细分为若干不同的岗位。从企业来讲,财务部门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财务人员内部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具有团队意识;
同时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也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做好诸如全面预算等工作。会计人员需要将与其他部门有关的财税法规通过oa系统等向其他部门传达,不能仅限于会计人员自己知晓,业务人员不清楚相关规定,拿来单据,不符合规定又退回,这样无疑会降低工作效率。比如某业务员将开出的增值税发票自己保管长达一年,既过了认证期(180天),又因不符合规定无法开具红字发票冲销。不论事情最终如何解决,都给企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方法

1.优化会计精神文化,提高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实质和灵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升会计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职业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和信念、还有行业自律性惩戒来维系。提高会计职业道德,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为自己谋取私利,否则就有可能因图谋个人私欲,编造、篡改会计数据,造成财务造假行为;
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通过税收策划等合法手段为企业节约资金,使领导者从根本上重视财务工作,尊重财务人员的意见,有效避免会计人员盲目遵从领导意见,违法违规;
最后,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通过对规范的学习和遵守,潜移默化到日常工作中,使之成为自身的行为规范。

2.加强会计人员的整体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

要让会计人员深切的意识到,会计工作是一个整体,会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具有整体意识,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而整体意识的培养,对于企业的会计文化建设工作而言,不仅仅是会计部门自己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具有了整体意识,会计人员就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会计组织以及整个企业的形象,增加工作热情,提高主观能动性,为明哲保身而出现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行为将不复存在。

3.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教育,培养综合性会计人才,建设高质量的会计物质文化

会计物质文化作为一种载体文化,是会计文化发达程度的外在表现。由于它是一种有形文化,较易被发现和引起重视,在会计工作设施的配套上,企业领导者也会大力支持。然而,综合性人才的短缺,却不能使这些设施工具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对现有在职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引进高素质综合性的会计人才,建设一支具有过硬专业知识同时又符合信息化、网络化要求的会计人员队伍,才能建设高质量的企业会计文化。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共同财富。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持续过程,必须不断克服现有会计文化的不足,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会计文化,不断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篇三

学校少先队文化建设之我见

摘 要: 学校少先队文化建设活动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文化的特色与亮点,更是时代赋予的命题。少先队文化建设的提出,实质上是对少先队工作全面科学的总结。本文从少先队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根据少先队发展的实际,通过创设少队组织文化、发挥校园文化阵地作用,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少先队文化建设,从而推动整个少先队文化建设的繁荣,提高小学生的德育认知能力。

关键词:学校少先队 文化建设 之我见

少先队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开展少先队文化建设,如何去研究少先队文化,把握少先队文化的内涵,从少先队文化的高度与角度去审视少队文化建设工作,在开展少队工作中,通过创设少队组织文化、发挥校园文化阵地作用,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少先队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一、目前少先队文化建设的现状

1、目前少先队文化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有待加强。当前,学校少先队文化建设主要依靠各级少先队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加以推动,缺乏系统的、配套的、可操作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在管理、指导、扶持、考核、奖励等各个环节,均缺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流程和保障措施。调查发现,不同区县或同一区县的不同学校,开展少先队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差别较大,有的抓培训、有的抓红领巾书屋建设、有的抓“手拉手”结对活动,在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反映出各地区、各学校少先队组织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合力不足的情况,学校少先队文化建设的统一、规范、公平、均衡有待进一步加强。

2、少先队文化建设的现行标准不统一,有的学校往往产生标准过高、达标无望的无奈心态,对少先队文化建设持畏难、观望态度的学校不少,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少先队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总体水平不高。据调查表明,71.4%的大队辅导员认为少先队文化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师资队伍培训不足,57.1%的大队辅导员认为培训和学习的信息不够,28.4%的大队辅导员认为主要原因是对外交流和学习机会太少。同时,由于普遍存在着师资不足、人力成本控制从严从紧的情况,大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调查表明,64.3%的大队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的时间不到其工作总量的一半,85.7%的大队辅导员兼任除学科教师以外的学校行政和校外职务,7.1%的大队辅导员没有精力从事少先队工作。

4、少先队文化建设的资源保障力度不足。资金不足是学校普遍面临的挑战,本次调查再次印证这一观点。100%的被调查学校认为,资金缺乏是制约学校少先队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尽管有78.6%的被调查学校纳入了政府办学范围,但是有限的政府拨款必须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改造,只有21.4%的学校为少先队工作设立了专项经费。调查表明,因资金不足而无法建立鼓号队和队室的比例分别为64.3%和25%。60%的学校因资金缺乏,无力聘请校外热心人士担任少先队文化活动的辅导员。

5、学校吸纳校外资源参与少先队文化建设渠道不畅、信息不通。被调查学校普遍将政府拨款用于学校基本开销,而将发展少先队文化事业寄希望于校外资源的参与和扶助。调查表明,目前校外资源参与少先队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资信认证和供需对接。学校对于五花八门的社会机构、民间组织普遍存在担心受骗上当的疑虑。学校希望各级少先队组织提供官方或半官方的、正式的社会资源渠道,把好各类组织的资信评审关,为受助学校提供放心的资源。同时,学校也希望各级少先队组织建立校外教育基地、校外辅导员等信息供需交流平台,帮助学校与校外教育基地、校外辅导员实现有效对接,避免信息不对称和校外资源闲置。

二、原因分析

少先队文化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内部与外部两类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1)学校的经济水平与少先队文化建设需求存在明显落差;
(2)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总体水平与少先队文化建设的队伍要求不相符合。外部因素主要有:(1)现行松散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少先队文化建设所需的制度保障不相适应;
(2)针对学校客观实际的少先队文化建设目标和标准不明确;
(3)支持和服务学校吸纳校外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

三、对策建议

(一)创设少先队组织文化 1.以辅导员的自身形象感召人。众所周知,少先队事业离不开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同样,少先队文化建设也离不开辅导员的精心指导、热情参与。一支具有先进理念的辅导员队伍,其本身就是现代校园少先队文化的一个活的因素,可以影响一大批队员进步,从而使校园少先队文化之育人功能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因此,辅导员必须是一个会学、乐学的学者,在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才智浇灌少先队文化这棵树苗。同时,可以面向社会,多方邀请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优秀工作者作为校外辅导员,定期到校园开展讲座,给队员们讲革命历史故事,讲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讲交通、法制安全,讲心理健康知识等等,丰富少先队文化的内涵,用他们精湛的专业造诣,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广大少先队员,辅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2.以队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首先,在少先队组织中,少先队各级干部是其文化建设的骨干,他们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艺术才华将直接影响少先队文化的建设。因此,必须有一支热爱少先队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在队员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干部队伍,形成核心,并通过他们团结和带动其他队员,沟通信息,协调动作,开展活动。其次,要加强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教育他们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平等待人。通过这些素质较好的队干部带动少先队整体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最大程度地发挥少先队文化的良好影响力。

3.要放手锻炼队干部,尊重他们,相信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树立他们的威信,并给予具体的工作指导,让队干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安排自己的活动,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培养其意志力。如红领巾监督岗需要监督员,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需要主持人、升旗手、护旗手,红领巾广播台需要小记者、小编辑、小主持人等等,充分挖掘和发挥队干部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发挥校园文化阵地作用

少先队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活动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活动育人的功能。

1.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美丽优雅、清洁舒适、宽敞明亮的校园能使人心境愉悦;
建筑美观、新颖别致的教学楼群,能使人充满自豪感;
各种教育器材、文娱设施能让人身心活跃,积极向上。这样的环境给队员带来了良好的外部成长条件,这是形象的魅力,是美的引力。美的校园形象与环境,会使队员由感受“美的愉悦”,最终达到内化“美的行为”的实现。

2.利用好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学校各处健康活泼、生动有趣的墙报、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都是少先队的宣传教育阵地,在向广大少先队员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些丰富多彩的 “文字、图片、形象”和悦耳动人的“声音”等的感召下,队员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教育,理解少先队的理念和主张,自觉强化少先队文化磁场的影响力,营造热爱美、欣赏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氛围,使校园成为少年儿童汲取精神食粮和开展活动的良好场所。如以学校广播站为少先队小主持人培养载体,提升少年儿童口语交际、播音主持素养。广播站是少先队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学校的“喉舌”,反映校园风貌,贴近学生生活,加强舆论宣传导向,是突出少先队特色的一块园地。它是学校工作的宣传窗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阵地,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较大的作用。如开设百字校园新闻、学海拾贝、主题教育、文学芳草地、校园风景线等栏目。丰富少先队文化神过的同时有利于提高队员综合素质。

3、为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实践能力,开设科技、航模兴趣小组,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模小组成立以来,邀请省、市专家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带领学生参观气象局、省科技馆等场所,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外地等进行专项调查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科技兴趣;
通过开设科幻画课堂,开展航模、船模、机器人等组装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识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

(三)以活动促少先队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文化的突出表现,适应少年儿童心理规律、年龄特点及其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主题文化活动。主题活动是少先队进行自我教育的行之有效的妤形式。实践证明,好的主题队会,对于陶冶队员的高尚情操,培养队员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队员的思想觉悟,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当前小学少先队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实效性不是很强,还存在少先队文化主题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教育性,片面追求活动的形式,忽视了活动的实效性,中队主题活动中过分强调队员的主体性,忽视了辅导员的辅助性,片面强调活动的个体性,忽视了活动的民主性。

2、针对目前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的现状和原因分析,我们要转变辅导员的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精心设计少先队主题活动,提高少先队活动的实效性,如组织开展“小记者在行动”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少先队员体验经历。如开展了“祖国发展我成长”德育实践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商场开展“我当小小营业员”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诚信教育;
走进大山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对少年儿童实施爱的教育;
开展“走进新农村”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绿色环保在行动”、“珍爱生命之源,做节水小使者——走进自来水厂”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环保教育,同时以校园艺术团为少先队艺术活动载体,提升少年儿童艺术素养。校园艺术团是培养艺术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一支生力军,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少先队雏鹰行动的特色阵地。艺术团活动穿插于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中,每学期按时开展一些常规活动。在每周一中队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
每学期家长会上,组织艺术团团员进行特长展示;
每年,举办“庆六一”文化艺术节、“少儿卡拉ok”比赛、“庆元旦”师生联欢会。除了本校开展的常规活动,每逢节假日,艺术团经常组织团员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慰问革命前辈;
走进军营,与官兵联欢演出;
走进贫困地区,与兄弟学校的少年儿童“手拉手”,为他们献爱心、送温暖。切实丰富了校园少先队文化内涵。

3、体验教育活动。开展体验活动,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大胆尝试,显现灵感,展现创意,在体验中认识感悟、发现创造。如“体验大自然,我能行”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拥抱大自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绘画、摄影、游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之情。“人人争当小雷锋”活动,组织少先队员讲雷锋的故事、读雷锋的日记、唱雷锋的歌曲,让队员对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向雷锋叔叔学习,多做好事,热心为他人服务。

4、节庆日活动。“节日文化”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以极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营造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是一条良好的途径。如以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读书节”“体育节„‘英语节„‘艺术节”等活动为核心,开展多姿多彩的系列活动,为队员提供更多锻炼能力、展现才能的舞台,利于他们特长的培养与水平的提高。少先队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实践,用文化的理念去设计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少先队事业的整体水平。

总之,少先队文化建设活动要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帮助学生创建自信、自谦、自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强化少先队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整合资源、丰富少先队阵地活动,从而推动少先队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戴联荣 薛晓阳.《小学少队文化建设》[c]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2、李太平.《队员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c ]内蒙古师大学报1994.4

3、孙二军 王怡.《班级管理中的价值认同》美中教育评论2005.4 4、2010年,少先队工作新思路——《辅导员》杂志答读者问[j];辅导员;2010年01期

5、构建校外少先队活动阵地 促进少先队员全面发展[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6、张云丹.以少年儿童为导向的少先队工作发展与创新思考[c];2008年4月

7、杨毅静;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有效性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3月

8、郝经春;试论少先队德育的人文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年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篇四

学校文化建设之我见

近年来,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管理者开口必提的话题。书店里,关于这方面的著作也渐渐多了起来。我们要来谈论什么是学校文化,就要从什么是学校和什么是文化谈起。

什么是学校,学校是一种充满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文化组织。学校是物质环境与心理、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指出:“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首先,看一所学校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其次,看一所学校能否成为社会大家庭中富有建设性的成员。第三,就是看一所学校能不能让所有的教师体验到作为生活者的幸福感和职业的内在尊严。”所以说: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

什么是文化,有人问钱钟书:“你研究文化,那什么叫文化?”他望着天花板,想了半天,说:“你不说我倒还知道,你一问我倒说不出来。”

人们常说,某人有知识,没文化。我们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

知识主要是指具体学科的知识,如物理知识、医学知识、文史知识,是偏重于记忆性、技术性、职业性的知识。

文化不然,文化是要深入到认知者的个体中去的,是要成为生命体中的灵魂的东西。文化具有超越具体职业、学科的特点,但又能影响到一切职业的行为。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留学美国的博士,在美国谈了个女朋友,有一次开着摩托车,车上带着他的女友,到了十字路口遇上红灯,他开着车冲了过去,他的美国女友因此跟他分手了,因为他不守规则。后来他回到国内,找了个中国女朋友,开着摩托车见了红灯,这次他吸取教训了,停在那儿直到绿灯放行,那个中国女友也和他分手了,认为他太守规则了。

大家看,同样的交通规则,全世界一样的“红灯停绿灯行”,可是在不同国家执行起来效果是不同的,那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文化不同,这个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价值观。在美国人看来,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守法就是有诚信的表现;
而在中国人看来,法律是人制定的,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人的行为也就不同。

有人把学校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人管人,即人治,人管人只能管一个点;
第二层次是用制度管理,即我们常说的依法治校,制度管人管一片;
第三层次是用文化管理学校,即用文化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这是最高层次。接近于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发展的摇篮。”

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哈佛大学校长研究中心主任说: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学校文化是关乎学校组织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组织内部活力和焕发成员生命活力的关键因素。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指出:“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追求卓越》作者彼得斯在书中写到: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精神力量。真正让企业长盛不衰的,是深深植根于员工心中的核心价值观。

借用这句话,我们这样说:真正让一所学校长盛不衰的,是深深植根于教师心中的核心价值观。

教师要知道职业的使命,思考我们为什么存在?

教师要建立共同的愿景,思考我们要到哪里去?

教师要确立核心价值观,思考我们要如何做?

说到,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如何做,让我想到了两个故事。

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配件公司,后来一家德国公司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这个提示,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

光亮如新。

文化是一种品质,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责任,体现的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第二个故事:上海外白渡桥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是1907年由英国设计建造的。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2008年4月,外白渡桥除桥墩以外部分被从原处拆下,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2009年3月大桥又以原貌回到原地。英国设计单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免除桥梁发生意外后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设计方专业严谨的态度。感叹!这就是为什么老外没有n年一遇这个说法。

文化是一种品味,体现的是发展的高度和深度,体现的是一种魅力和魔力,体现的是给人一种依赖和信任。

到这里我们可以概括的说:

现代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关注学生发展和关注教师发展。

我们说:

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

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

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学校的文化精神.十二年前,我在龙潭四小任教,与学校隔墙相除的是十六中学。在我们两校对面有一个食杂店,那个小店主对我说,你们这些老师到我这买东西,虽然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我一看就知道哪个是四小教师,哪个是十六中教师。我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他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两个学校的教师果然在神情气质、待人接物都各不相同,差别非常明显。这与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历史渊源、学校的精神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乃至于性格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再如北大的学生和清华大学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北大学生:热情奔放、个性张扬、喜欢交际、善于交流沟通,怪才、奇才较多。清华学生:含

蓄稳重、勤奋严谨,团结协作精神强,不达目标不罢休。北大、清华的学生可以说原本都是我国中学生中的佼佼者,为什么经过几年的大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却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异?这不仅与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历史有关,还与学校的精神、文化有关。北大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文化是一种品牌。学校要成为名校有多种实现路径。但是最厉害的名校,其名气应该是源自该校独树一帜的文化。

在我们谈到学校文化建设时,有一句话非常流行:

让学校的每一处墙壁和草坪都会“说话”。这句话非常感性地集中表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朴素的追求。

在90年代,当时,确实有一批优秀的校长引领教师、学生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很多学校一阵风似的让学校的墙壁整洁、美化起来了,让学校的草坪增多并整齐起来了。墙壁上张贴领袖画像、介绍先进事迹的图片,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宣传语,以及名人名言,还有将各种各样的奖牌、证书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学校墙壁比较醒目的位置上。

草坪呢,几乎无一例外地插满了牌子。牌子上有一些精心设计的标语口号或诗文名句,目的是警醒或告诫师生及行人爱护花草,保护环境。一句很朴实平常的口号一下子给无数学校带来了环境面貌的改变,人们不得不惊叹于教育行政和教育文化的影响力。但是,千篇一律的墙壁、草坪“文化”看多了,也许就会审美疲劳,我不禁对这种“文化”产生了疑惑:这就是学校文化吗?如果是,它是不是太缺乏层次、太缺少内涵了呢?怎么把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当成时刻需要管教和警告的对象了呢?这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呢?

这些年参观了一些一流学校,查看了一些一流学校的图片资料,我终于知道最会“说话”的墙壁和草坪恰恰是不说话的。它们用自身的洁净、典雅实现着其内涵的价值。雪白的墙壁上艺术地展示着同学们参与各种活动的成果,草坪内一尘不染,可以想见孩子们自觉地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中,孩子们的情绪才能获得陶冶,心智才能受到锻炼。

于是,我知道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刻意的、流于表象的面子工程,而是发乎自然、极具内涵的学校生命的再造。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思考 学校 最新学校文化建设思考(4篇) 最新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4篇)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