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9篇

时间:2022-11-22 09: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9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几何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等几斱面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9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9篇

篇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几何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等几斱面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初心是教师教学的参照标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作者:杨焱焱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17期

  摘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几何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等几方面,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初心”,是教师教学的参照标准。它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是对学生知识能力与数学思维的最高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数学教师要在充分认识核心素养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

  新课改已从单纯的以知识能力为目标导向转向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其用数学、学数学、创新数学的修养和品质。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具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呢?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一点自己的理解。[1]

  一、鼓励学生主动发问,渗透核心素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是经过积极的思考和探究的,渗透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一改往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其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教师都要给予表扬。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更要大肆表扬,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2]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几分之一》时,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出一张纸的1/2、1/4、1/8。认识分数中分母与分子各表示的意义。结果,在实际的操作中,有的学生提出:“1/2是1/4的2倍吗?1/4是1/8的2倍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并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组织学生一起合作讨论。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动手操作,发现如果是同一张纸的话这个结论是成立的,但如果不是同一张纸,这个結论是不成立的。其实,学生说的“同一张纸”蕴含了“单位‘1’”的思想。这是他们六年级要学习的知识,学生能够提前想到,正是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的结果。从中也可以看出,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各部分知识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时,教师要站在“大数学”的立场和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脑海里有一个层次分明、条例清晰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混沌的一体,从而更好的渗透核心素养。

  二、合理提出猜想,渗透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猜想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杜威曾经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大胆的猜想,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渗透核心素养。当然,这种猜想不是让学生毫无根据、毫无目的乱猜。而是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有根据的科学猜想。

  如教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在探究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猜测: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正方形呢?根据周长的概念,学生猜到与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该如何验证呢?”问题一抛出,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开始主动探究。这种学习的态度不正是数学学习所需要的吗?经过独立思考,学生想到很多方法,如“用绳把长方形的纸片围一圈,再测量出它的长和宽,看看什么关系?”在指出这些方法局限性同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渗透核心素养。

  三、运用数学知识,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为了运用,数学本身就是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渗透核心素养。

  以三年级数学《24小时计时法》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24小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日常生活作息时间表,时间上既要有24小时计时法,又有普通计时法。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不仅巩固知识,还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意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他们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绝不仅仅是以上几种方法,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数学教师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思考,寻求出更有效的渗透方法,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应用意识——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例3的教学为例[J].高娟萍.小学教学参考2019年02期.

  [2]多元建构知识培养应用意识——以北师大版五下“邮票的张数”为例[J].颜昌凉.新教师2018年12期.

  

  

篇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数学核心素

  养的策略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当前数学改革中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注重课内外结合,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是有效落实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内容范围很广的数学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或被认可的定义。但总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质,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有效落实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落实的一些策略。

  一、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北师大版本的教材在编写上,有很多优点,比如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小组合作交流,等等。同时也存在不足。比如数学概念理解,教材往往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准确性的理解,造成概念理解不清,出现解题错误。最后会影响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1.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2、5的倍数的特征》时,教材里对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是比较笼统的,教材是这样呈现的:像2、4、6、8……这样的数,也叫偶数;像1、3、5、7……这样的数,也叫奇数。所以,整数0还是不是偶数呢,就

  让人模糊不清了,对学生更是难以理解。而人教版教材是这样定义偶数的: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这样一清二楚。所以,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是,就采用了人教版本的说法进行偶数和奇数概念的教学,直接清晰地呈现数学概念,

  2.注意知识系统性的教学

  北师大版教材还有一个更大的不足,就是把一个整体、系统的知识割裂开,让人难以适从,初衷是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但殊不知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更费劲,往往前面的知识还未掌握好就搁下了,再过了一个学期或一两个单元,再来学习同单元的知识,割裂知识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性的把握。比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中,“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内容,本来属于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里的知识,但教材把它编入了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这单元里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采用了人教版的教材编写顺序进行教学,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放在第三单元一起教学。

  二、关注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数学能力。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学习的兴趣、数学的成绩以及自身数学素养高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少了思考,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会更进一步,也不远走得更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判断、概括等等,而不是学习简单的模仿,机械的记忆。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沿着一面墙,用篱笆围一个梯形形状的养鸡场,已知篱笆长30m,梯形8m,求养鸡场的面积。这是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因为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但这道题只知道梯形的高,梯形的上、下底是求不出来的。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可能有不少学生能够听懂,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束手无策了。所以,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题中还差哪些条件?能不能求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如果不能,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能不能求出?知道了梯形的上、下底之和与高,面积是不是可以求出

  来了?之后,我再引导学生画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上、下底与高,这样一清二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当然学生思路卡壳时,适时给学生点拨,引导他们变换思路,从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措施之一。

  三、课内外结合,重视数学的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1];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除了在学校的环境中学习外,家庭、社会环境的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1.在生活中“悟”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家长应该有意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如:家长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就可以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看商品的价格,选购更划算的商品,称蔬菜的重量,计算商品的价钱,等等。又如,在做饭时,和孩子一起商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才能更快做饭,炒菜。让孩子统筹安排时间,感受数学应用的魅力。像这样,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感受数学,孩子就会渐渐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用数学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学会用数字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这就是使孩子潜移默化的形成数学观念,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素养[2]。

  2.在家里“做”数学。

  “做”数学可以是在家长的指导下,和孩子一起玩数学小游戏、做数学模型等。从游戏与制作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和孩子一

  起玩七巧板、搭积木、转魔方、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等等。又如,在教学五年级《展开与折叠》这一课时,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多种长方体和正方形的展开图,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共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物征。通过做中学、玩中学,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和动力操作能力,帮助孩子在玩中探索数学知识[3]。

  3.在生活中“用”数学。

  有用的数学才是最有趣、最有魅力的数学。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很大程度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生活中“用”数学也很重要。例如,在街上买水果时,和孩子一起商量100元钱能够买哪些水果,各买多少千克,或者买哪种水果比较划算;去旅行时,和孩子一起规划旅游路线,一起订购酒店、车票、门票等,怎样做到省钱、方便、快捷。等等这些,孩子会非常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这些任务,他们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逐渐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当前教育改革最热门的话题,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能体现一切从孩子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的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祖国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2001.

  [2]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曾万强.谈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231-232.

  2

  

  

篇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强调开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素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小学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此阶段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使学生受益终身。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合理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前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以灌输的形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成长受到限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尤为不利。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有效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进行数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层次的设计习题,引领学生以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例如,在做计算题时,要时刻要求学生先依据自己的方式进行计算,之后教师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并在其中寻找最简单的解题方式。这样的训练形式不仅突出学生在课堂其中的主动性,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可有效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当学生出现解题错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

  确的改正问题,而不是直接为学生给出答案。若是直接为学生给出答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还影响学生思维的批判性[1]。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帮助学生训练发散思维。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讲,兴趣就是其学习的最佳动力以及内在驱动力。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2]。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运用情境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抓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机会,为学生营造数学教学氛围,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增长,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改变学生传统乏味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深化学生的数学能力。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故事讲解中探究知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欲,积极主动的开展数学知识的探索。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动机,达成数学教学效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步发展。

  在学习《角的度量》这节课时,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促使学生思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并引导学生: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大。”∠2说:“边我的开口大,所以我大。”提出问题:∠1和∠2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使学生在趣味性问题情境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组织互动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点及面,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互动学习,在互动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实现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同时,要组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的组长,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带领其他组员开展学习互动交流活动,和大家一起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将数学知识与运用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在互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使学生逐渐学会倾听他人的思考方式、他人的讨论形式以及他人表达的观点等。在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大胆的在课堂中讨论交流,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互动交流学习中,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主动发言,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聆听他人的看法。而且,在共同探究数学难题时,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会达成思维上的碰撞,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会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成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深化个人核心素养。

  在《圆的面积》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深化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前利用平移、割、补等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是否能将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可采用什么方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先思考想拼成什么图形,打算怎么剪拼,然后动手操作。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并适当的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使学生获得个性化体会,推动学生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圆剪拼成各种图形,鼓励学生的不同拼法。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创造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深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法

  在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题海战术,要求学生熟记概念、公式等,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压力大,对于数学学习完全失去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也无法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一定要将以往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4]。教师要倡导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水平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途径。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推动学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论: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在短时间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并引导学生主动配合才能够达成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组织互动合作学习,还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时期,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今后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成振.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J/OL].学周刊,2020(06):87.

  [2]蔡雅静.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55.

  [3]龚卫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5.

  [4]陈群英.培养核心素养,构建优质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0(03):103.

  

  

篇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摘要】核心素养目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更重要是要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本人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发,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正文】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今人们适应社会、迎接挑战的必备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该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与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所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中,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论和方法,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与元素,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

  体的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实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我在一年级教学“比较长短〞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学,先请一高一矮两个同学比身高,让矮的同学站在讲台上,高的同学站在地板上,让学生指出哪个高,哪个矮。学生答复后追问:“这样比公平吗?〞,所有学生都叫不公平,怎样比才算公平呢?学生有的大呼小叫,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与同桌相互交流,课堂上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待学生的比较方法几乎统一时,我选出几位学生代表,让他们分别介绍自己比较高矮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接着我拿出两根粗细不一的木头,用粗细相同的绳子在木头上绕的圈数不相同,我手举两根木头问学生哪根绳子长,顿时班上鸦雀无声,学生想不出比较绳子长短的方法。过了一会儿,我让两名学生把木头上的绳子解下来拉直,一端对齐我用一只手握着,另一端让两个学生分别用手拉着,这时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比较长短的方法。

  小学生对很多数学概念和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缺乏本质的认知,因此概念教学大都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对内容的真正理解,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严重影响数学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依靠情境,将数学学科中的概念与推导过程演绎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从而到达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难于理解,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教学过程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

  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只要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轻易授予学生,只要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解决,把“教与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实践、自主探究、自我思考,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让学生想:圆锥的体积会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当学生说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关时,再让学生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怎样关系?猜想后分组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给各组提供不同类型的圆柱圆锥A:等底不等高;B:等高不等底;C:不等底不等高;D:等底等高。操作之前讲解几点操作要求,让学生用圆锥装满沙土倒入圆柱中,几次可以装满;各组做实验,把每次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组实验,我参与其中一组。操作结束之后,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及结果。这样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同时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在操作活动的根底上进行探究活动,主动建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操作不仅仅停留在活动的外表,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要思考,学生参与了获取知识形成及开展的全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和观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他们积极去探究、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开展。

  三、通过课件演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就要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感性认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利于学生观察理解。通过课件的演示过程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数学知识的内涵,将静态的理论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及推导过程,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点、面、体的动态演变过程,然后通过画面上的动态移动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相等,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从而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又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探究: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等份,然后把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结论有出入,这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成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得出了S=лr×r=лr2的公式。还有学生提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根底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仔细分析,得出了S=л×4r÷2=лr2的公式。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被激发,这一互动环节的顺利展开,多媒体课件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它弥补了实物、教材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缺乏,帮助学生理解了教学内容,领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学

  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表达了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开展。

  整个演示过程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习了根底内容,而且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将教学内容过程“演示〞出来,使学生从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在教学中采用的例子和内容要生活化,还要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知识后积极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将所学的内容融入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入户调查、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还有本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超市购物情境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活动,对于一些学困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小学生学习和开展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备好教材内容,还要整合好教材资源,做好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数学知识,在理论学习中寻找与生活应用的切合点,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不断地开展与提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把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堂数学课中,这样才能在教学具体的数学知识中,既注重数学根本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数学知识本质的思想、方法与核心素养。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每一课堂的教学。另外要从整体角度,结合学生的开展规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遵循不同的目标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陈彩虹,赵琴,王茂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全国教育展望,20**〔1〕:2、林修英.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探研[J].新教师,20**〔7〕:3、金新河.浅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以解决问题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1〕:4、田义朋.以解决问题为例,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J].魅力中国,20**〔12〕:.

  

  

篇五: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三维目标的升级,核心素养培养适时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一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求,是数学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1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

  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同时又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来完成知识基础的教学。小学的整个跨度比较大,所以在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认知水平都有很大的区别,老师要充分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在数学知识上的掌握情况,以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为教学的基点。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但是其阶段性比较明显。部分老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比较强,并没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出发来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有些老师想当然的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设计教学的过程,但事实上这种教学设计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老师可能认为比较简单可以一带而过的东西,在学生眼里看来是比较难的,所以老师要放慢教学的节奏,尽量把每一个细节讲通讲透,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小学就是为学生打基础的时期,所以老师的教学也应该要从基础开始,要引导学生去仔细的观察事物,能够在现象当中去挖掘本质,让学生从内里形成可持续的学习动力,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材当中的概念和定理。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在新旧知识之间做好衔接工作。老师只有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日常生活,无限的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时才会更加轻松。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1创造生活体验场景,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中提出的“数感”一词,是指对数的理解。它不仅包括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还包括对数学符号或数学图形的理解,它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法的发展和实施,改变了当前的教学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体验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以生活为本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进一步提高数字感,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当学生学习《认识11—20》一课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生活体验场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字感。在课堂上,教师首先以数数棒的形式带领学生复习数字1—10,督促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数字,唤起学生的认知。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除了10以内的数字,你还听过其他的数字吗?”学生说出了一些10以上的数字。教师引导他们先把10捆绑起来,然后再数其他数字,让他们直观地感觉到10这个数字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初步建立起数字感。

  2.2运用比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概念不仅是在小学阶段逐渐形成的基本概念,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融入到数学学习的氛围中。通过比较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空间概念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教学生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然后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学生们立刻进行了比较,认识清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为了加深印象,在刚才的两幅图下面写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比较性教学氛围中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解公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数学学习效率。

  2.3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

  常言道,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可见形和数对于几何直观和微观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能够带领学生在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下,快速掌握数学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在实现高效教学目的的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不断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开展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课上,数学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0.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0.1这个小数的认知与理解。很多学生看到0.1后,能够回答出这个数非常小,但当教师提问它到底有多小时,他们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随后,数学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将线段平分成10份的同时,告知学生整条线段的长度如果是1,那么其中一小段就代表0.1,促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线段的长短来认识0.1。数学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刚才的图形中表示出0.3或者0.7,促使学生能够将形与数结合起来,在理解小数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几何直观素养。

  2.4注意改变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吸收的因素。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整体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否则,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无法充分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小学数学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时,应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许多教师喜欢通过提问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体验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对称现象,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可以注重提高自己对提问方法的趣味性,根据学生对提问的反馈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想要落实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老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思考的氛围,尊重学生相

  信学生,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思维模式,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符建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新教育》2019年第9期;

  2、聂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4期;

  3、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年4期。

  

  

篇六: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要紧跟时代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谙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做到了然于心并将理念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改进注重每个环节关注每个细节侧重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标落实核心素养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服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标落实核心素养

  作者:李涛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12期

  摘要:自2016年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以来,落实核心素养便成为小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培养目标由原先的单一化教学逐步向深度教学转变,实现了能力与品格并重,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核心素养的价值,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以下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标落实核心素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结合课标渗透核心素养

  1.讲述故事导入,培养学生求知欲望

  儿童在一定的时期,对于故事有着较大的兴趣,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一味地通过课堂讲授枯燥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巧妙设计故事导入,有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老师给大家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话锋一转:“孔融遇到了问题,大家可以帮他解决吗?请大家以拍掌的方式告诉他。”“孔融有4个梨,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个梨?”学生“啪啪”。“孔融有2个梨,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个梨?”学生“啪”。“孔融有1个梨,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个梨?”此时,学生手足无措,真可谓“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迫不及待了。

  2.联系生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在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三位同学的头像和三种生活方式,让学生说出三位同学分别对应的是哪种生活方式。这样,学生从自己熟知的情境入手,设身处地拓展思维,很快想到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身高和体重方面进行判断,从而引出数据分析。以此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优化教学过程,结合课标落实核心素养

  1.开展样例教学,促进数学表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漫长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形成抽象思维,故最初的学习更多趋向模仿,在不断地模仿学习中逐步走向自主,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故而开展样例教学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采取间接的方式,不把课堂目标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供一些可以让学生分析比较的样例,从而促进学生养成恰当合理的数学表达的能力。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老师先出示路程与时间、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要求学生先填写表格,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与人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速度相同时,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比值也不变。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量。以此为样例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2.明确学习目标,促进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地,是每個知识点在每堂课中需要落实的标靶。要使学生有出色的学习表现,并有效地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让学生及时知道学习目标,知道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化简》时,首先让学生针对课题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迅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学生有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后,就会有主动性,从而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故而能够有效学习。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包括如下六个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而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是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就思维发展明确提出: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想完成课程总目标“数学思考”中抽象思维目标,就需要注重思维活动过程的评价。如在教学六年级《比赛场次》一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怎样能知道比赛场次呢?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画图、列表的方法,当学生发现8名同学进行单循环赛用画图、列表的方法太麻烦不可取时,就会引起进一步探究。教师接着问: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怎样进行研究呢?(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可否做到化繁为简?(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先让学生发表看法,当学生拘泥于旧知而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从数量少的两名同学在一起比赛的场次开始,逐步找到规律呢?在进一步的探究过程中,师生一起伴随发现的乐趣,轻松愉快地总结出规律,找出解题策略。

  三、细心关注课堂生成,结合课标贯穿核心素养

  1.教师相机引导,促进习惯养成

  课堂生成具有偶发性和隐蔽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不细心或漠不关心,时机便会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就需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需要深谙课程标准,心怀核心素养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念,抓住瞬间生成,将隐性突发的信息转化成显性信息,有效实施点评,引导学生进行纠错并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譬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老师预设小闹钟唤醒早起是7时,可一个学生却大声说“八点”。老师便适时引导:“八点起床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可行吗?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学习呢?”“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要求家校要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个小时睡眠时间,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学生通过仔细计算认为7时最为合适。教师如此结合课堂生成进行相机引导,不仅有效实施知识点传授,还促进了学生习惯的养成,一举两得。

  2.学生相互评价,学会合作交流

  课堂生成无处不在,教师若能经常抓住闪亮瞬间,就会让课堂更加精彩。我们可以根据生成的不同内容特点,运用不同的方式有效落实课程标准,针对个别特殊案例,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相互评价功能,渗透合作交流意识。如在教学《比赛场次》一课时,当大多数同学通过讨论得出N个人进行单循环赛的比赛场次方法为1+2+3+……(N-1)时,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N×﹙N-1﹚÷2的方法。教师随即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法非常好,计算起来非常简便。相互点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要紧跟时代,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谙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做到了然于心,并将理念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改进,注重每个环节,关注每个细节,侧重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标落实核心素养,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渝萱,李才俊.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2017,9(4):101-1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徐金海.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内容、特点与价值[J].数学科学研究,2005(11).

  [4]吴佳美.数学课堂生成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5]谢惠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以“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17(7):22-23.

  [6]丁福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个案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7]吴朝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48.

  

  

篇七: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三年级数学组高雪梅一、重视探究活动,发展关键能力,渗透核心素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探究、创造并应用数学的过程,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特别是现实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真正面对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提出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关键能力。让学生不仅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品质得到有效提升。二、合理提出猜想,培养创新精神,渗透核心素养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是什么的环节中,一般都先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不满一格的迁移合成一格,再经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让学生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是怎样的,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验证猜想的结果。但我想其实猜想可以更大胆一点,课前带领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紧接着就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阐述猜想的理由,一定会有学生猜它的面积计算是邻边相乘,但肯定有聪明的孩子反驳,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可以从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想起,可以由此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底乘高,接着去验证。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会更灿烂地绽放三、进行合理提炼,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

  2022年3月23日;

  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四、强化推理意识,培养思维能力,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五、运用数形结合,培养数感,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数形结合也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而图形的一些性质,借助于数量的计量和分析,得以严谨化。使抽象的数概念形象化,学生输入的数学信息的映象就更加深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形成数学的模型,建构数学知识网链,发展数感。

  六、关注情感体验,培养自信心,渗透核心素养苏霍姆林斯基常说:“给儿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

  感、自尊感,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成功的体验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动机,而且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养成他们健康的人格。开放的课堂教学就要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尤其是对那些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的学生,更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条件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理想的发展。

  总之,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重点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培养学习习惯;重点不是强调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不是简单重复再现,而是引导归纳总结;重点不是采用题海战术,而是实施变式训练;重点不是肤浅复制教材,而是注重思维训练;重点不是学生语言表述,而是加强能力培养。每位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2年3月23日;

  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砥砺前行!2022年3月23日;

  

  

篇八: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

  素养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完善,全面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学习意识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打好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学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必要的,也是首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积极探索,摸索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建立起浓厚的学习氛围。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思维及个性品质发展处于跳跃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核心素养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关键能力及必备品质,是指一个人的综合表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核心素养要求,其中主要代表性的数学核心素养由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及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数学视角观察问题,在数学学习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具备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当然,除上述

  智力因素外,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如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思想观念、优秀的人文精神及健全的人格品质等[1]。

  2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2.1着重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若学生对数学课无法提起兴趣,课堂上自然不会认真听讲,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师需发挥教学引导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一举两得。好的课堂氛围一直是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合作,教师也要参与到游戏中去,和学生成为朋友[2]。

  2.2改变数学课堂学习方式,渗透核心素养

  以往传统落后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早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效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有效探究和发现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是当今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培养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探究发现兴趣方面着手,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让学生从内心接受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小学数学教育素养的培育。

  2.3认真钻研,科学使用教材

  教材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知识点,但是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只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授出来,缺少对教材编制意图的揣摩,让数学课堂在教师的“复制”讲述中失去了光彩。为了保障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情优化教材的使用方法,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教学中,单课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围绕并促进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需要

  考虑学生所处的学段,“图形的运动”与前后知识之间存在哪些联系?“图形的运动”教学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哪些知识?在“图形的运动”教学中应渗透哪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教师应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运用,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做好铺垫。

  2.4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也很少进行独立思考,这是当下小学教师普遍面临的挑战。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教师要建立起完整的教学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探索合适的途径,学会肯定学生,为学生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灵活采用各种可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方程时,教师要建立起基本方程模型,讲解如何简单地解方程,而后设计一些问题让小学生分组讨论。由于小学生一向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夸奖,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强化方程式的训练[3]。

  2.5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为学生拓展学习几何知识的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融入更加丰富的元素,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例如,在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直观解释这几种图形的运动状态,如播放一段视频,以风车转动、钟表上指针的运动来展示旋转;用黑板擦清除黑板上的字迹、升国旗来展示平移;以蝴蝶、雪花、门环等展示对称,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其他相关的生活现象。

  2.6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评价,教师把握好教学评价的过程,就可以掌握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际状况,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第一手资料,给予学生真实的学习评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价动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根据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核心素养的提升情

  况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评价;第二部分是同一学习小组的学生根据彼此在合作学习环节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互相评价;第三部分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和课堂学习表现对其进行客观评价[4]。

  结束语

  数学核心素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将关注点落在学生身上,从学生出发,经过“学”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全面改善了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存在的弊端。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加快课程改革的进程,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红永.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32-133

  [2]王进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00-101

  [3]练海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80

  [4]张菊.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和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

  

  

篇九: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例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附录2中的例32对于该例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物但是要防止在一开始就展示实物因为那样会局部失去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机会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含量应该让学生在说出答案之后观察实物作为对学生思维结果的验证

  word

  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

  近两年,各种媒体上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相当丰富,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抓手.教育部立项研究的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方面,或者说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一个是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自主开展、社会参与、文化根底〞三个方面展开,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以文化根底的积累和自主开展能力的提升为支撑条件,引导学生在社会参与与互动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虽然目前尚未公布,但从目前的研究看,主要包括以下6个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与高中应该是相通的,不需要另起炉灶、再行研制,也即: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是一样的,也是上述6个.本文主要讨论数学学科的6个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也附带涉与学生开展核心素养.

  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自主开展、社会参与、文化根底〞三个方面展开,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以文化根底的积累和自主开展能力的提升为支撑条件,引导学生在社会参与与互动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根本特征的、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上述6个核心素养的定义,或者说“解释〞如下所示.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如此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另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是演绎.

  文档

  word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展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良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根底上,依据运算法如此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如此,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展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进展推断,获得结论.

  这6个核心素养并不是相互别离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笔者认为,它们可以分为三组,而且可以用下面的一段话表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开展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开展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开展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的素养.这是因为,直观想象也是一种数学抽象,数学运算也是一种逻辑推理,数据分析也是一种数学建模.

  二、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

  上述6个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中的精髓.那么,这些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呢?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笔者有下面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的内容主要有识数、运算、图形、几何和推理,还有一点统计.“数〞的概念形成依靠抽象,“图形〞的概念形成也依靠抽象.例如,“5〞是从5个野果、5条鱼、5颗石子等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圆〞“5〞和抽象的“圆〞,数学的研究对象其实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抽象〞“抽象〞一词?这是一个可以研讨的问题.笔者觉得,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可以,例如,在讲“5〞和“圆〞的概念时,就可以说上面的那些话,自然就带出“抽象〞“抽象〞“抽象〞一词的理解,也许更多地靠数学课,而不是靠语文课.

  文档

  word

  “逻辑推理〞一词与相应的素养也是从一、二年级开始就可以教给小学生,只不过起初可以只说“推理〞,到高年级条件成熟时再表述为“逻辑推理〞“算理〞其实就是一种“推理〞.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会逐渐接触一些稍复杂的推理.

  “数学建模〞的素养在三年级以后就可以教给小学生,只不过小学阶段可以不出现“数学建模〞的说法,只说“模型〞或者“类〞等,最初甚至可以只用“一般形式的表达〞的说法.例如,在学生学到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时,可以说“这是对于所有的数都正确的等式,是普遍的规律,这是数学概括和总结的结果,我们应该重视这种一般形式的表达〞.到高年级学到“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公式时,可以进一步说“这种一般形式的表达,也称为解决一类问题的模型〞.

  “直观想象〞一词从字面上不易理解,因为它其实是“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缩减字数的结果.笔者觉得,在小学阶段可以不出现“直观想象〞一词,起初只分别用“直观〞“想象〞的说法,把相应的素养教给学生,到高年级再视学生的情况结合实例分别用“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说法.例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附录2〞中的例32是:

  观察图1〔《课标》中的图8〕:

  请在图2〔《课标》中的图9〕中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图形:

  对于该例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物,但是要防止在一开始就展示实物,因为那样会局部失去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机会,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含量,应该让学生在说出答案之后观察实物,作为对学生思维结果的“验证〞.

  “数学运算〞一词与相应的素养可以较早教给小学生,起初可以只说成“运算〞.“运算〞本身虽然是抽象的,但由于小学生很早就学习了加法、减法等具体的运算,所以对“运算〞一词他们并不陌生.这一核心素养的教学,不但需要关注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快慢,更要关注其运算方法的选择和对算理的了解.上面曾经举过一个9+3=12的例子,下面再简单说说除法运算的例子.

  文档

  word

  在中低年级,数的X围局限在非负整数,除法只表示“平均分〞,教学比拟单一;到了高年级,数的X围扩大为整数、分数、小数,这时除法运算的教学在“平均分〞以外也要扩大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等.

  “数据分析〞一词与相应的素养在五年级学**均数以后才可以教给小学生,之前学习各种统计图时可以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的说法.在三年级与以前应该让小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的实践,但在这样的实践中最好不提“数据收集〞“数据整理〞这种专业词汇,只分别提与“数据〞“收集〞“整理〞这些词.因为在三年级与以前,《课标》只要求学生“感受、体会数据蕴含信息〞.

  小学生初步习得这些核心素养,就具有了相应的文化根底,同时也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自主开展的步伐,也就获得了初步的学生开展核心素养.

  我们在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要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建构孤立地谈论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核心素养与传授数学知识不是别离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融合的.数学核心素养虽然是教学中的精髓,但是不能脱离知识“肉体〞而存在.核心素养一定是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的,而且不是在讲授知识时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地传授的,而是融入其中、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传授的;也不是摆开架势、长篇大论地传授的,而是潜移默化、画龙点睛地传授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认识周长〞的教学中传授或者渗透“数学抽象〞的素养.“周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四个核心要素——封闭图形、外围、一周、长度〔数量〕.教师如果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逐步归纳、概括、理解了周长的这四个核心要素,笔者觉得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学抽象〞“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周长〞这样的话,这就把“一周〞与“周长〞混淆了,周长是一个数量,摸是摸不出来的.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是以正确的知识传授为载体的.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41个人两两握手问题〞的教学中传授或者渗透“逻辑推理〞的素养.例如,教师让学生从2个人两两握手、3个人两两握手开始思考,再到4个人、5个人两两握手等.在思考中,学生很快就会总结出

  “n个人两两握手,一共握了次〞的规律.教师只要稍加提炼,说“这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逻辑推理〞的素养.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归纳,植树问题一共就分为那么几“类〞“模型〞“建模〞等词汇,而用通俗的“类〞来代替,也同样渗透了“数学建模〞的素养.在某些

  文档

  word

  小学,如果时机成熟,教师也可以说:这样的“类〞,在数学上也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小数加减法〞等运算的教学中渗透“数学运算〞的素养.比如,教师提出问题“做小数加减运算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探索、讨论.教师在适当火候因势利导、提炼总结,表述出:“两个数做加减时,每一次加减时单位一定要统一;小数点对齐后,十分位的单位都是0.1,百分位的单位都是0.01,等等.〞这就把运算程序的教学提升到算理的高度,从而也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学运算〞的素养.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长方体的外表积〞教学中渗透“直观想象〞的素养.教师在展示实物,并提出“如何求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外表积〞的任务后,不应急于剪开该纸盒,而应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纸盒,逐渐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长方体纸盒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之和,是该长方体纸盒的外表积〞;然后剪开纸盒,在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检验刚刚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直观想象〞的素养.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纸盒实物、立体图与展开图中各个面的对应关系,就更好了.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阅兵问题〞的教学中渗透“数据分析〞的素养.在数据分析内容的教学中,数据最好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比如,教师可以在播放阅兵仪式的录像片后,在黑板上展示阅兵中相关的数据,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阅兵式要求每分钟走112步,1步长75厘米,问:平均1秒走多少米?再如,劳模方队的长度是27.9米,检阅区的长度是96米,问:劳模方队通过检阅区需要多少秒?这些都是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也渗透了“数据分析〞的素养.

  最后这个例子中,也可以借“阅兵仪式〞“劳模方队〞顺便进展思想教育,进展学生开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所以,依托学科教学,不仅能够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核心素养的教育落地.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是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从“育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都有必要深入思考:数学学科的本质是什么?数学课程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终究在哪里?现在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中,在认真地研究、表述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时,将会进一步把“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文档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素养 小学数学 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