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育投入与多元化投资研究

时间:2022-11-03 14: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职业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该文从理论及实务的角度,分析了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投入呈下降之势,与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和财政投入不相匹配,有限的经费投入已使许多中等院校处于紧张运营状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管理,使校园投资趋于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已成为职业院校的紧要任务。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育投入财政支持多元化投资

职业教育诞生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以政府部门办学为主,从而在办学上也过分依赖政府,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和作风,与改革开放时期发展起来的职业高中相比,职业办学形式不灵活,应变与承担风险的能力低。由于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的问题,而职业院校自筹经费能力较弱,“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的经费难以维持生均教育支出。许多职业院校大部分处于学校建设阶段,基建任务重、设备投资大。在这种硬件先行、规模扩张的发展中,校园扩建、旧教学楼翻新改造过程中,大部分资金是从银行或企业争取大量的贷款。这些院校目前已从主要建设期进入支付工程款和付息还贷期,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与财政投入不相匹配,有限的经费投入已使许多院校处于紧张运营状态。如何去市场上寻求教育资金,如何实现收入与支出之间的配比,如何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投入呈下降之势

职业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投入不足的严重制约。1997年以来,财政收入和支出增加非常迅速,平均每年增长16.9%和19.0%,但对教育的投入却未能等速增加,每年只增加15.9%,使得教育投入所占的比重呈逐年减小之势。2002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7.7%和15.2%,比1997年下降了0.9和2.2个百分点。职业教育也越来被冷落,传统中职生源的日益匮乏、一批中职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流失、读职业已成无奈的选择,毕业后的就业也相当困难,故而备受学生和社会的冷落。与此同时,国家的支持力度也渐渐减小,每年的增加额只有区区几个亿。在目前国家教育经费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只有1/3的学生享受国家投入,其余均为个人和社会投资。在得不到国家和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唯有大幅度增加对学生的收费,2007年生均个人投入6000元,平均每年增长7.5%。

二、职业教育财政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河南省新设置高等职业院校34所,职业学校达到55所,在校生46.25万人。其中,河南省职业院校仅在教学经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三方面平均每校投入累计达3343.76万元。馆藏图书2099.14万册,比2000年增长了146.5%;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6.11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247.1%;尽管各校都使出各种招数筹集资金,但对照国家标准,从预警的角度看,职业院校达标情况很不理想,按基本办学条件部颁标准测算,已达标学校仅占总数的13%。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投入不足已成为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瓶颈”。

造成职业院校发展困难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而传统的“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的经费难以维持生均教育成本支出,学校一方面要争取经费,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又要维持正常的教学需要,有限的教育投入使学校发展处于“两难”状态。

再者,职业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包括各级财政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以及职业学校社会自筹资金,包括学杂费收入,企业对职业培训的支出或补偿,社会集团及公众的集资或赞助,私募资金,以及银行的固定资产质押贷款的筹款。由于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使得一方面社会失业人数猛增,企业用工乏力,另一方面就业形势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多数城市居民来说,渴望独生子女有个好职业,上大学的期望值普遍偏大。在农村,由于很多贫困家庭对于女上大学没有奢望,但对拿出大笔钱去读职业,提不起兴趣。由此来看,职业教育的振兴,其关键的要素就是国家应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而这种投人(包括政策投入和经费投入),必须是全面的、及时的、超前的、开创性和行之有效的。无论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上看,它应该尽快地实现重心倾斜,比例加大,多头启动,准确适时。目前,河南还是一个农业大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短时期内还无法实现,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这一现实,各类制造业专业应成为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首推的热门专业。国家应修改宪法及相关法律,延伸并扩大义务教育的期限与范围。将作为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样,法定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职能之一,使职业教育在政策扶持和经费投人上得到国家的多项法律承诺与保证。在市场经济的范畴下充分利用好计划、统筹、规范的手段,节约并开发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

三、职业教育投资多元化的理念探索

在目前教育成本逐年加大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要积极运用财政政策促进教育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通过市场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通过产业化来形成教育经费的自身"造血"功能。积极探索发展中等教育的新模式,以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促进校企之间、校际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组建不同特色的区域性、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为纽带,以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为原则,以协作、参股、转让、托管、租赁等为合作形式,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为地区、行业开展技术创新、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落实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的“奖、贷、助、补、减”资助政策体系。建立政府助学奖学金制度,重点支持品学兼优的家庭贫困学生;完善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使之逐步成为资助家庭贫困学生的主渠道,使家庭贫困学生获取一定的报酬,支付学习和生活开支,建立学费减免制度,每年从学费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对家庭贫困学生减免学费。

中等教育的投资,由于政策环境和法律配套的完善尚有一个过程,在推进职业教育投资多元化的运作问题上,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学校,都有很多工作可做。一方面,通过设立企业或企业家基金等形式,调动民营资本直接向教育部门提供资助的条件越来越成熟,有鉴于此,我国税制应积极推进企业在税前向社会公益团体捐赠,以表明和落实政府对企业捐资助教的重视;另一方面,应积极制定鼓励民营企业出资办学、股份制办学、合作制办学、集团办学等多种形式办学的政策,加大跨法人、跨地区、跨国界的教育资源集聚力度。

关于教育资金的投入上,国家应增加职业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经费比例中的配额,也可通过证券机构上市发行,该项基金的主要功能是为国家筹集和补充职业教育经费拨款的不足部分。同时,设立国家职业教育扶困助学专项基金,该基金可通过工会、共青团组织、社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社会上募集,当然,国家也应按时从教育经费中拨入适量的资金以充实该项基金。

四、融通校企文化,构建开放性文化素质教育平台

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要将“做人”的问题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使得专业技能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得以有效、有机地联接和融合,并能实现相互促进。由于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之间的联动机制,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形成了既有别于国外高职院校,又有别于国内一般学科型大学的具有独特内涵的多元化和开放性特征,这就为构建开放性的文化素质教育平台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文化素质乃至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为此,在职业院校文化的建构中,应努力实现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之间的合理融合与有效对接。使得“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为学校营造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情景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根据高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特点,把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校实训中心不仅是一个真实的工作平台,还应是一个充塞着相应的职场文化的情景,包括职场规范、职场的制度文化等。

总之,全方位进行职业学校经营运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校不仅仅是管理学校,更重要的是把市场机制和理念引入办学体制,即学会经营学校。例如学费在高校经费结构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学校在经费的管理上必然要进行全成本核算,要善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来自于社会和市场的种种需求,对办学成本和投资的成本效益有高度的关注。对不同渠道来源的办学经费,要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真正能够体现“谁投资,谁受益”,权责利有机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豫政〔2006〕20号)《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2006

[2]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8

[3]宋超.我国教育经费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4

[4]韦进.教育财政政策的优化选择——以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7

推荐访问:多元化 投入 职业院校 投资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