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型教学改革中考核方式转变之探析

时间:2022-10-21 12: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课程考核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重视知识要点的掌握,而且更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如何将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最大化结合,总结考核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方法,以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改革;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走应用型教学改革之路是本学院近年来一直秉承的教学理念,学院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标,树立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思想。经过几年的摸索和试验,应用型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学院不仅加大了实训力度,很多课程也增加了可操作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尽管如此,改革中还是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考核方式就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考核大都采用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或期末一次性上机考试的方式,考试方法僵化死板,容易导致学生考前临时突击,平时放松学习的后果。因此,建立一个长效可行的考核机制对于学院的教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现有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特点

1.1 理论类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规定,计算机应用专业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限选课三大块。专业基础课注重专业体系的理论学习以及相应思维的训练,比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类课程就是必开科目。这些课程所涉及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被大量应用在计算机相关课程中,它所提供的训练十分有益于学生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的提高。基于课程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考核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但目前这类理论性强的课程的考核方式只有期末闭卷考试加平时考勤这种方式。

1.2 实践类课程。对于专业课的考核则相对注重能力上的考察。比如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像《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已划分出一定课时的实训课。因而在考核时不仅要有最后的笔试还有平时的上机成绩。但是通常没有机试这一部分,因为每次实训内容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如果要求综合体现一个学生的编程能力可能难度太大,因而无法真正实现机试这一部分。

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类的课程主要的上课地点就在机房,比如《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3DS MAX动画制作》这一类课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控制软件将讲授与练习很好地穿插起来,而且这类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应用性强,只是教学效果虽良好但课程考核却不尽如人意。一般情况这些课程都将期末大作业作为考核的内容,由于规定项目规模较大,通常耗时耗力,因而允许由三两人组成一组合作完成。很多老师虽已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并未按现实生活中工程项目的流程去安排。因此虽然初衷很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是教师疏于监管,有的是分工不匀,甚至有人干脆不干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并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包含实验的专业课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数字逻辑》和《微机维护维修》、《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都有一定比例的实验课,但是却没有实验考核这一部分,学生每次将规定的实验内容按照步骤完成即有相应的成绩,而是否真正理解实验所包含的原理却不得而知。

2 考核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方法

2.1 划分单元,教学与考核同步进行。由于《高等数学》这一类课程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之间的独立性划分成不同的单元。考核方式在期末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单元模块测验,即每学完一块内容就进行相应的测验并记录为平时成绩。这样对学生既能起到一个督促作用,又能比较准确地得知学生对于每一部分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还可增加知识竞赛或写小论文等方式充实平时成绩。比如学习微积分后,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寻找生活中的微积分思想写成一篇小论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加了实训的环节。再如可增加课堂提问和分组讨论两个平时考核项目,老师每节课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检验学习效果。一章内容学完时,可设置一个讨论题。如讲授到数/模、模/数转换一章,课堂讨论题是:为什么要数/模转换?现在号称进入数字化时代了,那么数字化又是什么概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交上报告和小论文。甚至可以把这样的问题延伸到课外,作为一个核心研讨课题。所以平时考核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最后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起来可得最终成绩。

2.2 增加机试、实验考试环节,完善考核体系。在过去的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事发生: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笔试成绩很优秀,但是真正上机却编不出实用的程序来。也就是说学生都变成“会考试”的学生,却无法“会做事”。所以要解决这一不相吻合的矛盾,将二者统一起来,必须增加机试和实验考试。如果增加这一环节,无疑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有所提高。一方面,教师需要设计出综合性的题目将所学知识包含进来,另一方面要考虑考试的形式,即如何有效地防止抄袭、拷贝等问题的发生。所以像这些实践类的考试可考虑建立相应的题库,通过随机抽题的方式杜绝雷同和不劳而获。

对于设计类的课程考核在原来基础上完善修改即可。比如,规定项目内容后还要规定分工合作的具体内容,指定每人要完成的部分,避免一人不会而让另外一人全权代替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建议与企业密切合作,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标准,序化课程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例如建立专门的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校内要保证专业实训室的仿真性,而校外则需要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企业效益相结合。

2.3 穿插学生试讲,突出师范优势。由于我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也是一个师范类专业,还有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所以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也可考虑把学生讲课穿插进来。当然由于受课时的限制,不可能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登台讲课的机会,所以在每学期内可选择两三次学生试讲的环节。如果要讲的内容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那么谁主动要求讲,谁就会获得加分;如果是稍微复杂的问题,则可以留到课下让学生准备,然后每个人提交自己的教案和课程设计方案,谁准备的充分,设计的合理便可筛选出来登台讲课,同时获得加分,记录到平时成绩。通过这样一种考核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避免了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当然,考核方式的改革并非为了想尽办法考住学生,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手段改变观念提高教育质量。

总之,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把“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建立双向式、沟通式的考核信息反馈机制,发挥考核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只有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方法,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

[2]何中胜,庄燕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离散数学”考试方法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9,21.

[3]周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体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科研项目]本论文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度科研项目,批准号:ZC1110。

[作者简介]刘静(1981.6-),女,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教师。

推荐访问:探析 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 考核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