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教学中“瓶颈”现象分析

时间:2022-10-20 14: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商务英语》学科的不断发展,很多院校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由于各高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较短,教学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缺乏对《商务英语》课程更成熟的理解,因此,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瓶颈”现象,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商务英语;“瓶颈”现象;分析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在很多院校被设置成独立学科并迅速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出现一些“瓶颈”现象。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瓶颈”现象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商务英语》教学中的“瓶颈”

小组活动中个体的评估小组讨论是《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合作学习理论的表现形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活动必须满足以下五大要素:(1)互相依靠;(2)面对面促进互动;(3)个人责任;(4)社交能力;(5)小组活动评估。由此可见,对小组活动中个体和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往往容易忽略对个体表现的评价,而是将重点放在团队的整体表现上。在多数小组活动中,小组代表的表现基本上决定了整个团队活动的结果,教师很容易以小组代表的表现来确定整个小组的成绩。这样很容易造成如下三个问题:其一,学生在分组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为了提高整个团队的成绩,往往不愿意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同组。其二,部分学生过分依赖小组代表的贡献,而不积极参与整个团队活动,个体责任不明显,形成几个代表包揽整个小组活动的局面。其三,评估过程中对每个小组成员个体责任的忽略,削弱了普通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小组活动成了个别学生代表的发言场所。尽管在小组活动之后,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了评价和成绩评定,但是个体责任和表现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价。

国际商务模拟运作中选材的失真性和缺乏可操作性国际商务模拟是课堂虚拟现实场景的教学方法,也是《商务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活动之一。很多院校也已将其设计成一门独立课程,该课程是综合了贸易、营销、法律、金融、管理等多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商务活动。国际商务模拟教学实践体现了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与商务实践能力的有效整合。国际商务模拟活动通过构建商务交际情境,赋予学生以国际商务活动行为主体角色,融合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商务知识,促进了《商务英语》学习的认知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沟通等能力。目前,很多院校都建立了实训基地,并遵循了国际商务模拟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但是,笔者发现,在国际商务模拟教学的材料选择上容易缺乏真实性或可操作性。商务模拟活动分为语境内和语境外两种类型。前者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商务活动进行模拟,后者则要求参与者对于目标技能的实现进行角色演绎,并根据新角色所面对的社会需求来调整自我表现。在我们的课堂里,这两种形式的教学设计都有,选材上也都出现过一些问题。商务模拟活动遵循了交际教学法的许多规律。而交际教学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性,否则课堂教学即使有很好的互动关系,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商务英语》在选择培训材料时需要有高度的适应性,即所选材料应该是日常生活和真实商务活动中熟悉的场景或事件。但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有些模拟环节的材料并不符合真实商务环境或缺乏时代性、新颖性,内容没有随着现代商务环境的发展而及时更新。因此,对国际商务模拟中的材料选择不仅要满足课堂教学积极互动的特点,同时还应该立足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与真正的现代商务活动保持一致。

商务知识与语言技能的不平衡关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怎样合理分配商务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比重?究竟是以语言技能为主还是以商务知识为主?这些问题是长期以来各院校一直争论的焦点。商务英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模式,它强调在特殊语境下的多种语言交流形式。然而它又有别于其他专门用途英语,如某种特殊行业用语和特殊商务场合用语。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商务英语是一门专门语言实体,强调在特定语境下特定方式的交流。第二,它也是将专业内容与一般语言技能相融合的一种学科。从实际运用上看,英语既是工具和手段,又是商务内容的载体。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孰轻孰重,只能通过教学实践合理把握。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既要加强学生语言运用技能的综合能力,又要完成一定商务知识的传授,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问题往往在于教师要么完全偏重于语言技能的训练,没有有效地结合商务环境;要么一味以商务知识为主体,忽略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训练。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在涉及商务内容的教学中,仅仅满足于列出几个商务词汇,并只在字面上加以解释。学生虽然认知了商务术语的表面意思,却对如何在真正的商务语境下正确运用还是一知半解。尤其各院校《商务英语》授课的客体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对商务环境不熟悉,对商务知识的理解有限,如果传授过程中对商务知识点的学习不够清楚的话,势必影响语言的合理运用和深层渗透。反之,如果语言基本功不足,即使有很好的商务知识背景,也无法实现专业技能与语言运用相融合。

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随着《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科的要求。有学者提出:对商务英语教师的第一项要求就是成为语言教学的专业人士; 第二项要求则是提高自身对商务环境和从业人员的关注程度,并能灵活应对商务环境的要求。目前,商务英语教师绝大部分是曾经讲授英语的教师,语言教学是他们的强项,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语言基本功训练,这符合第一项要求。但是,这些教师往往对商务知识了解甚少,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很难将有关商务背景讲解得清楚透彻,对现代商务概念也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容易造成学生商务知识理解上的欠缺,从而影响语言的发挥。商务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是英语教师,虽然不一定需要成为某一商务方面的专家,但是应该对商务领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敏感度,从而在商务环境中做出有效的反应和应对。商务英语专家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对一个合格的商务英语教师来说,比学历更重要的是个人技能方面的要求:(1)善于沟通的个性,即有良好的人际能力,善于和不同的学生互动;(2)良好的协商能力,即发现并调整一个最佳方案使学生将学习与工作有效结合起来;(3)保持对商务领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实践中,笔者也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往往是那些具备以上特质,并且既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又有一定商务知识背景的复合型教师。

对“瓶颈”现象的几点建议

上述现象虽然是《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常见“瓶颈”问题,但是在教学中并不容易突破。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合理分组和明确小组活动中个体分工在小组分工后,平均分配个体责任,并按表现对每个人给出评价分数,然后将个人分数的总和取平均值作为整个小组的成绩。这样,小组成员既互相依靠,又相对独立,明确了个体责任,体现了团队和个体的贡献。另外,在分组过程中,合理搭配也很重要。在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倾向很大程度上由他们的性格决定。教师在分组时应该考虑他们的性格因素。教师至少应了解学生性格的内向和外向倾向,在分组前不妨做一个小小的测试来区分学生性格的大体倾向。一个小组必须同时有比例适当的外向型学生和内向型学生才能形成互补,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合理的分组,也会有效避免个体与团队评估之间的矛盾。

国际商务模拟教学中材料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取决于教师对真实商务环境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例如,在模拟公司招聘流程中,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份总经理发言来介绍公司情况,并提供一些公司简介给学生参考。实际上,公司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一般情况是很少需要总经理来介绍公司情况的,基本上都由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由此可见,在模拟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该立足于真实的商务运作。商务模拟的培训材料通常由三大类构成:一是声像资料,二是虚拟游戏,三是案例。而无论选择何种类别的材料,都应创造一个真实可行的商务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案例,并且可将课题以问题形式提问,让学生搜寻材料和信息。其次,声像材料是一种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形式,也更加直观可靠。教师可利用现有的音频和视频材料让学生有相关的引导过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直接到企业录制相关的、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工作流程。另外,模拟过程中管理游戏的加入是对材料必要的补充。

关于《商务英语》教学中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的比重问题,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的要求商务英语既然是专用英语的一个分支,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那么语言的功能意义是必不可少的。以高职高专学生为例,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强调的应该是英语语言在最基本的商务背景下的运用,以语言技能为主,商务背景为辅,重在解决语言运用的基本问题。而《商务英语》教学的中级阶段,商务知识的力度应该适当加重。很多学者指出,《商务英语》课程是融商务知识与英语于一体的实用英语课,从本质上讲既是语言教学,又是一种技能教学。该课程应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商务交际能力。这三个要素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商务英语》中级教学中,强调语言技能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商务知识的比重,培养学生在理解商务背景的同时将语言技能合理运用的能力。最后,在《商务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对学习者的要求也应高于其他阶段。《商务英语》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比较系统地学习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获取,强化商务英语技能,并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交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务英语》高级阶段教学的定位应该是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并重,并超越语言束缚,实现自如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沟通中,不仅要解决语言问题,更多的是能用语言解决商务专业知识问题,走向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

《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引进“双高”能力(英语水平过硬,同时又有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的师资是改善教师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很多院校在引进商务英语人才时,都要求具备“外语+专业知识”的知识结构,即第一学历是语言,第二学历或更高学历是有专业倾向的金融、贸易、管理、经济、法律等商科领域。这样的人才模式能更全面地把握《商务英语》教学,也能尽量缩小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之间的缺口。此外,对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院校提出让教师走进企业,理论联系实际,并出台了教师在企业实习、培训等计划,让教师补上商务知识和实践操作。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和研究。上述“瓶颈”现象的出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商务英语》教学的质量。随着科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课程建设也在不断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促使《商务英语》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借鉴现代商务管理培训的理念,将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有机融合,在课程评估、实践教学、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埃里斯,约翰逊.商务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朝,赵函.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面临的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A].第七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阮绩智.论大学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设计要素[A].第七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5]王关富,张海森.商务英语独立学科设置可行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6]程跃珍.合作学习理论与商务英语阅读课的教学[A].第七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7]冯莉,佟敏强,凤宇飞.国际商务虚拟运作教学活动的设计原理与实践[A].第七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史咫阳(1971—),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商务英语讲师,曾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商学院,获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

推荐访问:商务英语 瓶颈 现象 分析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