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健康养殖技术

时间:2022-11-09 09:4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对于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需要保证养殖技术符合一龄蟹种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健康养殖手段保证其健康生长,进而提高养殖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健康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健康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66.1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2-111-2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当前我国淡水养殖重要的水产品之一。对于一龄蟹种,需要对大眼幼体培养7个月左右。其中,25 d左右蟹苗会蜕壳4次左右,通常规格为1.5万只/kg,称为仔蟹。之后经过分塘或同塘饲养,至次年3月,河蟹规格基本上达到25只/g,这就是一龄蟹种。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在饵料方面的要求略低于蟹苗期;②至少蜕壳7次;③增质量倍数在9 000左右。基于一龄蟹种的这些特点,需要对其健康养殖加以重视,保证养殖技术符合一龄蟹种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而提高养殖效果,提高中华绒螯蟹质量。

1 一龄蟹种在水域环境方面的要求

保证溶氧量大于5 mg/L,若是水体溶氧量较少,可以通过以下集中措施增氧:①微孔增氧;②调整放养量,加注新水;③及时清理池中淤泥。将水温保持在23 ℃左右,在夏季需要种植水草、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冬季需要通过加大水体来保温,春季应通过灌以浅水的形式实现保温[1]。

2 准备工作

2.1 池塘结构

池塘面积在0.1 hm2左右,长方形,东西向,池深为1 m左右,坡度在35°以内。

2.2 配套设施

①防逃设施。采用塑料板或双层塑料薄膜将池塘四周围起,高度设置为60 cm即可,埋深为15 cm。②增氧设施。微孔增氧设施,保证增氧功率在3 kW/hm2以上。③配置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并将两者分开。

2.3 清淤、晒塘、调整水草等

应在3月上旬将池内河蟹全部售出,之后放干水,开展整塘作业,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草,保证水草分布均匀,并开展晒塘作业。

3 苗种放样

3.1 苗种采购

3.1.1 供苗单位。挑选信誉好、规模大及技术力量强的大眼幼体育苗基地开展合作。

3.1.2 大眼幼体。挑选规格较大的种蟹,雄性种蟹质量大于0.225 kg,雌性种蟹质量大于0.175 kg。采购优质蟹苗,无病害、活力好、变态同步以及大小均匀。当溞状幼体向大眼幼体变态数量在80以上时,需要对变态时间加以计算,通常在7 d左右,淡化盐度和池塘盐度相同时即可放苗[2]。

3.2 放养准备工作

①主要开展进水与消毒工作。4月中旬进水,将瓦片没入水中,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用量为1 125 kg/hm2,7 d后排水。4月下旬借助漂白粉消毒,用量为130 g/m3。

②水质培养。完成消毒3 d后进水5 cm,结合情况施加生物有机肥或5 kg磷酸钙等肥料,进行基础饵料培养,7 d后保证水体透明度在17 cm左右。

③水质处理。进苗前5 d应采用有机酸进行解毒,之后进苗前1 d借助二氧化氯消毒,用量为0.2 g/m3,最后培养水草。

3.3 苗种投放

5月中旬,采用泡沫箱运输,一个尼龙袋质量为0.5 kg,泡沫箱内的蟹苗总质量保持在3.0 kg以内,将湿布覆盖其上,运到池塘的时间最好在09:00左右。667 m2池塘投放2.0 kg大眼幼体。蟹苗运输到池塘之后,将蟹苗放于池边,之后结合蟹苗来源距离,让蟹苗充分适应全新水域环境后进行均匀投放。

4 养成管理

4.1 科学投喂

4.1.1 投喂标准。结合饵料台情况,确定投喂量,同时需要对气候、河蟹及水域等情况加以兼顾。对于河蟹,需观察河蟹生长、活动、活力及体色等情况,检查河蟹鳃与肠胃情况。对于水体环境,需检查其是否变红、变清、变老及变浓等。对于气候,注意下雨、气压低及连续阴天等。通过这些情况合理确定停止喂食、正常喂食及减少喂食等标准。

4.1.2 喂食时间。蟹苗投池的3~5 d,发现池中有Ⅰ期蟹苗和Ⅱ期蟹苗时,可以投食颗粒饲料,投食量为1.0 kg蟹苗投食0.1 kg饵料。出现Ⅲ期蟹苗与Ⅳ期蟹苗时,早晨与晚上投食饵料。Ⅴ期蟹苗,只需在早晨投食一次饵料即可。水温小于3 ℃之后,結合河蟹摄食时间与摄食量调整饵料。

4.2 水质调控与地质调控

4.2.1 水质调控。重点培养单细胞藻类植物,保持一定浓度,提高水体的爽、嫩、活及肥等特性,经常清理水体中死亡藻类,避免其形成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定期泼洒生石灰,生石灰中钙物质可以为河蟹蜕壳发育提供养分,同时生石灰可以改善水质[3]。频率为1次/月,在夏季可以将频率调整为2次/月,用量为150 kg/hm2。定期换水,该方法是最直接的水质调整手段,然而需要控制换水频率,避免蟹种应激性加剧。夏季换水频率为3次/月。换水时,需要避开生石灰施用和底质改良阶段,并检查水源水质的异常情况,可以通过专业仪器测量水质数据情况。

4.2.2 底质调控。一般在Ⅲ期蟹苗阶段,施加底质优化剂。①适时施用。反硝化细菌与芽孢杆菌等属于好氧细菌,需要结合实际水质情况与气候环境灵活施用。对于酵母菌、乳酸菌等,虽然不会消耗氧气,然而其改底过程属于发酵反应,会形成大量热能,导致地层氧元素快速消耗,因此需要避免雨季等环境下施用。②定时施用,保证有益菌群的浓度,才能保证其转化成优势菌群,进而对有害菌群形成抑制作用。5月20日至6月20日的施用频率为3次/月,6月20日至8月31日的施用频率为1次/周,9月1日至10月31日的施用频率为3次/月,根据具体品牌底质改良剂合理确定用量。

5 高温气候应对策略

河蟹属于甲壳类变温动物,其生存温度在13~30 ℃,若气温在30 ℃以上,会对其蜕壳发育和摄食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全国各地夏季温度均相对升高,若是无法有效应对高温期,可能会影响河蟹生存状态。①采用抗应激药品,高温会使河蟹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河蟹难以生存。可以将抗应激药物混入饵料中,如维生素C及其他药品,能有效控制其应激反应,进而提高其成活率。②稳水保水,夏季需要保证水深大于1 m,加换水频率为1次/周,在凌晨开展注水作业。③护草管草。河蟹主要栖息场所是水花生,并且水花生可以提高池塘自净水平,高温期水花生密度较大,需要进行疏草处理,温度下降后则需要及时补充水花生。④选饵投饵,在高温气候条件下,需要增加青饲料投食量,提高饵料中维生素与粗纤维含量,不仅能提升饵料适口性,还能满足河蟹生长发育需求。

6 病害防治

在河蟹养殖中,肠炎病、纤毛虫病、水肿病及黑鰓病属于常见蟹病,需要借助微生物制剂定期调控水质,强化河蟹抗病能力。当前,在高温季节极易产生环爪病害,主要原因是水质、地质污染及连续缺氧所致。另外,需要防治河蟹的肝胰腺萎缩白化病害,发病原因主要为营养不足、放苗密度大、病菌滋生及水环境差。河蟹病害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预防:①肥水养蟹,秋季将水体透明度保持在15 cm以上,避免出现水浊及水浑等问题;②强化营养,可以喂食虾青素,河蟹主要营养积累期与生长期是9—11月,在此阶段需要保证养护效果,提高肝胰腺饱满程度。总之,借助调水、改底等手段,改善养殖环境,借助微生物制剂控制疾病。

7 结语

一龄蟹种的养殖要求较多,养殖人员需要积极通过苗种采购、放养准备工作、科学投喂、水质调控、底质调控、稳水保水、肥水养蟹及强化营养等健康养殖方法,提高养殖质量,为河蟹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提高河蟹质量,为养殖户创造更多收益。

参考文献

[1]刘俊杰,朱丹,陈杰一.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健康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9(1):16-18.

[2]董建波,刘俊杰,杨士杰,等.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的探讨[J].科学养鱼,2016(10):10-12.

[3]肖李霞,孟玲玲,彭张记.中华绒螫蟹一龄蟹种培育技术[J].科学养鱼,2018(2):241-242.

推荐访问:中华 养殖技术 健康 绒螯蟹一龄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