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机械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研究

时间:2022-11-08 14: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提出基于因子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立机械专业人才的理想知识、能力结构的系统综合方法,对于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和院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械专业人才 知识与能力结构 因子分析

制造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有所增加。然而制造业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结构性失衡,严重地影响着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每年大量的机械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社会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技术等级要求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各技术等级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机械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短缺严重,“高薪难求”的现象,已成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制约性因素,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作为职业教育提供者—各类职业院校,其教育和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建立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并通过实践使它们不断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某类人才。明确人才应具备的理想知识、能力结构,是制定人才的培训计划、培养模式,设置相应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必要前提。探讨确立机械专业人才的理想知识、能力结构之理论方法,可以丰富机械专业人才学的内容,对于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因子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立人才的理想知识、能力结构的系统综合方法,并以确立机械专业人才的理想知识和能力结构。

1 基于因子分析的系统综合方法

人才的知识结构在此是指存在于人才个体头脑中知识的结构状况,表现为各种门类、各种层次知识的比例及相互关系。人才的能力结构是指构成人才个体能力各结构性要素之间所形成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方式。确立机械专业人才理想状态的知识(能力)结构就是要发现机械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组成要素,并确定各要素的构成及在应具备的整体知识(能力)中所占的权重。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提出下述步骤:

1.1 机械专业人才知识(能力)项提取。首先,综合运用工作分析法、文献查阅法、培训目标概括法方法,初步确立机械专业人才应有的知识(能力)项,再利用结构分析法,构建该类人才知识(能力)结构草图。然后,采用德尔菲技术,通过咨询机械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人事管理者的意见,汇总修订知识(能力)结构草图。

1.2 问卷调查。依据筛选后的知识(能力)项,按照科学性、目标性、实用性、可行性的原则制成科学的调查问卷。按照步骤:“界定总体—编制总体名单—确定样本规模—抽取样本—评估样本情况”进行严格的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答卷人对机械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每一知识(能力)项认定的重要程度等级。

1.3 因子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回收问卷所获取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机械专业人才众多知识(能力)选项中提取知识(能力)构成要素,达到精选简化并为确定机械专业人才各知识(能力)要素的权重提供依据的目的。方法简述如下:

对给定的n个样本(有效问卷),p个因子(知识项或能力项)的数据矩阵

其中xij为第i份有效问卷给出的关于第j个因子(机械专业人才知识项或能力项)等级得分,等级得分根据其重要程度取值1,2,3,4,5。

1.4 结果讨论。由于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人为因素对因子分析结果影响较大,所以为使因子分析的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就需要对不合适的因子分析结果做出修正。本文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因子分析的结果做出修正。即聘请多位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因子分析结果的总体影响发表各自看法,对各知识、能力要素,参考其贡献率,重新进行赋权。如果对总体影响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则表明结果是可信,并以所有专家对每个要素所赋权重的统计中位数作为该要素的权重,给出最终结果。

2 机械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因子分析

2.1 知识项的选取与数据收集 首先,广泛收集机械专业人才任职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资格培训目标,参考教育部、劳动部机械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相关规定以及现有机械专业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定性筛选,构建较为全面的机械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项,经结构化处理,拟成了机械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草图。其次,对山东省内进行机械专业领域教学、科研、机关、基层等单位有关的专家、学者、人事管理者进行广泛走访。参考专家意见,对机械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草图做了修订,并以此为准,形成了《机械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调查问卷》。最后,我们采用德尔斐法进行2轮次问卷调查,向省内专家、学者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达78.33%。经过统计,我们共选取机械专业人才应具有知识与能力24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械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

2.2 数据的因子分析

对机械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中各个知识项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发现大部分指标之间不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并且通过了KMO and Bartlett’s Test检验,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因此利用spss13.0软件对知识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经过极大方差旋转得出了包括4个变量的初始特征值及其贡献率(权重)和累计贡献率(见表1)。表中显示提取的四个主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6.392、4.414、2.108、1.261,均大于1,其累计贡献率达92.421%,说明该四个主因子反映原始变量的信息已超过总信息的90%以上。因此,选择这四个主因子作因子分析是可行的。同时极大方差旋转前后主因子的贡献率的变化较大,这说明旋转是有效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加工设备、刀具夹具、数控机床等知识项在第一主因子F1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了机械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可称为机械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类要素项,该类要素项在知识结构中所占比重达到42.055%,是机械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中首要的要素项。知识项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液压技术、电工学等知识项在第二主因子F2上有较大的载荷,它主要反映了机械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可称为专业基础知识类要素项,该类要素项在知识结构中所占比重达到27.812%。在第三个主因子F3上有较大载荷的知识项是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制图、数控编程,主要反映了机械专业人才对数理及计算机知识的要求,可称为数理及计算机知识类要素项,该类要素项在知识结构中所占比重为达到13.851%。而在第四个主因子F4上有较大载荷的知识项是英语、法律基础、体育、思想道德修养,F4主要反映了机械专业人才应具有的通识类知识,可称为通识类知识要素项,该类要素项在知识结构中所占比重达到8.703%。

3 结论

本文采用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的方法,系统综合地研究了机械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通过对机械专业人才应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知识项进行因子分析,我们提取了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所应有英语专业知识类、专业基础知识类、数理及计算机类、通识类等四大要素项,并确定其合理结构,这可为机械专业职业教育在制定人才的培养模式、培训计划,设置相应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仁清.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8).

[2]吴雪萍.培养关键能力:世界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新概念[M].2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专业人才 因子 能力 结构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