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绿色建筑的低碳节能设计

时间:2022-11-06 10: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环境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能源短缺,也使人们更加关注节能减排问题,建筑节能减排对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简要介绍绿色建筑相关概念及其低碳节能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具体实践过程初步探讨,提出一些优化建议,旨在抛砖引玉,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节能;原则;措施

前言

低碳节能设计在建筑行业的不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重要行业,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得到有效的应用。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建筑能耗正在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目前已占据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并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步提升。因此,在建筑领域使用节能技术推行节能减排以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1低碳建筑的界定

低碳建筑是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减排、新型的低碳建筑材料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低碳建筑的智能节能设计、低碳建筑的节水及节地设计、低碳建筑区域的生态环保设计、建筑工地的低碳施工、消费者的对低碳建筑消费及低碳建筑发展的碳管理等等诸多环节。

1.1建筑材料的加工减排

国家的产业政策从2010年以后出台的政策开始侧重于节能减排方面,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部分目标中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并且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可以说是对节能减排任务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水泥作为传统产业中的基础行业,水泥行业的节能减排将是重中之重,节能减排将是水泥行业不变的主题。建筑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我国离低碳社会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主要原因一是低碳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二是低碳产业融资机制匮乏。

1.2节能建材的开发品类少

国内节能市场不规范,现行的节能建材品种良莠不齐,可供设计选择使用的节能产品如建筑遮阳、建筑照明、建筑外围护构件的种类非常有限,呈现推而不广的尴尬局面。

1.3低碳建筑的低碳制造

在我国,工业化制造房屋技术才刚刚起步。对住房的刚性需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产品的刚性需求依然强劲。因此,通过建筑工业化方式来渡过大规模建设阶段,保证建筑的质量和耐久性,满足建筑的节能环保、绿色多功能和舒适性,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4消费者的对低碳建筑的认同度低

房屋建筑的质量问题很难把握,质量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一些消费者认为,节能建筑是开发商抬高房价的噱头。消费者根本无从知道和检验低碳建筑的真实面貌,因此不会轻易相信节能建筑。再者,公众节能意识淡薄,建筑节能未能成为新的卖点。目前,许多购房者只注重建筑物外观、房屋平面布局、基本使用功能,不重视建筑物居住的科学性、健康性、环保性等,社会未形成对节能建筑的消费需求。

1.5低碳建筑的碳管理

我国建筑业碳减排尚无公认的计量标准。目前,中国建筑节能的成熟度还远未达到可交易的阶段,建筑行业现在更多的还是在使用绿色建筑“节水、节地、节电”的那套体系,一旦涉及交易,甲方乙方很难区分清楚,交付使用后,用户牵扯出的问题就特别多。

2绿色建筑的界定

所谓绿色建筑,也使一种人为观念上的定义,即在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环境中的光能、风能、热能资源,并加以充分合理的使用,借此替代对能源的消耗,不断降低煤、油、气消耗所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两方面问题,以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为例,需要充分考虑通风采光设计,充分合理的使用自然光、自然风,营造一个贴近、亲近自然的宜居环境,不断提升改善广大消费者的居住、工作环境。对于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效果的最终改善,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的规划设计上,通过合理布局,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一致,积极践行节能减排的社会发展理念,营造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

3绿色建筑低碳节能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受到人、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低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人的发展需求是低碳技术得以推进的内在动力,但人的主观发展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束缚和限制,因而自然环境依然是低碳节能技术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则是低碳建筑技术得以实现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保障,这些因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构建了低碳技术的运营风险。从城市资源、能源利用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看,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也应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在具体设计中,应本着如下设计原则开展相关工作:用能多元化,由传统的煤、油、气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转变,积极调整能源结构,降低人类活动所产生二氧化碳对环境的破坏;清洁高效化,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由传统的高污染、高排放向清洁化、低污染转变,实现能源利用的清洁高效化。在具体实施中,要将“低碳、节能、技术”的理念贯穿始终,实现建筑功能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4绿色建筑低碳节能设计实践

4.1采光设计

在绿色建筑积极推行低碳节能设计理念的背景下,太阳能源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备受广大设计者以及居民群众欢迎。在绿色建筑低碳节能设计中,设计者一般都会关注对太阳能源的采集和利用,如在楼顶装置阳能集热器用以满足建筑内部的日常供暖供热需求,对于一些大型项目,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通过太阳能装置发电来满足项目内部以及周边群众的用电需求。当然,技术手段的发展变革,也为充分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以低碳建筑的门窗设计为例,不仅门窗的位置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而且材料的选择也尤为关键,对于正对阳光并且日照时间较长的建筑,应尽量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降低空调能耗,对此不妨采用反射镀膜玻璃、吸热玻璃以及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等材料;对于背对阳光面或气温较为寒冷的地区,适应选用保温效果较好的双层玻璃或者中空玻璃;对于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还可以因地制宜的组合使用各种玻璃材料。

4.2通风设计

合理的通风设计也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满足建筑的节能减排需求,对此比较关键是保持建筑设计的连通性,在整个规划层面同时做好整体布局和个体设计,在建筑整体布局方面,建议建筑朝向垂直于夏季风向,充分利用自然风来实现降温目的,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建筑布局,可以采用“前高后低”、“高低错落”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专门的通风道,提升对自然风的利用效率。在具体建筑的个体设计上,为充分利用好穿堂风,也应将进风口和出风口适当错开,扩大气体在室内的流动范围。对于通风设计,除了利用风压外,还可以使用热压,如在屋顶上设置通风层,用双层玻璃设置幕墙,在夏季打开通风口,通过空气流通带走热量,冬季堵塞通风口,形成“阳光温室”,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

4.3环境设计

在绿色建筑低碳设计中,采光和通风设计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关注也尤为关键。以噪声影响为例,当建筑物靠近隔音效果较差或者靠近交通要道时,必将对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对此不妨选用较好的隔音材料。再以环境绿化为例,随着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加大绿化力度无疑成为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对此不妨考虑在建筑物顶部构建空中花园,既能夏日太阳辐射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能优化环境,积极构建宜居的生存环境。对于绿色建筑的低碳节能设计,也要不仅仅局限于具体建筑物,具体的建筑小区,更应将其置于宏观战略规划的层面,将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应用其中,营造和谐美好的生存环境。

5住宅建筑的节能措施

5.1总体部署

在对住宅建筑进行总体部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对建筑的平面布局、朝向和体形进行确定,减少建筑被阳光西晒和外表面的面积,有助于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避免冬季的冷风渗入量和夏季的热辐射。通过建筑物和环境协调发展,有助于建立良性小气候,满足住宅建筑在安全、舒适、安静和方便等方面的需求。建筑物多的朝向多为南方,有助于在夏季自然通风并增加在冬季的日照时间,避免建筑物东西朝向。

5.2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自然条件和气候的使用价值,多使用包含风能和太阳能在内的自然资源,增加住宅建筑的里面面积,对室内的热环境进行改善,在对结构基础要求满足的前提下,提高窗墙的面积比,在单元的入口位置设置门斗和窗户,降低建筑的使用能耗。房屋内部的主居室一般朝南,可以通过增加房屋进深等方式,保证阳光的照射时间,降低热辐射,实现环境舒适、节土和节能等方面的效益,通过对穿堂风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提高空气的对流水平,创建完善的小气候。

5.3外围护结构

在建筑的热桥位置,应该使用局部措施,在热桥和山墙的布局涂抹保温砂浆。对室内门窗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进行改善,可以使用密封胶等使门窗密封性不断提高,减少门窗玻璃的传热系数,使其保温和隔热水平增加。在进行热工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宜的材料品种,对材料导热系数、含水率和密度等进行选择,重视对屋面进行严格的热工计算。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满足屋面的隔热和保温需求,为实现高水平施工打下扎实的基础。

6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特别是近年发生的严重雾霾事件,人们也越发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更加注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工作的开展。本文选用绿色建筑的低碳节能设计为研究对象,在简要介绍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从采光、通风以及环境设计方面展开必要探讨,旨在有效推进相关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君.对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理念的几点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3(01)

[2]顾涛.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理念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04)

[3]赖志标.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工程施工分析[J].门窗,2013(06)

[4]姜春明.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推荐访问:节能 建筑 设计 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