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清淤和消毒技术要点

时间:2022-10-21 2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池塘是养殖鱼类生活栖息的场所,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残饵、鱼类粪便等有机物质以及泥沙不断地沉积池底而产生淤泥。但淤泥过厚会使水体污染,若不及时清淤消毒就会成为各类病原体的储藏场所,继而引发鱼病甚至死亡,影响池塘的生产力水平。因此,要提高池塘养殖水平,积极开展池塘的清塘消毒工作是渔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一、池塘淤泥的形成与危害

土质池塘长年累月浸泡在水中,底层土质吸水膨化松软,塘埂年久失修垮塌沉底,形成淤泥。在养殖过程中,许多养殖户为了提高池塘养殖效益,不断增加池塘种苗、饵料、肥料投入,由此产生大量的鱼类粪便、残饵剩料以及水体中的死亡生物体等有机物沉积池底,再加上水源夹带的泥沙,使池底污泥层不断增厚。一般来说,保持15~20厘米厚度的淤泥具有供肥、保肥和调节水质的作用。随着淤泥的不断沉积,使得池塘逐渐变浅,降低了池塘的水体容积率,载鱼量也随之变少,大大影响了池塘的单产水平。在高温季节,过厚的淤泥中大量的有机物质在生物细菌的作用下腐化分解,不断消耗大量氧气,使得水体中有限的溶氧量急剧减少,形成缺氧状态,引起鱼类浮头,若遇上连绵阴雨、闷热低压、雷阵雨等不良的天气,极易发生“泛塘”并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由于底部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氧造成缺氧,厌氧菌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质进一步发酵分解,并产生大量的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使得水体pH值下降并产生毒性作用,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长,轻则引起食欲下降、抗病力下降,重则引起鱼体中毒死亡。而淤泥中大量的细菌、寄生虫等致病生物在酸性水体中大量滋生蔓延,首先感染体质虚弱的鱼类并继而相互感染,引起鱼病的流行。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就会最终引起暴发性鱼病的发生,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近年来,媒体报道的池塘鱼类发生暴发性疾病引起大规模死亡现象,很大部分与池底污泥淤积过厚造成水质恶化有直接的关系。

二、池塘清淤消毒的效果

池塘鱼类起捕完毕后,适时开展池塘清整消毒工作,是渔业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池塘清淤,不仅可以平整池底、修补池边、加固塘埂、疏通注排水管道、清除杂草杂质、捕尽野杂鱼和减少螺蛳量等,还可以增加池塘的深度和增加鱼类活动空间和存鱼量,促进鱼类生长和提高池塘生产能力。消毒工作则最大限度地灭除了致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有效杜绝了淤泥中含氮有机物质发酵产生的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保证鱼类的良好生存环境,有效杜绝鱼类疾病的发生源头。清除的淤泥中含有的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可作为栽培农作物的基质肥。

三、池塘清淤消毒方法

池塘清淤消毒方法,因地域条件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针对淤泥清除消毒法、药物消毒法、暴晒(冷冻)消毒法三种常见消毒法作简单对比,供养殖户参考使用。

1.淤泥清除消毒法

(1)人工清淤法:采用人工清淤时先将池水彻底排干,使池底露于空气中暴晒风干数日形成板块状淤泥,采用锄头、铁锹等工具进行人工挖取淤泥,清出的淤泥含有丰富的氮、磷等肥源,可用作植物栽培基质,或者用于修整填补垮塌的塘壁和加固、加高塘埂。用淤泥加固、加高塘壁时必须夯打结实,堵死所有漏洞,为池塘蓄水创造良好条件。采用人工清淤法可及时发现池塘缺点并补救,但费时费工,适用于小面积的池塘。

(2)机械清淤法:此法需带水清淤,即将水位保持在10厘米左右,利用钉耙、锄头等农具将底泥搅动成泥浆状,然后开启吸泥泵(机)将泥浆水排出,吸除过程中要不断向池塘注入水源保持固定水位,并不停搅动底泥成浆,而且要不时移动吸泥泵以变换吸泥点,达到均匀排淤效果,但此法需要电力保障。另一种机械清淤法是将池水排干后经日晒风干数日,然后用铲车、挖掘机等重型机械直接挖除池底淤泥。机械清淤法可快速、有效清除淤泥,适宜大面积的池塘使用。

(3)水力冲洗法:池水排干后,利用抽水机产生的高压水柱冲击力直接冲击淤泥,通过多次冲击将淤泥稀释成泥浆水后随水流排出塘外。此法同样需要电力和大量水源保障,且操作时间较长,较适用于面积小、水源丰富的池塘,但在实际生产中较少使用。如果此法与吸泥泵配合使用,利用水柱直接将淤泥浆冲到吸泥泵处吸除,则既可免除吸泥处理时人工搅动底泥的工时,又可缩短水力冲洗时的多次冲刷的操作,不失为理想、快速的淤泥清除方法。

2.暴晒(冷冻)消毒法

池塘鱼类起捕完毕后排干池水,让池底接受充分的风吹日晒和冷冻,十余天后用锄头、钉耙等工具翻转淤泥继续暴晒(冷冻),使塘底淤泥变得干燥、疏松。此法可以有效杀死病原体和寄生虫(卵),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提高池塘肥力。此法适用于面积大、机械无法作业,又不能使用吸泥机的池塘。

3.药物消毒法

(1)生石灰:生石灰清塘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干法清塘,将池水排干或保留5厘米水位,每亩用生石灰60~80公斤,用木质或塑料容器盛装分次加水溶化成糊状,然后向塘埂四周及池底均匀泼洒。另一种是带水清塘。池塘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50~175公斤,用木质或塑料容器盛装分次加水溶解化成石灰浆后,趁热全塘泼洒。生石灰在池塘清塘中具有杀菌灭虫、改良底质、调节水质的作用,长期以来被渔民视为简单、有效、理想的消毒方法。然而使用生石灰消毒应注意几点:一是宜在晴天进行,阴雨天气温低会影响药效;早春季节水温低,生石灰用量应适当增加30%。二是生石灰应选择质轻、无杂质、遇水反应快的块状生石灰。

(2)漂白粉: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含氯量25%~30%,干塘消毒每亩用漂白粉4~5公斤,带水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25克。泼洒前先用木质或塑料容器盛装(不能使用金属容器)加水溶解,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所用漂白粉要干燥未受潮的,才能保证药效。漂白粉能杀死鱼类、蛙类、蝌蚪、螺、水生昆虫、寄生虫和病原体,与生石灰清塘相比较,漂白粉具有用药量少、劳动强度小、毒性消失快等优点,在常规剂量条件下,3天后即可放苗,操作时间短,可控性高,但没有肥水和改底作用。漂白粉与尿素组合使用可生成氯胺,而氯胺是一种消毒作用比较强的氧化剂,并且具备一定毒性,能够迅速杀灭池塘中的野杂鱼和敌害生物,是非常理想的清塘药物。这种组合方法具备漂白粉所有的优点,而且有肥水的效果,但不具备改良底质的作用。

(3)强氯精:强氯精含有效氯85%以上,作用原理与漂白粉相同,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5~10克,用木质或塑料容器盛装用清水溶解均匀后全池泼洒。其优点是用量少、效果好,并且不易失效。与生石灰相比,同样不具备肥水和改底作用,清塘后需要重新对池塘进行肥水。因强氯精有高残留的副作用,目前已逐渐减少使用。

(4)茶粕:茶粕(茶饼)清塘的使用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55~60 克,使用前需要将茶粕捣碎后浸泡24小时,充分搅拌溶解后泼洒,使用后7~10天,毒性降至最低,可向池塘中放苗。用茶粕清塘的池塘,通常在3~5天内即可快速肥水。茶粕中富含茶皂素,对鱼类、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生物有非常强的杀灭作用。但与生石灰、含氯清塘药物相比,茶粕没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与生石灰联合使用来达到肥水、杀菌的效果,茶粕和生石灰按照1∶2的比例混合。

4.微生态制剂消毒法

通过微生态制剂分解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利用微生物互生原理,依靠相互间共生增殖及协同作用,代谢出抗氧化物质,生成稳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抑制含硫、氮等恶臭物质产生的臭味,激活水中具有净化水功能的原生动物、微生物及水生植物,通过这些生物的综合效应,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目前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群等。微生态制剂消毒法适用于水源紧张或不利于人、机操作的池塘使用。

池塘清淤消毒是预防疾病和减少流行病暴发的重要措施,使用药物消毒,应注意消毒剂的用量及使用条件。采用生石灰消毒既可杀菌灭虫又有肥水功效,是传统、简单、有效的方法,但长期使用生石灰消毒易导致池塘水体中有效磷含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因此应适时施入磷肥补充磷元素;漂白粉、强氯精用量少、效果好、劳动强度低,缺点是无肥水功效,且含氯消毒剂与生石灰同时使用会产生拮抗作用,如确需混合使用,最好相隔7天以上。当池塘用药物消毒后,会导致水体中有益菌与有害菌出现不平衡状态,这时候应适当施入益生菌调节池塘水体的菌群平衡。

(福建龙岩市永定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 丘永龙 邮编:364100)

推荐访问:池塘 消毒 要点 清淤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