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理论-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

时间:2023-01-04 1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金融理论-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专业收集精品文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理论-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 ,供大家参考。

金融理论-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说明,《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目前新旧教材并行使用,学生根据自己教材情况完成相应试题。

  新教材试题

  材料1、来自中国银监会的资料表明,到2008年底,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62.4万亿元,是1978年的323倍,年均增长21.2%。按一级资本排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进入了全球最大15家银行的行列。

  材料2、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传统上是我国经营外汇业务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银行开始日益重视国内业务的发展,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2009年上半年,国内业务特别是贷款业务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其他银行。

  材料3、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速和各国对金融业管制的放松,国际大银行进一步加快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兼并收购的步伐,构建了全球化的业务网络;国际大银行境外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越来越大,境外利润占全部利润来源的比例越来越高,许多银行营业收入中的近一半甚至高达70%都来自本土之外。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为中资银行“走出去”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金融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银行业也加快了海外扩张的速度,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如目前工商银行境外资产和业务收入占比均不足5%,本土实现的收益占整个集团收益的比重过大。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历程。

  2、从理论上论述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得失。

  3、认真思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应该采取的战略转型任务与策略。

  答题思路与方法:

  1、进行适度的文献调研;

  2、对我国银行走出去的原因可以进行学习小组讨论,亦可同面授辅导教师探讨;

  3、独立思考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应该采取的战略转型任务与策略;

  1、简述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历程。

  (1)现代银行体系基本确立。我国成功实现了“大一统”银行体系到现代银行体系的历史转变,银行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机构种类更加丰富。

  (2)银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目前银行业的总资产已达到52.6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8%,其中已股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2%,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

  (3)银行业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重大转变。三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银行业的体制机制得到深刻变革,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商业银行体制基本确立,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

  (4)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坚持金融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基本指导方针,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银行业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进一步提升。

  (5)外部环境明显改善。银行业的法律环境更加健全,监管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化运作环境逐步形成,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完善。

  (6)国际地位空前提升。2009年末,工行、建行和中行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世界许多知名大银行,国际投资者对我国银行认可度越来越高。

  中国银行“走出去”的历程

  (1)20世纪20年代,中国银行率先于1929年在伦敦开设分行,1936年在香港设立分行,1934==============================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年中国交通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后由于战争和计划经济中止。

  (2)1997年后,我国股份制银行确立了海外发展战略。在海外设立分行、子行或兼并。在海外26个国家,80多家银行,总资产超过4000亿美元。

  (3)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银行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2、从理论上论述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得失。

  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开始交叉并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竞争局面,商业化的驱动和对利润的追逐使这种竞争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变的越来越激烈。同国际标准和国外成功的商业银行相比,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仍然是幼稚的,低效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银行间的竞争也始终未走出各自为战的低层次竞争格局。

  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有利方面:

  现在正是中资银行采取果断行动的最佳时机:利用全球竞争对手声誉受损、积极雇用人才并获取客户、考虑进行战略性海外收购以及特别要将建立能力的目标铭记于心。

  不利方面:

  一是信用缺失,自身资产负债表的金融损失及其客户组合的不良发展使老牌机构变得不再可信。

  二是客户信任的缺失,一旦客户认为机构的推荐不是为其带来最大利益而是追求费用最大化,那么重新建立客户的信任将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三是风险防控能力有待增强。

  3、认真思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应该采取的战略转型任务与策略。

  1.统一规划和构建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平台。

  2.积极建立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国际化经营机构布局。

  3.重点拓展亚洲、欧洲和美国三大金融战略区域。

  4.有选择地推进我国银行业对国外银行机构的重组、并购和联合经营。

  5.选择成熟的国际金融产品为平台,逐步构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金融产品序列。

  6.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加强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协同。

  7.进一步构建与国际银行业接轨的金融风险控制系统。

  答题思路与方法:

  1、进行适度的文献调研;

  2、对我国银行走出去的原因可以进行学习小组讨论,亦可同面授辅导教师探讨;

  3、独立思考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应该采取的战略转型任务与策略;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宏观环境的变迁,特别是在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改制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走出去”跨国经营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商业银行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国际化的行列,其国际业务的比重也逐年上升

  。商业银行国际化不仅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而且可从其经济的高增长中获得丰厚回报,扩大国际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提升银行收入的多样化和稳定性。因此商业银行国际化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些外部条件的不平等也削弱了我国银行的竞争力,如税赋不平等。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金融、保险企业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从1994年1月1日起,所得税率分别为:国有专业银行55%,股份制商业银行33%,外资银行15%。同时在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引进外资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外资银行营业税大多获减免,税收负担明显轻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管理体制上,我国仍实行利率管制,而外国商业银行利率自由化程度较高,利率运用较为灵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3、认真思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应该采取的战略转型任务与策略。

  1.统一规划和构建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平台。

  2.积极建立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国际化经营机构布局。

  3.重点拓展亚洲、欧洲和美国三大金融战略区域。

  4.有选择地推进我国银行业对国外银行机构的重组、并购和联合经营。

  5.选择成熟的国际金融产品为平台,逐步构建银行业国际化经营的金融产品序列。

  6.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加强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协同。

  7.进一步构建与国际银行业接轨的金融风险控制系统。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初步建立起国际化经营网络,银行境外服务能力提高。第二,境外机构主要经营指标不断改善,盈利能力提高。第三,培养了一支国际化经营人才队伍。第四,合规意识增强,管理境外资产风险的能力提高。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当前中资银行“走出去”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监管政策协调配合有待加强,个别政策需要进行调整。一是对“走出去”的法规和执行层面没有统一管理、协调;二是部分法规缺位或者跟不上形势变化;三是国内外的跨境监管协作有待加强。第二,我国银行机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较弱,尚不具备大规模境外扩张的能力。一是中资银行境外资产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中资银行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服务难以满足大型国际企业的需要。三是国际化程度低,国际化经验不足。

  3、国际金融环境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中资银行“走出去”后将会面临政策法律环境复杂、海外机构经营和跨国并购经验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能源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剧烈,银行业跨国经营的运作风险相当大。一旦“走出去”,中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参与全球金融风险的分配和传递体系,必须做足准备工作。

  再者,无论是海外设立机构还是跨境并购,对中资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专家指出,中资银行“走出去”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国银行的管理水平能否满足企业海外经营的需要。大部分中资银行的海外经验都较为欠缺,尤其是管理水平、经营理念、人员素质等基本还停留在本土企业的层次,面临的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较大。特别是并购完成后的整合非常困难,假如缺乏整合的经验和良好设计,不能维持和拓展并购对象原有的市场优势或业务优势,并购则难以实现真正的价值提升。此外,企业文化方面也容易发生“水土不服”,如何与当地文化理念融合,妥善处理好与当地员工、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资银行迈出国门后,脚下绝非一条平坦的道路,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风险。为此,中资银行应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应制定明确的、长远的全球化市场战略。可以考虑以国际金融中心、国际业务潜力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为重点,从文化差异较小的周边国家和地区起步,逐渐推向全球。其次,完善风险识别与防范体系,充分利用法律和市场手段,有效地规避国际市场上的各种风险,确保海外机构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中资银行应进一步着力于盈利结构的调整、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其中,人力资源是海外扩张的瓶颈,聘用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是“走出去”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推荐访问: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理论文章 金融理论-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 银行业 走出去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