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实践

时间:2022-11-07 13: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摘 要]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紧贴行业企业需求,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在人才培养、人员培训(师资培训、员工培训)、技术服务(产品加工、技能比武、技能鉴定、横向课题)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校企深度合作探索了多条途径。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6-0130-02

一、实施背景

(一)契合行业企业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

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省拥有核心企业和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特高压输变电等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提高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和推广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高技能人才则是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湖南装备制造业人员素质与企业发展的需求相差较大,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制约了企业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湖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通过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爱岗敬业的一线技能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满足装备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企业向智能型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员工急需提升技能水平和更新知识结构

“动力之都”的株洲,拥有轨道交通千亿产业群,轨道交通有大中型企业8家,衍生的中小企业上百家,具有较为完备的装备制造产业链,但在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员工要及时吸收“四新”知识和技能,以满足自身的进步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特别是中小企业基本为普通加工技术的传统制造业,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企業由粗放型经济向智能型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开展员工培训,全面提升现有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是企业向智能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我校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南车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在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

(三)校校之间共享建设成果,提升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

我院的数控加工中心作为“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技能认证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全国示范高职院校为加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而开展师资培训责无旁贷,同时也是实现中高职衔接和校际经验交流、成果共享的需要。

(四)专业服务企业,满足专业教师发展提升的需要

为行业企业提供培训服务、技术开发、产品加工、专业教师下企业现场培训是真实了解企业需求,提高教师现场知识和技能的好机会,是对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与企业更好地贴合,促进专业良性发展,扩大专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过程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面向湖南支柱产业工程装备和南车集团的轨道装备制造业,根据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和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趋势,依托面向装备制造业长期办学的背景和办学经验,借鉴德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经验,创新并实践“专业+车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深入企业现场,开展专业调研,了解企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

2.认真分析典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准确定位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分析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提炼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

4.构建数控技术“专业+车间”工学结合人才模式,聘请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以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主线的零件加工型课程体系。

5.组织实施“车间组织”的教学模式,培养数控高技能人才。

(二)开发丰富多样的培训项目及培训包,面向行业企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

1.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培训需求。

2.组建培训师团队,制定培训管理办法和培训制度。

3.根据培训需求和培训预期,制定培训方案,并按能力形成规律和级别,开发出基于真实情境、以真实任务为载体的各种层次的培训包。

4.根据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培训。

5.培训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形式,了解培训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收集学员意见和建议,对培训方案进行持续改进。

(三)依托数控实训基地和机电研究所,开展产品开发、生产性实训、技术研究推广等技术服务

充分利用数控技术应用中心和机电研究所,建立和完善教师技术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校企技术合作,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通过开展社会服务,专业老师深度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开发、企业培训,使教师的科研能力、现场经验、教学培训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为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便利条件,促进专业的良性发展。

三、主要成效与经验

(一)创新与实践了“专业+车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开发了以真实情境、真实任务为载体的专业课程标准,构建了校内与校外实训车间,建成多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课和省精品课程。优化了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新建了《使用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零件的数控编程》等优质核心课程,有效组织实施了“车间组织”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做真实的项目,在真实的流程中实现教、学、练、做合一。根据“专业+车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模式符合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学生专业综合素质高,技能水平高,解決现场实际问题能力强,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二)校企合作,共同培训企业员工和学校教师

数控技术专业依托数控实训中心作为南车集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中南六省师资培训基地、湖南省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等品牌优势,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开发了基于真实情境、真实任务为载体的企业员工培训包,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中国南车时代研究所等企业员工进行数控高级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理论,提升员工理论技能水平,深受企业认可。开发了高职师资专业技能培训包、中职师资专业技能培训包,承担了多期国家级省级师资培训班,为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校数控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深入合作企业进行调研与现场培训,每年均有教师到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动力(集团)公司、江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挂职锻炼与现场培训。通过企业调研与现场培训,专业教师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现场经验,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能更好地参与企业技术服务。

(三)依托数控专业和实训基地多途径、全方向地开展了技术服务

数控实训基地占有7300平方米的面积,投入了1300多万元购置数控、自动化实训设备,现有数控实训设备48台套,其中生产型数控加工中心17台、斜床身的数控车床10台、四轴联动的加工中心5台、三坐标测量机1台。实训设备技术含量高、数量多,在湖南省及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依托数控实训基地,开展产品试制和加工产品、承办企业技能大赛、技能鉴定、为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等技术服务。

1.承接企业产品加工。通过承接周邊企业的产品,通过专业协会组织生产性实训,既为企业克服了生产任务紧、设备技术条件差的困难,同时也节约了实训成本,更好地锻炼了老师和学生的实际生产能力。近3年为多家企业承接了20多种产品的加工任务,产品加工及试制该项年产值达120多万元。

2.承办各类技能大赛。近3年,利用实训基地的场地和设备条件,承办技能大赛,化解企业组织技能大赛和生产相冲突的矛盾。承办了中国南车集团第七届职工技能大赛,为株洲电力机车组织了数控技能大赛。连续3年承办了湖南省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产品快速成型与设计大赛,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

3.承担企业员工的技能鉴定。数控实训中心每年为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株洲联诚集团、南车株洲时代集团等周边企业员工技能鉴定800人次。

4.承研企业横向课题。数控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为企业在新产品研发试制、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每年为周边企业承担工艺改进、工装设计、产品试制等技术服务多项,如张克昌老师参加湘潭江南工业集团某武器组装夹具试制加工,为企业创造效益300余万。

四、体会与思考

(一)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数控专业探索出“专业+车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了一系列基于工作过程和真实的企业加工案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效果良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企业技术革新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需要加大企业调研力度,形成企业调研工作常态化的机制,对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分析,扩大调研范围,不断调整调研方向,使专业建设紧跟企业的步伐。

(二)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以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

数控实训基地依托南车集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中南六省师资培训基地、湖南省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等品牌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企业员工培训和师资培训,随着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培训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因此及时掌握技术动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满足培训学员的培训预期,需要加大培训设施的投入力度,保持培训设备的先进性,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

(三)努力提升专业教师自身能力满足企业多样的技术服务需求

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数控实训基地功能集教学、科研、生产和培训于一体,为周边地区的院校和企业提供了优良的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辐射作用,扩大了专业的影响力,特色专业起到了应有的示范作用。但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层次和深度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本专业在社会服务功能上应该努力的方向。另外,在参与企业技术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让校企合作的操作性更简单方便,使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更高,校企合作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高静娟,王雪丽,高静欣.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驱动校企长期合作[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術学院学报,2014(4):65-67.

[2]岑建.校企深度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3(23):21-24.

推荐访问:深度 提升 实践 能力 校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