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2-10-20 08: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提出如何把握校园文化的主线,依托以文化人,全面实施以德树人;紧扣校园文化的本真,强化课程资源建设;聚焦校园文化的核心,達成育人无声境界,彰显校园文化的命脉;建设书香氛围,让校园文化真正发挥育人效能。

关键词:以德树人 以文化人 彰显命脉

一直以来,教育与文化之间有相同的认知背景和内在出发点,更有相同的教育对象和本质追求,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基于“以文育人”的理念,拓展校园文化的认知载体,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让教育迈向全新的境界。

一、全面实施以德树人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全面论述立德树人重要性的基础上,为学生践行立德树人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要开展立德树人的工作时,就需要将工作的开口尽量放小,将着眼点不断靠近学生,更加近一点、细一点,在知行统一的基础上,真正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高尚品质的落实。

无论是以文化人,还是以德树人,都将育人作为核心目标。这就要求教育行政人员必须充分挖掘“以文化人”的功能元素,建立与立德树人之间的认知通道。尤其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凸显以德树人的内在理念,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创设,真正激活教师内在的教育灵感、陶冶学生的认知情操、健全师生的内在人格。

在校园文化的设计与营造过程中,紧扣以德树人这一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每个角落,不仅要依托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引领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与感知社会主义价值的全部内涵,更需要借助各种宣传方式,让全体教师能够了解、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将其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标准和细则。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通过校园硬性设施的建造和文化氛围软环境的熏陶,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节日活动开展“学雷锋爱国之星”“学雷锋敬业之星”等活动的评选,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明确师生双方自主发展的方向。

二、强化课程资源建设

在传统“填鸭灌输”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严重弱于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很多教师都无意识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从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失去以兴趣为支撑的强制性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学生探索本质的欲望。”在以“以文化人”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借助课程引领的方式积极构建全新的生态课堂,打造和谐的生态课堂文化。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生态课程难以离开生态教育而单独存在,不仅需要从外部构建生态化的教育环境,同时也需聚焦学生的生命之本,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个性需求,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意味校园文化的育人效益,需通过课堂这一主阵地加以落实。

学校在构建“以文化人”的生态化课堂中,包括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情境创设、精学点拨、补充延展、整合提升等板块。生态化课堂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理念下的课堂最大区别是,在明确目标的引领和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能以更加自主的方式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课堂文化充盈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情怀。这主要得益于生态课堂是将学生的认知意趣和内在兴趣作为教学的核心动力,师生之间在构建全新活动的基础上彼此关心、教学相长,共同探究解决问题之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发现、质疑,包括学生的合作素养、学习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三、达成育人无声境界

“以文化人”的内容非常广泛,这其中包含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校园文化的创设需要在汲取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古为今用,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无声作用,借助优质传统文化的素材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成分,更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因此,学校应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从思维意识和行为方式等立体化的认知渠道,引领学生朝更高水平的素质方向发展。

首先,学校要借助教师的力量在校园、教室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传统文化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教育绝不是依靠单调的规则和强制性措施形成的,而是借助可感环境对师生加以历练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让优质文化渗透到校园布局的不同方面,如校训、校风、标语、画廊以及软性的学校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注重审视自己的品德与言行;其次,学校要通过行政推进和业务培训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借以夯实对班级文化的熏陶与引领,通过名人经典语录、名人轶事等内容,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进行持续性关注与思考。在这样的基础上,将日常班级管理中常用的常规考核、良好习惯养成纳入到班级文化之中,促进昂扬班风和内在凝聚力的形成。最后,养成性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的纸上谈兵,更需要在良好品性的过程中感受传统的文化孕育,学校需要激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创造性意识,从而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的不同,开展亲近传统介入、感受传统文化等,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班级,让传统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建设书香浸润氛围

“以文化人”是办学的一种理念和愿景,更是促进学校发展、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文化资源。教师需要在引领学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文”和“化”两个层面做足文章,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认知意识,发挥经典文化作品中的育人效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抓手,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书香气息浸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打造以构建书香校园为蓝本的校园文化发展模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书之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时,说:“一所学校任何设施都可以缺少,但绝不能缺少书,否则将不能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中国自古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训,人的成长需要书本的引领,需要借助书的浸润来提升文化品位和人文修养。因此,校园文化的营造,可以通过打造校园读书团队、设置读书活动,对古代经典文化背景进行春风化雨的认知,从而净化学生的内在心灵。当然,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引领者、点拨者,教师要以自身的榜样推动学生内在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思考,将经典诵读与学生的道德品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德育工作能真正激活学生的心灵意识,让普世的道德标准演化为一种良好的道德自觉。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教师可以根据古代经典文本的难度及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意识,选择不同的诵读内容,分学段地将《声律启蒙》《三字经》《笠翁对韵》《千字文》及《大学》《论语》等内容推介到学生面前,并组织教师先行阅读,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遴选准确的教学目标,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平台。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推手。一所优质的学校必须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基础上,能得到优质文化的浸润,真正借助“以文化人”的理念,促进教育质量的飞越。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王笙舲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推荐访问:育人 以文 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