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教育中彰显学生个性

时间:2022-10-20 20:30:05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与社会性质的发展,使学生开展对社会的认识、参与和适应的活动,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心、爱心、优秀的道德习惯和个性品质兼具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新课标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学生与社会的直接交流更加重视。它不但强调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也强调了在参与学生学习活动中要注重个性的培养。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每堂课的内涵且参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生保持自己的孩童特色,把他们当作一群孩子而不是一群学习者,给他们创造一个愉快而活泼的品德教育环境,让孩子能品味到真正的品德教育。

正如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上更不会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就连外貌让人分辨不出的两个双胞胎,他们的个性也是具有很大区别的。在思品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并且理解学生之间的这种性格差异,加以正确引导。例如,在课堂前或者课堂上,很多学生在探索方法上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的课前探索中,有些学生主张采取电脑网络查找的方式,有些学生则喜欢直接问家长,而有些学生更喜欢小组讨论。对于教师来说,这就是把握并张扬学生个性的良好机会。作为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发言以后,我觉得这几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为了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参与,我最后对几种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允许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课前探究,然后,在课堂上注重对几种课前探索结果加以对比,让学生进行哪种方法更好的大讨论,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自然地接受了好的探索方法。课前探索是一个对学生来说不易完成的任务,课堂外,因为受到的诱惑较大,很多学生往往会把教师布置的任务当作耳旁风,但是,通过采取以上方法,这次课前探索的结果是十分不错的,很多同学为了表明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而下了大功夫,有的甚至搬动家长来帮忙。作为教师,我们会欣喜地发现,重视学生的个性创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出现相应程度的增加。

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有着明显的不同,品德与社会课不但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性,而且还特别强调品德与社会课程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这就更需要学生把课堂认知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加强调学生参加学习的过程是否够有深度。作为知识引导者的教师,应该时刻将怎样使学生深入到课堂内容,使学生在课堂活动各个流程中开展积极认真的参与活动作为首要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令学生的个人风采尽情张扬,是十分必要的。还是以《有多少人为了我》为例,针对一些学生对于农民工有轻视之意,我特意组织了一次辩论会,让学生们以“农民工应该受到我们尊敬还是嫌弃”为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他们在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的氛围中敢于大胆发言了,智慧的神采得以充分焕发了。最后,激烈的气氛使平常几乎不怎么发言的同学也参与进来。在这样的充分辩论中,教师再适时加以点拨和引导,学生们对于农民工的轻视之情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腔崇敬之情。这样的结果,就是源于教师给了学生个性张扬的自由,使学生真实内在的情感得到了激发。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最后指向的不是课堂,不管课堂气氛怎样活泼,不管课堂上学生怎样充分参与其中,学生道德素养是否形成才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这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难实现的一点。现今中国处于独生子女家庭众多的时代,不少学生都被家人娇生惯养,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致使不少孩子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针对这点,每堂课我都会为学生布置一个相应的道德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当然,我仍然不忘彰显学生的个性,对于这一任务的实现,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来完成。同样以《有多少人为了我》为例,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正是因为有了各行各业的默默无闻的祖国建设者,我们的国家才更加富强,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美好。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之情呢?我建议学生们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应该受到尊敬的职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尊重和理解之情。正是因为教师给予了他们个性发挥的自由空间,结果这次课后汇报,同学们的做法可谓是异彩纷呈。有的同学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对清洁工表达了谢意,有的同学到工地为建筑工人送去了瓶装矿泉水,有的同学则对自己的爸爸妈妈直接表达了爱意,不管是哪一种,我都给予了肯定。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应追求一蹴而就的效果,而这实际也是不可能的。要肯定每位学生心灵里的每一个闪光点,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才是所有教师都值得去做的。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课堂必须与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个性张扬中,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

(作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四方小学)

责任编辑:邓 振

推荐访问:品德 彰显 学生个性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