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的青少年锻炼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20 19: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与其运动参与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基于生态学观点,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当代我国青少年运动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青少年运动参与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个体水平因素、家庭水平因素、学校水平因素和社区水平因素。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应结合各水平因素多方面全方位共同进行。

关键词 青少年 锻炼行为 生态学

一、引言

2014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在中国肥胖率在过去30年中翻了一番。发展中国家成人的肥胖、超重率从1980年的2.5亿增加到2008年的9.04亿,并且中国目前有1/4的肥胖超重人群。本研究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青少年学生运动参与的因素,为旨在提高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青少年健康的体育事业提供理论参考。

二、影响青少年运动参与的个体水平因素

个体因素是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首要因素,是运动行为的必备条件。个体生理因素决定个体的锻炼行为,心理因素促进个体运动行为的发展。

个体生理因素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少年的身高、体重、体质健康状况、体型等因素是研究中常见的研究变量。如尹博在大学生锻炼习惯形成因素的研究中指出,减肥、塑造形体美的动机可促进大学生改变锻炼行为,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的个体运动能力也会影响个体的锻炼行为[1]。戈莎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方面来研究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研究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2]。就心理因素而言,个体成就感与个体的性格存在一定的关系。Coakley(1992)曾指出那些具有冒险性、挑战感的青少年可能偏爱于竞技运动项目,运动使其得以满足,产生愉悦感,运动参与提供个体展示运动能力水平的机会,强化个体的自尊和自豪感。具有动力性、持久性并可以决定行为强度的运动动机是激发个体参与运动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影响青少年运动参与的家庭水平因素

家庭因素即有满足青少年运动条件和环境的物质环境因素,也有促进青少年个体内部动机,提高个体运动动机水平的内部心理因素。家长的锻炼意识和锻炼行为、文化层次和社会经济状况是青少年运动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

符明秋、李彬彬从家长的体育行为、体育情感和态度、体育信念三方面对国内外双亲对子女运动参与动机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从双亲的主观信念、客观物质条件、工作生活环境多方面来研究青少年儿童运动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长的运动参与行为对青少年体育观念的形成起主要促进作用,而且家长的实际锻炼行为和锻炼观念可促成青少年子女的运动内部动机[3]。Trost(2003)对家长体育活动定向,家长支持和儿童感知到的运动参与的自我效能的概念模型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家长体育活动定向与家长支持积极相关,儿童体育活动与自我效能积极相关。家庭成员的运动信念越强,家庭运动氛围越好,家庭成员的运动动机越强,运动参与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就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而言,董宏伟对家庭文化层次进行研究,探究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不同文化层次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少年锻炼认知度的家庭文化层次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家长文化程度越高,主动摄取家庭教育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教育子女的态度也越科学[4]。对于经济状况的研究,许欣、姚家新(2013)认为,家长的运动投入与青少年的运动行为积极相关,但是青少年所感知到的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偏低,如若增加投入强度,青少年儿童的运动行为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5]。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对13至16岁青少年学生的运动参与行为特别重要,而且青少年的运动参与行为需要以家长的物质支持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得以持续。

四、影响青少年运动参与的学校水平因素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锻炼行为的最佳场所,学校体育课程肩负着培养青少年运动兴趣的重大使命,学校体育活动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活动态度和运动参与行为。学校体育是青少年学生运动参与的主要形式,是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主渠道。合理的体育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诱发行为的改变,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和成就感,也可以对行为改变的原因及其内部作用机制进行解释。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每周体育课次数,课间操次数、学校运动会的参与度均随年级的增长而减少,学校体育成了培养即无锻炼意识也无锻炼能力学生的主要场所。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活动量的多寡与体育教师密切相关。学校组织的游戏类、比赛类活动次数,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以及锻炼同伴等问题是制约学生运动行为的主要因素。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是当前制约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应试教育”下教育价值观严重倾斜,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挤占、挪用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现象较严重。

五、影响青少年运动参与的社会水平因素

社会支持、社区锻炼环境以及社区的安全问题是制约青少年运动参与行为的主要社会水平因素。父母家长的支持,兄弟姐妹的支持,学校因素中的学校老师的支持,同学朋友的支持是社会支持的主要内容。青少年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与其运动参与行为密切相关,并且对自我效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家长支持在年龄、性别、家长体育活动、家长体育活动的愉悦度以及体育活动重要性感知方面的差异最为明显。研究者曾对肥胖青少年和正常体重青少年的亲子交流、家长支持和青少年心理风险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亲子交流和家长支持对正常体重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而家长支持对肥胖青少年的影响则更显著[6]。体育设施的缺乏是影响个体运动行为的主要客观因素,有关社区运动行为的研究发现,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缺乏是影响城镇青少年运动参与的主要因素。家庭周边的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的便利性,锻炼环境的好坏,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都会对青少年运动参与的形式、运动项目的选择、锻炼态度、锻炼意识、锻炼行为、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产生影响[4]。

安全问题和学校运动设备的安全性是限制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的关键因素,对青少年的运动参与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国外学者有关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相关运动设备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学校是否定期检查运动设备,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营造的安全运动环境以及青少年个体运动参与时获得饮用水、运动休息场所的便利性等方面。Slater(2010)则发现,低水平社区安全感与体育活动水平密切相关,且安全水平较低的社区居民其肥胖率较高,BMI指数也较大。而且安全性问题对女性体育活动水平的影响远远大于男性。

六、结论

影响青少年运动参与的因素即有个体内部因素也有与个体密切相关的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家庭运动环境、氛围以及家长的运动意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运动参与行为,应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为新一代年轻父母提供可靠、有效的教育措施,强化家长或监护人对青少年规律的体育活动重要性的教育干预。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多方结合的锻炼促进模式必将促进青少年的体质,提高青少年健康行为。

参考文献:

[1] 尹博.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5(01):139-141.

[2] 戈莎.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 符明秋,李彬彬.双亲对子女体育参与动机影响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40-1342.

[4] 董宏伟.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02):33-37.

[5] 许欣,姚家新.父母投入程度与儿童运动参与的双向影响机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6):561-565.

[6] 苏传令.社会生态学模型与青少年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2(02):94-98.

推荐访问:视域 生态学 青少年 锻炼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