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地理教学

时间:2022-10-19 20: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吴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地理科学的共性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要在长期的地理教学中,利用现代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4-0226-02

1 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1.1现代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具有综合独特性和结构优化性等特征。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

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创新就要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

1.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前提,是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和核心,也是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地理知识;对地理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地理理论的“重新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

“现在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远不只是具有文化知识和俯首贴耳的劳动者”,“整个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气氛必须改变,应使学校中引进一种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程。”这是《参考消息》1998年8月18日头版头条刊载的《亚洲经济危机对教育提出挑战》一文所提出的主要观点。目前,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的弊端表现得愈来愈明显,大中专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普遍都在强调一种创业教育的观念。在选样一个新的形势下,作为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不育而喻。

1.3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创造”是将一种或多种心智运用到内在与外在的材料上,从而产生某种独特的而且具有人生或人文价值的产品思维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概括与间接反映的过程,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性特征和规律。因此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克服传统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具有创造能力,这也是地理创新教育的目的所在。

现代地理教学,主要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将地理学的内容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的分析,即运用数理方法研究地理学。从定性的描述到定量的数量分析,研究方法的转变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因此,地理教学中应该研究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规律;并运用到地理教学实际中,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并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

2 创造性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2.1体现地理综合性特点的创造性思维

一定地理系统内的地理事物,有各种地理要素构成,如自然人文等要素。而且各要素又相互影响、制约,从而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要分析系统内的地理要素的关系,必然要用到思维的综合性,这也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必然具有综合性。

但传统的地理教学使学生主要形成了聚合思维的模式,而聚合思维主要是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应用。比如,长期以来,教师只是注重分析气温降水诸要素与其后形成的地理现象的关系。学生就可能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只关注这两要素有关系。而事实上,植物在反映气候类型上更具综合信的特点,它能同时体现气温降水二者的组合特点。可见,地理教学应该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展开思维,将学习过程由“吸引——储存——在线”转向“探索——研讨——创新”,这种创新性思维活动正是紧密联系了地理科学综合性的特点。

2.2体现地理区域性特点的创造性思维

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地理事物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因此地理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必须要结合区域性特点。比如罗马、雅典两地都属于冬季温润夏季干燥的地中海式气候特征,气温与降水基本一致,但是两地降水的绝对数量及时间分配是不尽相同的。当我们分析两地农业生产特点时,就要具体地点具体分析。否则生搬硬套,就会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要体现区域性的特点。

2.3体现广阔性特点的创造性思维

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能从已知的信息中得出众多的答案,同时这些答案还可能发生变化和转移。因此提出问题后,要旨在得到不同的答案,而不是唯一的。因此,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体现广阔性的特点,让学生对问题有多方悬念的意识。比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及暖温带分界线,也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及湿润地区及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教师若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产生横向联想,得出的正确答案就不会是唯一的。可见创造性思维要体现广阔性的特点。

3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地理教法探讨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首先必须转变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现代地理教学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来就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我们的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是很重要的。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我们在教法上要继承前人的教学方法,并经过创造运用到教学中。

3.1利用情感教育。注重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有关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就大小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志,志向,毅力等创造性人格因素”。事实上。一个

人,若对任何事物都元信心,他也就很难有什么发明创造。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只重视地理认知教学,而忽略情感教学的现象。要培养学生生创造思维,缺乏情感教育是很难达到的。教师要使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结合,只有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关系,创设愉悦的情景,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进而培养出创造意识。

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作出示范,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自己读书读图,独立作笔记,并展开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整理,作出新的判断和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进行有关环境问题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地调查,针对实际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及方法,每人提交一份治理报告。这样,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得出结论,不是被动地接受材料,而是主动地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

3.2创设“问题情境”,提倡探究教学

所谓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情境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一探究一发现一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形成他们自己的概念。如在讲述北美气候部分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插图,然后设问:“北美与欧洲西部纬度相当,欧洲西部的气候表现了海洋性的特征,而北美却普遍有大陆性特征,为什么?”学生只有通过比较、综合,才能得出确切的回答。当然,教师的提问不要过于频繁,如果把“弦”绷得过紧,而不让学生有思考回旋的余地,急于点“将”,让学生仓促上阵,很可能“卡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3.3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框框内,不准他们越雷池一步,那么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结果扼杀了学生的首创精神。如何使学生认真学好前人的知识,既不受其拘束,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就必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到,对学生的问题要推迟判断,避免武断。过早地下结论或向学生预示解决方法,都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克服学生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消极定势的影响,即对同一事物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揭示。例如:“假如采用人工融冰化雪的方法促使天山冰川大规模消融以解决**的干旱问题,采用大规模的南水北调方法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你认为这对人类的环境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假如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那么恒星日和太阳日哪个大?”“假若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将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等等,所提问题的用意均是促进学生广开思路,突破。常规”,形成创见。

推荐访问:创造性思维 培养 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