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口铜鱼的生物学特征及疾病防治技术

时间:2022-11-09 08: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圆口铜鱼是长江上游的经济鱼类。文章概述了圆口铜鱼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习性及胚胎发育,总结了圆口铜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圆口铜鱼的人工养殖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圆口铜鱼 生物学特征 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89-2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Sauyage et Dabry))俗名水鼻子、金鳅、圆口、肥沱等,属于鲤科、鮈亚科、铜鱼属,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干流和支流中,是长江上游特有的经济鱼类,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圆口铜鱼是河流洄游性鱼类,随着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过度捕捞及水体污染等原因导致其栖息地范围缩小、资源量显著下降,圆口铜鱼的物种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圆口铜鱼的人工驯养已经在中科院水生生物所获得成功,四川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人工养殖。本文就圆口铜鱼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圆口铜鱼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1 生物学特征

1.1 形态特征

体延长,头后背部显著隆起,背鳍起点处在身体的最高处。体前部稍成圆筒形,后部稍侧扁。头小,较宽,稍扁平。吻宽阔圆钝,向前突出。口下位,口裂较宽大,呈圆弧形。唇厚,上下唇,较粗糙。眼小,眼径小于鼻孔。须1对,粗长,向后可伸至胸鳍基部。背鳍稍短,无硬刺。尾鳍宽,分叉深,上叶比下叶长。鳞片后部长且稍小,各鳍基部及腹鳍基部腹面都覆盖小鳞片。侧线平直、完全。体色为古铜色,带金黄色光泽。腹部淡黄色。背鳍背鳍灰黑色略带黄色,胸鳍肉红色带黄色,基部淡黄色,腹鳍和臀鳍为淡黄色带肉红色,尾鳍金黄色,边缘为黑色[1]。

1.2 生活习性与食性

圆口铜鱼为杂食性底栖息鱼类,通常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常在多岩礁的深潭中活动,喜集群。主要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植物碎片,鱼卵、鱼苗及有机碎屑等为食。其摄食活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春秋摄食强烈,冬季减弱,昼夜均摄食,但白昼摄食率低于夜间。

1.3 繁殖与发育特点

圆口铜鱼2-3龄性成熟,产卵场在长江上游重庆、四川屏山,并上至金沙江云南朵美一带[1]。生殖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7月上旬,以5-6月初较为集中。在具有卵石河底的急流滩处产漂流性卵,产出的卵迅速吸水膨胀并在顺水漂流过程中发育孵化。卵膜径一般为5.1-7.8mm,卵周隙较家鱼大,卵膜较厚。水温在22-24℃时,受精卵约经50-55h即可孵出[2]。

圆口铜鱼的胚胎发育的时序和形态特征和铜鱼十分相似,如卵的大小、轮廓外貌、尾长与全长的比例、肌节数目等臀鳍形成期以后背鳍条和臀鳍条数目相同等。圆口铜鱼早期发育阶段区别于铜鱼的特点有:雏形胚体出现的时间是在原肠中期,铜鱼较晚为原肠晚期;圆口铜鱼的肌节出现期先于眼基出现期,铜鱼则相反,鳔雏形期前铜鱼的眼睛较小和嗅囊大小相近,而圆口铜鱼更小;腹鳍形成时圆口铜鱼出现颌须,铜鱼颌须则在腹鳍形成前出现;肠管形成期到背鳍形成期,圆口铜鱼的胸鳍大于铜鱼,而且从肠管形成期到背鳍形成期圆口铜鱼的胸鳍大于铜鱼[3]。根据以上特点很容易将两者在早期阶段区分开。

2 圆口铜鱼人工养殖疾病的防治

2.1 疾病的预防措施

圆口铜鱼养殖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了疾病预防工作可有效防止鱼病的发生。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体格健壮,规格整齐的鱼种,鱼苗进行养殖前可用3%的食盐洗浴或者聚维酮碘药浴彻底消毒;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避免鱼体受到损伤,为细菌侵染提供途径;做好水质调控:采用充气泵增加水体的溶氧量,用生石灰调节pH值,使水体保持弱碱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用微生物制剂,降解水中氨氮、亚硝基含量,保持良好环境;做好饵料消毒工作,定时定点投喂螺蛳、河蚌等软体动物,而且在投喂前要经过消毒处理,防止寄生虫感染;对水体定期消毒,加强日常管理。

2.2 圆口铜鱼养殖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2.2.1 赤皮病 赤皮病的发生目前见于江河网箱养殖的圆口铜鱼中。由于网箱养殖密度较高,水流较慢,加之鱼体自身免疫力弱的可导致赤皮病的发生。

症状: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降低,摄食量不断减少,游动能力降低,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病鱼体表局部或者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鳍条基部轻微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常被破坏;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

治疗方法:冬季由于圆口铜鱼采食量很低可用聚维酮碘药浴15min,接下来两天连续用0.3g/m3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在圆口铜鱼生长季节,可用按每千克鱼重加50mg恩诺沙星和80mg维生素C拌料后投喂,每天3次,连用5d,同时前三天用聚维酮碘药浴[4]。

2.2.2 锚头鳋病 锚头鳋病是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适宜的发病水温是15-23℃。通常3-4个寄生虫可导致鱼类死亡,1-2个也能造成鱼类生长体长停滞、鱼体消瘦甚至弯曲畸形。

症状:病原为锚头鳋,主要寄生在鱼的鳃、皮肤、头部等处。肉眼可见锚头鳋头部插入鱼体肌肉、鳞下,身体大部分露在体外。镜检可发现虫体身上布满藻类及固着原生动物,寄生处周围组织充血发炎,形成溃烂,通常伴随细菌水霉的继发感染[5]。

治疗方法:(1)采用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0.3-0.5g/m3连用两天;(2)10-20mg/L高锰酸钾浸浴2h。

2.2.3 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致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感染后在鱼体表面形成许多小白点,又称“白点病”。适宜的发病水温在20-25℃。圆口铜鱼患小瓜虫病后致死率极高,最高可达100%,

症状:小瓜虫侵害鱼的皮肤,鳃和眼部后造成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表现为食欲不振,活力降低、体表粘液增多,体色发黑,体表遍布小白点,鳃丝粘连呼吸困难,有浮头现象,严重者出现烂鳍、烂尾等症状,颌须缺失,鳃严重破坏,鳃丝形态难以辨别[6]。

推荐访问:生物学 特征 疾病防治 技术 圆口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