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9篇

时间:2022-08-17 10:50:03 来源:网友投稿

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9篇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及经验启示第一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9篇,供大家参考。

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9篇

篇一: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

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及经验启示 第一节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一九二一年七 月至一九四九年十 月)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集中关注于国内社会矛盾点。基于国内民主革命实证过程中,中共率先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理论引入,在不断分析国内实际国情的环节里,全面研究与精准地认知了一定历史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一)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共诞生初期,依托于我国发展现状,不断探究设计党的纲领以及革命目标等核心点。中共“二大”将我党纲领围绕反帝反封建,制定了“推倒世界帝国主义的压迫直至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方针;同时,中共“三大”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割据”的策略。所以,自我党诞生之日起,就从实际纲领中将反帝反封建纳入到革命任务与目标中,即使并未清晰地定义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然而可以准确地定位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纲领目标。

 自南昌起义起,标志着国共两党站到了斗争的对立面,我国革命阶段迎来新的转折点,标志着我国二次革命战争阶段的开始。此阶段,不仅我国社会属性未发生变化,封建帝国主义依然是压在我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同时我党进入推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历史时期,用武装夺取革命,在我国建立了大规模的革命根据地。然而,此历史阶段中共整体理论与思想架构还有待健全,没有全面深入到国内实际发展情况,对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判断并非完全正确。同时,中共党内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严重扰乱了我党对于我国国情的判断,实证环节也使得革命损失愈加严重,带来的教训刻骨铭心。

 (二)抗日战争时期 “九一八”之后,东北全境被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我党基于历史形势与救国抗日的思想指导,创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后获得了抗战斗争的完全胜利,成为了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第一次同帝国主义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是民族解放进程中最为耀眼的阶段。抗战斗争的彻底成功,和我党在理论与实证中准确认知该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密切相关的。

 (三)解放战争时期

 这个时期国民党表面积极推动和平谈判,实则积极准备内战。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多阶段的革命斗争并取得了完全胜利,构建了新中国。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于当时实际国情为切入点,把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归纳为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帝国主义与普通民众产生的矛盾。如同毛**提出的:“我国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融合,直接把我国推去进了殖民与半殖民的环节中,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环节。” 1 我党虽然围绕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判断存在过偏差,然而整体是准确的,同时也完成了理论与实证的密切相连。因为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内社会矛盾的正确分析,并将作为基础来设计出党的政策、规章、目标以及纲领,领导我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大获全胜。

 二、社会主义过渡与建设时期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一九四九 年 十 月至一九七八 年 十二月)

 以中国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界限,中国人民彻底推到了压在人民头上一百多年的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三座大山。基于此历史环境,需要确定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点,同时以此规划我国建设的导向、方针与方略,是我党在新中国建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毛**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我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同时处理了土地问题后,我国尚存两项矛盾。第一项是我国内部的,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产生的,第二项国际社会的,是我国和帝国主义产生的”, 2 在我国经济恢复之后,毛**同时提出:“当前斗争目标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民族资产阶级不属于此范畴。” 3 由此能够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此历史阶段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非常清晰,并强调当前的革命目标并未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与普通民众的矛盾并不属于社会主要矛盾。

 至我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国内围绕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彻底完成,一并收并了官僚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资产。另外,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大陆地区被彻底清除。中国共产党按照此历史形势指出,过渡阶段我国

  1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21. 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9. 3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4.

 社会的主要矛盾为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工人阶段的矛盾。鉴于中国共产党准确判断了该历史阶段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到该年年末,在具体实证中成功结束了围绕资本主义工商业、手工业以及农业等层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体制雏形由此诞生。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体制顺利构建后,我国社会性质产生脱胎换骨的改变,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产生了转移。为此,我党开始积极探究特定历史时期内基于社会主义下的社会矛盾。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八大”中指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了民众对于构建先进的工业国的需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的现状间的矛盾,是民众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和目前落后现状无法满足民众需求间形成的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的社会主义体制间产生的矛盾。” 1 能够看出,“八大”围绕国内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的论述即使基于理论维度而言,还存在瑕疵,然而核心思想并存在失误。“八大”成为了国内社会主义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探究的核心关键点。基于此次“八大”的思想引导下,国内启动了全方位构建社会主义的浪潮。之后,依据当前发展现状怎样来合理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特定范畴内阶级斗争的关联性,成为我党在此历史特殊时期需要面临并处理的重要难题与理论。中国共产党“八大”之后,毛**基于此展开深入的理论摸索。于 1957 年 2 月在其编撰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下文简称《正处》)围绕国内社会主义中产生的矛盾的属性、主体以及特点展开了全方位的有效研究,强调必须要清晰地划分与合理解决两项社会矛盾的核心准则、方略以及规章。能够看出,此历史极端中国共产党围绕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主要矛盾基于实证与理论层面上都进行了合理的判断与解决。

 1957 年进入反右派斗争时期,我党领导人对于该历史时期的斗争态势形成了判断偏差,导致特定范畴内阶级斗争被放大,从而使得斗争的持久化,尖锐性凸出。基于毛**倡议,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中,将误判的两条道路与两个阶级是当前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并纳入进了党的决议中。自此之后,我党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逐渐形成了偏差。到后期的**时期,阶级斗争被无限

  1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473

 放大,此时我党领导人围绕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与国内现状背道而驰,实证与理论脱钩,错误地将阶级斗争纳入纲要,让党与政府蒙受了巨大伤害,经验教训刻骨铭心。

 三、毛泽东矛盾学说的三大特征 (一)系统化条理化地论述了矛盾体系 毛**依托于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人类社会矛盾的思想架构进行延生探究,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体制,该体制包含了:第一,确定了基础定义的范围,主要涉及到社会核心矛盾、民众矛盾以及基础矛盾;第二,构建了社会核心矛盾理论体制,毛**运用“矛盾动力说”来主要阐述上述理论体制,其能够涵盖三项维度的释义:第一,明确了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主体,明确了其所有维度产生了由“各自对立”过度至“互相适应”的新特征;第二,社会主义产生了两项属性不一致的矛盾:民众矛盾以及国内与国外帝国主义的矛盾。民众矛盾并不具备对抗的性质,所以能够运用说教的模式来处理;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是包含对抗性质的,所以要运用专政方案来处理;同时提出基于社会主义体制下,后者有向前者演化的概率;第三,上述矛盾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二)创立并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解决社会矛盾 毛**在面对国内革命斗争的实证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了马克思科学世界观,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完整科学的理论思路与工作方案,通过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矛盾研究法,此时其中关键架构之一。毛**在其编撰的在《矛盾论》中,全方位论述了马列主义围绕统一规律的前提机理,介绍了矛盾研究方案的逻辑系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制的又一重要延伸。

 毛**围绕事物的矛盾关联性展开全面研究。并提出基于矛盾的思维而言,所有的事物均涵盖了由诸多矛盾以及矛盾层面组成的矛盾体制,继而去决定事物属性的变化。毛**在其编撰的《矛盾论》中阐述了便是此理论,其提出,必须要认知事物成长环节的特性,就一定要深挖其环节中矛盾各维度的特征,另外,要研究事物中所有矛盾以及矛盾层面的关联与作用的特征。事物的属性即事物中所有矛盾层面的关联的特征性所形成的,所以一定在所有矛盾层面的关联中了解其属性。矛盾的核心层面影响着事物的属性,次要层面影响着事物的程度,因此不可由于矛盾核心层面对于其属性产生了影响运用,就轻易地将其属性归纳为矛盾的核心层面属性,同时也要关注到次要层面矛盾对于事物的影响。通常地,形成体制的事物位于开放的更大的体制中,所以难以规避

 与面对的外部环境产生相关运用,因而研究事物的属性,必须要保持开放性的理念,重视研究事物的外在矛盾与外在关联如何决定着事物属性的改变。

 (三)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毛**在进行国内革命时,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矛盾理论展开了分析、使用以及传承,不断补充与完善了其矛盾理论架构。依托于我国革命发展现状,毛**创造性构建了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体系,其创造性集中呈现在:一方面率先制定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范围,另一方面围绕矛盾的常态与特殊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究。该矛盾学说的价值体现为论述了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中实际呈现方式、特征以及规律。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在 1978年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邓小平为新一代领导集体,会议提出完成社会主义工作核心的转变,确定“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合理地归纳了中共在社会基础矛盾认知中的错误,尤其是毛**在围绕此历史时期的围绕社会基础矛盾认知的优势与不足,并重新展开分析与认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决议)围绕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展开全新的释义:“基于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结束后,国内要面临的基础矛盾已经转移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在实证与理论层面,将针对合理认知与解决了当前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引导。基于合理认知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下,邓小平同学规范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属性,再次将生产力作为其主要矛盾处理的重要驱动力,推动了中国巨轮驶入到了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海洋之中。

 二、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基于新的历史阶段矛盾点的转移与改变,逐渐完善了社会基础矛盾理论架构。党的十四大中提出:“当前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依然保持未变,务必将生产力作为第一要义,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促进社会全方位协调发展。” 2 之后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当前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依然保持未变,并将落实在国内社会初级阶段的所有环节以及社会活动的

  1

 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土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553 2

 江泽文选(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9

 诸多维度中。” 1 依托于科学认知与解决群众内部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处理的关联性,江**强调:“基于强化经济发展水平与持续开放力度的新的历史时期中,科学解决群众内部矛盾,推动所有积极要素共同参与,将消极要素过度为积极要素,将国内政治活动的主旨,同时也是国内社会平稳的关键点。” 2 所以,科学地认知、规范地解决新的历史时期群众内部矛盾,将理论思想与实证发展相融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推动我国逐渐繁荣富强。

 三、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领导集体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面临波谲云诡的全球发展背景与任重道远的改革建设目标,基于归纳先辈的经验前提下,深入完善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架构。党的十七大提出: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发之后,生产水平及其关联性、经济基础至上层建筑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然而中国依然位于并长期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现状并未发生改变,社会主要矛盾也未发生改变。” 3 所以,基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准确判断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形成实质性地改变,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发展与强盛的过程中一直可以具备清晰地认知与忧患理念,依托于国内国情现状,逐渐呈现出了处理社会基础矛盾的决心与信心。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经验启示 我党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知的发展环节,基于上述阐述,可以明确地了解到其发展脉络。梳理发现历程的目的在于能够全方位吸取经验与教训,分析错误的诱发因素,从而规避同类问题二次出现,构建参照与依据...

篇二: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

共 伊 犁 州 委 党 校 学 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No.3 20202020 年 第 3 期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过了一个不断摸索与逐渐深化的历程,其中既有正确的理论认识,也有值得反思的经验教训。70年的执政经验表明,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要牢记立足国情方可稳步前进,充分讨论方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方可全党发力这三点规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成为治国理政的中心任务。关键词:阶级斗争 生产力 发展D 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20.03.004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20)03-0018-05【 收稿日期 】2020-07-15【 作者简介 】蔡嘉生(1989~),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博士生,研究方向:党史党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历程及启示蔡嘉生(中共常州市委党校 江苏 常州 213000)党史党建研究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的根本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能够抓住主要矛盾,逐渐走出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不容忽视,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也走过一些弯路,究其根源,与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误判不无关系。因此,重新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背后的缘由,对于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7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从不要四面出击到三大改造:过渡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初步探索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左”倾或右倾的错误倾向,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认清主要矛盾,没有真正分清敌我。大革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过分强调合作而忽视了斗争。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接连发生的三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巨大伤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团结好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把原本应该团结的革命动力拒之门外。直至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才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并在中央领导层形成共识。1939年12月,毛泽东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他指出,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① 日本投降后,国内局势有所变化,毛泽东进一步总结经验: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② 此后,中共中央将“三座大山”列为革命的首要任务,从而制定符合国情的革命路线,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后的首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初期,建政取代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亟需解决的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1.②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3.· · 18

 No.3 20202020 年 第 3 期头号难题。为此,毛泽东号召全党要保持冷静,不要四面出击。他说:

 “我们当前总的方针是什么呢?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① 言下之意,就是要确保工人和农民在政治上绝对拥护新政权,同时做好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少数民族的统战工作,团结社会各阶层力量共同对敌。这是毛泽东针对当时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正确判断。就当时而言, “三座大山”并未完全消灭。国民党虽然败退台湾,但在国内仍部署不少特务分子,加上帝国主义的封锁,亟需巩固新生政权,因此,打击面不宜过大,否则会树敌太多。中共中央很快在全国范围发动群众,掀起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自上而下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治理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基本扫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势力,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这时候,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 中共中央开始思考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随着国内政权逐步稳固,毛泽东较早意识到可以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思考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酝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实行大规模改造,从而形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其重点就是“一化三改”。

 ③ 毛泽东认为“一化三改”的关系是“一体两翼”。国家工业化过渡时期是中心工作,是“一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原来预计需要三个五年计划(15年时间),但后来改造速度大大出乎党内外的预料。到1956年6月,全国农户总数的91.7%已经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0%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④过渡时期实际上带有明显的新民主主义性质,它的结束比此前党中央的预计至少提前十年。毋庸置疑,新政权在过渡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与中共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密不可分。但是,改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操之过急的问题。特别是1955年夏,农业合作化过程出现的批判中央农村工作部为“小脚女人”的现象,导致改造过快过急,不利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如果当年在执行改造过程中能够稳步推进,而不是一再加速,让带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非公有制经济得以充分发展,三大改造完全可能做得更好,人民的生活也能过得更好。而且,这种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情绪与群众运动的治理思路,为后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接连发生严重“左”倾错误埋下伏笔。二、从发展生产力到重提阶级斗争:建设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曲折探索社会主要矛盾是决定全党中心工作的重要依据。随着三大改造相继完成,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1956年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体制的不少弊端,加上国内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毛泽东要求全党“以苏为鉴”,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突出重点发展国民经济的思路,对调整国内各种关系作出有益探索。紧接着,中共八大也适时地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的新论断。可惜的是,由于缺乏充分讨论,加上对形势的误判,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并没有很好坚持下去,导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一些挫折。从 1958 年开始,到“**”结束,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出现一些曲折、走过不少弯路,究其根源,恐怕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误判不无关系。事实上,进入195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①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3.②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1.③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1993:701.④ 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N].北京:人民日报,1956-9-17.· · 19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迎来了一个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也作了调整,认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 这就决定国家的主要任务由解放生产力转向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供给,逐步满足人民需求。遗憾的是,当时这个重大的理论转变并未纳入会议议程进行讨论,也没有在大会上充分讨论,可以说不完全是党内高层的统一认识。

 ② 虽然后来见于大会公报,但也为后来毛泽东改变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埋下伏笔。但事情正在起变化。1957 年初,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提出“开门整风”的口号,号召民主党派和群众提批评意见,结果少数右派分子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促使阶级斗争的神经再次紧绷,导致反右派斗争出现扩大化问题。在同年年底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③ 这种看法当时也得到一些中央领导人的支持,实际上否定了中共八大的正确认识。刘少奇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更是断言:

 “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④ 同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试图实行“超英赶美”的发展战略,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最终导致社会主义探索出现严重困难。造成的后果是将党内的不同意见看成敌我矛盾、阶级斗争,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此后,阶级斗争愈演愈烈,逐渐偏出正常轨道。中共八届十中全会进一步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将贯穿整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时期。

 ⑤ 会上,毛泽东还强调,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可能出现复辟的情况。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我们可以现在就讲起,年年讲,月月讲”。

 ⑥ 由此,反修防修和阶级斗争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严重影响国家经济活动的健康开展。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愈演愈烈,为“*****”的发动提供思想理论准备,最终在中共九大上发展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成为十年**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接连出现一些“左”倾错误,与党内高层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分歧有很大关系。中共八大前后,党内高层在吸取苏联教训、探索走中国自己道路的尝试中曾经有过良好开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比较准确。但是在 1957 年反右派斗争后,中央高层在形势判断方面逐渐出现分歧,高估阶级斗争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放弃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此后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四清运动实际上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试图通过群众运动方式来改造中国、防修反修的一次次尝试,以致社会主义探索出现一些挫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走过一些弯路的主要原因,恐怕在于中央高层没有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问题。重视赶超战略和阶级斗争是这一时期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探索因此付出沉重代价。历史证明,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党的中心任务,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拨乱反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超越,这种超越并非自发性质,相反带有鲜明的“倒逼”特点。邓小平后来经常反思,中国社会从1958年起停滞和徘徊了20年,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并无①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72.② 罗平汉.历史的遗憾 — —也谈八大正确路线为何中断[J].理论视野,2016,10.③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1994:593.④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1995:288.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1997:635.⑥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51.· · 20

 No.3 20202020 年 第 3 期多大提高, “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① 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党中央在反思“*****”惨痛教训之后不得不作的一个重大抉择,它意味着中国走上一条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的道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将中心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起步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后的改革成就实际上源于这次大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多次强调: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是中心任务。”② 这个讲话紧抓改革开放的突破口,高度强调抓住主要矛盾的重要性。之后,在中共中央的推动下,党内高层聚焦建国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总结,逐渐形成共识。1981年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实际上继承发展了中共八大的观点。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段表述比1956年八大的论断更加确切,因为人民对经济文化的需要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范畴;而发展“社会生产”是系统工程,涉及发展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和改革上层建筑等内容。这就表明这段时期党中央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更加深刻准确。改革开放初期,中共中央通过讨论历史问题的方式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拨乱反正,重新吸收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论断,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较好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问题。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内容。大会指出:

 “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

篇三: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

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与判断是事关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正确的认知与科学的判断。在新中国成立 70 年之际,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验与教训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回顾,有助于我们加强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新中国“站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富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一)新中国“站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曲折探索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党在这一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建国初期,我们国家面临着内外交困、百废待兴的复杂局面。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历经百年战乱,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从国际局势来看,新生的中国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与包围。基于对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我们党将社会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并依据这一矛盾提出一系列的方针与举措来推动内政外交的迅速发展。1952 年底,民主革命遗留的土地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确立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1956 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那么此时是否还有矛盾呢?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是充满矛盾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找到矛盾这样的提法是不对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党的八大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摘 要]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的判断,并据此来确定工作的方向与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曲折探索、创新发展、科学判断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既有成功经验,亦有深刻教训。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认真总结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方面的历史与现实经验,不断深化与扩展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来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规律,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341(2019)04-0010-0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及其启示牛红红(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传承辉煌史 奋进新征程·[收稿日期]2019-06-24[作者简介]牛红红(1994-),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研究。2019 年 8 月总第 215 期第 4 期大 庆 社 会 科 学DaQing Social SciencesAug.,2019Serial No.215 No.410 窑 窑

 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 这一认识基本上切合客观发展的实际。但由于受到国内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及国际**反社会主义逆流的影响,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严重的逆转,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2] 。此后,政治敌对矛盾逐渐演变发展为“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富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创新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拨乱反正,我国开启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探索实现了创新发展。由于受“*****”等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错误判断而进行的社会关系大变革的影响,我国社会的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实现了多方面的拨乱反正,使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提出,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3] 。由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了全党的共识。1981 年,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完整表述,强调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一表述较八大的表述更为确切,是对现实国情的精确考量。1982 年党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认识载入党章。此后,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虽然没有发生改变,然而其内涵却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的丰富与发展。1987 年党的十三大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社会主要矛盾有机统一起来,从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的角度阐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1992 年,党的十四大将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深化。1997 年党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同时指出,社会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02 年,党结合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的现实状况与面临的问题,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作为供给侧的社会生产还是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2007 年党的十七大形成了“三个没有变”的判断,既体现了党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坚持,也彰显了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清醒认知。(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起来”的时代主题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新时代是我国向富强方向迈进的过程,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正式揭开新时代的序幕,此时党中央仍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主张求新求变,使我们党和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改革开放 40 年的上下求索,使得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人均消费水平提升,脱贫率递增,人工智能等科技成就举世瞩目,种种迹象表明“落后的社会生产”与当前的社会实际是不相符的。另一方面,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追求物质与文化的需要,而是转向了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多维需要;人们对生活品质与生活方式的追求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注意生活的质量与品质的提升,越来越追求绿色健康的精神消费。由此,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已无法表明目前的社会真实情况。基于社会现实的发展,我们党认识到“落后的生产力”已经退出了制约人们需求的圈子,现在的决定因素是一系列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和一系列发展的不充分问题。新的现实呼吁新的理论,如何定性我国的发展阶段与社会主要矛盾是全党思考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 。这一新判断,凸显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我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是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二、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作为与时俱进的先进政党,对社11 窑 窑

 会现实与发展阶段进行考察,形成了关于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通过对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历程的梳理,不难发现其所体现的一些特点。(一)实事求是: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方法1941 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思想作了精辟的阐释: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去研究。”[5] 此后,我们党将这一方法贯穿于党的全部理论、全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九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皆是以实事求是基本方法作为出发点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作出判断的重要依据就是我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之后党的八大所作的判断也是对基本国情实事求是的反映。以后一段时间里,由于背离了这一基本原则,违背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了逆转,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恢复了这一思想路线,并增加了“解放思想”的时代内涵,基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把握、对人民期盼与需要的体悟作出了正确认识。党的十九大,我们党所作的科学判断,也是其秉承实事求是基本原则的体现。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斗争,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根本变革,基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变,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判断。社会历史发展证明,党在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过程中若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前进,若违背了这一客观准则与方法,党的事业就不会顺利前进。(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立足点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来把握与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新中国建立 70 年来,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均以基本国情作为认识的前提。无论是“三个没有变”的论断,还是“两个没有变”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出,初级阶段这一重要的实际没有发生变化。社会历史的发展证明,我们国家的所有工作与任务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出发,这是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如果离开初级阶段这个重要实际,那么我们国家的一切工作将是无本之木,一切关于我国发展的理论也将是空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发生逆转,就与对社会主义社会所处阶段的认识模糊有关。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来衡量自己的实际,确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然而,我们没有认识到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与我国的过渡时期不同,且 1957 年“左”倾冒进思想使我们党关于过渡时期的下限不断延长。可见,对社会发展阶段认识的不清晰,会导致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的偏差。1978 年以来,党中央重新审视了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认识。此后,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皆以这一基本国情作为出发点。(三)社会主义实践: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目的与归宿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要求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仅要立足于实际,更要实现与社会实践的互动。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具有关联性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亟须解决的问题;社会实践是社会主要矛盾理论认识的根本归宿。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每次变化都带动着党治国理政实践的变迁。社会主要矛盾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客观依据体现为: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内容,规定着社会主义实践做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性质。改革开放以来,针对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性质也侧重经济性、效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性质也由之前的主要重视效率、经济向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转变。社会主义实践与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实践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的总主题,实行改革开放是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形象的唯一出路。此外,对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正确认识与解决,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12 窑 窑

 实践,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三、党认识和探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经验与启示总结与回顾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与探索的历程,旨在获得经验与启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一)应该正确认识党在社会主要矛盾探索过程中的失误正确认识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的失误,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要从当时的时代与社会历史条件出发,二要公正客观,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中发生的失误,集中体现在形成以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要矛盾论断上。我们应当看到,这次失误发生于我国刚刚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我们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苏联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看法,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发生失误是在所难免的。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存在这个失误而抹煞了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功绩,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党是革命的先进政党,在探索中前进,在纠正失误中前行,这是我们党重要的执政能力之一。在出现失误之后,我们党不仅自觉发现和纠正失误,而且深刻总结并吸取教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从新中国 70 年来我国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过程来看,这次失误是一系列正确判断中的失误,是坚固锁链中的薄弱一环,不能因此次失误而全盘否定党在探索社会主要矛盾上的功绩,影响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坚持。(二)应该从本质上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社会矛盾的问...

篇四: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

学位论文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历程研究AStudy on the Course of the CPC"s Understanding of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after the Founding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学 科 门 类:

 法学一 级 学 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科 科 专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研 究 方 向: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姓 申 请 人 姓 名:

 董志指导教师姓 名 :

 董军明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学 校 代 码:

 10135论文分类号:学 号:

 20164007021研究生类别:

 全日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 中 文 文 摘 摘 要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不断的摸索中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在建国后七十年来的探索中,我们逐步总结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即当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正确的判断时,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相反,如果中国共产党没能客观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时,社会主义事业便要遭受挫折。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生产力已经摆脱了全面落后的面貌,部分行业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这意味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这一国情变化,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阐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新课题,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有必要系统的梳理出建国以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历程,通过这样的梳理,总结和分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思考如何科学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这样的研究是非常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本文一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在绪论中,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依据和意义,重点强调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研究现状,并说明了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和创新点。正文部分共包括四章:第一章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矛盾的核心观点。这些观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点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根源,对于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极其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坐标参照,进行前后对比,从而发现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第二章讲述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这是全文核心部分,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来关于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论文中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分为五个阶段: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初步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时期(1966-1976),完全错误的认识了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2017),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由“拨乱反正”到逐步深化的过程;新时代(2017至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第三章是经过对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过程的系统梳理,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阶段性特征。第四章是针对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历程的一个思考。总的来说本文致力于梳理出中国共产产党认识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历程,努力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以期更好的帮助人们科学认识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关键词: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历程,启示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ommunistparty of China has made unremitting exploration around the major socialcontradictions. In this process, there are both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lessons, which further enriched the CPC"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social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In the seven decades ofexploration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e havegradually summarized an objective law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On thecontrary, if the CPC fails to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major socialcontradictions, the socialist cause will suffer setbacks. Entered the new era,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people"s livingstandards improve, ranked second in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our countryhas shrugged off the overall backward productivity, some industries andregions is now among the world"s highest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level, thismeans that the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ocial principalcontradictions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change, the19th big to make new in this paper,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 New era is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of socialism developed totoday, facing the new task, in order to better study the subject, we have thenecessary system combing out the process of chang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ocial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know thehistory of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through such comb, summarizing andanalyzing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principalcontradic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think about how to understand science,social principal contradictions of such research is very conducive to the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ward.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In the introduction, it mainly expounds the research basis and significance of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explains the research methods,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points of the paper.The main body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coreviews of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on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se views, onthe one hand, are the ideological root of the CPC"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have profou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PC"s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China. On theother hand, it can be used as a coordinate reference to compare before andafter, so as to find that Marxist theory is a dynamic development process. he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judgment of the CPC on the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is is the corepart of the paper, which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understanding course ofthe major contradiction of the CPC in the past seventy years. The paperdivides the course of the CPC"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social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ontradictions into five stages: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new democracy tosocialism (1949-1956), the CPC"s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social contradic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building socialism in an all-roundway (1956-1966), the CPC further understood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1976), we completely misunderstood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1978-2017), the CPC"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hasgone through a process from "putting things right" to gradually deepening. Inthe new era (2017-present), the CPC has made new breakthroughs in its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third chapter is a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the CPC"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two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CPC"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fourth chapter isa reflection on the course of the CPC"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socialcontradictions. Overall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tease out the Chinesecommunist party is a basic course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 trying toanalys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age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the social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order tobetter help peopl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our country,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tobetter serve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Keyword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course ofunderstanding, enlightenment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 目 录引 言...........................................................................................................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二)国内研究现状................................................................................31.关于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现状的研究..............................................42.关于当前社会矛盾的特点和对策研究..........................................43.关于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研究..................................................... 54.关于建国后历届中共领导人对社会矛盾的理论研究....................5(三)研究生思路及方法.........................................................................71.研究思路.......................................................................................72.研究方法.......................................................................................8(四)重点、难点及创新点.....................................................................81.重点...............................................................................................82.难点...............................................................................................83.创新点...........................................................................................8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矛盾思想.................................................10(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矛盾思想....................................................10(二)列宁的社会矛盾思想...................................................................12二、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历程......................................16(一)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主要矛盾的初步认识..............................171.建国后至土地改革完成期间,社会主要矛盾探索历程..............172. 土地改革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调整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21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主要矛盾认识进入反复期251.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阐述....................................................252.“左倾”思想开始不断破坏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27(三)“*****”时期中国共产党错误判断了社会主要矛盾.......311.“**”爆发后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322.“**”结束后逐步纠正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问题..................34(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主要矛盾认识逐...

篇五: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

19 年第 11 期【摘 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只有正确研判我国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社会主要矛盾,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社会主要主要矛盾经历了六次变迁,在其变迁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浅析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关键词】哲学;社会主要矛盾;变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只有正确研判我国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社会主要矛盾,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社会主要主要矛盾经历了六次变迁,在其变迁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一尧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六次演变,虽然其中也出现过反复和曲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尝试。第一次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为了稳固革命成果和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党和国家认为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第二次是从土地改革完成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1952 年底,随着国民党残余势力已基本被消灭,土地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政权得以巩固,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这时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1]第三次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1956 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 这个判断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可惜这个正确的思想路线并未坚持下去,不久就被种种偏颇认识和错误观点所干扰,改变了正确方向。第四次是曲折发展错误判断期,强调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1958 年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3] 自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走了弯路。1962 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确定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 “**”十年搞“以阶级斗争为纲”、 “打倒一切”,完全颠覆和背离了党从八大以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十年内乱对党内政治生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建设造成严重的冲击和损失。第五次是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 以后党的十二大到十八大都使用了此表述。历次党代会都要重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或“没有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十六大提出我国“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越来越明显,社会主要矛盾隐含着将来会出现转化的可能。第六次是***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 这一判断是党和国家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的又一次全新探索。二尧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党的八大、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均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是建立在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党对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性不断进行调查研究,把握最新的变化和动态,坚持理论创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充分体现我们党永不僵化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遵循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正是因为矛盾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充分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原理。在我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不同的。随着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革命也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事物是在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交替中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并且量变和质量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阶段性的部分质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都是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历史关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原来的社会主要矛盾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下转第 149 页)从哲学视角看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姻 刘艳群张秀丽(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100)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艳群(1978.8-),女,汉族,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基金项目:

 本文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2018 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人民性研究”(项目编号:2018XJKY-7)、2019 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以人民为中心视野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研究” (项目编号:2019Z175)阶段性成果。文 化·146·

 2019 年第 11 期重大斗争,结束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财政收支接近平衡。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周恩来根据共同纲领第七条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惩治反革命条例”,发动了并依靠着广大人民的革命积极性,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镇压反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周恩来坚决执行“边打、边稳、边建”的正确方针,有力地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进行,这个胜利保卫了中朝两国和远东和平,打乱了美帝国主义者侵略世界的战争时间表,鼓舞了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坚定了并增加了世界人民对于争取持久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信心。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个大规模运动的胜利进展中,业已获得了进一步的巩固。到 1952 年,建国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新中国奇迹般地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文化建设方面周恩来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文艺工作方面,成立代表人民利益的文艺部门和组织。整合体现人民需求的文艺作品内容,加强文艺工作改革。在教育工作方面,1952 年周恩来在第 156 次政务会议上的讲话中同样将两者并列,称之为“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工作”。因此,建国初期的教育工作在文化工作中,乃至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在科技领域 ,周 恩来领导 制定历 时 12 年 的 科技 发 展规 划(1956-1967)充分支持了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建国初期,周恩来出于新中国对知识分子的建设需要,科学地指出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将其作为可以依靠的力量,同时加强知识分子队伍建设,推动了社会发展,奠定了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人才基础。在外交方面,在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一边倒”和不急于同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方针,但是党中央和毛泽东仍然清醒地意识到,在两大阵营之外,还有印度、缅甸和印尼等一大批“中间国家”,周恩来把它们称为“和平中立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周恩来的外交突破有了方向。五尧结论周恩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独特的伟人。我党早期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他胸怀天下,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奋斗不息。他有勇有谋,极具政治远见和政治智慧,每当党和国家的危难关头,他总是不惧任何危险,挺身而出,永远战斗在最前列。他具有伟大的品格,崇高的精神和独具魅力的人格,他风高亮节,浩气凛然,谦虚亲切,平易近人,周恩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楷模。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则从更深广的历史视野作出这样的判断:

 “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则可能会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周恩来总理的伟大功勋,永远铭刻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铭记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参考文献】1、周恩来:

 《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政治报告》, 《人民日报》1 9 51,1 1,0 3,第 1 版.2、高长武:

 《周恩来在 1949 年 10 月》, 《传承》,2009,10,10.3、 《周恩来将开国大典选在天安门》, 《传承》,2014,02,28.4、吴志菲:

 《开国前夜的周恩来》, 《党史纵横》,2018 ,7.5、林乃久:

 《周恩来布置开国大典》, 《四川统一战线》,1999,10,28.6、张俊梅:

 《周恩来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和贡献》, 《觉悟》,2019.1.7、赵然:

 《建国初期周恩来文化建设思想探析》(1949-1956),东北师范大学,2017,58、邓科:

 《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探究》,鲁东大学,2017,6.9、汪熠:

 《周恩来与新中国现代化的启动(1949-1956)》,大连交通大学,2013,6.(上接第 146 页)

 也正是这样的肯定和否定运动,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总方向和总趋势。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替代了原来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遵循和运用。(三)蕴涵发展的理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理论亮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是对旧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完全否定和彻底替代,而是渐变性的体现,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下,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并且这个理论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三尧从认识论角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尤其是从原有矛盾到十九大提出的新矛盾,就是基于改革开放 40 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之上。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形成之后,我们党依然要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四尧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一)遵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转变引起的。一方面,我国生产力由落后的生产力状况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关系中分配制度内的原则由原来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为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更加注重公平”,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的“实现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平衡发展、公平分配,这集中体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任何情况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和国家全面考虑人民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不仅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更注重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使“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看到了中国人民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做出了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研判。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几次重大演变,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不同时期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的辨证认识,是立足于我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都是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场上重视经济层面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 (第 9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邓小平文选》[M]. (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文 化·149·

篇六: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

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

 【党史钩沉】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判断,并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新的概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变迁和国情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概括,同时也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而逐步深化和不断发展的。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我们党科学判断国情形势、正确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前提,对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压榨农民,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同时又与封建地主阶级盘根错节,共同压榨劳苦大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究竟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依此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国情尤其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深刻认识和总结。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探索得出结论: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正是基于对当时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我们党才科学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战,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最早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概括的是 1948 年 9 月 8 日至 13 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毛泽东在这次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刘少奇也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他特别强调:“要清醒地看见这种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最早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论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那时在农村中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有两年至三年时间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以此为依据,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任务到 1956 年底基本完成。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中国社会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党的八大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系统概括。

  1957 年 2 月 27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经修改补充后在当年 6 月 19 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毛泽东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同时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两类不同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前者的性质是对抗性的,所以要采取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而后者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所以只能用民主的、教育的方法来解决。毛泽东还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总的来看,我们党在这个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后来由于党内出现了一些“左”的倾向,从而使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偏差,1957年 10 月 9 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论断;1958 年 5 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党对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认识的失误导致了后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决策的失误。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1978 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 1979 年 3 月 30 日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进行了重要论述,他指出:“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正是在上述阐释的基础上,1981 年 6 月 27 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了党的八大时的提法并作了进一步精简和提炼:“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一概括成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制定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新变化。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概括。******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党的十九大报告也作了概括: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当然,我们也必须同时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总之,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具体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的,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新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作者:韩振峰 ,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教育部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任务成果)

篇七: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

共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及启示 2018-03-28 02:14:34 党政干部学刊 2018 年 1 期 蔡嘉生 [摘 要]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基本国情,相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谋求更高水平、更加充分、更为均衡的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阶级斗争;生产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01-0046-05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全党全国人民有了更加明确的奋斗方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际,相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明确全党的奋斗目标。这为凝聚党心民心、团结全党全国力量、争取早日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提供重要保障。

 一、从反帝反封建到推翻“三座大山”:革命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逐渐深化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國情所决定。中国共产党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理论的探索始于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并最终在解放战争时期得以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逐步深化,代表其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历经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便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1922 年 7 月,党的二大发出“联合各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号召。[1]99 这次大会虽然尚未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但它指明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两大敌人,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当然,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只是将革命的希望寄托在国共合作这条统一战线上。因此,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中国革命运动往往受制于人,难以取得成功。

 大革命失败后,1928 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首次提出“主要矛盾”这一概念。虽然该提法与后来理解的主要矛盾有所不同,但它的提出仍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六大报告指出,“国际帝国主义整个系统之中巨大的主要的矛盾也日益剧烈起来。资本主义的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之间,关系日益险恶;资本主义国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起来;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也在日益深入,以至于引起许多直接的武装斗争及武装起义。”[2]296这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苏联、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劳动群众这三对矛盾。该提法虽有明显不足,但已基本看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对象,为后来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作了舆论准备。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愈加激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悄然发生改变。中国共产党敏锐地意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积极呼吁国民党共同签订抗日协定,并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而蒋介石却依然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极力围剿中央苏区,导致红军被迫长征。延安时期,毛泽东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分析中国国情和问题,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1937 年 5 月,在民族危机空前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在苏区党的代表会议作《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报告时准确地概括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他说,“中日矛盾已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的阶级矛盾降到了次要和服从的地位。”[3]252 仅过了三个月,毛泽东在《矛盾论》这篇文章中更加系统地阐述了主要矛盾问题。他说,“就中国的情形来说,帝国主义处在形成半殖民地这种矛盾的主要地位,压迫中国人民,中国则由独立国变为半殖民地。”[3]32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不断完善,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等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4]631 同时他还强调,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两大任务,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的。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变化,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从而指明民主革命的对象与任务。1948 年,毛泽东从中国革命斗争中总结经验,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他说,“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些敌人的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5]1313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三座大山”的由来,标志着党的中国革命主要矛盾理论发展成熟。

 正是由于立足基本国情,并不断深化认识、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才能正确把握中国社会命脉、提出救国方案,形成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从反帝反封建到推翻“三座大山”,这一理论的提出,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和任务,极大地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方向。

 二、从发展生产力到重提阶级斗争:建设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曲折探索 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在打败国民党之后亟须解决的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形势,提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正确主张,取得了巨大成就。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矛盾理论,明确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中心任务。但是,随着反右派斗争等一系列****的影响,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渐偏离正确轨道,最终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党和国家事业遭受挫折。

 早在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5]1433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随着三大改造的相继完成,“三座大山”被推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1956 年是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之年。是年,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体制的不少弊端,加

 上国内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毛泽东要求全党“以苏为鉴”,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 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共产党新的发展理念。紧接着,党的八大适时地作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的新论断,报告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同时报告还强调,“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6]341 这实际上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迫切任务。之后,毛泽东在 1957 年所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更加系统地分析了我國社会中存在矛盾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矛盾的基本原则。事实证明,党的八大前后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是比较正确的。

 遗憾的是,党的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事先并未在中央领导层中充分讨论酝酿,也没有在大会上充分讨论,只是在匆忙之中送给毛泽东审阅,原本并非毛泽东的主张,这是党的八大所谓正确路线被中断的重要因素。[7]101957 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后,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更加担忧,因此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8]从而否定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此后,突出阶级斗争的论断愈演愈烈,1962 年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要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9]648 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逐渐发展完备,为发动大规模的阶级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因此,历史的经验表明:重要判断的提出须在党内充分酝酿讨论并取得共识,这样才能得到广泛认同并得以坚持。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拨乱反正 **期间,“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理论愈演愈烈,最终发展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给党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进行拨乱反正,重新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久,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再次强调:“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是中心任务。”[10]182这里,邓小平强调主要矛盾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突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重要性。

 1981 年 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1]54 这段表述比 1956 年的论断更确切,因为发展“社会生产”是一个包

 括发展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和改革上层建筑等内容的系统工程。这说明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更加深刻准确。此后,这一论断延续了 30 多年,直到党的十九大作出新论述。

 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会指出:“我国从 50 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12]1-15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大会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宣告确立。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鲜明地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此后,党的十五大并没有改变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但将其称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同时还强调“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3]423 这种解释无疑有助于全党全国人民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理解。

 从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论述基本没有改变,同时还不断加以完善,这体现了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稳定性和成熟性。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成为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不仅恢复了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而且还与时俱进地进行新的发展,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为党在改革开放时期发展生产力保驾护航。

 四、实现更加平衡充分的发展:新时代、新矛盾与新任务 新时代存在新矛盾,新时代赋予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将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政策措施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生产力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

篇八: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

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迁及其经验启示马鹏飞,桂 瑶,刘丹阳(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从实际出发,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从阶级矛盾到“兼容性”矛盾,再到“供需矛盾”,最后到具有更高层次的“供需矛盾”。认识和把握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历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共产党;主要矛盾;启示[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志码] A[作者简介] 马鹏飞(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实践,方向指引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体上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社会特点、发展主题、时代特征等构成要素各不相同,决定了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因此衍生出了不同的时代任务。一、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其衍生出的主要任务(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及衍生出的主要任务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我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列强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此时的中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党虽然掌握了政权,但仍然不稳固。经济上满目疮痍,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仍然负隅顽抗,同时在国际上也面临着列强对新生中国的孤立与封锁。因此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主要任务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集中力量驱逐列强的在华势力;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官僚资本等,通过一系列斗争运动的开展,党的政权得到了巩固加强,国内外发展环境逐渐稳定,使得这一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基本予以解决。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新的社会矛盾开始产生。主要表现在:在农村,一些由于土地改革被分散的经济个体产粮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城市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城市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冲突越发激烈。使得双方的阶级矛盾成为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随后我党开始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具体的措施为“一化三改”,解放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巧妙地解决了这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及衍生出的主要任务1956年底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已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第32卷2019年10月Vol.32Oct.2019- 9 - - 129

 本完成,我国已然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此同时新一轮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在社会变化的大环境中开始孕育。对此,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地分析指出: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然是人民对于建设先进工业国的需要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是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归结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兼容性矛盾问题。形象的来讲,可以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分别比作是地基和建筑在地基之上的建筑。没有牢固的地基,即便是高楼大厦,也存在着随时倒塌的危险。同时空有牢固的地基而建筑在地基之上的却是残楼烂瓦,这样也是格格不入的。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建立,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加牢我们的地基,使我们这座“社会主义大厦”能够更加稳固的矗立。因而衍生出当时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间,我国的工业体系逐渐完备,生产力水平得以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舒缓了这一兼容性矛盾问题。(三)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主要矛盾及衍生出的主要任务虽然中共八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概述是正确的,但是在后期的实践工作中并没有按照原有的方向一以贯之下去。1957年,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现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中央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决定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肃清这一问题。但由于我党对于右派进攻形势与阶级斗争问题的过高估计,使得原本必要的整风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被扩大化,逐渐发展成为了反右派斗争,最终混淆了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的界限。而后10年**运动彻底颠覆了八大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运动走向结束以后,关于下一步社会主要矛盾定位的现实问题摆在了人们眼前。十一届六中全会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矛盾正式归结为目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由此衍生出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进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着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在物质、文化上的诉求。(四)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及衍生出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飞速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宣布: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伟大论断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首先从需求层面来说,目前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与文化层面,而是延展到了社会公平、生态、法制、医疗等诸多层面。其次从发展水平上来说,我国成为了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世界经济贡献率第一的国家。继续停留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原有论述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与此同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衍生出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着力解决当前问题,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效益、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等等。回顾建国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历程,教训是深刻的,经验是丰富的。从中我们不难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与启发。这对于我们今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二、关于建国以来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几点启示(一)坚持与时俱进,敏锐把握新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所有事物每一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也唯有变化本身。”同样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就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视角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0 - - 130

 变化的这一问题,并施之以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它。与上一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相比,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内涵与概念的外延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清晰地展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轨迹与阶段性特征。同时,也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道路与方向,是我们在新时代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抵制“左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告诫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取得成功。如果偏离了这一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当前的工作就会出现问题,到头来不仅会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会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1956年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党对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一论述是从当时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因而在贯彻方针的八个月内,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论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然而随着“左倾”思想的不断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没有得到应有坚持,转而提出了将“阶级矛盾与斗争作为接下来我们工作的重点”。这使得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述在实践中并没有一以贯之的坚持下来,反而渐行渐远,最终完全脱离正轨,不可避免地给国家、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抵制“左倾”错误思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三)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制度的变革、以及社会历史进程的演进都源于人民的实践活动。建国以来我们取得的所有成果无一不依靠于人民的力量。因此,我们就要坚持好群众路线,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要与诉求放在工作的第一位。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这一愿望,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展开斗争,并将他们驱逐出了中国的大门。1956年,为了使得人民能够脱离一穷二白的生活状态,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使中国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1978年,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诉求和需要,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继承与发展了以往人民群众的需要与诉求,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使命与毕生的追求。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也要继续坚持这一优良传统,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四)认清并把握好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矛盾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基础之上,只有我们准确地认识到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深入分析研究,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即社会主要矛盾。也只有找寻到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有了行进的方向。虽然我们经历了40余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地位都有了飞跃性的提升,但我们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我们接下开展的各种工作、并由此所制定、推行的方针、策略都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不可逾越这个阶段。参考文献:[1] 吕健.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及其经验启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41(05):34-37.[2] 周浩集.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衍生主要任务的历史轨迹[J].理论学刊,2018(05):32-39.[3] 马世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化[J].新西部,2018(24):119+111.[4] 陈宏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及启示[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03):52-53.[5] 黄一兵.党探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和启示[J].中共党史研究,2018(01):11-20.[6] 艾四林,康沛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与实践逻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1):13-18.[7] 陈灿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意义及要求[J].学习与实践,2018(02):13-19.- 1 - - 131

篇九: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

方数据

 摘要II万方数据

 摘要III摘 摘 要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继而在学术界和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再次掀起了研究热潮。社会主要矛盾是运动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会随之改变,当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解决,但其他社会矛盾也可能由于社会发展而变得更加尖锐,从而占据主导地位。对整个社会矛盾体系来说,社会主要矛盾是我国作出社会全局性发展战略部署的根本遵循,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向导。回顾新中国成立 70年来走过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驰而不息、锲而不舍地探索社会主要矛盾,潜心探索其解决途径。在此过程中收获了成功的经验,也吸取了失败的惨痛教训,对党和国家治国而言,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是一笔极为宝贵、不可多得的财富。以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为时间参考系,本文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全面深刻地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借鉴其有效解决途径,总结其经验教训,为新时代正确认识和把握及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遵循。新时代的中国已今非昔比,各项事业发展正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各领域实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各方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代的中国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我国已处于崭新的时代,崭新的时代呼唤我们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内涵、特征、表现形式等,以此作为思考并提出解决途径及战略安排部署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依托的战略基石。历史和实践证明,应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考和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从而推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顺利解决。以此为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指日可待,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触手可及,最终将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发展!我们始终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之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社会主要矛盾必将顺利解决,定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定能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充足养分,让中国声音响彻世界,让中华民族牢牢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演变历程;经验总结万方数据

 AbstractIVABSTRACT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de anew judgment on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of our society, and then produced a hugeresponse in the academic and theoretical circles, once again setting off a wave ofresearch.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are dynamic, not static. With the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will change accordingly.When the original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are resolved, other social contradictionsmay also become due to social development Sharper, thus occupying a dominantposition. As far as the entire social contradiction system is concerned, the mainsocial contradi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follow-up of China"s overall socialdevelopment strategy deployment and the fundamental guide for promoting thedevelopment of various undertakings. Looking back on the history of the 70 years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unceasinglyand persistently explored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centrated onexploring solutions. In this process,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 was gained, and thepainful lessons of failure were also learned. It h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partyand the country to govern the country, and is an extremely precious and rare asset.Taking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timereference system, this article divides the understanding process of the main socialcontradictions of our society into five periods. Comprehensively and profoundlyanalyze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draw on theireffective solutions, sum up their experience and lesson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practical follow-ups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and solving of the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our country in the new era. China in the new era is notwhat it used to be.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undertakings is booming andprosperous. The strength in various fields has been improved by leaps and bounds.The development in all aspects has achieved world-renowned achievements. Chinain the new era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China is now in a brand new era,which calls for u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o realistically understand the mainsocial contradictions, to deeply understand and grasp its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万方数据

 AbstractVmanifestations, etc., as a way of thinking and to propose solutions and strategicarrangem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 strategic foundation upon which to build a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realiz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History andpractice have proven that we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refer to and learn from the effective ways in which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resolved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since the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reby promoting the smooth resolution of major socialcontradictions in the new era. On this basis, the bright future of the great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two hundred-year goals" is within easy reach, and ultimately we will achievecommon prosperity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We always believe that under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ruggle of all theChinese people,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will be resolved smoothly, and wewill be able to better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we will betterserv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thecause provides inexhaustible motivation and sufficient nutrients, so that the Chinesevoice can be heard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the Chinese nation can stand firmly inthe middle of the forest of the world"s nations.Keywords: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theevolution process,and the experience万方数据

 目录VI目 录第 1 章 绪论..................................................................................................................11.1 选题缘由.........................................................................................................11.2 研究意义.........................................................................................................21.2.1 理论意义..............................................................................................21.2.2 实践意义..............................................................................................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41.3.1 国内研究现状......................................................................................41.3.2 国外研究现状......................................................................................7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81.4.1 研究思路..............................................................................................81.4.2 研究方法..............................................................................................91.5 创新之处.........................................................................................................9第 2 章 社会主要矛盾相关理论................................................................................112.1 矛盾的有关概念...........................................................................................112.1.1 矛盾的概念........................................................................................112.1.2 社会基本矛盾....................................................................................112.1.3 社会主要矛盾....................................................................................12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矛盾思想概述...............................................122.2.1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矛盾观........................................122.2.2 列宁对社会矛盾理论的发展与创新................................................132.2.3 毛泽东对社会矛盾理论的发展与创新............................................14第 3 章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8)..................................................173.1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949-1956).................173.1.1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173.1.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18万方数据

 目录VII3.2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1956-1978).............................................193.2.1 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判断(1956 年 9 月)...............203.2.2 八大后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偏离(1956-1978 )

 ...................20第 4 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234.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正确认识的恢复 .....................234.2 十二大、十三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坚持和阐释...................................244.3 十四大到十七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稳定认识和把握...............................25第 5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275.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275.1.1 美好生活之科学内涵........................................................................275.1.2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科学内涵....................................................295.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形成依据.......................................................305.2.1 逻辑依据............................................................................................305.2.2 实践依据............................................................................................315.3 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关思考...............................................335.3.1 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解除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的制约 ......335.3.2 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共同描绘人民美好生活宏伟蓝图 ..355.3.3 始终坚持伟大的奋斗精神——为实现美好生活注入强大动力....36第 6 章 社会主要矛盾演变历程的经验总结............................................................386.1 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386.1.1 中国共产党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386.1.2 中国共产党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力量.................................396.1.3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核心力量.................................406.2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26.2.1 为了人民...

推荐访问:阐述建国以来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的发展历程。 党中央 主要矛盾 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