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10-21 11: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阻碍素质教育得以全面推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希望对推动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素质教育 机制 观念

素质,是一个人诸方面智能的综合反映;我们所说的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素质教育,就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人的生理、心理、文化、能力和道德为内容,以激发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手段,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目前,素质教育引起了国家、学校、社会的重视,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一个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迎接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然而,近年来素质教育建设并不理想,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反而有变本加厉之趋势。现实中以重复训练、低效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非常困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策已制定了好几年了,但是为什么到今天却依然如故?我想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人才选拔制度有失偏颇;二是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三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改变。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拥有一套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其次,必须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第三,要求彻底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念。下面,本文将从这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一、要求完善人才选拔制度

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多数人成才。推进素质教育,离不开现代的人才观,可以说,现代人才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当今素质教育之所以进展困难,在综合复杂的诸多原因中,片面的人才观是一个巨大的因素。

目前,在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上,存在严重的“唯学历论”倾向。许多用人单位只靠文凭选人,人才市场上很多单位挂起“专科免谈”的牌子,公务员招考、企业招聘动辄要求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生,低学历的学生毕业后就“低人一等”。因此在人才选拔制度不改变的情况下,素质教育的推行根本是痴人说梦。没有家长和孩子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由于用人机构招聘人才有学历越来越高的倾向,故许多父母也期望孩子的学历越高越好。而努力读书取得高分数是获得文凭的必经之路,所以,在“以分数论英雄”、“唯学历论”的社会环境中,在中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和家长只有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加入“分数大战”、“文凭大战”的行列。一些学校公布考试成绩甚至按分数排名次的做法,更让不少孩子变成了“差生”,使他们生活在自卑和绝望中。其实,原来许多被认为是“差生”、“坏孩子”的学生,其实都是很可爱的,都是潜力无限的。上海闸北八中就是一个范例。该校是一所薄弱初中,留级生一度达到38%。但实施成功教育以来,每个学生都达到合格以上水平,并且人人抬起头走路,为社会输送了各类人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就业问题引出的社会上对“人才标准”的不切实际的衡量问题,是素质教育难以全面推行的根源。由此又引出了“追求升学率”问题,“官员的教育政绩”问题,“教育专家”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议论上的暧昧态度问题,教师们(基层)在当地领导压力下被迫进行的应付更高层上级的检查时做假问题,家长们由于考虑孩子前途而对教师们的“鞭打快牛”问题……

因此,素质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家长能解决的问题!其决定性问题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用人观”,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用人观”。如果“用人观”的问题不解决,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家长再着急也是白搭!只要国家和企业单位仍然按证书和成绩取人,那应试教育就不可能消失。根据今天的用人标准,华罗庚老前辈肯定会失业。一是文凭低,仅初中;二是能力差,不会使用计算机;三是没有名气,没有经济效益,何以招来追随者?如果我们国家继续目前的“唯文凭论”,不知道有多少个华老这样的人才无用武之地。所以,确立起现代的人才观,完善现有的人才选拔制度,从各方面考核人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首要环节,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要求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在现有的教育评价机制下,以高考为最终目的,以分数为考评老师的唯一标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被蒙上强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题目大海冲垮科学人文高山,整个教学远离科学、远离文化、远离人性。学习异化,科学失真,学生身心发展落空。学生只能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如果国家不进行大的改革,素质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有的学校说是素质教育,却还是在按照应试教育的那一套考核学生,考核教师,考核校领导,你说,教师们敢不搞应试教育吗?说是应试教育吧,各个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又不明着承认,承认了要挨批,不搞素质教育也要挨批,最后只好两种教育都搞,两手都硬着抓,同时不忘对外宣传我们的素质教育取得了什么成果,创出了什么特色,打出了什么品牌云云。搞得我们的学生除了学好语、数、英,还要学好自然、舞蹈、体育、书法、模型等,你说孩子这么小,什么都要学好,素质教育讲究“以人为本”以我国这样的国情,超多的学生人数,一个教师管理50多个学生,如何做到教育教学“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对症下药”?狭小的学校空间,空白单调的学校周边社区文化环境,如何让学生得到“素质”的教育?国家这两年一直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初衷是好的,可惜,好马没配好鞍,到最后,跑离了目的地,苦了广大一线教师,在压力和负重下身心疲惫。

因此,要想推动素质教育,必须先完善现有的教育评价机制,不能仅凭分数论英雄,应将现行的唯学科分数制改为综合分数制。那么何谓综合分数制?综合分数(100)=学科分数(50%)+德育分数(10%)+体育分数(10%)+美育分数(10%)+劳技分数(10%)+社会实践分数(10%)。此公式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素质教育,由此也就带动相关的教师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进而全面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三、要求彻底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念

1.要求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

从目前的教育状况看,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无法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潜能,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已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区别在于:素质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而应试教育则违反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素质教育着眼于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而应试教育则着眼于选拔“精英”、同时牺牲和淘汰多数人。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学理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作为—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内容都是德智体美,那为什么就会有不同的学生?原因在老师、在学校、在家长?我觉得是没有把教育重点摆正,德智体美,何为先?德为先。如果在素质教育中还把智摆在第一位,再提高老师的待遇,更换高水平的老师,再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应试教育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其关键是:中考、高考的方式和考题标准如何与社会招工就业标准、升学标准、用人标准、各学校的特色办学方向联系起来,教学研究才有方向和动力,才有可能摆脱“单纯升学率”的局限,而且能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并且强调真才实学。

2.要求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作为家长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一位不以教授专业知识为主,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型人格为职责的家庭教师。俗语说得好:“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素质教育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有很多都是由家长所灌输的,要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家长要有良好的素质!

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多误区,根本原因是家长迫于新形势下强烈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往往对自己放弃了较严格的管理和自我教育,而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待孩子解决自己面临的所有困惑,使孩子的大脑烙印的多是生活的压抑和劳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应有的阳光、青春、朝气全成了梦中幻影,实在可悲。其实人来到世界上的根本目的应当是创造、分享快乐,而不是背负沉重的蜗牛壳,家长实在应给孩子一个尊重和相对自由的空间,心理、生理和能力全面发展。首先应让孩子做一个正常人,在成就事业的同时,应当有家庭的融融暖意常伴心灵。如果人只有一只脚走路是痛苦的,孩子的成长仅有强迫性的事业成功也是痛苦的。这更多的是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看,我的孩子多出息,名利双收,殊不知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只会弹琴或是死读书的孩子又有什么出息,孩子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快乐的心态才最重要。考试每次第一,偶然第二就上吊自杀的例子难道还少吗?心理畸形的下一代对社会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后,应该让孩子从小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并且要不断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这使我想起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大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还有居里夫人、赛珍珠、徐悲鸿等等,他们的成才都是“顺其自然”。俗语道:“上等人,自成人”。光靠打成才,打掉的是天性、童性、童心,打掉的是“人之初”,也可能打掉的是真正的天才。

素质教育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而家庭教育又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说,家庭教育得当与否十分关键。我认为成功的家教不仅仅是让孩子能够上一流的大学,更重要的是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家庭教育应当引进专业化的理念,科学、理智、平和地进行,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绝不是一蹴而就。

四、结束语

总之,中国的素质教育要想得以全面实行,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应当对用人机制进行调整,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在用人机制上必须把德放在首位,注重综合能力,淡化学历;其次,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内在规律,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最后,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内部矛盾,形成科学的教育观,从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①梁晓军.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创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②张达懋.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2,(12):39-42.

③霍春果.浅谈期望中的素质教育[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2(2):75.

④唐祺.对素质教育几个问题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02:3-5.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推动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