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认识与思考

时间:2022-10-20 16: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一校多区”的办学行列。多校区办学关系到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多校区办学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既是高校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对高校最大化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多校区办学涵义与现状

多校区大学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资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办学的大学,其校区可以相互毗邻,也可分处异地。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虽然在两个以上不同的校区办学,但作为独立法人的办学实体却只有一个。

我国高校的多校区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的结构,要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大学本科主要通过改革、扩建和各种形式的联合,充分发挥潜力,朝着规模大、学科全的综合性大学方向迈进”,启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截止到2013年12月,我们对39所“985”高校进行统计,其中38所高校存在多校区办学的现状,平均校区数量达到3个以上。由此可见,多校区办学是绝大部分高校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管理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用“条块”理论研究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所谓“条”是指学校对校区的纵向管理,是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向校区实施的延伸管理;所谓“块”是指校区或院系内部的横向管理,是由校区成立的管理机构实施的属地管理。

1.条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由核心校区统一制定发展规划,统筹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通过学校各职能部门对各校区的人、财、物、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实行统一管理。其优势在于各级管理职责分明,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学校资源统筹配置到各校区,保证人才培养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劣势是容易导致各部门配合不协调,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

2.块式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校权力和责任下移到校区,各校区相对独立,具有相对完整的与学校的管理总部相配套的管理机构,学校只负责宏观管理、政策和重大事务的决策,并不直接参与校区教学的具体管理。其优势在于因地制宜,减少跨度,避免多头管理,有利于增强校区的活力;劣势在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权力分散,各个校区各自为政,缺乏横向交流,学校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管理分散,无法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和积淀。

3.条块结合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指高校保留原机关职能部门、各个学院以及直属单位,在其他校区派出一个综合协调的管理办公室或管理委员会。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权力相对集中,有利于按照学校总体规划进行教学、管理和改革;同时各职能部门掌握各个校区状况,信息沟通和反馈效率较高。其劣势在于校区综合协调管理部门缺乏对属地部门人、财、物的直接调控权,延伸部门接受原部门和校区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双重领导,工作中容易产生分歧,造成责任不清现象。

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校区管理模式分析

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距老校区26公里外建设一所占地约1500亩的新校区,2010年开始实施两校区办学。目前将本科一、二年级布局在新校区,三、四年级及研究生教育继续保留在老校区,归纳起来北航两校区办学的主要特点如下:

1.实行“属地与延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北航在新校区设立沙河校区管理委员会,统筹沙河校区各项工作,与学生相关的管理部门延伸到沙河校区,由副职担任新校区部门负责人。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统筹新校区各项工作,加强各部门协调,新校区管理委员会既发挥了学校第二党政办的作用,又能够因地制宜,根据校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区工作。其劣势在于,延伸部门归双重领导,工作中容易产生一定的本位主义,且延伸部门人事考核等关键环节由所在部门管理,在权责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2.在新校区设立沙河校区党委,党政密切配合。北航沙河校区为做好领导干部和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在新校区设立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目前,沙河校区党委下设党支部18个,党员500多人,通过开展与属地共建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充分利用新校区资源推进教学体制改革。北航新校区目前只有大一、大二两个年级,日常管理和教学相对独立,这为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促进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提高通识教育的水平,北航将23个学院按专业大类合并为航空、航天、信息、机械、电子、理学和文管7个基础部,2012年又打破专业限制,成立了4个书院,积极探索开展博雅教育,培养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这也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长远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关于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1.根据办学实际采用多样化管理模式。我国的多校区办学高校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各高校的历史、各校区的功能定位、学校的发展规划等因素,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把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管理模式融入到本校管理当中,在不同发展阶段适时调整管理模式,适应学校发展需求。

2.坚持“多个校区、一个整体”的办学理念。多校区办学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各个校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大学的文化底蕴和校风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承。一所大学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精神,因此在多校区办学过程中,要强化“一个学校”的整体概念,各个校区要围绕学校核心理念,不断地将学校的校风、校训和文化精神灌输到每个学生头脑中,保持相对统一性,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不断促进学科融合,积极推动教学改革。高校之所以从单一大学发展成为多校区大学,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发展。提高效益和质量的关键在于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要站在世界教育的前沿,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要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多校区办学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能够扩大教学规模,为加强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行性。

4.要从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设置机构部门。多校区办学虽然为学校发展创造了空间资源,但每年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高,因此采用管理模式和设置机构部门时,要严格按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进行论证,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靠的制度保障。

5.要加强文化建设,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大学的校园文化不仅是一个学校的象征,也是凝聚整个大学的精神力量,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多校区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创新、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经常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为多校区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华东.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与管理机制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2]温国雄.浅析我国多校区高校的管理模式[J].琼州学院学报,2010(6).

推荐访问:校区 办学 管理模式 思考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