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7篇

时间:2022-10-31 1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7篇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感悟心得体会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7篇,供大家参考。

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7篇

篇一: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感悟心得体会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伊始,******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共同富裕问题,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新征程坚定不移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心,让亿万人民更清晰地看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社会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允许一部

 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激发各方面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 100 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超过 1 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我们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彪炳史册的成就,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向着更加远大目标、更加美好前程开拓前进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我们党顺应人民期盼、把握历史主动的重大战略抉择。

  促进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推动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着力点。

  促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要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促进共同富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共享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只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推进共同富裕,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不断夯实执政基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党从不懈怠、永不停滞。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逐步推进。

 必须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仅仅物质上富裕而精神上空虚;既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也要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发展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共同富裕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同等富裕;要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决不是什么“劫富济贫”。

  必须充分估计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头并进。要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必须牢牢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行,必将绘就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绚丽美景。

篇二: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

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

 & 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

 “治国之道, 富民为始。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首先就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 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 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不是少数人的富裕, 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朝着这个目标积极有为地奋发进取, 就一定能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 摸得着、 真实可感的事实。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 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今天,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党团结带领人民、 紧紧依靠人民不懈探索, 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 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让这一目标得以落地生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也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

 一个也不能掉队。

 ” “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 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 精神自信自强、 环境宜居宜业、 社会和谐和睦、 公共服务普及普惠,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一诺既出, 万山无阻” 的姿态, 直面历史考验, 为这一目标开花结果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

 对照全民共富、 全面富裕的要求与方向,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也不尽相同。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决定了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 必须充分估计实现过程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统筹需要和可能,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 行, 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逐步解决好这个问题。

 当前, 要预防高福利陷阱, 不过度强调物质享受、 不轻易冒进急于求成、 不盲目追赶吊高胃口 , 避免运动式共同富裕。

 惟其如此, 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国家发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巩固。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 也是一项现实工作, 迫切需要运用好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论, 选取部分条件相对具备的地区先行先试, 把顶层设计

 和基层探索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部分地区先行先试, 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和政策体系, 探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 及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 法, 为其他地区分梯次推进、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示范。

 前不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正式发布, 标志着浙江率先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探路先锋” 。

 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没有教科书可以参考,但是在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深刻内涵的基础上, 朝着正确方向探路前行, 就一定能够绘就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是有诺必践。

 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将留下更多坚实脚印。

 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我们就一定能推动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会越来越精彩。

 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治国之道, 富民为始。

 ”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 共同富裕的千年愿景, 在新征程上呈现出更

 加鲜明的时代特征。

 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共同富裕, 不可忽视其时代必然性、 时代必要性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理性认识共同富裕的时代必然性。

 回首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 改革的百年历程, 根本目 的就是为了让全体人民都能过上富足的好日子。

 经过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艰苦奋斗,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 城镇化率超过 60%, 中等收入群体超过 4 亿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 坚实的物质基础, 也积累了 丰富的发展经验。

 如今, 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毋庸置疑,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条件实现共同富裕, 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底气实现共同富裕。

 党中央发出推动共同富裕的动员令, 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

 正确看待共同富裕的时代必要性。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明确: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这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 时间表和路线图。蓝图绘就, 目标在前, 时不我待。

 这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

 虽然共同富裕已具备必要的物质基础, 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 必须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持续提升共同富裕水平。

 这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

 新征程上, 党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开创美好未来, 才能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坚实基础。

 这是解决当代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

 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贫富差距过大、 收入分配不均是世界性难题。

 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这也将为全球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新时代,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新时代, 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时代, 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

 这也意味着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水平的单一提升, 而是有着更加丰富、 鲜明的时代内涵。

 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 , 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的富裕, 不是平均富裕, 而是全体人民富裕程度的普遍提高, 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过上美好生活。

 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 , 既包括物质上的富裕, 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足。

 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 , 既“做大蛋糕”更“分好蛋糕” , 既体现公平也体现效率,人人参与, 人

 人享有, 共建美好家园, 共享美好生活。

 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富” ,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14 亿多人口 的大国来说, 让所有人、 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富裕, 既不可能, 也不现实。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要基于国情、 立足现实, 分阶段有步骤推进。

 共同富裕的甘美不会从天而降, 共同富裕要靠全体人民的不懈奋斗来实现。

 在这个孕育无限可能的新时代, 我们要与时代同向而行, 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步步将共同富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篇三: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

认识准确把握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共同富裕的千年愿景,在新征程上呈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共同富裕,不可忽视其时代必然性、时代必要性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理性认识共同富裕的时代必然性。回首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全体人民都能过上富足的好日子。经过新中国成立 0 70 多年来、改革开放 0 40 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 P GDP 超过 1 1 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 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 4 4 亿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如今,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毋庸置疑,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条件实现共同富裕,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底气实现共同富裕。党中央发出推动共同富裕的动员令,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

 正确看待共同富裕的时代必要性。“十四五"规划和 5 2035 年远景目标明确: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蓝图绘就,目标在前,时不我待。这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虽然共同富裕已具备必要的物质基础,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必须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共同富裕水平。这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新征程上,党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开创美好未来,才能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坚实基础。这是解决当代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均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也将为全球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时代,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这也意味着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水平的单一提升,而是有着更加丰富、鲜明的时代内涵。

 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的富裕,不是平均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富裕程度的普遍提高,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美好生活。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既包括物质上的富裕,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足。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既“做大蛋糕”更“分好蛋糕”,既体现公平也体现效率,人人参

 与,人人享有,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4 14 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让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富裕,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基于国情、立足现实,分阶段有步骤推进。

 共同富裕的甘美不会从天而降,共同富裕要靠全体人民的不懈奋斗来实现。在这个孕育无限可能的新时代,我们要与时代同向而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步步将共同富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党史学习教育个人检视

 查摆问题发言材料

 根据**分公司党总支关于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和支部的具体会议安排,本人结合一段时间以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实际,对自己进行了全面检视查摆,现在我将查摆情况做如下汇报,请各位同志们严格监督、批评指正。

 一、学习情况和心得体会 (一)认真学****在党成立 0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按照上级党组织统一要求、统一安排部署下,7 7 月 1 1 日本人在分公司会议室同总支部所有党员,一起收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实况,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深情回望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0 100 年来走过的伟大历程,深入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的历史伟业、取得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历史启迪,深刻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出了伟大号召,聆听以后令人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党史教育课、初心使命课。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从重要讲话中学出使命、学出自信、学出担当。

 (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制定学习书目情况。

 一是在党史学习中牢记初心使命,坚守为民情怀。紧密联系职工

 群众,想群众之所想,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严格落实党员“ 1+1+N”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工作。二是在学习党史中把握履职要求,坚持提质增效。作为支部书记,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强化支部政治作风,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在学习党史中传承优良作风,坚决遵规守纪。从百年党史凝炼出共产党人的伟大的精神谱系,传承和发扬共产党人遵守纪律的作风,要坚守原则,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彰显党员本色。作为一线营销人员要始终守住遵规守纪的底线,一切按要求、按流程行事。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剖析 (一)党史学习不够深入 百年党史蕴含着的宝贵智慧、伟大精神值得每一个党员主动、认真、全面的学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党史方面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党史的学习仅以下发材料为主要学习途径,党史学习通读的多,重点精读的少,对理论的钻研不够深入,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理论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对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二)

 学史力行不够坚决 学党史的目的就是要从党史总汲取营养,武装头脑并且运用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在这方面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完全做到将党史转化为内在力量,并进一步运用到具体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三)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示范性不强 自己平时虽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但时有松懈。作为支部书记,对支部党员带动模范作用不强,列席主持支部会议、党日活动的准备工作仍有不足,引导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党员模范带头意识淡薄。

 (四)

 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存在差距 在追求工作的精致、细致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对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存在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心态,没有对工作做到一如继往的高标准、严要求。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研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指定必读书目,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抓好理论武装这个“必修课”,真正把党史学习往实里走,领会往心里走,持之以恒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 二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敬业精神,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始终尊崇党章,持续加强党性锤炼和道德养成,确保自身正、自身硬。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同落实******对 X XX 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 XX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推动工作落实。

篇四: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

同富裕的内涵与本质的认识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在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 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是部分和整体的逐步富裕; 是从贫穷到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富裕。

 它是邓小平同志围绕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构想。

 在新世纪, 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 必须对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与本质有一个更加清晰和科学的认识。

 对共同富裕的认识, 就目前合理的适度的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的正相关探析: 合理的适度的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的正相关是通过其功能体现的. 其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功能、 推动经济效率提高的功能、 改善社会结构的功能、 带动共同富裕的功能都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 为强化合理的适度的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的正相关, 必须从强化其功能入手.

 合理的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助于经济上协调的发展, 既能带动贫富之间经济收入, 也能促使西部较快脚步向前和经济制度的重大突破、 稳定中度收入的水平, 就这三个因素深入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与本质的认识。

 (1)

 贫富差距; 现阶段仍然有显著的贫富差距, 由于经济政策还没有全面普及各地, 有些偏远且贫穷的地方还未能得到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GDP在增长, 同时贫富差距也仍持续存在,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目前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对经济的发展一向贯策是城市先发展, 随后发展乡 镇, 构成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结构, 往往出现城乡 人民的收入差距很大。

 城市主要发展为商业, 居民从事的产业被称为“现代产业” , 即制造业、 信息业和服务业。

 现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 职工能够得到较高的收入; 农民从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 所谓“面朝黄土背朝天” , 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也许只能维持生计。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是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物。

 正确的政策思路有两条:

 一是把传统产业改造成为现代产业,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是将传统产业中 大量剩余劳动力 转移到城市的现代产业中 去, 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现在的问 题是,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产业的速度不理想,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也遇到了 一些困难。

 中央已经发现了 这些问 题, 高度重视“ 三农” 问 题, 取消 农业税等一系列有力 措施, 已经对从根本上缩小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 。

  我国居民收入也存在差距, 在城镇居民中 先富 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农民中 先富 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先富 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原因有多种, 第一,占有资产等要素多少不同, 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 资产等要素带来的非劳动收入可能还会有所增加, 这就使可以取得非劳动收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收入差距出 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第二, 人力资本投资多少不同。

 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别表现为工资收入的差别是世界各国普遍出 现的一个经济社会现象。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人力资本投资差距造成的收入差别越来越明显。

 这种差别表现在能不能找到工作以及工资收入多少。

 第三,体制等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

 通常 政策也会影响贫富 差距, 2005 年 10 月 , 《中 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明确提出 , 十一五期间, 着力提

 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逐步扩大中 等收入者比重,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 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中西部出现的差距: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以来, 西部的经济发展滞后, 造成了 中西部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

 主要原因为产出规模小, 城乡 居民收入低:

 西部产业链规模比较小, 主要是由国有资本主导的资源、 能源型产业带动, 不仅增长方式粗放, 而且产业的趋同性强; 2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西部主要在于农业发展, 所以粮食是主要生产物, 巩固和提升国家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功能, 一直在西部地区整体经济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 尽管部分地区还增加了些装配制造业的内容, 但是从目前西部各地区的发展规划中, 可以很明显地发现, 大力发展以资源、 能源为重点的工业产业, 是它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虽然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 西部地区各省的这种选择并没有错, 即立足资源优势, 引进大企业, 进行大开发, 实现大发展, 但是一些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 这种纯粹的市场经济理论, 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机制还不完善, 市场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行政力量对经济的影响还比较强势的国家全面推行, 如果不考虑具体的国情、 区情, 其潜在负面影响还是十分巨大的。

 通过对西部问题的层层剖析, 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的战略决策, 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和最终实现东西部的共同富裕, 是我国在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在充分认识西部开发重大意义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西部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不能借西部开发, 转移技术落后, 污染严重的企业, 必须树立新的发民菜观,做到教育, 人才, 管理三者并重, 注意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 不能单纯追求线性的经济指标的增长, 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解决的不好, 有可能影响西部开发的进程, 甚至会对西部开发起到直到的阻碍和破坏的作用。

 中等收入者的观点:

 虽然中等收入者不存在城乡 与中西部的经济差距问题, 但中等收入者论同样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它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大部分居民都是职工, 收入都处于一个水平段。

 社会学研究表明, 中等收入群体在政治上趋于理性, 是支持政府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上是经济主体和稳定的消费群体, 在文化上则是文化的投入者、 消费者和创造者。

 按照世行制定的标准换算, 国家统计局将年收入在 6 万到 50 万元之间的家庭列入中等收入家庭范畴。

 中等收入也能影响缩短贫富差距和西部问题, 所以三者是紧密联系的。

 而也会导致负面结果, 譬如中等收入陷进中等收入,就是要将国家的分配结构调整, 使大多人趋于中等收入, 这样国家的税收结构和经济也将趋于好转, 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矛盾也将好转。

 但这也是个陷阱, 因为, 一要达到中等收入, 就要使员工的工资提高, 这样, 人力成本会增加, 企业会外迁, 这对所有民营企业而言, 是个陷阱, 对国家的经济结构的完善没有好处, 只有垄断企业才能生存。

 就目前大学生就业率不仅是教育部的问题, 也会牵涉到经济的问题, 也有可能制约其发展, 大学生进入国企单位工作, 则材政方面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中等收入, 是针对贫富差距大而言的, 如果收入均等了 , 社会发展会不会停滞, 会不会导致市场的混乱。

 在社会中不会有百分百的人都是富者, 也不会全都是穷着, 如果完全消除贫富差距, 则工业、 农业、 手工业等之间已没有差别而言, 也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的价值。

 要学会看待发展的问题, 应该怎样发展, 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把城乡 收入差距、 西部发展问题和中等收入者相互联系, 它们往往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五大以来的工作时说, 五年来, 我们走过了 很不平凡的历程,在改革发展稳定、 内政外交国防、 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 巨大成就。

 对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 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个体、 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

 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

 财税、 金融、 流通、 住房和政府机构等改革继续深化。

 开放型经济迅速

 发展, 商品和服务贸易、 资本流动规模显著扩大。

 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同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百姓们的收入进一步的提高, 从吃饱喝暖提高到吃得好、 穿得好、 睡得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实现共同富裕!

 相关文献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2 刘凤岐《国名经济的利益分配》

  2006 陈新年《中等收入者论》

  2005 胡景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07 邓小平文选

  1993

篇五: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心得 体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征程上必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目标,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探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之道,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首先,党的领导决定共同富裕方向的坚定性。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历史证明,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定不移将共同富裕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其次,党的领导保证共同富裕政策措施的连续性。改革开放以来,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提出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目标要求,但共同富裕的政策取向一直没有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与社会条件。最后,党的领导凝聚共同富裕诉求的共识性。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需要处理好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关系。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质上是坚持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整体利益,如此才能有效凝聚关于共同富裕的共识,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在维护整体利益前提下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进而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价值。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民心向背和党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是党的重大政治责任。一方面,共同富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方向。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讲是满足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美好生活不只局限于物质层面,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断地、逐步地实现人对自身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个体品质、行为方式的超越与发展,实现人民精神的普遍富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和谐和睦向上,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要全面、及时回应和满足人民意愿和诉求。一是在制定和完善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具体措施过程中,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度化地反映到决策过程中;二是坚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凝聚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能力;三是通过制度建设、政策保障、组织领导,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动态回应人民多样性与变化性的合理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丰富共 同富裕的内容体系。共享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内涵和实践路径认识的深化。共享发展理念更完整、更全面地体现了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从侧重追求物质富裕拓展为追求文化软实力、社会文明、生态质量等方面的综合提升,同时蕴含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为充分的条件。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首先要以全局性顶层设计洞悉共同富裕的关联性问题,找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将整体规划、地方探索与督促落实相结合,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其次,共同富裕是共建共治共享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广大人民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共享落实到共建中,从而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最后,秉持均等、普惠、便捷、可持续的理念。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补齐共同富裕短板,以数字赋能、制度创新为动力,迭代升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提升共同富裕质量,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以共享为价值导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共同富裕的内在动 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改革创新激发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完善创新创业创造支持政策体系,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加快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其次,激发党员干部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地方围绕中央顶层设计进行差别化探索,鼓励担当作为。建构容错纠错、容错免责与问责追责一体化机制,构建系统完备、激励有效、奖惩适度的复合型机制,实现问责与容错的机制衔接与优化,保证责任制度的完备性和激励制度的科学性。最后,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改革的全面深化,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强化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发挥制度优势,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质性发展。制度建设可为共同富裕建立前提性与基础性的秩序状态、约束性与引导性的行为背景。首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加强党的领导以保证共同富裕的方向坚定性、政策连续性、诉求共识性,推动相关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次,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中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确保不同领域的制度、规范

 与机制沿着正确方向进行改革,并实现制度之间的衔接与机制之间的互动,保持各领域改革步调的一致性,形成更加完善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应着力一体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体系,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加快建成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篇六: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

析对共同富裕的认识 姓名:

  学号: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由于我国当前贫富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损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极为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只有深刻认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稳步推进共同富裕,有效遏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着力缩小贫富差距幅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必要性及意义,探讨了在新时期下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开创一条走向共同富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 创新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趋势,其为我国的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实现我国的共同富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共同富裕的意义 (一)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共同富裕是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它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而“富裕”是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它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共同富裕虽然是普遍的富裕,但它不能靠把现有财富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作为一个社会公平的范畴,共同富裕绝不可能是全体社会成员在财富占有上的绝对平均,而是在生活普遍富裕基础上的有差别的富裕。也就是说社会成员因其素质的不同、对社会贡献的不同,在财富占有的多寡上也必然不一样。事实上,也只有承认富裕程度上的差别性,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才能为高层次的富裕提供示范。如果是没有差别的富裕,也就没有人民群众追求更富裕生活的积极性,就不会有全体人民高层次的普遍富裕。

 共同富裕并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裕,它也包括了精神生活的富裕。物质生活的满足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它也是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内容。然而,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这种富裕是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因此,共同富裕必须要包括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既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首先,物质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人们精神生活的充实、社会生活的协调都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富裕上。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类生活的

  全部内容。人民生活的改善,是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各方面生活都要全面提高的问题。精神富裕的价值,不止是它和物质富裕是互相联系、制约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

 (二)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共同富裕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遵循共同富裕原则,可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正确处理各种社会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长期任务和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时势下,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共同富裕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紧迫任务。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特别是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各类严重犯罪活动也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了严重影响等等。这就凸显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共同富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只有使全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一起共同富裕起来,这些问题才能得到好的解决。

 三共同富裕的现状 我国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就会阻碍全国人民的富裕之路。

 (一)贫富差距大 1..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很大 2015 年 1 月,据国家统计局通报,2014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9892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9 万元,城乡收入比率为 2.93:1。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 1.5:1,这一比率超过 2 的极为罕见。

  2.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依然很大

 图 1

 2014 年我国 31 个省区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表 据国家统计局通报,2014 年我国 31 个省区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如图 1。我国地区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差距上。2015 年 1 月,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2014 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844 元,上海、北京、浙江、深圳等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 4 万元大关,其中,上海最高,达 47710 元,北京 43910 元位居第二,深圳 40948 元,浙江 40393 元。从东中西部来看,收入差距依然十分显著。2014 年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2307 元,甘肃暂排最后,为 20804 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的总体情况看,也体现了这种差距:在东部城市中,2014 年浙江 32658 元,江苏 27173 元,广东 25685 元;在中部城市中,湖北为 18283 元,河南 15695 元,湖南 17622元;在西部城市中,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0804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 5736 元。

 3.行业之间差距明显

  行 业 就业 人员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服 务业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合 计 49969 109760 66074 47483 40669 42914 采矿业 56929 115662 69583 57781 43335 53061 制造业 47241 102273 64216 46833 49715 4124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3513 142202 83829 59424 54003 68075 建筑业 43959 82811 50086 39169 37342 41368 批发和零售业 51395 111880 65249 51850 38631 4090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9138 118072 90507 53271 49178 53866 住宿和餐饮业 35133 71236 40872 35210 30930 3200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1802 209315 116963 75400 71963 54874 房地产业 52703 112580 64799 44064 34919 3479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4919 208398 98107 59084 41364 4484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90392 182419 99574 63519 48597 5098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5231 96409 61430 41684 33997 4169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8361 81393 49808 41317 31328 36277 教育 51156 93975 53160 43763 47366 38696 卫生和社会工作 54540 91252 54962 41060 38631 4234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8247 143048 90122 57876 36110 42946

 图 2

 2014 年分行业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单位: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4 年全国各行业平均工资主要数据如图 2。可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岗位工资差距最大,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 5.04;建筑业岗位工资差距最小,最高与最低之比为 2.22。7 个行业岗位工资差距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0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9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8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75,房地产业 3.24,批发和零售业 2.9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84;9 个行业岗位工资差距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建筑业 2.22,住宿和餐饮业 2.30,卫生和社会工作 2.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40,教育 2.43,制

  造业 2.4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63,采矿业 2.67。

 地 区 就业人员 中层及以上 管理人员 专业技 术人员 办事人员 和有关人员商业、服 务业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合 计 49969 109760 66074 47483 40669 42914 东 部 54244 125910 75446 52236 45386 44532 中 部 42450 79238 51013 39365 33427 39488 西 部 46836 94219 57638 43569 34883 43133 东 北 43441 88931 52141 41670 34124 39143 图 3

 2014 年分地区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单位:元)

 根据 2014 年分地区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图(图 3)显示,东部地区岗位间平均工资差距最大,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 2.83;中部地区岗位 (二)地区发展不协调 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如地区经济能力差异,地区经济结构差异,地区经济潜力差异,也是制约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一大障碍。然而, 不平衡发展,产生的后果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都会得到发展,但不会趋于平衡状态也不会产生贫富更加悬殊,而应该是经历短暂的平衡状态,又出现了不平衡发展,但这种不平衡发展不再是低层次的贫与富的不平衡发展,而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

 四新时期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共同富裕应如何实现,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最主要议题之一。

 (一)创建体制,缩小区域差距 与发展程度居于前列的城市相比,落后地区差异主要在缺乏各类人才。留不住人才,是落后地区经济落后继续解决的问题。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大都选择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繁华地带就业。因为缺乏人才,所以致使许多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滞后,科技含量高的适销产品较少,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再加上缺乏高水平管理,而出现亏损。

 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尽可能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在发展之基础条件上的差异,提高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自身竞争力。国家在必要时可以强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通过其他经济援助手段强化扶贫,缓解落后地区地方财政的压力。

  (二)采取切实措施,缩小城乡差距 经济依靠科技进步,科技依靠教育,然而城乡的经济不尽然与教育协调发展。通过各种措施,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例如教师交流,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建设,实行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每年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城区教师交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实行城乡学校间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农村教师任教津贴、评聘中高级职称必须有交流工作经历、评聘政策向农村倾斜等措施,充分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宏观调控收入分配政策,缩小行业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差距。

 国家在宏观上实行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和调节过高收入的措施。合法收入是指居民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收入,对这部分收入国家是鼓励和保护的; 非法收入是指以各种形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所获取的收入,对这类收入,国家要严格制止,坚决取缔;过高收入是指法律允许范围内所获取的高于正常水 平的那部分较高收入,对这部分收入,国家以税收形式对其实行征管, 并以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消费。国家调控不同收入主要是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形成完整的调控体系,包括财政手段、税收手段、法律手段、社会保障和社会监督等。同时,国家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影响、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个人, 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四)加快建立低收入群体保障体系和扶贫制度。

 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舆论宣传,通过法律保障,动员各界人士为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还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能切实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避免出现极度的“两极分化”。要进一步加强对贫困群体的直接救助与扶持力度,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困难。在城镇,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医疗及教育援助。在农村,要继续强化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逐步使农村扶贫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鉴于各种自然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较大,应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灾民救助制度和救助方式。

 五结束语 总之,人民富裕程度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同时,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阻碍和问题,但只要我们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共同富裕理论,在以***为***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毫不动摇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在将来圆社会主义之梦,圆民族复兴之梦,圆共同富裕之梦。

  参考文献:

 [1]王...

篇七: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

断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7 篇)

  【篇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 。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篇二】不断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近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下称《方案》)正式发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

 新世纪之初,粗放的高增长、资源的高消耗、产业的"低散乱"各种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让浙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来到了历史性关口。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对世情、国情、省情的深刻洞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眼光、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重新审视浙江的资源禀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浙江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发挥浙江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创造性地提出实施"八八战略"。"八八战略",针对的就是浙江富民强省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从战略层面对"形势怎么看""路子怎么走""工作怎么干"作出的"世纪之答"。

 如果要标注出"八八战略"的内在价值逻辑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共同富裕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旨和重要取向。

 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实践历程,就是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推动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共同富裕的城乡差距难题;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就是要**共同富裕的地区差距难题;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就是要擦亮共同富裕的靓丽生态底色;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就是要营造共同富裕的良好社会环境;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建设文化大省,就是要满足共同富裕的精神富有要求。

 强调跳出"三农"抓"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百亿帮扶工程"等三大工程,全面实施"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不断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施"八八战略"过程中,***同志聚焦统筹群体、区域、城乡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向前,历久弥新且熠熠生辉。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的体制机制更活、产业动能更劲、协调水平更高、生态红利更丰、资源优势更强、综合环境更好、文化魅力更盛、党建保障更有力,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协同发展、不同社会群体的共同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奠定了扎实基础。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硬的标准。"八八战略"在浙江的成功实践昭示我们,唯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就是要深刻把握和充分用好"八八战略"蕴含的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锻长板、补短板、挖潜力、拓空间,围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同时,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八八战略"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探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实现从传承到创新的集成升华、从过程到结果的递进跃升。

 【篇三】不断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

 进展"。面向这一清晰的美好蓝图,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采取更有力的举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在实践中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意气风发走上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在未来 30 多年的战略安排中,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了谋划和部署。生逢美好时代,我们亲眼见证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兜底保障不断夯实、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的历史奇迹。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为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就要进一步把"蛋糕"做大。实现共同富裕,最终靠的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途上,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发展,特别是要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增

 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坚实起来,让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实。

 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还要进一步把"蛋糕"分好。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如果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过好日子的底气更足。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中国即将全面建成惠及 14 亿多人口的小康社会,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顺应亿万民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部署,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我们相信,当历史的指针划向 21 世纪第 35 个年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拿出勇气和智慧,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共同富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篇四】不断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扶贫工作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的习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2013 年 11 月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于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让农村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能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按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部署,到 2020 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大约还有 2 年的时间,目前已处于决胜阶段。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农村还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则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须合理安排公共资源配制,动员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实现扶贫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实现贫困人民的小康梦想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从头脑中扎根,******告诫我们,我们不应该喊出扶贫口号,也不应该设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层次从小事做起。

 长期以来,扶贫乱象时有发生,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扶贫资金天女散花、贫困县舍不得脱贫摘帽、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导致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这不仅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更是扶贫工作没有走心的恶果,不可小觑。

 精准扶贫要用真心从实抓。以调研走访的实际数据定位哪儿最贫困,为什么贫困?实打实的派驻工作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等发展当地经济;上级部门也应拨付资金、实行一帮一的政策,点对点扶贫帮困。

 精准扶贫要清心从严管。扶贫资金和项目要从严管,防止进入小腰包,要实实在在的用在基础设施修建或贫困老百姓身上;资料整理和汇报要从严核,防止为了验收检查而作假,杜绝书面汇报漂亮、群众口碑差的以汇报夺政绩观;定贫脱贫要从严审,严厉打击为了扶贫资金而定贫困村、为了脱帽而做形象工程的现象。

 心系于民,冷暖在心是动力。扶贫干部应深入贫困,体会疾苦,让心得以洗礼,发自内心的来打好打赢这场扶贫脱贫攻坚战,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篇五】不断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党的_大以来,******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扶贫论述摘编》共分 8 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 ** 大以来******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

 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推荐访问:老百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感悟 老百姓 共同富裕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