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语,乡村振兴有关茯苓实践报告5篇

时间:2022-10-31 15: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同心同语,乡村振兴有关茯苓实践报告5篇同心同语,乡村振兴有关茯苓实践报告 XX县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人类疾病谱发生的重大变化,经济和社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心同语,乡村振兴有关茯苓实践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同心同语,乡村振兴有关茯苓实践报告5篇

篇一:同心同语,乡村振兴有关茯苓实践报告

县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人类疾病谱发生的重大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当前人们所面临的全球性健康威胁已转变为非传染性的慢性病,而中医药是具有整体论的生命科学理论,其辨证论治和以“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在现代医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推动中医药的振兴就势在必行。今年政协将其作为年度议题,于 3月 27 日至 4 月 28 日对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县卫计局、县农林科技局、县中医院、县医院有关情况汇报,并深入到 XX 等镇,对卫生院中医药科室建设、中医药综合效益及中药材资源现状、种植和加工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

 医疗机构情况:全县现有医疗机构 X 个(中医医疗机构 X 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X 个,镇卫生院 X个,村卫生室 X 个,个体诊所 X 个。全县在岗医护人员 X人,其中从事中医药技术人员 X 人,占医护人员总数的 X%。XX 县中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 X 个,占医院总科室 X%,省市级中医药特色专科 X 个(针灸科、烧伤科),占临床科室X%。全院中医医师(执业医师)X 人,占全院临床、医药人员的 X%。中医药设备价值 X 万元,占医院设备总价值X%,XX 年总收入 X 万元,其中中药收入占全部药品收入的 X%;年中医门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 X%;中医药服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 X%。县人民医院共设置 X 个中医门诊,中医科现有医务人员 X 人,中药房现有中药师 X 人,XX 年中医门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 X%,中药饮片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 X%,中医药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 X%。全县有 X 个镇卫生院启动了中医馆建设,已建成 X 个,在建 X 个。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工作,国务院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XX 年7 月 1 日,《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我县以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不断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得到了较

 好的落实。将符合规定的中医非药物诊疗项目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报销范围,扶持社会举办中医医疗机构X 所。二是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等级评审,不断加强医院内涵质量、信息化等软件建设。创建了针灸理疗、烧伤等市级特色专科,XX 年,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X 个镇卫生院完成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及“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

 (二):

 中药材种植情况:据《XX 县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报告》显示:我县中药材品种达 X 余种,属于《药典》规范的正式药材有 X 种,其中属于全国统一管理的 4 种中药材中,我县有杜仲、厚朴两种,属于国家重点经营的 20 种中药材中,有黄连、茯苓、山茱萸等 17 种。我县药用植物花草类多集中于低山区,树皮果实类多集中于中半山,根茎类多集中于高山,海拔 1000 米以上的 X 坐大山多是林地、荒地和草地,是适宜药材生产的天然基地,海拔 900 米以上可划为南暖、温带两类,具备了北亚热带气候优势和相兼南暖温带气候特点,土壤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对于喜潮润多雾气候的厚朴、黄柏、黄芪、当归、五味子、黄连、党参、大黄等药物生长最为适宜。由于我县地形、气候呈垂直分布,高中低山有明显差异,从而又导致了药材种植品种多样化,野生药材自生自繁,经久不绝,足以说明本县的土壤、气候对多数药用植物有较普遍的适宜性,因此,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的生

 长习性,选择其不同的最佳适应环境,确定出最佳环境种植物谱,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可行方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物价政策的调整,商品药材得到了重视,国家对 60 余种中药材作了不同程度的调高收购价格,其中以杜仲、吴芋、黄柏、黄连、当归等品种最为显著,而这些品种正好又是我县的大宗品种。目前双桥镇六河村、界岭镇金狮村建立了 20万亩厚朴、10 万亩杜仲和 1 万亩云木香三个中药材基地,洄水镇今年在联沟村新发展种植蒲公英 500 亩、五味子 50 亩,其他各镇也分别有种植不同种类的药材,我县的有机硒药材资源及中药研发潜力巨大。

 二、主要问题

 (一)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千百年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西学东渐,中医药这一“国粹”受到了冲击和质疑,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弱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传承乏人、专业人才匮乏;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西化、中药西管问题突出,在卫生资源配置上未能充分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1、。

 财政保障投入不足。近年来,县政府克服财政困难,加大了对医改的投入,但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较少,依据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要求“中医事业经费应占卫生事业经费的 10%以上”,目前尚有差距,没有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基金,中医药工作所需经费一般靠省级项目维持。

 2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依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通知》精神,要求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中药师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均应在 60%以上,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比例 20%以上,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 1 名“能中会西”的村医。目前我县在职中医药技术人员缺额较大。从中医药人员职称结构看,高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低。从学历结构看,中医药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多以中专、大专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少。从年龄结构来看,现有中医从业人员多以中老年医生为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中医医生较少,由于中医人才培养周期长,导致传统中医后继乏人。县中医院新址搬迁后床位将增加,中医药人才紧缺的情况将进一步凸显。

 3、 医保政策不健全。中医理疗不但是某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适宜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我县仅有 12种疾病纳入中医理疗医保范围,对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等高发慢性病且通过理疗治疗效果最佳的病

 种没有纳入报销范围,群众普遍反映中医理疗报销病种太少,加重了经济负担,抑制了对中医理疗的需求。

 4、 服务能力体系建设需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县中医院作为我县中医龙头单位在服务功能、特色品牌等方面仍比较薄弱,特色专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的适宜技术引进推广缓慢,中药制剂的研发基本缺如。16 个镇虽然建立了中医馆,但目前开展诊疗项目不多,镇卫生院医疗运转困难。

 5、。

 中医药文化宣传不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目前,我县对《中医药法》《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和《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的宣传还不够,少数部门和单位对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缺乏热情,医疗机构“重西轻中”现象普遍,群众对中医认知度仅局限在有限的专科医疗方面,对中医的独特优势了解不足,全县中医药文化熏陶的环境不浓厚。

 (二)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制约因素 我县的中药材产业由于投资少、规模小,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民间力量自我发展。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定位模糊,科研技术滞后,生产经营无序,产业化尚未形成。

 1、 思想认识不明确。我县药材资源丰富,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干部群众对发展中药材的认识不足,认为中药材产业项目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有畏难情绪,不敢开发,不愿开发。加上本地没有营销企业,没有生产技术,种植大户少,缺乏示范引导,政策支持不系统,群众不敢大量种植,加之工作职能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交叉,出现看似都在管实则无人管的现状。

 2、 政策扶持不到位。目前我县还没有把中药材作为一项产业来定位,没有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没有建立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政策扶持体系,中药材种植专项资金少,农民收入有限,无力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发展中药材。

 3、 规模发展未形成。全县中药材种植品种混杂,种植无序,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农户都是利用边角地和一些旱地、山坡来种植。尽管近年来通过省级中药材旅游基地项目建设的带动了一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的典型,但整体连片种植不多,缺少上千亩成片的基地,规模化程度低。同时,一些地道中药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农民对中药材 GAP 还没有概念,种植、管理、施肥、施药、采收都比较随意。

 4、 科技人才还不足。全县农技人员中,懂中药材种植的奇缺,没有技术服务机构,中药材从选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到深加工都处于低水平,导致生产中的科技和有效含量低,难以参与市场化竞争与合作,难以抵御和承受市场风险,药农常陷入“有药无市”的怪圈,产品效益不明显。

 5、龙头带动未彰显。中药材属特殊商品,其生产、加工、销售取决于市场需求,目前我县中药材生产企业有两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三家,对中药材种植的拉动作用有限。现有的药材企业也只限于对于药材的简单烘干、清洗等初加工,产业链短,影响了中药材的发展。同时,我县没有中药材交易市场,由于种植户信息闭塞,药农都是自产自销或被零散收购,压级压价情况普遍,挫伤了药农的积极性。

 三、建议意见

 1。

 、加强对中医药事业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好中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及《XX 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卫计局、农林科技局、计划局、财政局、水利局、扶贫局、人社局、县编办、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XX 县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中医药建设及中药材

 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卫计局局长兼任,副组长由农林科技局局长兼任,负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组织实施。

 2 、加大财政保障投入。一是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政府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比重。除基础建设投入外,对县镇医院购置的中医药诊疗设备给于一定的财政补助。同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和优秀人才奖励。

 二是实施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推进行动。依据《XX 省人民政府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精神,出台切实可行的中药材产业化配套政策,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金融、税收、科技、技术等方面给于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快现有中药材发展企业的改造与扩建,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和推广,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建立中药自主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设立专利申请和维持专项资金,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纳入规范化合作社建设予以重点扶持。

 3 、完善合疗医保政策。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和中药品种的报销范围,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中,中药饮片费用和适宜中医诊疗项目的费用在原报销基础上提高比例,在重大

 疾病及慢性病门诊费用补助中,中药饮片费用和中医诊疗项目费用报销比例予以提高。

 4、 加强人才队伍建 设。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全县中医药技术人才专业分布情况进行宏观调控,依据《XX 省人民政府关于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意见》,通过落实完善中医药人员编制备案管理、职称评聘、收入分配和发展空间等措施,招聘引进专业人才,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培训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到基层服务,推动人才资源下沉。

 5 、加快服务能力建设。加强 XX 县中医院建设,充分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及专病建设,推广实施 30 个以上中医病种诊疗方案,抓住与上级名院名医结对帮扶的机遇,将县中医院具有特色的针灸理疗、推拿、烧伤科三个传统医疗学科进行整合,组建为 XX 县传统医疗中心,形成特色专科品牌。

 6 、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教育,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挖掘收集整理民间验方,培育中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建设以中医方歌为主题制作护栏“一条街”、传统名医实木雕刻、中医特色装修装饰等,借助公众媒体平台搭建中

 医药文化大舞台,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

 7 、明确产业定位,科 学合理规划。以生态水源涵养地建设为切入点,以打造 XX”道地药材“品牌为目标,将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纳入我县农业生产重点规划,尽快对中药材资源现状进行全面普查核实,根据国家、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文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按照“地区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原则,对短线高产值药材品种,突出区域特色,选准品种,合理布局,采取定点生产。对临床运用广泛而持久,有发展前途的品种,无论是家种或野生,都要立足稳定其资源的蕴藏量和年产量,以便持久稳定供应市场。同时,根据我县的具体产品及市场需求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高标准编制《XX 县中药材发展规划方案》,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实施执行。

 8、 、 加快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发展。

 一是企业自建基地。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在权洄沿线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重点放在党参、黄芪、当归三种药材基地建设上,实施规范化管理,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采取分批种植、分批采收,以稳定其资源...

篇二:同心同语,乡村振兴有关茯苓实践报告

附件:

 普洱市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征求意见稿)

 普洱是云南民族发展的“直过区”之一,10 个县(区)有 9 个是国家级脱贫县,2020 年末全市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366 元,全省排名第 11 位,长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欠发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洱市城乡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居民收入不高,促进共同富裕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为完成《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普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所制定的目标任务,提高全市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根据《云南省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特制定普洱市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普洱市五届市委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策部署,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保障,切实加快农民持续增收步伐,为促进共同富裕补齐短板弱项。

  2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家庭经营净收入;有效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提升劳动技能,增加工资性收入;不断加大财政补贴和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提高转移性收入;探索农民各种权益的资本化途径,增加财产性收入。

 (二)增收目标。力争到 2024 年,全市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9500 元(乡村振兴局建议:全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是 20000 元,建议适当提高标准),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比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农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性收入不断提高。

 二、实施七大行动 (三)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提高经营性收入。2020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730元,占比 22.1%,经营净收入 7526 元,占比 60.9%,财产净收入 224 元,占比 1.8%,转移净收入 1885 元,占比 15.2%。普洱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仍是全市农民收入的支柱。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充分发挥经营净收入的支柱作用,力争 2024 年,经营净收入占收入比重保持在 60%以上,比全省平均高 10 个百分点左右,其中,第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比重提高到 13%以上,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1.。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高种粮收入。认真贯彻落实“藏

  3 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14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22万吨以上。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把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大力发展绿色高产创建、农机农艺融合、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粮食的单产和品质。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和种植粮食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增加经济收入。落实好国家支持粮食生产政策,保护和调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努力挖掘粮食生产潜能,大力发展晚秋粮食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提高粮食生产复种指数。支持规模经营主体开展优质粮食加工,配套收粮储粮设施,推进品牌化营销,延伸产业链,充分提高种粮收入。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 做强特色现代种养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水平,结合“一县一业”推进,大力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聚焦茶叶、咖啡、蔬菜、水果、坚果、中药材、牛羊、生猪和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做大产业规模。优先支持茶叶、咖啡、蔬菜、中药材等重点产业绿色有机化发展,新增建设有机茶园20万亩,培育茶产业基地20个,改造达标茶叶初制所120个;改造提升中低产咖啡园5万亩,培育“绿色食品牌”咖啡产业基地10个,建设10个咖啡鲜果集

  4 中处理示范中心建设;力争3年内打造出蔬菜种植基地面积5万亩;大力发展高端有机中药材种植,进一步巩固林下三七、云茯苓、普洱白及的全国优势地位,力争有机认证面积到达3万亩。深化“普洱”系列产品宣传,实施名品名企一体化评选、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力争全市绿色、有机产地监测面积达8万亩,有效认证绿色产品400个、有机产品300个,有效认证产品数量居全省前列。培育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生猪、肉牛等畜禽产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建立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市级财政每年新增1亿元专项资金(省级财政每年新增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市场主体培育、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林草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

 3. 提升农产品加工 流通 业 。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做大做强茶叶、咖啡、生物药、肉牛、果业5个产业的加工业为重点,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按照“创品牌、育龙头、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工作思路,用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推进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不断壮大、科技和管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效益和品牌价值不断

  5 提升,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比达到2.2:1,实现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改善储藏、保鲜、烘干、预冷、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在十县(区)建设田间地头果蔬、畜禽、水产品冷链设施(气调库)20个,夯实农产品初加工基础。支持加工企业以食品生产、药用开发、功能性产品开发等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 责任单位:市 农业农村 局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工业和 信息化 局 、 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

 4. 拓展乡村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普洱特色食品、制造业、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发掘一批乡土特色产品,支持开发以墨江县、镇沅县、澜沧县等为重点区域的土陶、黑古陶等陶工艺品产业;以宁洱县、墨江县、孟连县等为重点区域的银器及银饰工艺品产业;以思茅区、宁洱县、江城县、孟连县等为重点区域的木雕根雕、仿古家具加工产业;以景谷县、镇沅县、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等为重点区域的景观建筑石、石器、雕刻等石材产业;以宁洱县、墨江县、景东县、镇沅县、澜沧县等为重点区域的乡土卤制品、豆制品、腌腊制品等传统特色食品。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壮大乡村传统工艺传承队伍,帮助乡村群众掌握一门手艺或技术。培育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族织布、民族服饰、刺绣等传统工艺产品品牌,促进传统工

  6 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 大力 发展乡村 休闲 旅游业。

 。围绕“养身、养心、养老”,推进“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把普洱打造成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促进农旅多元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依托“一条线”(北回归线)、“一条江”(澜沧江)、“一座山”(景迈山)、“一片叶”(普洱茶)、“一座城”(西盟县城)的特点,充分利用北回归线“金腰带”地处中低海拔、气候宜人、适宜康养旅居的天然优势,发展“旅游+康养”产业;加强普洱茶文化、咖啡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国门口岸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民族歌舞文化、民间饮食、茶文化产品和文艺精品,积极申报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好茶叶、咖啡、水果、坚果等景观性优势特色产业资源,培育具有产业特色的休闲农庄、特色小镇,建设半山酒店、精品民宿,挖掘产业文化内涵,突出产业特色元素,把产业基地、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打造一批精而美、特而强、新而活的农旅融合发展精品路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民俗、农耕文化、乡村美食,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农业观光园、农耕文化园等休闲农业景点的投资开发,激活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潜能,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结合乡村建设“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责任单位:市文化

  7 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

 6. 提升乡村新型服务业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产托管、统防统治、烘干收储、技术培训等农业生产性服务。拓展生活性服务业,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超零售等乡村生活服务业,积极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护幼、卫生保洁等乡村服务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发展完善农村电商末端网点。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引导各类电商主体到乡村布局,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设网上直销店。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7. 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作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加快产业要素重组渗透,引导农村产业加速融合,形成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提升农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供给质量,释放农民需求,推动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支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文化旅游等市场主体向园区集中,建立“园区+投资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机制。加快推进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和澜沧景迈茶产业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思茅南岛河等田园综合体项目,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把

  8 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主要留给农民。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多渠道扩大就业,积极扩大工资性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动力,但由于当地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少、外出打工受年龄和文化素质等限制,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不高,导致工资性收入绝对值和占比偏低,已成为我市农村劳动力收入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要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新型城镇化相关工作,把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抓紧抓实,力争到2024年,工资性收入占收入比重提高到25%(2020年22.1%)左右(省级36%)。

 8. 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适合当地就业需求的、符合要求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和企业向中心镇转移,发展中小微企业聚集区,提高就业承载能力。大力发展乡村产业,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脱贫村发展帮扶车间,吸纳无外出务工条件、年龄偏大、文化技能不高的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人口使用小额信贷发展生产、创业、就业等,给予一定期限的贴息支持。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总体稳定。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乡村振兴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9 9. 鼓励返乡入乡创业 。持续加大对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把返乡创业与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紧密结合,稳步提高经营性收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补贴”等计划。积极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脱贫人口自主创业,并按规定协调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和创业培训等政策支持,经营状况良好的可以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人民银行普洱中心支行、银保监会普洱监管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0. 扩大外出转移就业规模。落实各类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政策,保持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提高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搭建“点对点、一站式”信息对接服务,对有集中外出务工需求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便利出行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昆明等中心城市、市(县)府所在地输出,实施县域农村劳动力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鼓励打造“一县一品”区域劳务品牌,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打造不少于1至2个劳务品牌,市级在资金安排、以奖代补方面给予支持。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各 县、区人民政府)

  10 11. 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及技能认证体系建设,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含金量”,确保培训后至少切实掌握 1 项劳动技能、获得 1 项有效职业(工种)认定。加大针对性、实用性、新职业新业态培训。逐年扩大职业院校招收高素质农民和职业培训规模,地方财政按规定落实免收学费、书费和住宿费等优惠政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具备就业条件的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

 (责任单位: : 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 市教育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2. 优化提升就...

篇三:同心同语,乡村振兴有关茯苓实践报告

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接《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进行调研》的通知,我们对乡村振兴进行了走访座谈,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为 XXX 镇,正处于加快后发赶超,决战决胜乡村振兴攻坚,全力冲刺全面小康的新阶段,如何发挥 XXX“东大门”和“工业强镇”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各项事业大发展、大跨越,是一个重要课题。X 月上旬至 X 月上旬,我深入全镇 22 个村组,走访了最偏远的农户,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调查,对乡村振兴整体情况和相关问题作了一些系统性梳理和建设性思考。

 一、基本情况 XXX 镇地处县城以东 22 公里,全镇版图面积 X 平方公里,辖 X 个村,X 个村民小组,x 户,总人口 X 人。共有党员 X 人,下设 1 个党总支、X 个党支部。全镇以艾草、红薯、山野葡萄、中药材、桑蚕、马头山羊等特色种养产业为主,XXX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X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X 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全镇工作全局,按照“正视差距、聚焦重点、攻克难点、补齐短板、争先进位”的理念,坚持

 问题导向,狠抓对接、施策,全力**乡村振兴攻坚难题,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抓规范,锁定贫困对象 。全镇先后开展了“春季攻势”、大数据比对、贫困人口再识别再核查、“秋季攻势”等系列工作,对贫困对象进行全面甄别,确保系好乡村振兴“第一颗扣子”。锁定贫困人口 X 户 X 人,易迁对象 X 户X 人。落实“一户两规”工作,制定村级乡村振兴规划 X 份、户乡村振兴规划 1090 份,确定村级乡村振兴项目 120 个、户乡村振兴项目 2725 个。按照“五个一批”分类确定产业扶持631 户 1959 人,乡村振兴搬迁 1570 户 3705 人,扶智乡村振兴 1756 人,医疗救助 2340 人,保障兜底 2494 人。

 (二)抓配套,扎实推进易地搬迁。把易地搬迁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号工程”,按照“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坚持“三靠近”(靠近产业基地、靠近公路沿线、靠近中心村庄),“三配套”(产业、项目、基地)原则,达到“建一个新区、搬一批群众、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全镇 68 个安置点全面动工建设,已入住 39 个点,811 户 1528 人,9 月底可实现全部搬迁入住。同步探索“借厂”、“借基地”等模式,配套建设“一分菜园、一个猪圈、一间公厕、一个广场”等设施,让农户能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抓产业,全面 激发攻坚活力 。抢抓“先抓主导、镇建特色”的利好机遇,打好政策“组合拳”,因地制宜确定以药材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在成功试种 600 余亩艾草的基础上,推广种植 2200 亩,同步建设艾

 草加工车间,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红薯产业 2000 余亩,管护、发展油用牡丹达 1200 余亩,栽植野生连翘 500 亩,规划林间管护 1500 亩,连片新建连翘基地 1000 亩。发展野生葡萄 1200 亩,试种植天麻 3000 平方米,每平方米净收益200 元。发展茯苓种植 40 亩、12000 窝,种植苍术 200 余亩,白芨 100 余亩。探索在 XXX 试养小龙虾 150 亩,桑蚕、蔬菜、马头山羊等产业正蓬勃发展。

 (四)抓项目,持续 培育乡村振兴动能。全力推进 XXX县 XXX 乡村振兴产业落地,奋力担当主体责任,促成河北左各庄 68 家企业正式签约、回归创业,可提供就业岗位 6000个。抢抓光伏产业向乡村振兴攻坚领域纵深推进的机遇期,全力服务来家河 100MW 光伏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带动 50余户农户务工就业,实现 3300 户农户每户每年分红 3000 元。紧扣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薄弱环节,变“输血”为“造血”,大力开展村级光伏电站建设,22 个村光伏电站率先建成并入网发电。

 三、存在问题 当前,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乡村振兴动力不足。随着各级惠农政策力度和覆盖面不断加大,以及医疗、就学、养老等领域政策向农户不断倾斜,部分农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部分农户陷入“政策攀比”的泥潭,过分关注自己要享受到扶持政策,而非自食其力改变贫困现状。部分农户子女经济条件较好,但不愿履行赡养义务,生活居住条件与父母

 反差大,既违反国家法律,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容易造成非农户心理不平衡, (二)农户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各级各部门制定了产业扶持政策,但因农户中重大疾病患者、留守老人妇女、肢残智残等人口居多,贫困家庭缺少劳动力,无法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导致难以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自主乡村振兴。如县、镇扶持发展的红薯产业,因起挖红薯费时费力,导致部分农户望而却步。另外,部分村缺乏带头创业致富的市场主体,少数农户思想保守,对新型的富民产业持观望态度,在守业受穷,受穷守业中徘徊不前,始终无法摆乡村振兴困局面。

 (三)“四双”帮扶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我镇在实施“四双帮扶”中按照“一包五”的要求全面落实了帮扶责任,但部分干部(教师、医生居多)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紧紧停留在见了面、了解情况、填了手册,而没有实质的帮扶措施,不仅损害了干部形象,更给村级带来负担。部分帮扶单位为了应付督查,突击入村,未实质性帮助村级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存在帮扶思路不清、措施不明、投入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

 四、意见建议 通过深入走访调查,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施“扶志”工程,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抓好镇村文明新风建设,结合“七一党建”、“道德讲堂”、“讲习所”等活动,通过选树一批乡村振兴致富典型,讲好身边故事的方式,对乡村振兴示范户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对自主乡村振兴致富典型代表,可以采取免费体检、代交“两金”等方式予以物质奖励。加强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群众参与观影、跳舞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对存在赌博、缠访、违法等行为的农户,经群众评议后,严格予以剔除,坚决杜绝“等、靠、要”等现象,营造出“文明促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造血”工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进一步探索“企业+乡村振兴”、“市场主体+乡村振兴”的模式,由政府牵头,村级引导,支持鼓励农户优先流转承包地,提供就业岗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以土地、金融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降低农户产业投资的风险,提升农户自主致富的“造血”能力。要结合 XXX 县的土壤气候条件和生态优势,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劳动强度不高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及商标认证,打造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可持续乡村振兴致富。

  (三)实施“头雁”工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乡村振兴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度结合,以村“两委”换届为重点,突出抓好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

 成为带领群众乡村振兴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报酬和交通、通讯等补贴,畅通村干部招录至乡镇干部渠道,降低年龄与学历的要求,单招优秀的村干部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增强岗位的吸引力。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强化监督工作保障,为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篇四:同心同语,乡村振兴有关茯苓实践报告

11 年 1 月下 第 3 卷 第 3 期January 2011 Vol.3 No.3中国中医药咨讯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中国中医药咨讯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中国中医药咨讯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我用车前子和土茯苓二味中药制成散剂治疗痛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制作和服用方法:取车前子 300 克、土茯苓 300 克(即按 1:1 比例),先将车前子炒黄后与土茯苓(去除杂质)拌合一起,粉碎为细粉,用瓶装密封备用。每次 8 克,每天 3 次,温开水送服。病例一、黄××,男,47 岁,干部。患者出现发作性双足趾关节、踝关节疼痛已 3 年余,多在饮酒后容易发作。2008年 4 月出差在外,因未注意生活,劳累与饮洒后关节痛疼又复发,在外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痛风”,用药不祥,经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2008 年 9 月 26 日关节疼痛再次发作来余处就诊,查体:血压 136/80mmHg,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双足趾关节可见轻微肿胀,有压痛。踝关节有压痛,未见红肿、变形。查血:血红蛋白 140g/L,红细胞 4.50×10 12 /L,白细胞 6.8×10 9 /L,中性 57%,淋巴细胞 3.1×10 9 /L,血沉12mm/ 小时,抗“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尿酸 10.5 毫克 /分升,尿常规:蛋白阴性,白细胞(0-2),红细胞阴性。X 射线关节摄片:双足趾关节及踝关节未见异常。符合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给予口服丙磺舒片 0.25g,每日 2 次,消炎痛25mg,每日 2 次,治疗后,症状缓解,尿酸降至 5 毫克 / 分升,因有胃部不适等不良症状出现,患者不愿继续服用,停药后复发,发作时尿酸升高。余用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每次 8 克,每天 3 次,温开水送服。连服用 7 天后症状明显缓解,17 天后症状消失。为防止复发,每次减量为 5 克,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在服用 10 天后,停药 7-10 天后再服。观察至今未见复发。病例二、张××,男,51 岁,干部,患者因左踝关节反复疼痛 1 年余,当地乡村医生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未愈,并经常反复发作,最近双踝关节疼痛发作,以左踝关节疼痛为主,加重 3 天,于 2009 年 8 月 11 日来余处就诊,一般体查:血压、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可见双踝关节肿胀,有触痛,以左侧踝关节肿胀为重,行走时疼痛加重,查血:血红蛋白138g/L,红细胞 4.40×10 12 /L,白细胞 6.9×10 9 /L,中性 58%,血沉 14mm/ 小时,抗“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尿酸 10 毫克 / 分升,尿素氮 12.5 毫克 / 分升。尿常规:阴性。X 射线关节摄片:左右踝关节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余用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每次 8 克,每天 3 次,温开水送服,服用 7 天后症状缓解,15 天后症状消失。因无症状后自行停药,加之又饮啤酒而复发,再次用车前子土茯苓散剂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痛风谢宗贵(重庆市江津区油溪中心卫生院【摘要】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本文应用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痛风【关键词】

 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痛风;疗效287 窑 窑

篇五:同心同语,乡村振兴有关茯苓实践报告

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摸排问题台账 乡镇(场、区)(盖幸):主要负责人签字:填报时间:2022 年月日 序号 反映问题 摸排 时间 摸排人 摸排对象 包联责任人 解决措施 完成时限 姓名 单位及职务 姓名 所属村组 县领导 县直 乡镇 村组

 注明:①此表以问题为导向,一个问题一行记录。②此表每周四下班前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和盖公章后,纸质版上报县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电子版发邮箱:

 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任务清单 填报单位:村填报人:

 序号 收集时间 问题属地 类别 问题内容 牵头责任单位 牵头责任人 工作措施 备注

 填报说明:1、时间:示例:2022.06.01:2、类别:A、就业:B、教育:C:医疗:D、养老:E、社会保障:F、社会治理:G、环境保护:H、权益保障;”、企业用工:K、企业用地:1.、企业融资;M、企业生产(含物流);N、企业销售;O、企业用能;P、企业办证;Q、企业优惠政策;R、其他:3、工作措施:要具体详实,有具体人、具体时限,操作性强。如本单位无法解决,应提出工作建议,并在备注栏标注清楚。

 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问题清单 填报单位:填报人:填报时间:2022 年月日

 序号 收集时间 问题属地 类别 问题内容 备注

  填报说明:1、时间:示例:2022.06.01:2、类别:A、就业:B、教育:C:医疗:D、养老:E、社会保障:F、社会治理:G、环境保护:H、权益保障;”、企业用工:K、企业用地:1.、企业融资;M、企业生产(含物流);N、企业销售;O、企业用能;P、企业办证;Q、企业优惠政策;R、其他:3、问题内容:表述准瑜,需求清晰。

 ——

 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情况报告 一、召开会议,迅速安排部署。

 XXX 镇召开镇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镇党委委员,省人大代表,市党代表,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党代表,老干部代表,县直驻村工作队队长,各村党支部负责人,镇直各单位负责人,政府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等 100 余人参会。会议宣读了《关于在全县集中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通知》,下发了《XXX 镇 XXX 年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行动方案》,对全镇 XXX 年乡村振兴和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镇党委书记 XXX 第一时间主持召开镇党委网络党委会,以微信语音的方式,通报了市委 XXX 暗访 XXX 县乡村振兴工作发现的七个方面问题,传达了全县相关会议精神,对全镇整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XXX 日,我镇又相继召开镇党委会议,学习《关于召开“四双”帮扶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听取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专题组织生活会及相关整改工作。

 二、进村入户,实现走访全覆盖。

 XXX 日以来,按照“人到、心到、感情到”的要求,我镇组织县直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政府机关干部、镇直单位干部职工、全体村干部等 500 余人进村入户,参与新一轮、“三同一定”等活动,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制定乡村振兴措施,落实发

  展项目,解决群众诉求,增进干群感情。XXX 日,镇乡村振兴攻坚指挥部第一政委、县人大常委副主任 XXX、副县长 XXX、镇党委书记 XXX 率先垂范,利用 2 天深入帮扶的顺利沟村走访贫困户,了解全村乡村振兴攻坚现状,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攻坚措施。同时,镇领导班子其他 8 名成员做到了真正沉到最基层、走到最前线,深入联系村、组、农户,推动实现进村入户全覆盖。截至目前,县、镇、村 500 余名干部已完成全镇 2726 户贫困户入户走访工作,撰写村级调研报告 12 篇。

 三、及时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按照《关于召开“四双”帮扶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我镇以村党支部单位,组织县直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政府机关干部、镇直单位干部职工、全体村干部等 500 余人到帮乡村振兴困户所在村党支部累计召开组织生活会 12 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XXX、副县长胡利明、XXX 先后深入所帮扶的 XXX村参加会议。会上,全体帮扶干部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五问五查”,做到“红脸出汗”,达到了“治病疗伤“,各联系村领导针对每个帮扶干部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和指导。会后,各村已将 500 余份《XXX 县乡村振兴攻坚“四双”帮扶问题整改承诺书》公示到位,整理完善档案资料,持续推进整改工作。

 四、统筹兼顾,推动全面整改 在深入开展入户走访的同时,同步开展易地乡村振兴搬迁、产业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一是开展问题整改及档案整理。梳理 XXX

  年各项通报问题,建立清单,逐项整改销号;对照 XXX 年以来各项重大乡村振兴活动,下发活动档案目录,目前各村正在积极整改落实。二是开展政策落实补短板行动。新增低保 52 户 52 人,结合大走访、大调研积极宣传医疗和教育扶持政策。三是开展重点村乡村振兴出列攻坚行动。XXX 日,镇党委组织 XXX 村乡村振兴出列专题研究现场会,对照户乡村振兴、村出列标准细化“九有”规划和户乡村振兴规划,建立到村到户项目库。同时, XXX 村也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出列规划。四是开展产业乡村振兴突破行动。对全镇 3400 亩茶叶基地,抢墙补植,积极筹备第一季度产业拉练现场会;进一步推动金融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扩大金融乡村振兴政策覆盖面积,确保贫困户发展产业有资金保障。五是开展易地乡村振兴搬迁工程扫尾与再开工行动。2 月 28 日,成功召开全市易地乡村振兴搬迁现场会,实现XXX年易地搬迁“开门红”,同时根据年度任务新建 7 个安置点;同时对 XXX 年易地乡村振兴搬迁工程进行扫尾,已完成录入系统的安置点场平、水、电等配套设施。六是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对照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任务,压实整改责任,逐条对标整改,一个线索一套专班,一条问题一套档案,其中涉及易地乡村振兴搬迁招投标及超面积问题已整改问责到位。七是开展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规范管理行动。印发《XXX 镇开展乡村振兴领域项目资金监管缺失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组织财政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商行、中心学校、卫生院等单位就相关领域乡村振兴资

  金逐项梳理,针对问题立行立改,建档留痕。八是开展社会力量大帮扶行动。党委书记亲自督办“中国社会乡村振兴网”注册,截止目前已完成所有贫困户注册;积极对接返乡致富能人发展产业,白家山村新建药材基地 1000 余亩,已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九是开展内生动力激发行动。各村建立“XXX 乡村振兴讲习所”,开展“乡村振兴典型”、“乡村振兴巾帼”评比活动,组织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党代表 69 人参加乡村振兴知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全镇通报,补齐干群政策短板和精神短板。十是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务工春风行动。积极对接劳动就业部门组织贫困户参加外出务工招聘会,3 月 9 日,全镇组织 422 人参加招聘会,现场签订就业协议 44 人;同时组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林业站、畜禽服务中心等单位建立产业发展技术服务队,全面负责茶叶、板栗等现场技术指导。十一是开展乡村振兴政策大培训行动。印发《XXX 年度乡村振兴政策通稿》,组织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帮扶人、村组干部,层层开展乡村振兴政策培训,指定乡村振兴、民政、学校、卫生、农技、人社、银行等业务人员为乡村振兴首席政策解答员,公开宣传、解答乡村振兴各类政策。十二是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信访矛盾大化解行动。梳理历次来信来访及省市反馈信访件,建立乡村振兴领域信访台账,同时印制 XXX 镇群众诉求办理书,进一步规范信访程序。

  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接《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进行调研》的通知,我们对乡村振兴进行了走访座谈,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为 XXX 镇,正处于加快后发赶超,决战决胜乡村振兴攻坚,全力冲刺全面小康的新阶段,如何发挥 XXX“东大门”和“工业强镇”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各项事业大发展、大跨越,是一个重要课题。X 月上旬至 X 月上旬,我深入全镇 22 个村组,走访了最偏远的农户,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调查,对乡村振兴整体情况和相关问题作了一些系统性梳理和建设性思考。

 一、基本情况 XXX 镇地处县城以东 22 公里,全镇版图面积 X 平方公里,辖X 个村,X 个村民小组,X 户,总人口 X 人。共有党员 X 人,下设1 个党总支、X 个党支部。全镇以艾草、红薯、山野葡萄、中药材、桑蚕、马头山羊等特色种养产业为主,XXX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X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X 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全镇工作全局,按照“正视差距、聚焦重点、攻克难点、补齐短板、争先进位”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对接、施策,全力**乡村振兴攻坚难题,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抓规范,锁定贫困对象。全镇先后开展了“春季攻势”、大数据比对、贫困人口再识别再核查、“秋季攻势”等系列工作,对贫困对象进行全面甄别,确保系好乡村振兴“第一颗扣子”。锁定贫困人口 X 户 X 人,易迁对象 X 户 X 人。落实“一户两规”工作,制定村级乡村振兴规划 X 份、户乡村振兴规划 1090 份,确定村级乡村振兴项目 120 个、户乡村振兴项目 2725 个。按照“五个一批”分类确定产业扶持 631 户 1959 人,乡村振兴搬迁 1570户 3705 人,扶智乡村振兴 1756 人,医疗救助 2340 人,保障兜底2494 人。

 (二)抓配套,扎实推进易地搬迁。把易地搬迁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号工程”,按照“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坚持“三靠近”(靠近产业基地、靠近公路沿线、靠近中心村庄),“三配套”(产业、项目、基地)原则,达到“建一个新区、搬一批群众、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全镇 68 个安置点全面动工建设,已入住 39 个点,811 户 1528 人,9 月底可实现全部搬迁入住。同步探索“借厂”、“借基地”等模式,配套建设“一分菜园、一个猪圈、一间公厕、一个广场”等设施,让农户能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抓产业,全面激发攻坚活力。抢抓“先抓主导、镇建特色”的利好机遇,打好政策“组合拳”,因地制宜确定以药材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在成功试种 600 余亩艾草的基础上,推广种植 2200 亩,同步建设艾草加工车间,提高产

  品附加值。发展红薯产业 2()()()余亩,管护、发展油用牡丹达1200 余亩,栽植野生连翘 500 亩,规划林间管护 1500 亩,连片新建连翘基地 1000 亩。发展野生葡萄 1200 亩,试种植天麻 3000 平方米,每平方米净收益 200 元。发展茯苓种植 40 亩、12000 窝,种植苍术 200 余亩,白芨 100 余亩。探索在 XXX 试养小龙虾 150亩,桑蚕、蔬菜、马头山羊等产业正蓬勃发展。

 (四)抓项目,持续培育乡村振兴动能。全力推进 XXX 县 XXX 乡村振兴产业落地,奋力担当主体责任,促成河北左各庄 68 家企业正式签约、回归创业,可提供就业岗位 6000 个。抢抓光伏产业向乡村振兴攻坚领域纵深推进的机遇期,全力服务来家河 10()MW 光伏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带动 50 余户农户务工就业,实现 3300 户农户每户每年分红 3000 元。紧扣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薄弱环节,变“输血”为“造血”,大力开展村级光伏电站建设,22 个村光伏电站率先建成并入网发电。

 三、存在问题 当前,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乡村振兴动力不足。随着各级惠农政策力度和覆盖面不断加大,以及医疗、就学、养老等领域政策向农户不断倾斜,部分农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部分农户陷入“政策攀比”的泥潭,过分关注自己要享受到扶持政策,而非自食其力改变贫困现状。部分农户子女经济条件较好,但不愿履行赡养义务,生活居住条件与父母反差大,既违反国家法律,冲击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容易造成非农户心理不平衡, (二)农户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各级各部门制定了产业扶持政策,但因农户中重大疾病患者、留守老人妇女、肢残智残等人口居多,贫困家庭缺少劳动力,无法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导致难以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自主乡村振兴。如县、镇扶持发展的红薯产业,因起挖红薯费时费力,导致部分农户望而却步。另外,部分村缺乏带头创业致富的市场主体,少数农户思想保守,对新型的富民产业持观望态度,在守业受穷,受穷守业中徘徊不前,始终无法摆乡村振兴困局面。

 (三)“四双”帮扶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我镇在实施“四双帮扶”中按照“一包五”的要求全面落实了帮扶责任,但部分干部(教师、医生居多)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紧紧停留在见了面、了解情况、填了手册,而没有实质的帮扶措施,不仅损害了干部形象,更给村级带来负担。部分帮扶单位为了应付督查,突击入村,未实质性帮助村级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存在帮扶思路不清、措施不明、投入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

 四、意见建议 通过深入走访调查,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施“扶志”工程,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抓好镇村文明新风建设,结合“七一党建”、“道德讲堂”、“讲习所”等活动,通过选树一批乡村振兴致富典型,讲好身边故事的方式,对

  乡村振兴示范户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对自主乡村振兴致富典型代表,可以采取免费体检、代交“两金”等方式予以物质奖励。加强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群众参与观影、跳舞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文...

推荐访问:同心同语 乡村振兴有关茯苓实践报告 茯苓 同心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