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8篇

时间:2022-08-14 12: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8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三大建设江旋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摘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8篇,供大家参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8篇

篇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三大建设江旋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   【摘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尤其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党建课题上独具特色。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指导今天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建设被喻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列宁因为建立了一个那么好的党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个胜利也都同党的建设取得的进步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从    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  多年的历程特别是 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经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右倾分裂主义路线。以及错综复杂的民族、阶级、党内矛盾和斗争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极为重视自身的建设把党的事业完全放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使中国革命化险为夷党的事业转危为安党的队伍迅速壮大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些胜利与“一个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分不开的我们党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党学说。一、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马克思、恩格斯于    年在 共产党宣言 中曾提到共产党人要实行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即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体现了党员要在思想上入党的最初思想。列宁在其建党学说中指出“一个党是不是真正的工人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是谁领导它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的无产阶级政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建党思想而且从中国发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建设首位是因为当时工业无产阶级人数很少的大多数经济上许多许多红军战士不懂什么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是马克思主义说共产党不分省界、国界的话他们听不懂不分县界、区界、乡界的话他们也是听不大懂有些领导干部对此也没有清晰的概念当上元帅的贺龙和叶挺将军在南昌起义之前都还不是党员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党又在分散的农村环境下建党。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要建设一个布尔什维克的党是很艰难的如果党不注重搞好思想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党员不断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其它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宜传下会使某些马列主义水平低、意志不坚定的共产党上当受骗迷失前进的方向。红军创建时期我们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红四军第九次代表会议通过的第一部分决议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就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否定过去寄希望于增加党内工人成份就能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意识的作法。毛泽东对存在于红四军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表现及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刻的分析指出了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它们的根源并从制度和思想教育上提出纠正的方法。长征三方面军会合后在三万军队中怎样统一党的思想研究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好党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时候毛泽东的精力就主要放在统一党的思想上面。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一方面领导抗战使党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另一方面总结党的经验教训写出了包括哲学、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的文章  年代的 实践论 、 矛盾论 等哲学著作  年代的 改造我们的学习 、 整顿党作风 等报告和讲演系统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批判了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主观主义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抗日战争期间针对我党在抗战期间吸收了几十万新党员其中大多数人出身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许多人组织上人了党思想上还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所以尽管当时抗日战争十分紧张党还创造了整风运动这种党内教育的新形  万方数据

 式为的就是从思想高度对党内历次错误的根源进行深刻总结。以    年 月 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的 整顿党的作风 著名讲演为标志在全党内开展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加强了党的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统一彻底地清算了“左”倾机会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最后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到七大我们党有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我们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党员队伍由成立初期的  人发展到抗战初期的 万人    年底的  万人党的组织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建立了约  个省委和地区委员会。    年七大时全国党员再发展到   万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党组织如果不是党的自身建设好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导成员也有突出的贡献刘少奇同志写的 答宋亮同志 、《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 、《论党 朱德同志的《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 陈云同志的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 任弼时同志的 论共产党 的出版都为党的大发展作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二、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看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那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害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就会明自我们的军队是在多么严格的纪律约束下行动就会明白什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保证。回顾建党历史虽然中国共产党建立时就有列宁的建党原则作为指导有共产国际的帮助但是我们中国无政府主义的传播早于马克思主义为数不少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倾向社会主义的时候受无政府主义影响很大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甚至把开会有人主持也看成是对个人自由的妨碍。这样共产主义者要建立一个有战斗力的统一行动的党要清除无政府主义影响就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和决议开始就明显规定党的下级的财政、活动和政策等一定要受上级的严格监督而全党都要受中央委员会的领导。还强调党员要遵守纪律严守秘密调动工作要经组织介绍派出工作要受当地组织的管理。对于宣传工作决议强调“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在二大讨论并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 以及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决议案 其中心也是建立严密的各级组织加强党的纪律。五大后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用专章对党的指导原则对党的各级组织的地位、任务、职权和活动方式等内容加以规定同时对非党组织中的党团有关工作制度、党与青年团的关系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 是建党以来内容规定得最全面、最丰富的一部党章它为后来的党章确立了基本规范和结构框架。    年 月   我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 扩大 毛泽东作了 论新阶段 的报告代表中央第一次全面总结了党在组织工作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提出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是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结合它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理论的成熟。在此毛泽东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原则完善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原则第一发扬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精神确立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既存在过度集中的倾向也存在分散主义的倾向。“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的时候上下级关系中的偏向是过度集中在一大通过的纲领中只有最后一条带有民主程序性质的规定。许多同志也都机械地理解列宁的建党原则认为党内斗争的必要就否定了党内和平党为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就否定了工会及其他工人的与劳苦群众的组织之独立性。这种错误在    年 月党中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以后基本上被克服了。从    年以来我们党的上下级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基本是正常的。但是在这个时期党内也曾经存在过另一种偏向就是分散主义的偏向党中央对于这种偏向进行了坚决不断的斗争。    年中央作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    年中央作出了关于抗日根据地领导一元化的决定刘少奇的 论党 主要是针对着克服这种分散主义倾向而发表的。党的七大更加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制度把民主和集中定义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反映了我们党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的规律性的正确认识标志着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幼稚走向成熟。第二提出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针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党员问题则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毛泽东认为为了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共产党必须扩大自己的组织命、信仰党的主义、拥护党的政策并愿力工作的广大工人、农民和青年积极分党成为一个伟大的群众性的党在不断同时也特别注意加强经常性的党内教育队伍的渣滓保证党的各级组织真正成战斗的坚强核心。 万方数据

 第三关于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问题。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在使用干部问题上“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的两条对立路线的经验教训指出在干部政策问题上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三、注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作为党的精神表征是党的世界观、政治意识和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领导人民克敌制胜的传家宝。把党的作风提高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高度来认识提高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三大作风主要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我们党内作风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量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作风。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共产党在政治上具有合法地位并在它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内成为执政党使得一些党员、干部滋长骄傲自满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由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同农民及其小资产阶级结成联盟而且还要同大地主和资产阶级中一切愿意抗日的人们结成联盟这种社会环境使一些党员、干部沾染贪污腐化的恶习和资本家发财思想也由于大量新党员加人到党里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军阀主义、极端民主化等不良作风在党内和军队中有所发展。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还未肃清相当多的同志用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风气在延安及一些根据地还盛行。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在普遍地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作风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基本内容的延安学习——整风运动。通过有步骤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党内最主要的作风问题树立了党的良好作风理论与实际相错误制定了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提出对待犯错误的同志要“一看二帮”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例如我们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中还有犯过严重错误的王明就是要给他革命的机会。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战士替居民挑水官长替士兵盖被子在火线上开“诸葛亮会”保护俘虏的健康和自尊心不搜俘虏的腰包。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我们党所取得的巨大胜利。同这些小事是分不开的。三大作风的确立和实践使党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赢得人心吸引和团结了亿万人民那时一个共产党员只要有三大作风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就可以在一个地区动员和组织起成千上万的民众参加艰苦的斗争一个或几个党员便可以影响成连...

篇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

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1)中共一大(1921 年 7 月,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 年至 1927 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4)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5)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6)1928 年 4 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7)1934 年 10 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 年 9 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 年 8 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中共努力争取和平;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 年 3 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 年 9 月──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 年 4 月 2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开始标志: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阶段特征 49---56 过渡时期

  56---66 全面建设时期

  66---76“**”时期

  76---78 徘徊时期

  78--- 新时期

 (1)1949 年 9 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 年 10 月 1 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 年 5 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 年 10 月-1953 年 7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 年-1952 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1)1953 年-1956 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 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 年-1956 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 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 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 1978 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 1985 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 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 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篇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1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

 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毛泽东指出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

 2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的运用。

  3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作用。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使党得到巩固和发展而错误的政治路线会使党受到巨大损失。党必须在制定并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斗争中锻炼自己的队伍。强调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

  4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1942 年开始的全党整风运动 创造了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来实现思想上建党的好方法。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而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任务。这是一次打破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束缚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通过团结—批评—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这是对“左”倾教条主义者所奉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党内斗争方针的彻底否定。通过整风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掌握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加强了全党的思想上统一和组织上的团结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现实意义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当前加强执政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搞好党的思想、组织、政治、作风等方面的建设。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内外监督反对官僚主义克服腐败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其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之处是什么 这一理论指出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革命运动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既互相区别又必须互相衔接既不能将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混淆又不允许在二者之间横擂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辉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对过渡时期的界定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 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时期 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前后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新民丰主义革命阶段“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会是有机联系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因为: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是由于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领导权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份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政权这就使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发生社会主义因素由于受到国家政权的保护和支持而不断发展直列最后胜利。

 第二社会主义因素己经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处于领导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打倒了官潦资产阶级把拥有官僚资本收归国有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依靠社会主义支持和发展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为逐步改造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三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理解选择了新民主主义道路为革命胜利后人民群众接受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准备这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思想条件。

  上述情祝表明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以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为特征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并且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居于领导地位 这解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范畴。

 在党的历史上对于革命阶段的理解曾出现过“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论断。

 “一次革命论” 主要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内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提出的错误理论。

 这种理论主张将不同阶段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作一步走 “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主张这种观点的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不知道革命有阶段之分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区别认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革命”  “不能在民主主义的阶段上再一个段落” 企图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民主革命中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同反对资产阶级并列起来扩大了打击面排斥了同盟者。这就造成了政治上的盲动主义、组织上的关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大危害。毛泽东同志批评这种观点纯属主观的空想对革命是有害的。

 抗日战争初期以张君励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反动文人抛出的反动理论。他们故意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不同的阶段 鼓吹三民主义能包括一切革命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共产党在中国没有存在的必要企图反对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分裂革命统一战线破坏抗日为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反革命舆论。

 “二次革命论” 是反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一种错误理论。由俄国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提出的。

 他们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 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

 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 “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在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也照搬这种理论。

 他们认为 民主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就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并掌握政权资产阶级力量雄厚也有能力领导因而应当一切权力归国民党中国无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革命力量只能充当资产阶级的助手 “获得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 只有在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后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无产阶级比较成熟的时候 才可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放弃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其实质是引导无产阶级适应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投降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同样会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篇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

共产党党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 1919 年至 1949 年。

 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 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 17-18 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 1840 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

 1840 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

 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 年至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 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

 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1919 年至1927 年,被成为大革命时期;第二阶段为 1927 年至 1937 年,被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为 1937 年至 1945 年,被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四阶段为 1945年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左边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起点的香港海员罢工,海员和市民欢庆罢工胜利的场景。这场罢工是 1922 年 1 月在香港举行的,起因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在克服港英当局种种阻挠和破坏下,罢工坚持了 56 天,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 15%-30%的工资。这次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右边这幅图描述的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镇压的场景,1923 年 2 月 4 日,在长达 2000 余公里的京汉铁路上,3 万名工人在 3 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3 天后,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前后牺牲者52 人,受伤者 300 余人,被捕入狱者 40 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 1000 余人,史称二七惨案。这次惨案发生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至此,持续 13 个月的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在此期间全国发生大小罢工 100 余次,参加人数 30 万以上。

 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正是从这种情

 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4 年 1 月 20 日至 30 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进行,特别是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据1927 年 3 月统计,党员人数从 1923 年的四百余人迅速达到了近六万人,同时在全国除**、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

 随着 1926 年 11 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羽翼已经丰满的蒋介石的**面目越来越公开地暴露出来,国共合作开始面临深刻的危机。终于在 1927 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回顾整个大革命时期,应当说在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党员群众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此获得巨大的胜利。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很难在发动第一次冲击时就赢得最后的胜利。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和支持下,先后投入了反革命营垒。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付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导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的 1927 年 8 月 1 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之后的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于 1927 年 12 月 11 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三天后即告失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许多革命者英勇牺牲。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同时期在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其到农村中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基本政策也更为明确。

 但当时的党还处于幼年阶段,时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许多共产党人对中国政局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致使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滋生、发酵、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失败,迫使工农红军进入艰难的战略转移,开启了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险境中,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尖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此外,在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始终虎视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在 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不断向南推进。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直到 1936 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推动历史潮流向着实行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阶段发展。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当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

篇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摘要: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革命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有制结构的改变。资产阶级不会轻易地交出自己的政权,因而,作为夺取政权的主要形式——武装起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带领我们走向了新中国。

  关键词: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 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这是中国革命的一大特点,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中不曾有过的.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不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那时党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民运动等民众运动上,并没有认真去准备武装斗争和组织军队.其结果,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大革命的失败使全党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坚定地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 毛泽东总结十年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指出:在武装斗争中必须正确处理党同农民的关系,必须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的斗争形式与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政治斗争,与代表农民经济利益的土地革命斗争,以及与其他许多必要的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这种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

 基于对中国武装斗争实质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开辟了一条紧紧依靠农民,组织和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1927 年 7 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了三大事件,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举行暴动;展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和制定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八七会议的召开,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徒弟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从 1927 年 8 月 1 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率领在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 2 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随后,在秋收起义中,工农红军攻打长沙时,损失惨重,毛泽东在文家式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式后,放弃攻打城市,改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基地,根据地的建设可以成为武装斗争的依托,发展和巩固土地革命的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革命失败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发生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武装斗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这是根据地革命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中国革命从此出现了重大转机。

 1939 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成立以来 18年的斗争历史,并将其中的经验概括为三个法宝。他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

 毛泽东不仅学会了开展武装斗争的艺术,而且加深了对武装斗争的认识。他总结十年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揭示了武装斗争的实质。

 1931 年 9 月 18 日深夜,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了进攻。四个过月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东北人民陷入亡国惨痛之中。这就是九一八日本侵华事件。面对日本对中华民族的无耻行径,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蒋介石在 1931 年七月已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中国发动啦第四、五次围剿。然而,临时中央虽然提出了抗日主张,领导权却落在一些根本不懂国情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手中,结果给党和红军造成巨大损失,这个教训是惨痛的。但是,我党从实际出发,善于运用正确的策略方针,战胜各种困难,使党的队伍得到发展和巩固。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共产党内,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1938 年 5 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 ,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

 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 28 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 。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在 1946 年 6 月底,国民党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全面内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是极为严峻的。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事实证明这种作战方式是有效的,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军总兵力增加,而国民党的总兵力则大大下降,且士气低落,官兵中充满失败情绪。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中共中央作出的决定:不待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1948 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我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正如毛泽东所预见和描述的那样: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的大舞台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伟大的革命实践,必然推动革命理论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已经历了两次革命战争,现在又经历了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抗日战争新阶段,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推动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包括武装斗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 。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 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概论》 庄福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

 人民出版社

篇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基本理论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

 “两个先锋队”概念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一开始就重视在城市中开展工人运动, 在工人中发展党员,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但是在如何从中国社会特点出发,处理好吸收工人之外的农民、 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与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关系问题上, 党内曾经存在严重分歧。

 党内那些只靠书本和外国党的经验来决定党的建设的领导人, 单纯地从党员的社会成分构成来判断党的性质; 片面地认为只要在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大量发展党员, 就会改变党的性质, 就有使党变为“小资产阶级农民党”的危险, 结果使党犯了严重的关门主义错误。

 1935 年 12 月, 瓦窑堡会议上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 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他应该大量吸收工人、 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 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人, 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 都可以加入共产党”。

 决议指出, 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 是党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 但不是主要标准。

 “两个先锋队”概念的提出, 纠正了在党的组织发展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 从而迅速壮大了党的队伍, 极大地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 提高了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 成为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2)

 “两个先锋队”提法的丰富和发展

  进入 21 世纪, 我们党重提“两个先锋队”, 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并将“两个先锋队”写入了党的“十六大”所修订的党章中, 这是对党的性质做出的新概括, 必将对党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2、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 发刊词》 中, 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 广大群众性的、 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1)

 党的建设面临的不利条件

  ①从客观上看, 农民占了绝大多数人口, 中国封建主义思想影响严重, 党员绝大多数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这些新党员所形成的新组织还不能说是广大群众性的, 还不是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都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

 同时, 中共长期在农村和被敌人分割的游击战争环境下, 教育党员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还需要长期努力。②从主观上看, 中共在成立时在思想理论上准备不足, 缺乏长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

 同时共产国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甚至控制过中国共产党, 它对中国共产党的不适当干预和党内教条主义倾向都给党的建设带来特殊困难。

 (2)

 党的建设也有有利条件

  ①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指导, 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础; ②中国工人阶级身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 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性, 党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 ③有一套好的党建理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党建理论。

 3、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党的建设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进行自身建设, 继续进行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①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也是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点。

 ②注重党的组织建设,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

 其基本要求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民主的结合。

 ③注重党的作风建设, 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 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第一, 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 密切联系群众。

 第三, 批评和自我批评。

 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④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

 其基本要求有, 一是开展积极的思想、 路线斗争; 二是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进行; 三是本着“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方针; 四是反对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

 ⑤开展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1942 年延安整风开整风之先河。

 这次整风的重要文件有:

 《改造我们的学习》 、 《整顿党的作风》 、 《反对党八股》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等, 整风运动的方针: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也就是通过“团结——批评——团结”, 达到既要弄清思想, 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学风主要指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中心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因为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在组织关系上和语言文字上的表现。

 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篇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

课讲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另一方面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探索自我革命,在党章这个党的根本大法中对如何进行自我革命进行了长期谋划,形成了初步探索、重要探索、独立探索三个历史阶段。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气,坚持问题导向,党的建设才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提供了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保障,其经验教训也为党继续自我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章对自我革命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为践行初心使命而自我革命的历史。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自我革命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党的一大到四大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一个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没有总纲,只有条文。一大党纲将党的名称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开宗明义指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具体任务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作为一个只有 50 多名党员的小党,实现党的奋斗目标需要坚强的组织保障,严明的纪律约束。为此,一大党纲作出如下要求:首先,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主张和党员身份不得公开,换言之,党员要保守党的秘密;其次,上下级之间要实行监督,特别是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要受到上级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以维护中央权威和全党行动的一致,引导地方正确履行职责;最后,党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不经党的特许,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由于党还处于初创时期,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并无明确界定,也无具体的处分形式。虽然不是党章,但一大党纲已经具备党章属性,实际上起到了代行党章的作用。党纲对党员和党组织纪律规矩的要求奠定了自我革命的最初制度形态。

 1922 年的二大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二大党章首次设置纪律一章,提出了党员必须遵守党

 的纪律,并从言论行动、组织活动、党费缴纳、职责义务、保守秘密等六个方面为党员划定了纪律红线。对于违反以上行为的党员,地方执行委员会“必须开除之”。可见,从严治党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的政治品格。鉴于党员和党组织数量的增加,为了更好保障党的团结统一,二大党章着手探索民主集中制,首次明确了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如违反,上级机关有权对下级机关进行“取消或改组之”。明确规定要维护中央权威,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制定的政策,地方要“执行及宣传”“不得自定政策”。二大党章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要求及处分决定,表明党在自我革命方面邁出了关键一步。

 1923 年的三大党章,对党员要求更为严格。首次规定,党员入党时,须有两位半年党龄以上党员介绍。候补期依身份而定,“劳动者三个月,非劳动者六个月”。入党条件的提高目的是把投机分子和信仰不坚定者排除在外。可见,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绝非空话,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在纪律要求上,首次赋予了党员抗议的权利,并对抗议的具体情形做出规定,“各地方党员半数以上对于执行委员会之命令有抗议时,得提出上级执行委员会判决”。但结果出来之前,仍要执行上级命令。以此保证中央决策最大限度

 得到执行,但又赋予党员及下级组织纠偏的权利,通过抗议使党的决策免于出错或出错之后能够得到纠正。抗议权是党自我革命的典型特征,揭示了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自我革命精神。

 1925 年的四大党章,在自我革命方面最大的亮点是,强调党员必须具备党员意识和纪律意识,任何党员都要在党的组织内接受教育、管理和监督,绝不容许有脱离组织的行为。“凡党员离开其所在地时必须经该地方党部许可,其所前往之地如有党部时必须向该党部报到。”以此奠定了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的理论基础。

 总之,从一大到四大,由于党的规模较小,党员数量最多时不足千人。党在自我革命方面,尽管党纲或者党章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仍然相对基础和笼统,党内自我革命更多靠自律。

 (二)重要探索阶段:党的五大到六大 之所以把五大到六大定位于自我革命的重要探索时期,主要是基于从五大党章开始,党对自我革命的认识更为深刻,开始尝试成立党的监察委员会,用专门机构履行党内监督职责。1927 年的五大党章,在从严治党方面内容更丰富,要求更严格。第一,首次专

 门设置党的建设一章,肯定了党的建设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在前期探索基础上,首次强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出“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产生并发挥领导作用;第二,鉴于党员党组织数量和规模的急剧扩大,反帝反封建任务的艰巨,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单纯依靠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和党员的自律已经不足以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因此,五大党章首次增设了党的监察委员会,保证“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第三,首次细化违纪行为的处罚规定。对于不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或者破坏党的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视情节轻重,对党组织采取警告、改组或解散,对党员则采取警告、公开警告、停止工作,留党察看,直至开除党籍;第四,开始重视党的后备队伍建设。从五大党章开始,专列一章论述党与青年团的关系,明确规定要加强党对共青团的领导,中央委员要任“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8 年的六大党章,是第一次在海外修订的党章,也是最受共产国际影响的一部党章。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部分,“应当迅速而且正确地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进一步强化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从坚

 持民主集中制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看,并无不妥,但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不加分析地绝对服从,实际上埋下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根源。对党员和党组织违纪处分进一步细化,在原有处分形态之外增加了指责形式,处分形态的细化表明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始终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五大和六大党章在自我革命探索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后的十七年时间,基于多种原因,都没有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但党对自我革命的探索从未止步,但期间因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其独立性仍显不足。

 (三)独立探索阶段:党的七大 中国共产党真正开始独立进行自我革命探索始于党的七大党章。1943 年共产国际解散成为党章修改的分水岭。1945 年的七大党章,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制定的党章,彰显了党对自身建设的独自把握和深入思考,毫无疑问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党的建设的集大成者,在党章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价值。第一,首次增设了总纲部分,使党章第一次具备了完整形态。第二,旗帜鲜明指出党的阶级属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先进组织的提法,揭示了党进

 行自我革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党章同时指出,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而且“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为以后两个先锋队的提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把党的奋斗目标分为近期和最终目标。近期目标是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两个目标的有机结合有助于辩证、历史地定位党的奋斗。第四,首次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而产生的科学理论。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表明党既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五,首次在党章中为党员规定了四项义务和四项权利。党员权利与义务规定的从无到有,从零星到成体系,体现了对党员主体地位的尊重。

 总体而言,从一大到七大,党章的多次制定和修改,党的建设从无到有,党员标准从低到高,纪律要求从简到繁,纪律处分逐步细化反映了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全过程,遵循的是从严治党要求,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我革命的显著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第一个历史阶段。党的建设刚刚起步,但因其持久的勇气和毅力,鲜明的问题导向,明确的目标意识,敢于和善于自我革命,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具有影响深远的奠基作用。

 (一)持久的勇气毅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的事业从无到有,奠基立业的时期。这个时期最能考验党的革命能力,最需要党的自我革命,最检验党的政治定力。二十八年,一路走来,极其艰辛。但唯其艰辛,更显宝贵。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能做到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解放;建章立制、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

 中國共产党成立初期只有党员 50 多名,到新中国成立时已经达到 400 多万,党员数量突飞猛进,党的规模呈现量的飞跃。党之所以能够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之所以能够不断克服一个又一危机,解决一个又一问题,取得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根本在于坚

 持从严治党,敢于进行自我革命,并通过自我革命实现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实践证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 党的自我革命不是一时一事、一地一域,而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自我革命就跟进到哪里。只要是党员,不论地位多高,功劳多大,违反了党纪就得严肃处理,这是自我革命的应有之意,否则苏维埃的旗帜就打不下去。因此,谢步升、黄克功、肖玉璧等高级将领被判处死刑,不仅顺应了民心,赢得了支持;更彰显了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决心,“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刀口朝内的勇气。

 (二)鲜明的问题导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并非无病呻吟,也不是单纯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是深刻认识党内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针对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风险考验开展的强身健体工程。******强调:“自我革命本身就是对着问题去的……只有努

 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党员是党的肌体和细胞,管党治党首要的是扎紧入口,根本在于从严。因此,党章的每一次修改,严格党员入党标准是贯穿其中的不变主线,遵守党的纪律是不可触碰的制度底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事关党的领导是否有效,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的探索重点放在基本内涵、基本原则方面,主要是强化党员和党组织的组织纪律性。增设监察委员会这种党内专门的监督机构,意在**党员数量增加后,党内权力运行与制约问题。可以说,党章的历次修改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问题,其思路和举措是守正创新,其根本目的是自我革命。

 (三)明确的目标意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首要目标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近代中国,无数政党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以失败而告终。除了他们所提出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不符合中国国情之外,更为根本在于政党本身的松散性,导致其失去了对人民的组织性和号召性。既然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真正代表人民利益

 的政党,那么自我革命便成为党不能不面对的,不能不解决的问题。没有自我革命,就没有社会革命。

 次要目标是要把党打造成真正能够应对风险挑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无产阶级政党。这就需要党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在领导社会革命的同时,积极探索自我革命之路。一是开展经常性的党内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为突出的党内教育是延安整风运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的执行既解决了党内的突出问题,又保证了全党的团结统一。二是依据党章要求制定相关党内法规。这包括《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在提升党员规矩意识、惩治腐败的同时,也保障了党的生机活力。

 三、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我革命的价值 回顾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自我革命,对党的发展壮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成功以及未来继续自我革命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保障了党的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在的逻辑性,根本在于党的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全国有三百多个政党,

 要在众多政党中脱颖而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践行初心使命,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守住人民的心,仅仅践行党的宗旨还不够,还要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充分吸取历史上无产阶级政党失败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指出,巴黎公社之所以失败在于缺少集中性和纪律性,“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集中的有纪律的党作指挥,以致内部意见分歧,势力分散,而予敌人以可乘之机。”所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保证党的清正廉洁,才有可能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多年的时间中,随着党的发展,党内不时出现了漠视纪律,违反纪律,甚至践踏纪律、贪污腐化的现象,完全与党的宗...

篇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

 代 码 10459

 学号或申请号 201212433120

 密

 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5)

 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矛盾分歧及解决的历史考察

 作 者 姓 名:高嘉微

 导 师 姓 名:程明欣 副教授 学 科 门 类:法

 学

  专 业 名 称:中共党史

 培 养 院 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完 成 时 间:2015 年 5 月

 万方数据

 A thesis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The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ntradiction Difference and Solving between the CPC Leading Level in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1921——1945)

 By :Gao Jia-wei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essor. Cheng Ming-xin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School of Marxism

 May 2015

 万方数据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术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的引用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人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说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讲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

  年

  月

 日

  万方数据

 摘要

 I 摘要

 党的领导层的矛盾分歧,主要是指不同时期党的领导机构内部、党的领导成员之间的矛盾分歧与斗争。

 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代表了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而阶级本身就是一个利害关系群体,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阶级间和阶级内部的矛盾、利益完全可能反应到党内;同时,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也决定党始终处在各种矛盾之中。矛盾不断发生又不断得到解决的矛盾运动,是所有事物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机理同样如此。

 近代中国社会的环境和矛盾既尖锐又复杂,中国共产党引领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复杂性;同时,党自身的成熟、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共产党引领的革命所面对和引发的矛盾都会反映到党内,党的成员自身也因自身主客观环境和状态,难免出现一些矛盾、分歧,甚至是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包括党的领导和决策层。事实上,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内部、领导成员之间,也发生过许多矛盾分歧和冲突。能不能正确处置以及如何处置这些矛盾分歧,直接影响党的事业的成败和党自身的命运。在处置不同的矛盾包括自身内部矛盾的过程中,不仅党自身得到发展,中国革命也得以不断地推动。

 到 1945 年 4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矛盾分歧及其发展经历了五个重要的阶段:建党初期陈独秀与李达、李汉俊之间关于党内民主与集中等问题上的分歧与冲突;1925-1927 年,国民革命展开后围绕民主革命领导权以及对待国民党右派的态度等问题上,党的多数领导骨干与陈独秀等之间的分歧和斗争;1927-1935 年,土地革命兴起和中国革命新道路选择的过程中,毛泽东代表的正确路线与党内连续三次“左”倾,特别是王明“左”倾的分歧与斗争;1935-1936 年长征途中党的多数正确路线代表与张国焘分裂、逃跑路线的分歧与斗争;1938 年-1945 年,中国共产党重新面对王明错误和集中以整风形式解决党内矛盾、思想问题包括领导层矛盾分歧的成功实践。

 建党之初和国民革命时期,党处在幼年,面对中国革命和自身问题,没有万方数据

 摘要

 II 任何经验,因此如同李达、李汉俊与陈独秀之间的分歧以及全党围绕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等问题与陈独秀等之间的冲突,更像是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下发生并解决,同时对中国革命和分歧两方的党的领袖个人都造成较大的危害;土地革命时期,在经历了国民革命中的失败和民主革命新道路探索的成功之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初步积累了正确处置党内矛盾包括党的领导层的矛盾分歧的经验,但是更多由于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体制及其个别领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正常的干扰,使这个时期党的领导层矛盾分歧的解决和发展仍然经历了重大的曲折,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的伤害;在同王明集团的长期、艰苦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相对成熟的正确认识和解决党内矛盾,包括处理领导层矛盾斗争的经验,在延安整风中创造了比较成功和科学地解决党内矛盾分歧问题的一套做法。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表现在许多方面,上世纪 40 年代前期,最终寻求到相对科学的处理党内矛盾斗争,包括领导层矛盾分歧的方法,是党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的快速发展,面对社会主义建设课题的全新性和复杂性,党内的思想认识分歧及执政状态遇到的新问题,仍会反映和发生在党内,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和执政环境遇到的新的矛盾问题,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挑战。

 关键词: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处理矛盾分歧万方数据

 Abstract

 III Abstract The contradiction and differ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is mainly the conflict and struggle in the leading institutions internal or between the leadership members in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The political party is the tool for the class interest and will, while the class itself is an interest group. It has different interest and goal in different times, the contradiction and interest between or within classes may possibly occur in the inner-party,meanwhile,because of the universality and absoluteness of contradiction, the contradiction and difference inevitably exist in the party. The contradiction movement, which occurred and was solved, is the dynamic of things advancement, the proletarian party develops in the same mechanism.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ontradiction is sharp and complex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CPC le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ause, which was complex too, the party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needs a process.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was reflected into the party, and the contradiction was also occurred inevitably in the party members, because of the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factors, even the conflict was material, includ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decision-making level. In fact, many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ccurred in the internal leading institutions and leading members. Can the party correctly solve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se contradictions and difference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uccess of the party cause and the party own fate. In the progress of solving different contradictions, including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the CPC has constantly developed and promote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the contradic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PC leading level experienced five important stages, the first one was about democracy and centralization in the inner-party between Li Da, Li Hanjun and Chen Duxiu in the early period of CPC foundation; the second one was between Chen Duxiu and the most of the party leaderships, which was about the right of leading 万方数据

 Abstract

 IV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attitude on the Kuomintang Rightists in 1925-1927; the third one was occurred in 1927-1935 between Mao Zedong, who was on behalf of the correct route in the CPC, and Left Thought three times, which was represented by Wang Ming; the fourth one was happened in 1935-1936 between the majority right route and divide and escape route, which was represented by Zhang Guotao; the last one was that the CPC solved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form of rectification movement, in the face of Wang Ming error again, which was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nd ide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CPC leading level.

 In the early period of CPC foundation and National Revolution, the CPC was in the youth and faced many problems, Chinese revolution and self-development, it had no practic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i Da, Li Hanjun and Chen Duxiu, the right of leading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Chen Duxiu, were solved naturally, which was damaged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CPC leaders. In the period of Agrarian Revolution, during the failure in National Revolution and the succeed of exploring a new path in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Mao Zedong, who was on behalf of the CPC, initially accumulated experience on solving contradic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party leading level, however, because of the abnormal interference to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PC from Soviet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t was tortuous and difficult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party leading level, which was also damaged Chinese revolution. In the long and difficult struggle to Wang Ming group,the CPC accumulated mature experience on solving contradictions in the inner-party correctly and handling conflicts in party leading level. In Yan"an Rectification Movement, the CPC created successful practice to solve contradic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party. In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the matur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cess performance in many ways, in the early 1940`s, eventually the CPC seek to relative scientific processing inner-party contradiction difference, including leadership method, the contradiction of differences is important sign of the maturity of the Party during this period.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ads the career, in the face of the new sex and the 万方数据

 Abstract

 V complexity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Party"s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differences and the ruling status will meet new problems, still works within the Party, and how to treat correctly and solve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new contradictions problems, ruling environment is 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Key words: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ading Level;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and Difference 万方数据

 目录 VI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绪论 ..................................................... 1 一

 研究背景 ........................................................................................................ 1 (一)

 党内矛盾斗争发生和解决对无产阶级政党事业影响的客观性 ...................... 1 (二)

 党内矛盾分歧发生和解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存在的客观性 ...................... 2 (三)

 党内矛盾分歧发生和解决对于新时期党自身建设及事业影响的客观性 ...... 2 二

 研究现状 ........................................................................................................ 3 (一)

 关于党内矛盾斗争学术研究开展的总体特征 .................................................. 3 (...

推荐访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