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永恒》周国*语录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3-01 12:30:07 来源:网友投稿

《人与永恒》周国*语录1  1、未经失恋的人不懂爱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周国*《人与永恒》  2、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与永恒》周国*语录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人与永恒》周国*语录3篇(完整文档)

《人与永恒》周国*语录1

  1、未经失恋的人不懂爱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周国*《人与永恒》

  2、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周国*《人与永恒》

  3、无聊者自厌 寂寞者自怜 孤独者自足 庸人无聊 天才孤独 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周国*《人与永恒》

  4、爱情常常把人抽空,留下一具空躯壳,然后扬长而去。所以,聪明人始终对爱情有戒心,三思而后行,甚至于干脆不行。——周国*《人与永恒》

  5、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者都不承认现实中有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作生活的智慧。——周国*《人与永恒》

  6、如果我是女人,我将乐意与艺术家交朋友,听他谈作品,发牢骚,讲疯话。但我决不嫁给他。读艺术家的作品是享受,和艺术家一起生活却是苦难。艺术家的爱情大多以不幸结束,责任决不在女人。他心中有地狱,没有人能够引他进入天堂。——周国*《人与永恒》

  7、一切迷恋都凭借幻觉 一切理解都包含误解 一切忠诚都指望报答 一切牺牲都附有条件。——周国*《人与永恒》

  8、你占有一个女人的肉体乃是一种无礼,以后你不再去占有却是一种更可怕的无礼。前者只是侵犯了她的羞耻心,后者却侵犯了她的自尊心。——周国*《人与永恒》

  9、人一看重机会,就难免被机会支配。——周国*《人与永恒》

  10、如果要安宁,你就结婚;如果要自由,你就独身。——周国*《人与永恒》

  11、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周国*《人与永恒》

  12、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周国*《人与永恒》

  13、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之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周国*《人与永恒》

  14、男人是孤独的,在孤独中创造文化。女人是合群的,在合群中传播文化。——周国*《人与永恒

  15、我生*的野心是,靠我的才能使你的魅力不朽,靠你的魅力使我的才能不朽。——周国*《人与永恒》

  16、博学家一辈子说别人说过的话,天才则能说出自己的话,哪怕一辈子只说出一句,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非他说不出来的。这是两者的界限。——周国*《人与永恒》

  17、爱就是做被爱者的保护人的冲动,尽管在旁人看来这种保护毫无必要。——周国*《人与永恒》

  18、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发生危机,恰好表明这个人、这个民族有执拗的精神追求,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麻木。——周国*《人与永恒》

  19、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也许孤独是爱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周国*《人与永恒》

  20、我不知道什么叫爱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张面庞没有使你感觉到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依恋的哀怨,那你肯定没有爱。——周国*《人与永恒》

  21、和太强的人在一起,我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我会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强弱相当的在一起,我才同时感觉到两个人的存在,在两点之间展开了无限的可能性。——周国*《人与永恒》

  22、爱情既是在异性世界中的探险,带来发现的惊喜,也是在某一异性身边的定居,带来家园的安宁。但探险不是猎奇,定居也不是占有。毋宁说,好的爱情是双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脱,以及决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周国*《人与永恒》

  23、生命*静地逝去,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都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突然,遇到阻碍,礁岩崛起,狂风大作,抛起万丈浪。我活着吗?是的,这时候我才觉得我活着。——周国*《人与永恒》

  24、也许,潜藏在真正的爱情背后的是深沉的忧伤,潜藏在现代式的寻欢作乐背后的是空虚。两相比较,前者无限高于后者。——周国*《人与永恒》

  25、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周国*《人与永恒》

  26、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周国*《人与永恒》

  27、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友谊是宽容的,因为宽容而长久。——周国*《人与永恒》

  28、幸福喜欢捉迷藏。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寻找它。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把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寻找它。——周国*《人与永恒》

  29、世界是我的食物。人只用少量时间进食,大部分时间在消化,独处就是我消化世界。——周国*《人与永恒》

  30、你知不知道能做大事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我爸爸跟我说过,放弃爱情的男人,什么事都做不成。

  31、你把事情做成了,扯淡人家都觉得很有道理,你失败了,说得再有道理人家也觉得是扯淡。

  32、别扯女人,打架只是我们两家主仆男人之间事情。

  33、鼾声,响屁,饱嗝,这些声响之所以使人觉得愚蠢,是因为它们暴露了人的动物性一面。

  34、有感情的人,遇到的问题总会特别多因为感情会让一点小事,放大许多许多倍只要有感情的牵扯,女人就会多想,男人就会多变在爱情之下,没有人可以理智的去思考有时候,爱情就像战争,没有输赢,只有伤心

  35、我皱着眉头。你问我想干什么?我想把天下发出噪音的金属器具,从刀锯斧刨,到机器马达,统统投进熔炉,然后铸成一座沉默的雕像。

  36、只要有感情的牵扯,女人就会多想,男人就会多变。

  37、一种女人把男人当作养料来喂她的虚荣,另一种女人把她的虚荣当作养料来喂男人。

  38、男人是被逻辑的引线放逐的风筝,他在风中飘摇,向天空奋飞,直到精疲力尽,逻辑的引线断了,终于坠落在地面,回到女人的怀抱。

  39、每个人的个性是一段早已写就的文字,事件则给它打上了重点符号。

  40、人这脆弱的芦苇是需要把另一支芦苇想象成自己的根的。

  41、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象。

  42、当庸俗冒充崇高招摇过市时,崇高便羞于出门,它躲了起来。

  43、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

  44、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

  45、女人总是把大道理扯成小事情,男人总是把小事情扯成大道理。

  46、如果说短暂的分离促进爱情,长久的分离扼杀爱情,那么,结婚倒是比不结婚占据着一个有利的地位,因为它本身是排除长久的分离的,我们只需要为它适当安排一些短暂的分离就行了。

  47、灵魂是种子,它可以在知识之水的浇淋下长成参天大树,也可以在知识之水的浸泡下发成一颗绿豆芽。

  48、住宅危机导致了诗和哲学的生态危机。

  49、爱情是人生最美丽的梦,要用理性的刀刃去解。

  50、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的人来说,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账本上没有支出。这种人尽管敏感,却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在他眼里,现实生活中的福祸得失已经降为次要的东西,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了补偿。

《人与永恒》周国*语录2

  1、真正的悟者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和智慧,使他身在红尘却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人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2、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穷尽人间各种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快地活。“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

  3、谁的经历不是*凡而又*凡?内心经历的不同才在人与人之间铺设了巨大的鸿沟。

  4、在人生画面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一笔。

  5、一切最高的奖励和惩罚都不是外加的,而是行为者本身给行为者造成的精神后果。

  高尚是对高尚者的最高奖励,卑劣是对卑劣者的最大惩罚。

  6、天性健康者容易彼此理解;天生病态者之间往往互相隔膜。

  7、 利益常借信仰之名交战。

  8、在自由竞争状态,自然选择淘汰了劣者;在专制状态,人工选择淘汰了优者。惟有*庸者永远幸免,有最耐久的生命力。

  9、大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和。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计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

  10、 幽默是受伤的心灵发出的健康机智宽容的微笑。有超脱才有幽默。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

  11、自嘲就是居高临下地看待自己的"弱点。自嘲混合了优越感和无奈感。自嘲使自嘲者居于自己之上。聪明者嘲笑自己的失误。

  12、在较量中,情绪激动的一方必居于劣势。

  种种强烈的情绪,愤怒或痛苦的姿态,如果没有观众在场,其中有多少能坚持下去。

  13、一个人只要不讨厌自己,是不该怕无聊的。不读别的书,正好仔细读自己的灵魂这本书。

  14、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就无严肃可言。*庸就是最大的不严肃。最高的严肃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地做的事,这是最高的智慧。

  15、给人最大快乐的是人,给人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16、智慧无国籍。全人类共同创造了各民族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

  17、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

  18、每一个问题至少有两个相反的答案。

  19、"邦无道"时,能逃就逃,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会装傻则更妙。

  20、 怀疑来自过分认真。


《人与永恒》周国*语录3篇扩展阅读


《人与永恒》周国*语录3篇(扩展1)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3篇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1

  大学时代,周国*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国内作家之一,十分赞赏他的直白朴素。

  多年后,重读他的《人与永恒》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感悟,曾经把精妙绝句摘抄在笔记本上的习惯也未曾更改。

  或许,正如周国*所言,在思想的碰撞中,既有共鸣、又有抗争,谴责或辩护,都过于狭隘,这种对话式的理解才可以称作"读书"。

  和《人与永恒》的这次"碰面",机缘巧合自朋友说了一句话:"根本问题是不可讨论的,枝节问题又是不必讨论的。

  "翻开尘封多年的学生时代的笔记本,这是我初读《人与永恒》时摘抄的第一句话。

  大学的课程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辩论题、讨论会,在庸长的论词中援引几句先哲的思想精髓,会为论点增色不少,如能恰入题眼,更会赢得掌声阵阵。

  由此可见,年轻人总是虚荣的,喜欢浮夸的存在感。

  《人与永恒》的出版,在作者看来也是出乎意料的。

  随性而为的札记,成了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无需用意雕琢、语句通顺即成,全凭"感知"二字描述思绪过往。

  作者写得自得其乐,不曾生憋硬造,读者也看得随性自由,不受苦涩折磨。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简单、美好,缺少一本书常态的连贯性,而这正可以适应不同情景、心态下,我们的阅读需要。

  短则十余字,多则百余字,有篇章、有段落,喜欢的句子多看上两遍,不解的,大可翻页而过,这般不受阅读次序、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随心浏览,或许只有随笔类的读物方能做到。

  阅读也是一种抗争,与作者思想的抗争,与本我的抗争。

  书中的所思所感,有些确切朴实有理,有些则稍显偏颇激荡;有醍醐灌顶的拍案叫绝,亦有付之一笑的不以为然,但这都不足以为《人与永恒》盖棺定论,毕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人生妙事,这才是读书的乐趣、阅读的真谛。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2

  周老七年的随意点滴,猛然回首,竟筑成了一本《人与永恒》。

  里面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生动的词藻修饰。有的只是看似消极,却极具质朴的东西——“只有质朴的东西才能真正打动心灵”,因为它简洁地丰富,*淡地深刻。它只是需要我们用一颗安宁的"心去细细咀嚼,并与周老对话,产生共鸣,亦或各抒己见。

  书中,关于死亡、关于时间与永恒、关于幸福、关于男人女人、关于态度、关于精神现象……太多存在于“人与永恒”之中的关于。其中,全然都是生活的点滴,都是我们无意或有意刻下的颜色。

  看时,感慨周老思想的独特与广博,但那毕竟是别人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一直说着别人的理论和思想的博学家并非我、我们所追求和期待的。

  以前中学的课本中,毕大妈眼中的幸福是:如金色的马车,从我们身旁走过,而幸福就是掠过后,我们捡起的鬃毛。我们往往轻易与之错过。周老眼中的幸福是:一个心思诡谲的女神——眼光并不势利,权利能支配一切,却支配不了命运。金钱能买来一切,却买不来幸福。而我眼中的幸福呢?我只希望能常在云雾中还能看清自己,在短暂的本色中,多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多为母亲增添一些笑容。忽然间,想起《大兵小将》中那质朴的民歌“一条大路哟通呀通我家…五亩良田哟种点啥……”

  “人与永恒”我决不苛求自己本为人的永恒,但会努力让自己活得并不短暂。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3

  一直在琢磨精心挑选哪本书来写下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我在无数次的抉择与舍弃中终于邂逅一本与我产生共鸣的书籍,其中周国*先生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人生的展望和总结,对于我这个正处于人生萌芽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颇有感悟和启迪的,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沉淀的心情细细咀嚼字里行间的深邃灵魂的洞悉,仿佛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在他生命的尽头对人生经历和体验的呐喊和思量,周国*先生正由于历经生活与事业的不断磨练而羽翼丰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浓缩的精华—《人与永恒》。

  《人与永恒》这本书对于周国*先生来说感到十分出人意料,他提到是他随笔写下的一些随感的结集,他根本没想到要发表,但后来却成了最受欢迎之作,许多读者包括我在内都十分喜欢这本书,都把它翻烂了,或者把其中的许多句子抄在笔记本。它对于作者而言,记录的仿佛是思念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脑里,很容易引起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怀疑,因此获得了包括我在内的读者的喜爱。

  《人与永恒》是作者许多年里陆续写下的,对于对于同一问题难免有不同的说法,会给人自相矛盾的印象,但恰恰是这种不想抹*矛盾,追求表面统一的不同寻常的做法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找到了在人性与人生之间的那一丝真实和*衡。人生种种大谜,谁也不可能找到最终的谜底,也许每个谜都有无数个谜底,因而就没有谜。似乎周国*先生的兴趣就在于猜谜,而当每次似乎谜底被猜中,却发现真正的谜底游离我们后退一步时,我们就觉得这谜底更有趣了。而全书的标题来源于书中的第一个题目最后一个题目的合并。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两极之间有幻化无穷的人生之谜,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真实、美、哲学与艺术、写作、天才、女人和男人,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和体验。或者就是在这些优美又朴实让我对人性与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与重新定位,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中更加的完善与改进,也许这对于我来说,已经十分满足,这也是我无比喜爱这本书籍和无比欣赏作者思绪的更加贴切的原因。

  全书从做人与做事、生命与永恒、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做了具体的阐述与表达,十分细腻而真实的表达了无数人内心的想法,使处于迷茫而困惑期的我们沉下心来仔细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合理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理性的对待自己的生命,教给我们许多做人处事的方法,以及对自己学习与工作都保持良好的态度,它无一不一次次的直斥社会的许多现实以及社会的良知和人情的冷暖,启发我们更加清醒的审视自己的态度以及在对待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技巧,是我们回归原始,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找一片净土,沉淀下来,扎根于此,找到真实的自我,而非是随波逐流,在高楼大厦、海市蜃楼的浮华和紧张拼命地为自己生存中因为某些利益而丧失了自我,淹没在人潮的海洋里,越陷越深,最后无法自拔。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良多。或许是其中不乏许多思想与我产生了共鸣,或许是读完某些经典句子给我的启迪和思考,或许是给我在人性与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周国*先生的书籍我个人觉得值得一看,虽然有些是随感,但浓缩的是精华,伴随着它成长,我想我会走得更远,更加地理智与成熟。


《人与永恒》周国*语录3篇(扩展2)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与永恒》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与永恒》读后感1

  非常喜欢《人与永恒》中作者周国*给自己定的一个原则“每天夜晚,每个周末,每年年底,只属于我自己。在这些时间里,我不做任何履约交差的事情,而只读我自己想读的书,只写我自己想写的东西。如果不想读不想写,我就什么也不做,宁肯闲着,也决不应付差事。差事是应付不完的,唯一的办法是人为地加以限制,确保自己的自由时间。”

  也许有人会说这还不容易吗?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许一天一周一个月不难,但长时间坚持绝非易事。一个人倘若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持久的恒心,没有相当的定力,是不可能确保自己自由的时间的。

  闲云这一年多坚持写博,也在努力做到不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确保自己的自由时间,还一个本色的自己,尝到了如此度过每一天的快乐与充实,幸福与满足。

  有两种人不老

  人,都是凡胎肉身,怎么会不老呢?起初,闲云想这应该是指思想不老吧?

  读了《人与永恒》,闲云知道了“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想来作者所言极是——“永恒”和“瞬时”这两者是时间的两极,生活在两级的状态怎么老呢?

  幽默与智慧

  闲云一直欣赏能把玩笑开得恰到好处的人,幽默是一个人智慧的外在表现。遗憾的是“*人是一个老是开会而很少开玩笑的民族。”所以,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似乎多了一些严肃与凝重,少了一些活泼与轻松。这大概就是缺乏幽默感的表现。

  “智慧的人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欣赏敌手的聪明的议论,即使听到骂自己的俏皮话也会宽怀一笑。”《人与永恒》如是说。

  闲云以为智慧应该是美丽的。智者会有更优雅的风度,更宽广的胸怀,更得体的举止,因而才会将“幽默”拿捏得恰到好处,彰显“智慧”的夺目光彩。

  精神洁癖的人

  读《人与永恒》之前,闲云只听说过有洁癖之人,还从未听说过有精神洁癖的人。

  时至今日,才知晓“有精神洁癖的人在污蔑面前最缺乏自卫能力,*时他不屑于防人,因为他觉得放人之心也玷污了自己精神上的清白。一旦污水泼来,他又不屑于洗刷,他的洁癖使他不肯触碰污水,哪怕这污水此刻就在他自己身上,于是他只好怀着厌恶之心忍受。”

  看来,人,最好不要走极端。你可以讲卫生,但不要达到“洁癖”的程度;你可以精神洁净,但不要达到“精神洁癖”程度。一旦与“洁癖”相关联,就成了病态之人。

  成语恰到好处:恰:恰好。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如:清·况周颐《惠风词话》卷一:“恰到好处,恰够消息。毋不及,毋太过。”又如:只是*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成语*心静气:*心静气[píng xīn jìng qì],意指形容心情*和,态度冷静。语本《韩诗外传·卷二》。[源]《韩诗外传·卷二》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於子贱,子贱曰:“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劳。”人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心气,而百官理,任其数而已。巫马期则不然乎!然事惟劳力,教诏虽治,犹未至也。《诗》曰:“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典故]“*心静气”原作“*心气”。心,指心情。气,可指脾气,也可借指态度。心情能保持*和,脾气自然就会控制得当,态度也会冷静。据《韩诗外传·卷二》载,孔子的高徒宓子贱接受鲁国国君的任命,到单父这个地方担任县令。在任期间,他很少外出,而且常常悠闲地弹琴自娱,但是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前任县令巫马期见了十分讶异,因为他在任时,为了治理政事,可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日以继夜的工作。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子贱回答说:“那是因为我能任用人才,你却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广任人才,许多人一起分担工作,自然轻松悠闲得多;凭一己之力,工作全集中在一人身上,当然就会很辛苦啊!”後人评论宓子贱的作法,说他是让自己的身体闲散,但是注意力与心思却很集中,以*和冷静的心情和脾气来处理政务,其下百官自然能随之条理分明地治事。所以,做事时一昧地埋头苦干,事必躬亲,不如先做好全盘规画,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也就是像宓子贱“佚四肢,全耳目,*心气”,如此才是使事情更有效率的方法。後来“*心静气”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心情*和,态度冷静。

《人与永恒》读后感2

  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感受,尚不成熟,也不知在往后岁月里是否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现在我也不愿别人来指指点点的,也不接受批判。

  因为自己生病,还有懒惰慢慢悠悠的才读完了周先生的《人与永恒》,生病是真,也是为自己的懒惰找个心安理得的借口,来让自己好不那么备受内心的煎熬。

  孤独、艺术、哲学、诗、真诚。你看,现在回想又到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么,读书,有时也会觉得自己可笑,看的时候,总在被书中的观点,说法震撼也好,不同意也好,等合上书本,还是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想安慰自己说虽然现在不记得,但是它已经融在我的观点了,等需要用的时候,它就会出现的,什么时候要用,考虑问题还是向别人卖弄自己的时候呢?我也不太清楚了,事实上,连那时候自己能否想起那些所谓融进自己观点里的别人的观点都不太清楚。我实在是看不上那些时时刻刻卖弄自己的人,但我也很难保证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尤其是最近发现,自己所瞧不上别人身上的点,也是自己所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是自己从未发现而已,越是这样,越看不上那些人,越看不上那些人,也就越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许一直以来讨厌的是那些自己在无意识的时候扮演的“角色”,总归还是觉得有些可笑。

  “老是听别人发表同样的见解和感叹,我会感到乏味。不过我知道,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更乏味,他们从我这里甚至连见解和感叹也听不到,我不愿重复,又拿不出新的,于是只把沉默给他们。与人共享沉默未免太古怪,所以,我躲了起来……”何尝不是呢?只能听到别人同样的“见解”,感到无聊至极,陈芝麻烂谷子拿出来再嚼,实在是让我听的难受。不想对着这样的观点拍手叫好,告诉对方你真有想法。我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或许也是这样,只是他们很友善,没有如我这般苛刻的对待我,我开始逃离,现在不愿再随意与人谈论这些话题,总是会觉得对方太年轻气盛,就如“谈愁的都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郎,而饱经人生沧桑的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刚二十出头的年纪,也不敢说自己不是那少年郎,所以就更不敢随意的发表自己的“正解”,好在,我还是一个幸运的人,身边总归是有一两个愿意听我讲,我也愿意好好听他们观点的人。一想到这里,总觉得自己是何其幸运啊。

  “真正有独特个性的人并不竭力显示自己的独特,他不怕自己显得与旁人一样。那些时时处处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虚荣心十足的*庸之辈。”周先生的文笔好生犀利,处处打到人性的弱点,着实给年轻人好好的讲了一堂课。只是,这远远不够,人们受到讽刺,会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心态(智)的改变从不在一朝一夕,难免为了改变而改变,最终落入到“角色”切换的闹剧中。周先生这话,应是我好好挂在床头来警示自己的,若有朝一日能走出虚荣心十足的*庸之辈的困境,这便是少了许多烦恼吧,我也希望这一日能早些到来。

  在看到先生关于艺术家的描述部分,实在是很难不想起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角色啊,还记得前些个月和朋友谈起,他说很少有人可以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然而我看到的包括我问到其他人,人人都对这个主角赞不绝口,给出的理由也千篇一律,我很好奇,人们对他的赞扬在那千篇一律的背后,有多少是跟随潮流,好吧,我承认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只是在想安慰自己而已。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他的艺术水*高超,但是艺术与生活、与责任是不相容的吗?只有置身地狱才能觉得自己是以旁观者来审视这一切,才追求到全面的美?凭借一个人的才,便可以忽视一个人的德,因为书中的主角光环,便成了自由的化身,理想的热爱,成了人人敬仰的追求,放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行为还有多少人会吹捧,我真想听听那些人在那是的发言会是什么样,我实在是很难觉得这不可笑。虽然极度讨厌他们听完我的说法之后一副居高临下“你不懂”的样子,但我能理解他们千遍一律的解释,只是我们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他们的角度或说法,在网上冲浪一下就一目了然,我承认我是带有偏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要摆脱从来都是自己那颗迟钝的心和不够聪明的大脑,要摆脱环境的限制,你需要更好的方法。或许我并不是那个被极被需要的自由的灵魂。我欣赏艺术家,也欣赏他们的作品,但我绝不会和他们有太多的交集。

  “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真诚受到玩弄,其狼狈不亚于虚伪受到揭露。”圆滑世故总在被人们所嘲讽,人们嘲讽的对象终究还是他们自己。多有趣呀,也是前段时间发生的故事,现实的事情却在书本中再现,是我在和一个朋友分享自己的人际交往小技巧,现在却觉得自己所作的很没有必要,本来自己知道即可,还多此一举的分享给别人。但也是证明了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很多场合不是不讲真诚,只是展现了另一个真实的自己的角色吧,毕竟人是多面的,在合适的时候展现出来合适的角色即可,但长久相处的关系却很难如此,有太多面是自己无意识展现的,久而久之也就展现了所有面,但也不要忘记最亲近的人最光彩的那面,因为那是最容易被生活的茶米油盐所掩盖的。

  “文人最难戒的毛病是卖弄。说句公道话,文字本身就诱惑他们这样做。他们惯于用文字表达自己,而文字总是要给人看的,这就很容易使他们的表达变成一种表演,使他们的独白变成一种演讲。他们走近文字如同走近一扇面向公众的窗口,不由自主地要摆好姿势。有时候他们拉上窗帘,但故意让屋里的灯亮着,以便把他们的孤独、忧伤、痛苦等等适当地投在窗帘上,形成一幅优美的剪影。即使他们力戒卖弄,决心真实,也不能担保这诉诸文字的真实不是又一种卖弄。”文人的卖弄也难全怪文人,毕竟写在作文纸上,或呈现在那一亩三分电子屏上,一篇慵懒的散文有多少普通人能看两眼就知道作家水*的,总归华丽的文字更吸引人的眼球,更讽刺的事情,好的文章从来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但是人们总会被华丽的辞藻夺去了目光,从而来判定作者的文学功底。就像短视频/自媒体时代,视频市场从几十分钟到几分钟再到几秒,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因为这样高强度的刺激足够满足自己空虚,一眼即可选出高下。时代在进步,但在某些方面我们更喜欢上个世纪,却也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在上个世纪生存,于是想追求一个自己构想的各个时代的长处相结合而成的完美时代。

《人与永恒》读后感3

  周国*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写下的内心的感思,书中道出了人生真谛。我读后的感想如下,特与大家分享!

  一、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

  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周先生说“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适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我想开花是生命的过程。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是呼吸之间,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心情大多是相似的:悲伤与快乐!与其悲伤生活还不如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

  二、对自我能力的重新认识。

  周先生语录:“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此书让我心灵沉淀,免除浮躁。懂得去学会享受孤独。

  三、对以前的我产生思考。

  我活着,不单是为了体验生活,辛酸的,痛苦的,这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欢乐和痛苦是我们应具备的。我们生活在眼前,不能忘记了永恒和无限,不能忘掉了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这本书,《人与永恒》,让我思考永恒,鞭策自己做个有深度的人,学会从容,试着坦然!

《人与永恒》读后感4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人与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定理一: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

  定理三: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痛苦。

  对我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终点无非就是一个终结,但我还是在寻找,寻找生活中属于我的幸福,当让有时也会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门。高三的我会因为作业写到很晚而发出一种无名怒火,仇视时间的催促和高考的审查。我会因为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好而担心一周。我会因为一大早起来带着瞌睡,顶着寒冷上学而抱怨。

  可是,这些痛苦并非不可忍受的,何不在忍受过后笑一笑呢?仔细观察,幸福可谓无处不在。顶着寒冷回家后桌上热水带来的温暖,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的付出,家人团聚后坐在一起聊天的快乐,身边每个人的笑容,给我的不都是一种幸福吗?对幸福我不再渴求太多,因为我已拥有很多;对痛苦我不再厌恶太多,幸福会填补这片空白…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会藏在未来引领我们去寻找他,但当我们匆匆走过后,去发现幸福只能在记忆中找到。难道幸福这么难得到吗?还是我们普遍善于舍弃呢?珍惜身边的幸福,那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幸福与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会努力去感受——幸福与痛苦存在的那种充实!

  最近看了周国*的《人与永恒》,感触良多,我很欣赏他的作风,这是一个人独特的风格。这本书全是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出来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他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所表现出来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我喜欢*静的生活,与其浪费时间争吵,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人与永恒》读后感5

  《人与永恒》是周国*的代表作之一,他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其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幸福和痛苦、时间和永恒等多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其中《自然和生命》篇章給身处与泥土打交道的我带来一股清风之余,也使我开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对于生命的含义,也许大部分人所联想到的是人生。然而“天下生命原是一家”,自然是生命的原始起点,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心,世间最难以控制的东西,在一片小小的自然生命中得以复苏。

  春天,暖暖的空气开始怀抱着你,渐渐萌芽的枝条开始无限地伸入广阔的天空。随风飘扬的柳絮在阳光中显得朦胧而悠散。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也许正在忙碌地制定种种目标以丰富自己的生命,而你可知隔绝自然的人生是充满寂寞和孤独的吗?那是心无法在自然生命中释放的寂寞和孤独。

  夏天,你还记得浓密的香樟留在地面上的斑驳树影吗?你还记得在烈日下被晒的微微发烫的脸颊吗?你还记得气宇轩昂的少年迎风吹拂的白衬衫吗?这些温暖和美好的小细节构成了难以言之奇妙的生命,生命就是那夏日的迟暮,需要你融入其中而非等待它拥抱你。融入生命是自然的行为,是一种安静地潜移默化的力量。夏日磅礴的大雨也能弹奏出生命的乐章,夏日的微风将生命吹成绽放的花瓣。

  秋天,这个季节在构成四分之一的生命的同时更让你和我融入生命之中。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生命是在欢乐和悲伤之中交替延续的。生命的妙处在于不是像知识那样可以言传身教,更多的在于感悟。一片旋转凋零的落叶,一朵来自晴空的浮云,一只飞翔于红霞的孤鹫,所藴含的是生命的启示。思绪融入这自然生命的本质,那么你也会迁移地融入自身的微妙生命中。

  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不听话的停留在发丝上,手心的温度也随着一阵呼啸而过的风迅速下降。偏偏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的离别,生活的烦恼,亲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你是选着逃避吗?逃避所解决的暂时的痛苦,而更好的方法是将其融入,坦然面对。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我眼中的融入生命,是将自然的生命融入人的生命,而人的生命是要既融入痛苦又融入欢乐的结合体。春夏秋冬的循环便组成了生命,人没有永恒的生命,但人可以思量生命并且主导它。正如周国*所言:“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时此刻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

《人与永恒》读后感6

  《人与永恒》是周国*先生的著作,我利用闲暇时间有幸拜读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他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悟。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本身并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于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的过程!生与死,自然与生命,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在阅读了这本书后,也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尤其是书中对与幸福与痛苦的解说,让我不断的去思考。

  定理一: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由此得出定理三: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痛苦。对我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终点无非就是一个终结,但我还是在寻找,寻找生活中属于我的幸福,当让有时也会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门。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会藏在未来引领我们去寻找他,但当我们匆匆走过后,去发现幸福只能在记忆中找到。难道幸福这么难得到吗?还是我们普遍善于舍弃呢?珍惜身边的幸福,那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幸福与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会努力去感受——幸福与痛苦存在的那种充实!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人与永恒》读后感7

  我喜欢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_包括弱点。

  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们,这样,我们对己对人都不会太苛求了

  那些有着明显弱点的人更使我感到亲切。

  没有一种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人性是有弱点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认识到这一点,对人对己的态度或许会更宽容、更*和了吧。

  给人带来最大快乐的是人,给人带来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受人际关系的影响越大,快乐常在,痛苦也不会少,你既离不开人群,那就要学会坦然面对这样的痛苦。

  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很生动形象的比喻。记得不要忘记开花哦!

  心理学家们说:首先有欲望,然后才有禁忌。但事情还有另一面:首先有禁忌,然后才有触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在儿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证。

  许多无关紧要的禁忌,反倒刺激或诱惑了人们触犯禁忌的欲望。这一现象真该引起父母、广大教育工作者,各类管理者的反思啊!

  每个人的个性是一段早已写就的文字,事件则给它打上了重点符号。

  人的个性是天性与后天环境熏陶的结果,人生中一个又一个事件一方面作为人的个性的展示*台,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人的个性特征,同时又断面强化着人的个性品质。

  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淼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并非是人此一时彼一时地不靠谱,不同状况下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因为人终究是社会化的动物,需要的只是适度的自由和解脱罢。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

  人的一生中快乐与痛苦往往如影随形,假如我们能够把痛苦和欢乐当作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那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幸福无比的!

  生命*静地流逝,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突然,遇到了阻碍,礁岩崛起,狂风大作,抛起万丈浪。我活着吗是的,这时候我才觉得我活着。

  静如止水的日子里,人往往会倍感无聊,波澜壮阔却又不是谁都能承受的。人到底要怎么样的生活呢?!

  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

  直接面对自然和生命,人世间的一切都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象

  别太在意结果,真诚地爱过,深切地痛过,此生足矣!

  我不知道什么叫爱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张脸庞没有使你感觉到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依恋的哀愁,那你肯定还没有爱。

  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但我明白我爱或者是不爱。

  人们常说,爱情使人丧失自我。但还有相反的情形:爱情使人发现自我。在爱人面前,谁不是突然惊喜地发现,他自己原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来还有这么多*时疏忽的好东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献给爱人,于是他寻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献的愿望导致了发现。没有呈献的愿望,也许一辈子发现不了。

  与其说有理解才有爱,毋宁说有爱才有理解。爱一个人,一本书,一件艺术品,就会反复玩味这个人的一言一行,这本书的一字一句,这件作品的细枝末节,自以为揣摩出了某种深长意味,于是,"理解"了。

  理解未必产生爱,但是爱了就会有也渴望有更多的理解。

  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

  那永远闪烁的是爱的光芒,人是向光性的动物吧,一生为爱而奔波劳碌,即使如飞蛾扑火一样也在所不惜。

  爱情与事业,人生的两大追求,其实质为一,均是自我确认的方式。爱情是通过某一异性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事业是通过社会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

  自我价值的确认是否也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呢?

  让我们承认,无论短暂的邂逅,还是长久的纠缠,无论相识恨晚的无奈,还是终成眷属的有情,无论倾注了巨大激情的冲突,还是伴随着细小争吵的和谐,这一切都是爱情。每个活生生的人的爱情经历不是一座静止的纪念碑,而是一道流动的江河。当我们回顾往事时,我们自己不必否认、更不该要求对方否认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条支流或一朵浪花。

《人与永恒》读后感8

  《人与永恒》是周国*随手写下的一些随感的结集,它展现了生与死、爱与孤独、真实、美、哲学与艺术、写作、天才等等的广阔领域。

  周国*在他的小书里说,“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为物伤其类:自己也会死。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为殊途同归:自己也得死。”可能是因为年轻吧,路还很长,我还不曾想到因最终会死而同情自己。但是,我却因经历别人的死而心生感触。其实,对于死,人并不是本能的害怕的,它给带来的伤心绝望,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最终会死,而是因为看到自己的至亲至爱在自己眼前死去。我看到过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向上天祈求,让他们代替孩子死。这让我觉得,许多人其实是不畏自己死的,而是担心他人死。然而无论是谁死,最后大家也都“殊途同归”:死。曾经,我因为一个至亲的离世而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正如无人不知的谁都必须死,我也深知这个道理。但是,就是不能释怀。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老师对我说,“人就是这样的,来这世上一趟,做完了他该做的事,他也就走了。”多么微妙,我顿时放下心中所有的阴郁。在所有的主题中,我最喜欢“幸福与痛苦”作者写道:“幸福是有限的,因为上帝的赐予本来就是有限的。痛苦是有限的,因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我们总是一味地追求幸福,缺刻意避开痛苦。其实,幸福与痛苦的地位是*等的,只是人气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因为我们的偏见。然而,作者确认为幸福都是在痛苦中破茧而出,换句话说,我们不可以把幸福与痛苦看得太肤浅。

  我没有周国*先生那样的智慧,但我还是会学着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人与永恒》读后感9

  我崇拜周国*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他的文章中,我总能发现他的许多观点都是自己想说,而又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的想法。

  特摘录周国*在《人与永恒》的几个片段: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损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如果带来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越在乎越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

  年轻人没有什么可回忆,于是就展望。老年人没有什么可展望,于是就回忆。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重感情就难免会软弱,求完美就难免有遗憾。也许,宽容自己这一点软弱,我们就能坚持;接受人生这一点遗憾,我们就能*静。

  一个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会羡慕别人的好运气,尤其不羡慕低能儿的好运气。

  健谈者往往耐不得寂寞,因为他需要听众。寡言者也需要听众,但这听众多半是他自己,所以他比较安于独处。

  知道痛苦的价值的人,不会轻易向别人泄露和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是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

  和太强的人在一起,我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我会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强弱相当的人在一起,我才同时感觉到两个人的存在,在两点之间展开了无限的可能性。

《人与永恒》读后感10

  我崇拜周国*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他的文章中,我总能发现他的许多观点都是自己想说,而又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的想法。一直渴望恬淡而*静的生活,不需要欢笑,同样也不会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碍,害怕礁岩崛起,狂风大作的海面将我淹没。读了《人与永恒》才突然明白,人生最可悲的,便是生命力的乏弱!

  周国*先生通过文字,阐述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看法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虽然只是短小的几段文字,却足以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不禁对以前的自己产生思考。

  我之所以渴望*淡,是怕自己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怕不再*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磨难。所以,我屈服于*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静的湖水。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时时刻刻体验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之美。欢乐和痛苦才是我们应具备的表情。然而,这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倒像是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没有表情,被一个个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笼罩着。我们总生活在眼前,忘记了永恒和无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对人的思考。“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大概也是人类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吧,因为人是有着复杂而强大的内心世界的。“也许,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是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不管何种人追求着何种目标,其最大的意义仍是在过程中。“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大概没有多少个人是不羡慕那些成功的光环的吧,而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了欣赏阶段,然后忘了自己可以走近,又或者,根本不愿意花力气走近,所以只能一直在仰望,始终不会被仰望。

  淡看爱情。没有人能给爱情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爱情就是一个个发生的事实,谁能把这些事实一一罗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存在永恒这样的泡沫,因为永恒的东西只有时间。但是,那些关于永恒的誓言还是可以说的,因为情到深时人就需要表达出来。即使一切终将暗淡,但那些被爱的目光渡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会闪着耀眼的光芒。

  享受孤独。“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人生只是一个过程,终归是要逝去的,无论是哪种活法。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孤独的害怕,它会一步步蚕食人的心,最后把孤独变成一股常人无法承受的重量,直至人崩溃。然而,一旦人学会了承受孤独,并从孤独中找到自处的方式,孤独便会成为自己的优势,可以帮助自己看清自己以及自己以外的很多很多。只要够勇敢,就会发现,孤独,其实有时候是一种心灵的休憩与复原。

  超脱人生。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生之得失,于浩瀚的宇宙,实在是不算是什么。也许有人会反驳,自身的得失对宇宙也许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但是当我只关注自己的时候,那便是大事。或许吧,个人得失对于个人来说的确算是大事,但是我只是提倡那一种生活态度,得得失失,都是难免的,但是何必拘泥于那些已成事实的事实,不如退后一步抬头看看也许还是湛蓝的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幽默和自嘲。我不是伟人,没能力为人类为社会为这个世界做任何大贡献,但是我从来不会否认自己的生存价值。我让自己变得幽默,努力娱乐旁人,更娱乐自己。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可以让自己的心尽可能地保持活力。我也喜欢自嘲,会自嘲的人,才能使自己居于自己之上,从而也居于自己的敌手之上,占据了一个优势的地位,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太多的尴尬之中。自嘲还可以使敌手的一切可能的嘲笑丧失了杀伤力,就像一个盾牌,挡住自己与迎面而来的伤害,所以,何乐而不自嘲?

  “生命”这个词,也许已经有无数的人追寻过他。但他却永远笼罩在一张神秘的面纱下。每个人对生命的认识便为他绘制出了一张张各具特色脸谱。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一张脸正在告诉你:“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人与永恒》读后感11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周国*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人与永恒》是周国*的代表作之一,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他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让我们从中收获了智慧和超然。

  第一次看到周国*这本《人与永恒》完全出自偶然,在图书馆里来回转,一直找不到很感兴趣的书,然后就这样发现了它。这样一本随笔,一句或者一段话都足以给人无尽感触。

  人说随感录的可贵在于真实,在于字字珠玑而又凝炼传神,就这个意义而言,周国*的随感处处呈现出单纯而练达、质朴而传神的精巧之美。这本书中没有很难懂的术语,相反却是用很易懂的语言来写,让我们可以简单的阅读,留下无尽的思考。

  我记得书中有很多话题,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有关于爱。

  “给爱情划界时,不妨宽容一些,以便为人生种种美好的遭遇保留怀念的权利。”这句话正出自《人与永恒》。我想,我们每个人对爱情的要求都很苛刻,起码我是,我要的爱情不要丝毫懈怠,我要全心全意,只是这样的爱情似乎真的不能长久,还会以彼此的恨来结束。看到这句话时,我想了很多,也许爱情真的需要宽容。

  “不要以成败论人生,也不要以成败爱情。”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谁对谁错,就算最后两个人各奔东西,就此分离,也不是爱情的失败。拥有过,存在过,那就是最美好的,就算只剩回忆,也一样值得珍惜。

  “一切终将暗淡,未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有爱情存在的日子,永远都会闪烁,那是一段有价值的回忆,因为爱,所以美丽。

  “爱一个人,就是心疼一个人……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在这茫茫宇宙间,有谁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儿……”我特别喜欢这段话,每个人都有自己软弱的一面,没有谁能永远坚强,我们都需要被人疼,需要那种被人关心与呵护的感觉,我们不过是*凡人……

  除却爱情,书中还有很多给人以思考的话语,在人生的旅途上,细细品读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你会收获更多。

《人与永恒》读后感12

  《人与永恒》是周国*随手写下的点滴生活思考。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我偏爱那些用随笔、格言、手记等散文形式写作的哲学家,我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这里较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和自然,更多的直觉和洞见。这里没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用不着为了体系的需要而拉长或截短活的感觉和思想。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学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后,更加觉得他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我喜欢*静的生活,与其浪费时间争吵,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爱情一直是不朽的传说。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爱与孤独一直是个矛盾,人怕孤独,这是大多数人的宿命。宿命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理解孤独,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理解孤独的人学会珍惜自己,能领悟人生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不会做的奴隶,不会丢失自己。对人生深刻的感受大多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很难让别人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所以,学会孤独,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学会深刻。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知。理解孤独的人,内心会冷暖自知,会眼神清亮,是一种智慧。

《人与永恒》读后感13

  幸福会藏在未来引领我们去寻找他,但当我们匆匆走过后,去发现幸福只能在记忆中找到。难道幸福这么难得到吗?还是我们普遍善于舍弃呢?珍惜身边的幸福,那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幸福与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会努力去感受——幸福与痛苦存在的那种充实!

  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先生的《人与永恒》。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爱情一直是不朽的传说。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爱与孤独一直是个矛盾,人怕孤独,这是大多数人的宿命。宿命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理解孤独,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理解孤独的人学会珍惜自己,能领悟人生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不会ml的奴隶,不会丢失自己。对人生深刻的感受大多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很难让别人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所以,学会孤独,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学会深刻。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知。理解孤独的人,内心会冷暖自知,会眼神清亮,是一种智慧。

  这个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大自然遭受破坏。周国*说:“世间最甜美的享受始终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对一个直接面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人而言,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的确,旅游业发展到哪里,就败坏了哪里的自然风景。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周庄的一座小桥上,每个台阶都挤满了人,那场面壮观得让人忘了周庄应有的古韵。“自然”在慢慢丢失,就如人性中的“本真”一样,慢慢丢失。

  我合上这本书,思考人,永恒;思考爱,孤独;思考自然,生命。思想又变得混沌。有个哲学家说,从混沌到清醒,再复归到混沌,称之为彻悟。我才刚刚混沌,心灵的路很长很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与永恒》读后感14

  死亡向来是中华文化所避讳的话题。季路曾问孔子关于死的问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他不信鬼神,专注于人世间的事物,不把注意力放在死后,其本质是对死亡的回避。周国*说:“西方的哲人大约会倒过来说:‘未知死,焉知生?’。”一语道破中西哲学分野所在。

  哲人与诗人不同。诗人往往直抒死之悲哀,发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慨。哲人不满足于此,较之悲叹,他们更希望通过理性剖析死的本质。对于他们来说,要排除死亡的困扰,不能靠抒情,而要靠智慧。所以,凡是对死亡问题进行思考的哲学家,无一不试图规划出面对死亡正确及理智的态度。当这种态度被构建得基本完善,也就成了一种思想。

  例如功利主义。它主张追求“比较大幸福”——既然死无法避免,就不必去考虑,重要的是好好活着,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是比较明智的态度。伊壁鸠鲁说:“死于我们无关。”“我们活着时,死尚未来临;死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因而死与生者和死者都无关。”他提出,我们应当从对死亡的恐惧中*出来,“既不厌恶生存,也不畏惧死亡”,享受人生的快乐。*儒家学派尽人事、听天命的主张亦属此类。总而言之,重生轻死,乐生安死。这样理智的现实的态度为多数哲学家所倡导,也易于为一般人所接受。

  上帝是公*的,他在人出生之时赋予他一切,比较后又差遣死亡将其全盘夺走。任何人免不了一死——这常使人有一种近乎残酷的安慰。假如情形倒过来:人皆不死,独我亡,那他一定会觉得很不公*,痛苦会因嫉妒和委屈增加数倍。除了英雄主义的自愿牺牲,共同受难比单独受难更难以忍受。人的灵魂被*分成两半,一方面,他渴望永生;另一方面,他又迫于终有一死的肉体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不少的君王都曾寻求过“长生不老药”,想以此达到永生。

  那永生是否值得向往?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未被比较早沉思死亡问题的哲学家漏过。卢克莱修说:“我们永远生存和活动在同样事物之间,即使我们再活下去,也不能铸造出新的快乐。”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循环往复的,一个人在此时或几千年后看到的同样事物,对他来说没什么两样。天下将不会有新东西,永生不值得向往,且是荒谬的。

  死亡像太阳般不可直视。然而,即使扭头不去看它,我们仍然知道它存在着,感觉到它正步步逼近,将它的可怕阴影投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寸。死亡迫人思考,因为它是世上比较确凿无疑的事实,它不可避免。但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又会觉得不可思议——人人都会被投下这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怎能让人无动于衷呢?人生的终点是死,而死又意味着生前意志的虚无,那人生岂非是虚无?是,也不是。对于历史,个人的意义接近于无;但对于个人,历史的意义也接近于无。在历史面前,个人何其渺小;在个人面前,自我却是一切。

  如果能像功利主义那样不去想死亡,或是把它当成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倒不失为一种准幸福境界。遗憾的是,这一点除了愚者及历尽沧桑的智者,很难做到。一个人如果曾因想到死亡而感到真正的绝望,他的灵魂深处从此会留下几乎不愈的创伤。

  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太习惯了,对于死却很陌生。想想看,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活着,从未死过!人们常把死亡比作是无梦的长睡,以此安慰自己。可两者区别一目了然:酣睡的痛快在于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长睡不醒,还有什么痛快可言?

  像死亡般的无感状态绝不能说是幸福。世上一切美好,都是以有感觉为前提。人之所以恋生,正是因为活着能感受到周围世界带给他的各种感受。人之所以厌恶死,也是因为死剥夺了他感受这一切的可能。死不是长睡,而是永远不在场。

  死亡是个体意识的毁灭。倘非自欺欺人,从中绝找不出正面的价值来。然而,思考死却有价值。它能让人以超脱的心态面对世事。

  向死而生,生才有意义。

《人与永恒》读后感15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尤其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

  一直渴望恬淡而*静的生活,不需要欢笑,同样也不会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碍,害怕礁岩崛起,狂风大作的海面将我淹没。读了《人与永恒》才突然明白,人生最可悲的,便是生命力的乏弱!

  周国*先生通过文字,阐述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看法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虽然只是短小的几段文字,却足以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不禁对以前的自己产生思考。

  我之所以渴望*淡,并非是真正喜欢这种生活,排斥轰轰烈烈的人生,。相反,正是因为我向往精彩的人生,而产生了害怕得不到轰轰烈烈,害怕为此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想法,所以,何不接受*淡,至少这样不会有失败。

  我之所以渴望*淡,是怕自己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怕不再*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磨难。所以,我屈服于*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静的湖水。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时时刻刻体验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之美。欢乐和痛苦才是我们应具备的表情。然而,这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倒像是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没有表情,被一个个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笼罩着。我们总生活在眼前,忘记了永恒和无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生命”这个词,也许已经有无数的人追寻过他。但他却永远笼罩在一张神秘的面纱下。每个人对生命的认识便为他绘制出了一张张各具特色脸谱。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一张脸正在告诉你:“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无论我的人生*淡与否,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都欣然接受。我会努力去感受——生命力存在的那种充实!


《人与永恒》周国*语录3篇(扩展3)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与永恒》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与永恒》读后感1

  《人与永恒》是周国*先生的著作,我利用闲暇时间有幸拜读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他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悟。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本身并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于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的过程!生与死,自然与生命,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在阅读了这本书后,也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尤其是书中对与幸福与痛苦的解说,让我不断的去思考。

  定理一: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由此得出定理三: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痛苦。对我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终点无非就是一个终结,但我还是在寻找,寻找生活中属于我的幸福,当让有时也会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门。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会藏在未来引领我们去寻找他,但当我们匆匆走过后,去发现幸福只能在记忆中找到。难道幸福这么难得到吗?还是我们普遍善于舍弃呢?珍惜身边的幸福,那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幸福与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会努力去感受——幸福与痛苦存在的那种充实!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人与永恒》读后感2

  《人与永恒》是周国*的代表作之一,他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其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幸福和痛苦、时间和永恒等多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其中《自然和生命》篇章給身处与泥土打交道的我带来一股清风之余,也使我开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对于生命的含义,也许大部分人所联想到的是人生。然而“天下生命原是一家”,自然是生命的原始起点,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心,世间最难以控制的东西,在一片小小的自然生命中得以复苏。

  春天,暖暖的空气开始怀抱着你,渐渐萌芽的枝条开始无限地伸入广阔的天空。随风飘扬的柳絮在阳光中显得朦胧而悠散。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也许正在忙碌地制定种种目标以丰富自己的生命,而你可知隔绝自然的人生是充满寂寞和孤独的吗?那是心无法在自然生命中释放的寂寞和孤独。

  夏天,你还记得浓密的香樟留在地面上的斑驳树影吗?你还记得在烈日下被晒的微微发烫的脸颊吗?你还记得气宇轩昂的少年迎风吹拂的白衬衫吗?这些温暖和美好的小细节构成了难以言之奇妙的生命,生命就是那夏日的迟暮,需要你融入其中而非等待它拥抱你。融入生命是自然的行为,是一种安静地潜移默化的力量。夏日磅礴的大雨也能弹奏出生命的乐章,夏日的微风将生命吹成绽放的花瓣。

  秋天,这个季节在构成四分之一的生命的同时更让你和我融入生命之中。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生命是在欢乐和悲伤之中交替延续的。生命的妙处在于不是像知识那样可以言传身教,更多的在于感悟。一片旋转凋零的落叶,一朵来自晴空的浮云,一只飞翔于红霞的孤鹫,所藴含的是生命的启示。思绪融入这自然生命的本质,那么你也会迁移地融入自身的微妙生命中。

  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不听话的停留在发丝上,手心的温度也随着一阵呼啸而过的风迅速下降。偏偏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的离别,生活的烦恼,亲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你是选着逃避吗?逃避所解决的暂时的痛苦,而更好的方法是将其融入,坦然面对。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我眼中的融入生命,是将自然的生命融入人的生命,而人的生命是要既融入痛苦又融入欢乐的结合体。春夏秋冬的循环便组成了生命,人没有永恒的生命,但人可以思量生命并且主导它。正如周国*所言:“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时此刻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

《人与永恒》读后感3

  《人与永恒》是周国*随手写下的一些随感的结集,它展现了生与死、爱与孤独、真实、美、哲学与艺术、写作、天才等等的广阔领域。

  周国*在他的小书里说,“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为物伤其类:自己也会死。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为殊途同归:自己也得死。”可能是因为年轻吧,路还很长,我还不曾想到因最终会死而同情自己。但是,我却因经历别人的死而心生感触。其实,对于死,人并不是本能的害怕的,它给带来的伤心绝望,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最终会死,而是因为看到自己的至亲至爱在自己眼前死去。我看到过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向上天祈求,让他们代替孩子死。这让我觉得,许多人其实是不畏自己死的,而是担心他人死。然而无论是谁死,最后大家也都“殊途同归”:死。曾经,我因为一个至亲的离世而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正如无人不知的谁都必须死,我也深知这个道理。但是,就是不能释怀。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老师对我说,“人就是这样的,来这世上一趟,做完了他该做的事,他也就走了。”多么微妙,我顿时放下心中所有的阴郁。在所有的主题中,我最喜欢“幸福与痛苦”作者写道:“幸福是有限的,因为上帝的赐予本来就是有限的。痛苦是有限的,因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我们总是一味地追求幸福,缺刻意避开痛苦。其实,幸福与痛苦的地位是*等的,只是人气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因为我们的偏见。然而,作者确认为幸福都是在痛苦中破茧而出,换句话说,我们不可以把幸福与痛苦看得太肤浅。

  我没有周国*先生那样的智慧,但我还是会学着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人与永恒》读后感4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尤其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

  一直渴望恬淡而*静的生活,不需要欢笑,同样也不会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碍,害怕礁岩崛起,狂风大作的海面将我淹没。读了《人与永恒》才突然明白,人生最可悲的,便是生命力的乏弱!

  周国*先生通过文字,阐述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看法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虽然只是短小的几段文字,却足以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不禁对以前的自己产生思考。

  我之所以渴望*淡,并非是真正喜欢这种生活,排斥轰轰烈烈的人生,。相反,正是因为我向往精彩的人生,而产生了害怕得不到轰轰烈烈,害怕为此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想法,所以,何不接受*淡,至少这样不会有失败。

  我之所以渴望*淡,是怕自己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怕不再*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磨难。所以,我屈服于*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静的湖水。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时时刻刻体验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之美。欢乐和痛苦才是我们应具备的表情。然而,这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倒像是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没有表情,被一个个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笼罩着。我们总生活在眼前,忘记了永恒和无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生命”这个词,也许已经有无数的人追寻过他。但他却永远笼罩在一张神秘的面纱下。每个人对生命的认识便为他绘制出了一张张各具特色脸谱。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一张脸正在告诉你:“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无论我的人生*淡与否,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都欣然接受。我会努力去感受——生命力存在的那种充实!

《人与永恒》读后感5

  我喜欢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_包括弱点。

  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们,这样,我们对己对人都不会太苛求了

  那些有着明显弱点的人更使我感到亲切。

  没有一种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人性是有弱点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认识到这一点,对人对己的态度或许会更宽容、更*和了吧。

  给人带来最大快乐的是人,给人带来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受人际关系的影响越大,快乐常在,痛苦也不会少,你既离不开人群,那就要学会坦然面对这样的痛苦。

  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很生动形象的比喻。记得不要忘记开花哦!

  心理学家们说:首先有欲望,然后才有禁忌。但事情还有另一面:首先有禁忌,然后才有触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在儿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证。

  许多无关紧要的禁忌,反倒刺激或诱惑了人们触犯禁忌的欲望。这一现象真该引起父母、广大教育工作者,各类管理者的反思啊!

  每个人的个性是一段早已写就的文字,事件则给它打上了重点符号。

  人的个性是天性与后天环境熏陶的结果,人生中一个又一个事件一方面作为人的个性的展示*台,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人的个性特征,同时又断面强化着人的个性品质。

  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淼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并非是人此一时彼一时地不靠谱,不同状况下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因为人终究是社会化的动物,需要的只是适度的自由和解脱罢。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

  人的一生中快乐与痛苦往往如影随形,假如我们能够把痛苦和欢乐当作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那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幸福无比的!

  生命*静地流逝,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突然,遇到了阻碍,礁岩崛起,狂风大作,抛起万丈浪。我活着吗是的,这时候我才觉得我活着。

  静如止水的日子里,人往往会倍感无聊,波澜壮阔却又不是谁都能承受的。人到底要怎么样的生活呢?!

  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

  直接面对自然和生命,人世间的一切都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象

  别太在意结果,真诚地爱过,深切地痛过,此生足矣!

  我不知道什么叫爱情。我只知道,如果那张脸庞没有使你感觉到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依恋的哀愁,那你肯定还没有爱。

  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但我明白我爱或者是不爱。

  人们常说,爱情使人丧失自我。但还有相反的情形:爱情使人发现自我。在爱人面前,谁不是突然惊喜地发现,他自己原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来还有这么多*时疏忽的好东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献给爱人,于是他寻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献的愿望导致了发现。没有呈献的愿望,也许一辈子发现不了。

  与其说有理解才有爱,毋宁说有爱才有理解。爱一个人,一本书,一件艺术品,就会反复玩味这个人的一言一行,这本书的一字一句,这件作品的细枝末节,自以为揣摩出了某种深长意味,于是,"理解"了。

  理解未必产生爱,但是爱了就会有也渴望有更多的理解。

  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

  那永远闪烁的是爱的光芒,人是向光性的动物吧,一生为爱而奔波劳碌,即使如飞蛾扑火一样也在所不惜。

  爱情与事业,人生的两大追求,其实质为一,均是自我确认的方式。爱情是通过某一异性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事业是通过社会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

  自我价值的确认是否也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呢?

  让我们承认,无论短暂的邂逅,还是长久的纠缠,无论相识恨晚的无奈,还是终成眷属的有情,无论倾注了巨大激情的冲突,还是伴随着细小争吵的和谐,这一切都是爱情。每个活生生的人的爱情经历不是一座静止的纪念碑,而是一道流动的江河。当我们回顾往事时,我们自己不必否认、更不该要求对方否认其中任何一段流程、一条支流或一朵浪花。

《人与永恒》读后感6

  浅白的语言,深刻的思考

  在万事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我想,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玄机的谜语。作者认为人、永恒皆为谜,那么书名《人与永恒》为谜面,这本书的内容就是谜底。也许你不理解这个谜的意思,感到过于深奥,作者浅白的语言会带你领悟。

  《人与永恒》是周国*的一本随感集,全书分26个话题,如:人、自然和生命、死、时间和永恒……书中介绍他的语言真实质朴,没有严肃的长篇大论,没有刻意的修饰、雕琢,却字字珠玑、直入人心。

  看后,确实如此,本书没有哲学书贯有的深奥、严肃等特征,也不会带给你大彻大悟的心境,更没有大谈哲理,倒恰如一泉小溪,有几分清新的意味,很纯净,能真正流进你的心田,看后让你若有所思,又有一种莫名的释然。

  下面就作者的几段随感,谈谈我的理解和感悟吧。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这是作者的想法。或许理论上,我们都该倾向于做星宿。但我觉得,我们是人,人分善恶、美丑,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既然人有不同的两面性,那这也决定了人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不做星宿不代表我们没有追求和理想,只能代表我们的追求不同。星宿是一种理想,仰望星宿也是一种追求。仰望星宿是一种对美好的向往,仰望它,但不一定要成为它,这未尝不是件好事,人人都向往成为星宿,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否定后者。

  “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这大概就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了。我们急于发展自己,使自己快速成长。这种急切的心情,恰如今天刚破土的新芽,就巴望着明天成为参天的古木,看来极为荒诞。

  有人认为开花不重要,它只是为了供人欣赏而已,毫无实用价值,不如果实来的实际,就干脆省去了开花这一过程,直接捧回了果实。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不可违背自然规律的,跳过任何一个,果实都不完整,也失去了它的价值,任何事物亦如此。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一步一个脚印,学会去等待花开,学会不急不躁地等待自己生命中的果实。

  本书的最后提到了永恒这个话题。对于永恒,我们一般理解为两种意思。第一种似乎肤浅了点,就是秦始皇的“长生不老”美梦。想要这种永恒的人,必定终身抱憾。现在这种科学当道的时代,大家都意识到这不可能,这种想法的人少之又少。而第二种,是精神上的永恒。像古代的屈原,近代的林则徐,以及现代的LeiF。等等,他们的价值从遥远的岁月,传承至今。这种永恒,不惧时光磨洗,历史这个筛子是拦不住的。我想,他们至少会伴着*人的文明,走到时间尽头。

  周国*说:“思得永恒和不思永恒的人都是幸福的。不幸的是那些思而不得的人。”

  人和永恒,看似深奥,其实也很简单,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简单真实即永恒。同样,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

  合上这本书,它依然是个谜,但已不再拥有高深莫测的外衣。

《人与永恒》读后感7

  我崇拜周国*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他的文章中,我总能发现他的许多观点都是自己想说,而又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的想法。

  特摘录周国*在《人与永恒》的几个片段: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损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如果带来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越在乎越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

  年轻人没有什么可回忆,于是就展望。老年人没有什么可展望,于是就回忆。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重感情就难免会软弱,求完美就难免有遗憾。也许,宽容自己这一点软弱,我们就能坚持;接受人生这一点遗憾,我们就能*静。

  一个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会羡慕别人的好运气,尤其不羡慕低能儿的好运气。

  健谈者往往耐不得寂寞,因为他需要听众。寡言者也需要听众,但这听众多半是他自己,所以他比较安于独处。

  知道痛苦的价值的人,不会轻易向别人泄露和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是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

  和太强的人在一起,我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我会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强弱相当的人在一起,我才同时感觉到两个人的存在,在两点之间展开了无限的可能性。

《人与永恒》读后感8

  我崇拜周国*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他的文章中,我总能发现他的许多观点都是自己想说,而又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的想法。一直渴望恬淡而*静的生活,不需要欢笑,同样也不会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碍,害怕礁岩崛起,狂风大作的海面将我淹没。读了《人与永恒》才突然明白,人生最可悲的,便是生命力的乏弱!

  周国*先生通过文字,阐述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看法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虽然只是短小的几段文字,却足以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不禁对以前的自己产生思考。

  我之所以渴望*淡,是怕自己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怕不再*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磨难。所以,我屈服于*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静的湖水。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时时刻刻体验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之美。欢乐和痛苦才是我们应具备的表情。然而,这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倒像是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没有表情,被一个个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笼罩着。我们总生活在眼前,忘记了永恒和无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对人的思考。“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大概也是人类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吧,因为人是有着复杂而强大的内心世界的。“也许,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是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不管何种人追求着何种目标,其最大的`意义仍是在过程中。“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大概没有多少个人是不羡慕那些成功的光环的吧,而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了欣赏阶段,然后忘了自己可以走近,又或者,根本不愿意花力气走近,所以只能一直在仰望,始终不会被仰望。

  淡看爱情。没有人能给爱情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爱情就是一个个发生的事实,谁能把这些事实一一罗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存在永恒这样的泡沫,因为永恒的东西只有时间。但是,那些关于永恒的誓言还是可以说的,因为情到深时人就需要表达出来。即使一切终将暗淡,但那些被爱的目光渡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会闪着耀眼的光芒。

  享受孤独。“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人生只是一个过程,终归是要逝去的,无论是哪种活法。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孤独的害怕,它会一步步蚕食人的心,最后把孤独变成一股常人无法承受的重量,直至人崩溃。然而,一旦人学会了承受孤独,并从孤独中找到自处的方式,孤独便会成为自己的优势,可以帮助自己看清自己以及自己以外的很多很多。只要够勇敢,就会发现,孤独,其实有时候是一种心灵的休憩与复原。

  超脱人生。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生之得失,于浩瀚的宇宙,实在是不算是什么。也许有人会反驳,自身的得失对宇宙也许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但是当我只关注自己的时候,那便是大事。或许吧,个人得失对于个人来说的确算是大事,但是我只是提倡那一种生活态度,得得失失,都是难免的,但是何必拘泥于那些已成事实的事实,不如退后一步抬头看看也许还是湛蓝的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幽默和自嘲。我不是伟人,没能力为人类为社会为这个世界做任何大贡献,但是我从来不会否认自己的生存价值。我让自己变得幽默,努力娱乐旁人,更娱乐自己。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可以让自己的心尽可能地保持活力。我也喜欢自嘲,会自嘲的人,才能使自己居于自己之上,从而也居于自己的敌手之上,占据了一个优势的地位,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太多的尴尬之中。自嘲还可以使敌手的一切可能的嘲笑丧失了杀伤力,就像一个盾牌,挡住自己与迎面而来的伤害,所以,何乐而不自嘲?

  “生命”这个词,也许已经有无数的人追寻过他。但他却永远笼罩在一张神秘的面纱下。每个人对生命的认识便为他绘制出了一张张各具特色脸谱。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一张脸正在告诉你:“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人与永恒》读后感9

  一直都很喜欢周国*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里流露着浓浓的人文主义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而《人与永恒》就体现而来周国*先生对人和自然生态的关系来着手,用了关怀的角度看问题。提醒着人们要爱护珍惜自然。

  《人与永恒》一*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周国*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下面我将我在这本书中读到的最喜欢句子摘录出来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谈谈我对这些句子的感想。周国*先生是个爱思考的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样从*常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会,学不了。有一本杂志声称它能教人幽默,从而轻松地生活。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它要求与生活保持一个距离,暂时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宁说,人这时成了一个神,他通过对人生缺陷的戏侮而暂时摆脱了这缺陷。那种毫无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隐蔽的讽刺听作夸奖,又把善意的玩笑听作辱骂。”我们喜欢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欢笑。那些幽默的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种能力能给人带去欢乐,我们在羡慕那些幽默的人的同时却忘了原来不苟言笑的我们也有这种能力。正如周国*先生说的那样幽默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只要我们对生活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我们会惊奇的发现生活回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幽默而已。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流连徜徉,悠然自得,内心是宁静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无所适从,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在大都市的繁华中生活久了,感觉自己曾经澄澈的心都变得浑浊了,偶尔回归一下大自然,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到个恬静的地方清洗一下内心的浊气也不错,或者就只是静静地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放空一下头脑,什么也不想,试着去感受一下那忘我的怡然!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损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身外之物。人能活着的时间就那么几十年,能享受的身外之物也就这么多,可是享受不等于幸福,我们在苦苦追寻这些身外之物的时候为什么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幸福呢?为什么不驻足观赏一下路两旁的美景呢?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幸福只是一种主观感受,“信则有不信则无”相信有幸福的人他会用心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去从生活中找幸福;不相信幸福的人他只会抱怨生活,排斥生活,在生活颓废自己。

  我没有周国*先生那样的智慧,但我还是会学着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

《人与永恒》读后感10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周国*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人与永恒》是周国*的代表作之一,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他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让我们从中收获了智慧和超然。

  第一次看到周国*这本《人与永恒》完全出自偶然,在图书馆里来回转,一直找不到很感兴趣的书,然后就这样发现了它。这样一本随笔,一句或者一段话都足以给人无尽感触。

  人说随感录的可贵在于真实,在于字字珠玑而又凝炼传神,就这个意义而言,周国*的随感处处呈现出单纯而练达、质朴而传神的精巧之美。这本书中没有很难懂的术语,相反却是用很易懂的语言来写,让我们可以简单的阅读,留下无尽的思考。

  我记得书中有很多话题,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有关于爱。

  “给爱情划界时,不妨宽容一些,以便为人生种种美好的遭遇保留怀念的权利。”这句话正出自《人与永恒》。我想,我们每个人对爱情的要求都很苛刻,起码我是,我要的爱情不要丝毫懈怠,我要全心全意,只是这样的爱情似乎真的不能长久,还会以彼此的恨来结束。看到这句话时,我想了很多,也许爱情真的需要宽容。

  “不要以成败论人生,也不要以成败爱情。”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谁对谁错,就算最后两个人各奔东西,就此分离,也不是爱情的失败。拥有过,存在过,那就是最美好的,就算只剩回忆,也一样值得珍惜。

  “一切终将暗淡,未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有爱情存在的日子,永远都会闪烁,那是一段有价值的回忆,因为爱,所以美丽。

  “爱一个人,就是心疼一个人……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在这茫茫宇宙间,有谁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儿……”我特别喜欢这段话,每个人都有自己软弱的一面,没有谁能永远坚强,我们都需要被人疼,需要那种被人关心与呵护的感觉,我们不过是*凡人……

  除却爱情,书中还有很多给人以思考的话语,在人生的旅途上,细细品读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你会收获更多。

《人与永恒》读后感11

  非常喜欢《人与永恒》中作者周国*给自己定的一个原则“每天夜晚,每个周末,每年年底,只属于我自己。在这些时间里,我不做任何履约交差的事情,而只读我自己想读的书,只写我自己想写的东西。如果不想读不想写,我就什么也不做,宁肯闲着,也决不应付差事。差事是应付不完的,唯一的办法是人为地加以限制,确保自己的自由时间。”

  也许有人会说这还不容易吗?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许一天一周一个月不难,但长时间坚持绝非易事。一个人倘若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持久的恒心,没有相当的定力,是不可能确保自己自由的时间的。

  闲云这一年多坚持写博,也在努力做到不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确保自己的自由时间,还一个本色的自己,尝到了如此度过每一天的快乐与充实,幸福与满足。

  有两种人不老

  人,都是凡胎肉身,怎么会不老呢?起初,闲云想这应该是指思想不老吧?

  读了《人与永恒》,闲云知道了“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想来作者所言极是——“永恒”和“瞬时”这两者是时间的两极,生活在两级的状态怎么老呢?

  幽默与智慧

  闲云一直欣赏能把玩笑开得恰到好处的人,幽默是一个人智慧的外在表现。遗憾的是“*人是一个老是开会而很少开玩笑的民族。”所以,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似乎多了一些严肃与凝重,少了一些活泼与轻松。这大概就是缺乏幽默感的表现。

  “智慧的人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欣赏敌手的聪明的议论,即使听到骂自己的俏皮话也会宽怀一笑。”《人与永恒》如是说。

  闲云以为智慧应该是美丽的。智者会有更优雅的风度,更宽广的胸怀,更得体的举止,因而才会将“幽默”拿捏得恰到好处,彰显“智慧”的夺目光彩。

  精神洁癖的人

  读《人与永恒》之前,闲云只听说过有洁癖之人,还从未听说过有精神洁癖的人。

  时至今日,才知晓“有精神洁癖的人在污蔑面前最缺乏自卫能力,*时他不屑于防人,因为他觉得放人之心也玷污了自己精神上的清白。一旦污水泼来,他又不屑于洗刷,他的洁癖使他不肯触碰污水,哪怕这污水此刻就在他自己身上,于是他只好怀着厌恶之心忍受。”

  看来,人,最好不要走极端。你可以讲卫生,但不要达到“洁癖”的程度;你可以精神洁净,但不要达到“精神洁癖”程度。一旦与“洁癖”相关联,就成了病态之人。

  成语恰到好处:恰:恰好。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如:清·况周颐《惠风词话》卷一:“恰到好处,恰够消息。毋不及,毋太过。”又如:只是*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成语*心静气:*心静气[píng xīn jìng qì],意指形容心情*和,态度冷静。语本《韩诗外传·卷二》。[源]《韩诗外传·卷二》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於子贱,子贱曰:“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劳。”人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心气,而百官理,任其数而已。巫马期则不然乎!然事惟劳力,教诏虽治,犹未至也。《诗》曰:“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典故]“*心静气”原作“*心气”。心,指心情。气,可指脾气,也可借指态度。心情能保持*和,脾气自然就会控制得当,态度也会冷静。据《韩诗外传·卷二》载,孔子的高徒宓子贱接受鲁国国君的任命,到单父这个地方担任县令。在任期间,他很少外出,而且常常悠闲地弹琴自娱,但是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前任县令巫马期见了十分讶异,因为他在任时,为了治理政事,可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日以继夜的工作。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子贱回答说:“那是因为我能任用人才,你却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广任人才,许多人一起分担工作,自然轻松悠闲得多;凭一己之力,工作全集中在一人身上,当然就会很辛苦啊!”後人评论宓子贱的作法,说他是让自己的身体闲散,但是注意力与心思却很集中,以*和冷静的心情和脾气来处理政务,其下百官自然能随之条理分明地治事。所以,做事时一昧地埋头苦干,事必躬亲,不如先做好全盘规画,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也就是像宓子贱“佚四肢,全耳目,*心气”,如此才是使事情更有效率的方法。後来“*心静气”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心情*和,态度冷静。

《人与永恒》读后感12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人与永恒》,用奇妙的文字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定理一: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

  定理三: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痛苦。

  对我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终点无非就是一个终结,但我还是在寻找,寻找生活中属于我的幸福,当让有时也会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门。高三的我会因为作业写到很晚而发出一种无名怒火,仇视时间的催促和高考的审查。我会因为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好而担心一周。我会因为一大早起来带着瞌睡,顶着寒冷上学而抱怨。

  可是,这些痛苦并非不可忍受的,何不在忍受过后笑一笑呢?仔细观察,幸福可谓无处不在。顶着寒冷回家后桌上热水带来的温暖,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的付出,家人团聚后坐在一起聊天的快乐,身边每个人的笑容,给我的不都是一种幸福吗?对幸福我不再渴求太多,因为我已拥有很多;对痛苦我不再厌恶太多,幸福会填补这片空白…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会藏在未来引领我们去寻找他,但当我们匆匆走过后,去发现幸福只能在记忆中找到。难道幸福这么难得到吗?还是我们普遍善于舍弃呢?珍惜身边的幸福,那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幸福与痛苦交替的生活,是我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会努力去感受——幸福与痛苦存在的那种充实!

  最近看了周国*的《人与永恒》,感触良多,我很欣赏他的作风,这是一个人独特的风格。这本书全是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出来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他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所表现出来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我喜欢*静的生活,与其浪费时间争吵,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人与永恒》读后感13

  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感受,尚不成熟,也不知在往后岁月里是否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现在我也不愿别人来指指点点的,也不接受批判。

  因为自己生病,还有懒惰慢慢悠悠的才读完了周先生的《人与永恒》,生病是真,也是为自己的懒惰找个心安理得的借口,来让自己好不那么备受内心的煎熬。

  孤独、艺术、哲学、诗、真诚。你看,现在回想又到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么,读书,有时也会觉得自己可笑,看的时候,总在被书中的观点,说法震撼也好,不同意也好,等合上书本,还是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想安慰自己说虽然现在不记得,但是它已经融在我的观点了,等需要用的时候,它就会出现的,什么时候要用,考虑问题还是向别人卖弄自己的时候呢?我也不太清楚了,事实上,连那时候自己能否想起那些所谓融进自己观点里的别人的观点都不太清楚。我实在是看不上那些时时刻刻卖弄自己的人,但我也很难保证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尤其是最近发现,自己所瞧不上别人身上的点,也是自己所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是自己从未发现而已,越是这样,越看不上那些人,越看不上那些人,也就越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许一直以来讨厌的是那些自己在无意识的时候扮演的“角色”,总归还是觉得有些可笑。

  “老是听别人发表同样的见解和感叹,我会感到乏味。不过我知道,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更乏味,他们从我这里甚至连见解和感叹也听不到,我不愿重复,又拿不出新的,于是只把沉默给他们。与人共享沉默未免太古怪,所以,我躲了起来……”何尝不是呢?只能听到别人同样的“见解”,感到无聊至极,陈芝麻烂谷子拿出来再嚼,实在是让我听的难受。不想对着这样的观点拍手叫好,告诉对方你真有想法。我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或许也是这样,只是他们很友善,没有如我这般苛刻的对待我,我开始逃离,现在不愿再随意与人谈论这些话题,总是会觉得对方太年轻气盛,就如“谈愁的都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郎,而饱经人生沧桑的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刚二十出头的年纪,也不敢说自己不是那少年郎,所以就更不敢随意的发表自己的“正解”,好在,我还是一个幸运的人,身边总归是有一两个愿意听我讲,我也愿意好好听他们观点的人。一想到这里,总觉得自己是何其幸运啊。

  “真正有独特个性的人并不竭力显示自己的独特,他不怕自己显得与旁人一样。那些时时处处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虚荣心十足的*庸之辈。”周先生的文笔好生犀利,处处打到人性的弱点,着实给年轻人好好的讲了一堂课。只是,这远远不够,人们受到讽刺,会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心态(智)的改变从不在一朝一夕,难免为了改变而改变,最终落入到“角色”切换的闹剧中。周先生这话,应是我好好挂在床头来警示自己的,若有朝一日能走出虚荣心十足的*庸之辈的困境,这便是少了许多烦恼吧,我也希望这一日能早些到来。

  在看到先生关于艺术家的描述部分,实在是很难不想起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角色啊,还记得前些个月和朋友谈起,他说很少有人可以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然而我看到的包括我问到其他人,人人都对这个主角赞不绝口,给出的理由也千篇一律,我很好奇,人们对他的赞扬在那千篇一律的背后,有多少是跟随潮流,好吧,我承认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只是在想安慰自己而已。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他的艺术水*高超,但是艺术与生活、与责任是不相容的吗?只有置身地狱才能觉得自己是以旁观者来审视这一切,才追求到全面的美?凭借一个人的才,便可以忽视一个人的德,因为书中的主角光环,便成了自由的化身,理想的热爱,成了人人敬仰的追求,放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行为还有多少人会吹捧,我真想听听那些人在那是的发言会是什么样,我实在是很难觉得这不可笑。虽然极度讨厌他们听完我的说法之后一副居高临下“你不懂”的样子,但我能理解他们千遍一律的解释,只是我们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他们的角度或说法,在网上冲浪一下就一目了然,我承认我是带有偏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要摆脱从来都是自己那颗迟钝的心和不够聪明的大脑,要摆脱环境的限制,你需要更好的方法。或许我并不是那个被极被需要的自由的灵魂。我欣赏艺术家,也欣赏他们的作品,但我绝不会和他们有太多的交集。

  “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真诚受到玩弄,其狼狈不亚于虚伪受到揭露。”圆滑世故总在被人们所嘲讽,人们嘲讽的对象终究还是他们自己。多有趣呀,也是前段时间发生的故事,现实的事情却在书本中再现,是我在和一个朋友分享自己的人际交往小技巧,现在却觉得自己所作的很没有必要,本来自己知道即可,还多此一举的分享给别人。但也是证明了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很多场合不是不讲真诚,只是展现了另一个真实的自己的角色吧,毕竟人是多面的,在合适的时候展现出来合适的角色即可,但长久相处的关系却很难如此,有太多面是自己无意识展现的,久而久之也就展现了所有面,但也不要忘记最亲近的人最光彩的那面,因为那是最容易被生活的茶米油盐所掩盖的。

  “文人最难戒的毛病是卖弄。说句公道话,文字本身就诱惑他们这样做。他们惯于用文字表达自己,而文字总是要给人看的,这就很容易使他们的表达变成一种表演,使他们的独白变成一种演讲。他们走近文字如同走近一扇面向公众的窗口,不由自主地要摆好姿势。有时候他们拉上窗帘,但故意让屋里的灯亮着,以便把他们的孤独、忧伤、痛苦等等适当地投在窗帘上,形成一幅优美的剪影。即使他们力戒卖弄,决心真实,也不能担保这诉诸文字的真实不是又一种卖弄。”文人的卖弄也难全怪文人,毕竟写在作文纸上,或呈现在那一亩三分电子屏上,一篇慵懒的散文有多少普通人能看两眼就知道作家水*的,总归华丽的文字更吸引人的眼球,更讽刺的事情,好的文章从来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但是人们总会被华丽的辞藻夺去了目光,从而来判定作者的文学功底。就像短视频/自媒体时代,视频市场从几十分钟到几分钟再到几秒,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因为这样高强度的刺激足够满足自己空虚,一眼即可选出高下。时代在进步,但在某些方面我们更喜欢上个世纪,却也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在上个世纪生存,于是想追求一个自己构想的各个时代的长处相结合而成的完美时代。

《人与永恒》读后感14

  死亡向来是中华文化所避讳的话题。季路曾问孔子关于死的问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他不信鬼神,专注于人世间的事物,不把注意力放在死后,其本质是对死亡的回避。周国*说:“西方的哲人大约会倒过来说:‘未知死,焉知生?’。”一语道破中西哲学分野所在。

  哲人与诗人不同。诗人往往直抒死之悲哀,发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慨。哲人不满足于此,较之悲叹,他们更希望通过理性剖析死的本质。对于他们来说,要排除死亡的困扰,不能靠抒情,而要靠智慧。所以,凡是对死亡问题进行思考的哲学家,无一不试图规划出面对死亡正确及理智的态度。当这种态度被构建得基本完善,也就成了一种思想。

  例如功利主义。它主张追求“比较大幸福”——既然死无法避免,就不必去考虑,重要的是好好活着,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是比较明智的态度。伊壁鸠鲁说:“死于我们无关。”“我们活着时,死尚未来临;死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因而死与生者和死者都无关。”他提出,我们应当从对死亡的恐惧中*出来,“既不厌恶生存,也不畏惧死亡”,享受人生的快乐。*儒家学派尽人事、听天命的主张亦属此类。总而言之,重生轻死,乐生安死。这样理智的现实的态度为多数哲学家所倡导,也易于为一般人所接受。

  上帝是公*的,他在人出生之时赋予他一切,比较后又差遣死亡将其全盘夺走。任何人免不了一死——这常使人有一种近乎残酷的安慰。假如情形倒过来:人皆不死,独我亡,那他一定会觉得很不公*,痛苦会因嫉妒和委屈增加数倍。除了英雄主义的自愿牺牲,共同受难比单独受难更难以忍受。人的灵魂被*分成两半,一方面,他渴望永生;另一方面,他又迫于终有一死的肉体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不少的君王都曾寻求过“长生不老药”,想以此达到永生。

  那永生是否值得向往?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未被比较早沉思死亡问题的哲学家漏过。卢克莱修说:“我们永远生存和活动在同样事物之间,即使我们再活下去,也不能铸造出新的快乐。”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循环往复的,一个人在此时或几千年后看到的同样事物,对他来说没什么两样。天下将不会有新东西,永生不值得向往,且是荒谬的。

  死亡像太阳般不可直视。然而,即使扭头不去看它,我们仍然知道它存在着,感觉到它正步步逼近,将它的可怕阴影投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寸。死亡迫人思考,因为它是世上比较确凿无疑的事实,它不可避免。但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又会觉得不可思议——人人都会被投下这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怎能让人无动于衷呢?人生的终点是死,而死又意味着生前意志的虚无,那人生岂非是虚无?是,也不是。对于历史,个人的意义接近于无;但对于个人,历史的意义也接近于无。在历史面前,个人何其渺小;在个人面前,自我却是一切。

  如果能像功利主义那样不去想死亡,或是把它当成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倒不失为一种准幸福境界。遗憾的是,这一点除了愚者及历尽沧桑的智者,很难做到。一个人如果曾因想到死亡而感到真正的绝望,他的灵魂深处从此会留下几乎不愈的创伤。

  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太习惯了,对于死却很陌生。想想看,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活着,从未死过!人们常把死亡比作是无梦的长睡,以此安慰自己。可两者区别一目了然:酣睡的痛快在于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长睡不醒,还有什么痛快可言?

  像死亡般的无感状态绝不能说是幸福。世上一切美好,都是以有感觉为前提。人之所以恋生,正是因为活着能感受到周围世界带给他的各种感受。人之所以厌恶死,也是因为死剥夺了他感受这一切的可能。死不是长睡,而是永远不在场。

  死亡是个体意识的毁灭。倘非自欺欺人,从中绝找不出正面的价值来。然而,思考死却有价值。它能让人以超脱的心态面对世事。

  向死而生,生才有意义。

《人与永恒》读后感15

  周国*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写下的内心的感思,书中道出了人生真谛。我读后的感想如下,特与大家分享!

  一、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

  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周先生说“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适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我想开花是生命的过程。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是呼吸之间,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心情大多是相似的:悲伤与快乐!与其悲伤生活还不如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

  二、对自我能力的重新认识。

  周先生语录:“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此书让我心灵沉淀,免除浮躁。懂得去学会享受孤独。

  三、对以前的我产生思考。

  我活着,不单是为了体验生活,辛酸的,痛苦的,这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欢乐和痛苦是我们应具备的。我们生活在眼前,不能忘记了永恒和无限,不能忘掉了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这本书,《人与永恒》,让我思考永恒,鞭策自己做个有深度的人,学会从容,试着坦然!


《人与永恒》周国*语录3篇(扩展4)

——周国*格言语录(通用30句)

周国*格言语录(通用30句)

  人类精神的逆反形式:大智若愚、大善若恶、大悲若喜、大信若疑、大严肃若轻浮。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周国*格言语录,一起来欣赏吧。

1、爱情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情境。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没有了神秘感,就不易发生爱情。当然,彼此过于陌生和隔膜,也不能发生爱情。爱情的发生,在有所接触又不太稔熟之间,既有神秘感,又有亲切感,既能给想象力留出充分余地,又能使吸引力发挥到最满意的程度。

2、到处供奉财神爷,供奉福禄寿三神,世上有哪一个民族如此厚颜无耻地公开崇拜金钱,坦然于自己的贪婪?

3、谁都是这样:逝去了的,永远不能追回;经历着的,又不愿放弃;留恋过去,却不肯用现在交换。

4、瞥见了海的真相的人不再企图谈论海,因为他明白了康德说的道理:用人类理性发明的语词只能谈论现象,不能谈论世界的本质。

5、心中有完美,同时又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这就是哲人。

6、我们不妨站到上帝的位置上看自己的尘世遭遇,但是,我们永远是凡人而不是上帝。所以,每一个人的尘世遭遇对于他自己仍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7、也许,在天国里没有黑夜,只有光明,所有的烛光其实并未熄灭,只是回到了那永恒的光明中?

8、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9、这在人人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有的精神之花得到了充足的精神营养,长开不败,终于结出了果实,有的却只是昙花一现,因为营养不良而早早枯萎了。一旦不同时也是精神之花,欲望也就不再是花朵,只成了一堆烂泥。

10、此生此世,与我最近的是人,与我最远的也是人。

11、有时候,我会对人这种小动物忽然生出一种古怪的怜爱之情。他们像别的动物一样出生和死亡,可是有着一些别的动物无法想象的行为和嗜好。其中,最特别的是两样东西:货币和文字。这两样东西在养育他们的自然中一丁点儿根据也找不到,却使多少人迷恋了一辈子,一些人热衷于摆弄和积聚货币,另一些人热衷于摆弄和积聚文字。由自然的眼光看,那副热衷的劲头是同样地可笑的。

12、离别的苦,仔细分析起来,包含三层意思。其一,人生聚散不定,一别之后,不知何时再聚,也可能再聚无日,一别竟成永诀。其二,命运莫测,别后不免为对方担心,有了无穷的牵挂。其三,生命短暂,青春相别,再见时也许皆已白头,彼此如同一面镜子,瞬间照出了岁月的无情。总之,人生之所以最苦别离,正因为离别最使人感受到了人生无常。

13、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一辈子永远是自己,那也是够单调乏味的。

14、他们到了四十岁,于是学着孔夫子的口吻谈论起"不惑"之年来。可是,他们连惑也不曾有过,又如何能不惑呢?

15、你悠然独行,不慌不忙,因为你走在自己的路上,它仅仅属于你,没有人同你争。

16、人类的聪明在于驯服自然,在广袤的自然世界中为自己开辟出一个令自己惬意的人造世界。可是,如果因此而沉溺在这个人造世界里,与广袤的自然世界断了联系,就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自然的疆域无限,终身自拘于狭小人工范围的生活毕竟是可怜的。

17、知识是工具,无所谓善恶。知识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种开阔的人生觉悟。德行如果不是从智慧流出,而是单凭修养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还是功利的和伪善的。

18、我一向认为,只要相爱,无论结不结婚都是好的。我不认为婚姻能够保证爱情的稳固。一个爱情的生命取决于它自身的质量和活力,事实上与婚姻无关。既然如此,就不必刻意追求形式了。

19、一个孤独的人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中的深邃的爱。

20、纷纷扰扰,全是身外事。我能够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来看待我的遭遇了。我是我,遭遇是遭遇。惊浪拍岸,卷起千堆雪。可是岸仍然是岸,它淡然观望着变幻不定地海洋。

21、在所有的近义词里,"爱"和"喜欢"似乎被掂量得最多,其间的差异被最郑重其事地看待。这时男人和女人都成了最一丝不苟的.语言学家。

22、昨天我们越是感觉心心相印,今天的裂痕就越是使我们疼痛,我们的隔膜感就越是尖锐鲜明。

23、人世间的一切不*凡,最后都要回归*凡,都要用*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24、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25、真正的悲剧是爱的节奏出差错,一个人走了,留也留不住,等他后悔了,回来发现另一个人已经走掉,唤也唤不回。

26、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两个人无论多么相爱,仍然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不可能变成同一个人。

27、他常常用一些小零食去讨好女人,而女人也不过是他生活中的一些小零食罢了。女人比男人更信梦。在女人的生活中,梦占据着不亚于现实的地位。

28、我们终于欣然发现,与时光一起消失的不仅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当年的人、树木、屋宇、街道、天空组成的一个完全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们当年的爱和发愁,感觉和心情,我们当年的整个心灵世界。

29、读了很多书,当你考试之后,还能在生活中留下来的,能让你养成智力活动的快乐,这就是真正的教育。好的学习,就是兴趣,加上主动安排学习。

30、欣赏艺术品等;另一类是给予的,就是工作。正是在工作中,人的心智能力和生命价值都得到了积极实现。


《人与永恒》周国*语录3篇(扩展5)

——永恒与短暂作文 (菁选3篇)

永恒与短暂作文1

  有人说,世界并不存在永恒,所谓的永恒,只是一个短暂的谎言。有人说,瞬间总是短暂的,美丽的瞬间过后,又必须承受长久的辛酸。——题记

  就像昙花,即使再娇艳,即使再妩媚,即使花香再清新,即使花儿再撩人,也只能绽放短暂的几个小时,人们在这几个小时的陶醉过后,也只能从神奇的梦境中清醒过来

  凋零的花儿不再美丽,但是,它绽放的瞬间,永远停留在人们的心里,成为人们沉淀在最深处、最永恒的记忆。

  花儿的绽放,不能永恒;年轻的容貌,不能永恒;快乐的笑容,不能永恒;圆润的声音,不能永恒;辉煌的成就,不能永恒;矫健的姿态,不能永恒

  花开花落,岁月无情。四季轮回,伦理规律。音容笑貌,时光荏苒。也许我们曾经拥有过清秀的面容,但是这又何尝不是短暂的瞬间呢?经过岁月的沧桑后,我们的脸也会不满岁月的“战绩”,昔日白里透红的脸颊——变得暗黄,往日光滑的脸蛋——变得粗糙。

  但当我们拿起泛黄的照片,看着照片,看着相片中的自己露出稚气的笑容;看着相片中的自己充满活力;看着相片中的自己尚未懂得人情世故;看着相片中的自己无知的举动此时此刻,我们的嘴角将上翘,露出怀念的笑容。年少时期的回忆从未消失,它——就潜伏在我们记忆的深处,永恒地与我们在一起

  多一秒停在这里就好

  才发现习惯了这味道

  甜甜的思念涩涩的埋怨

  回忆的画面跟时间赛跑总赢不了

  再一秒再多一秒就好

  我轻声细语地哼着这首歌,心里满载着昔日的美好时光,但愿能把这些永恒地占据在我的心中,一直细细品味当中的酸、甜、苦、辣、涩。

  也许吧,正是无数个瞬间,重叠成为永恒,即使是酸楚与否都不在乎,因为我只在意当中的重要性!原来我这么傻,一直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永恒与短暂作文2

  今晚,皎洁的月亮露出了脸,把一块黑色的幕布铺在天空,为烟花们的出场全力营造一个梦幻的舞台。

  等待着,等待着……

  看,烟花们登场了!让我们睁大眼睛,见证一次次美丽的登场、来自夜空的祝福吧。

  先是一条“长蛇”,奋力地向上冲,连*日里傲气的风儿也不得不为它让道。很快就高过了楼顶,可它依旧毫不畏惧。待它站定,就变成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点,紧接着舒展身姿,将团在一起的自己绽放于夜空的舞台,绽放于千千万万人们的眼前。那么闪亮,比天上的繁星还要耀眼,比*广场的华灯还要璀璨。图案千变万化,时而如一朵菊花,慢慢地绽放,将清雅、高洁的气息从遥远的天际迅速地传递给地上的"我们;时而如一条蛟龙,张着大口,向我们扑来;时而如一条条身穿红衣裳的鲤鱼,在夜空的映衬下,摆动着尾巴,悠然地游荡。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年年有余”;时而如一朵飘向夜空的蒲公英,亲眼目睹着勇敢的伞兵们在风儿的吹送下慢慢地飘向远方。然而艳丽的颜色、美丽的图案只是一瞬间。那一声“嘭”的巨响,仿佛是为它送行的奏乐。它似乎完成了使命,如去无踪的流星,化作一缕烟,渐渐地烟消云散,消失在夜空的神秘中。

  默默地伫立于窗前,注视着它们,一种可贵的精神突然灌输全身——只要有星星之火的推动,它们总会毫不犹豫地冲向高高的夜空,华丽地与我们邂逅,将自己最美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我们,再毫不悔恨地退下,与下一朵烟花接头。它们深知,这是自己的责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它们最大的欢乐,就是为别人带来欢乐。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也会成为永恒的记忆。

  烟花,有敢于划破长空的勇气,有为人们带去欢乐的责任心,有甘愿牺牲的精神。花有重开日,而烟花一绽放,就会立刻消失于天际,再也等不到再次绽放的时刻。或许有人会叹息它的短暂。那么美丽的它,哪怕在天边多停留一秒也好呀。然而,我却这样认为:烟花绽放的时间再短暂,那也是一种生命的体现。它毫不吝啬地将美呈现给我们,即使再短暂,也是难以磨灭的永恒。我们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尊重每一朵烟花,哪怕,它绽放的时间很短,很短。

永恒与短暂作文3

  久仰死海的赫赫大名,望能一会,可天不遂人愿,我与它总是失之交臂,无缘相见一面,今终于可以一睹其绰约风采,此真乃我三生有幸。

  怀着无尽期待,带着无限兴奋,揣着无边快乐,乘车光临至这漂浮旅游胜地。

  未至,早有许多店铺在卖力吆喝,人们的欢笑声、打闹声也早已入耳,真是人未至声先到,我按捺不住,真想插上翅膀飞过去。

  刚到,我即刻换上泳衣,直奔冲浪池,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人占了大半个水池,一打听才知道——这里即将举行刺激的冲浪。我赶紧扶好泳圈,不顾一切地踏入水中,顿时一股透心凉由底而生,袭遍全身,好冷啊!缓缓走入水中,水越来越高漫过我的膝盖、大腿、腰。舞台上主持人有条不紊的主持着人们狂欢,突然几缕凉凉的水帘,劈头盖脸的袭来,用手抹掉脸上的水,回头一看,偷袭者正在后面窃笑。“啪”我一下打在水中,水花四溅,一场混战开始了……溅起的水珠像是欢乐舞动的音符,落在我们身上,伴随着欢笑声、求饶声、打闹声奏成了一支愉快的乐曲。笑正在沾满水的脸上荡漾时,主持人突然高喊:“准备好了吗?浪来了!”,激战停止,大家手拉手,带好游泳圈,“轰隆”一声,一条三米多高的大浪迎面扑来,我们是那么渺小,在我们前面的人一个一个被推上浪尖,眼瞅着浪即将来临,我屏气闭眼,轻轻一跳,只觉得身体一下子冲了上去,霎时间天昏地暗、天旋地转,水推打着我,一不小心,调皮的它钻进了我的嘴里,突然我又掉了下来,我像是一个被水抛弃的弃儿,浑身湿透了,肚子里还留下了它的余味,啊!好容易缓过神来,突然又一个浪头打来……

  大厅中充溢着人们的笑声、欢呼声、尖叫声,大家都变得那样简单、那样质朴,只有在这时大家才找回了内心中最朴实的快乐,最纯净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每个人都能享受,都能拥有……纯洁的水洗净了纯净的心灵……

  冲浪完毕,我筋疲力尽,躺进漂流池中任水冲刷,水暖暖的,使人心里也感到无限温暖,无比惬意……

  龙滑道上,我感受快乐;海盗船中,我体验刺激;时空隧道里,我穿梭时空……最留恋的还是零距离的冲浪,无间距、无心机、无压力,有的只是快乐、纯净、放松……

  短短半天的水之旅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是挥之不去的记忆,永永远远的快乐……


《人与永恒》周国*语录3篇(扩展6)

——时间与永恒作文

时间与永恒作文1

  二零零七年七月三日上午十点零五分三十七秒,我们的时间静止了……记忆的秒针永远停止在那一刻,永不再动。即将汹涌而出的泪水,在那一刻在眼眶中凝固;还未喊出口的告别语,在那一瞬卡带。

  也许……不必什么虚文缛礼,不需什么山盟海誓,我们的友情也不会破灭的吧?……

  的确是的。无论再久的时光,不会像腐蚀生命那样把我们的友情侵蚀的七零八落,破碎不堪;只会把我们的情谊牢牢结合在一起。即使命运来作弄,永远不让我们在一起,甚至让我们生死离别,我们也不会忘记此生的友谊。

  六年……是的,六年,有六年,只有六年。这六年啊,是多么的短暂呢……也是多么的漫长的时光啊,它把我们的友情铸造成刀枪不入、铜墙铁壁,但是,却在分别的那一刻,把我们的金刚不坏之身,彻底毁灭……只留下,经过千锤百炼而成为的璀璨钻石般的友谊。

  我们的友谊也如同这钻石,美丽,坚硬。永远保持着如同流水般的光泽……就好象我们,当一切都走向了毁灭,我们,还保留着这快乐幸福的友谊一样,不是吗?无论我们的距离有多远,心总是近的,因为时光已经把我们的心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是的,我们的友情不会破灭,就像在这永恒静止的时间一样,永远都是那样的动作,那样的姿态,一直是这样,永远,永恒……

推荐访问:人与 语录 周国 周国平《人与永恒》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