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千家诗》读书笔记五篇

时间:2023-01-08 08:15:05 来源:网友投稿

《千家诗》读书笔记1  在*古代,《千家诗》是传统蒙学教材列“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中的必读课本,因为其诗“率皆显明易解之作,以此启迪童蒙甚便”(清人黎恂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千家诗》读书笔记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千家诗》读书笔记五篇

《千家诗》读书笔记1

  在*古代,《千家诗》是传统蒙学教材列“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中的必读课本,因为其诗“率皆显明易解之作,以此启迪童蒙甚便”(清人黎恂语),所以,“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题辞》)。其流的历史是久远的,流播的范围也是很广的。不过,虽说《千家诗》几乎妇孺皆知,但关于其编选者是谁,却颇多争议。或说是刘克庄,或说是谢枋得,或说是核枋得和王相,提法不一。

  《千家诗》所收作品,都是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且绝大多数是唐宋诗人的名篇,这些诗作题材丰富,篇幅短小,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不朽的经典名篇。通过阅读这些诗歌,不仅可以启发少年儿童的灵感,而且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人生智慧,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对提高文学修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千家诗》读书笔记2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徜徉书海,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给人美的享受。

  我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读《千家诗》了。那个时候我还有很多字不认识,也不知道诗中的意思。妈妈就一遍一遍地教我读,直到我会背为止。刚开始,我觉得背诗很难,甚至还产生了抵触情绪。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并且越背越多,渐渐地爱上了读诗、背诗。现在我八岁多了,上小学三年级。《千家诗》成了我们学校的必读书目,我再次捧起了这本书认真地读、背。随着识字量的增加,理解力变强,我读起来只觉得口齿留香,感觉古诗词愈加有趣了。

  《千家诗》这本书所选作品多为唐代诗人著名的绝句和律诗。篇幅短小,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诗中意趣更是令人心情激荡。当读到唐代诗人李适之的《罢相作》时,我既敬佩又愤怒。诗句:“避贤初罢相,乐贤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让我想到诗人心怀天下、爱国爱民的情怀。他身居高位,为了国家,甘愿让贤,让人敬佩;也让我想到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俗士,他们眼中只有利益,只有荣华富贵,巴结奉承,一旦别人退位,他们便避而远之,实在可鄙,令人愤怒。当读到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时,我觉得诗人是个有趣的人,爱生活的人。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雪和梅的争奇斗艳,又各显其美。不禁让我想到他在《雪梅》其二中的诗句“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诗人写出了雪和梅的相互映衬,相互成全,令人深思。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我愿意在诗海中驰骋,独享那份心灵的宁静与安逸。诵读古诗词,我一直在路上。

《千家诗》读书笔记3

  大概从放假前一个月开始,到现在暑假近半,这一个多月来,我夜以继日,诵读不辍,终于把一本《千家诗》总共258首通背了一次。一个多月来,我把它随身携带,随手捧读,可以说是无论何时何地的,做饭间隙,友人茶话之余,和家人一起看电视,甚至陪女儿上兴趣班也带着。诵读的形式更是不拘一格,视环境而定,有时高声朗诵,有时轻吟慢咏,有时闭目默念,有时掩卷回思,更多的时候是随意翻阅,反复品悟。

  最惬意的莫过于夜深人静,万籁渐寂之时,独坐阳台,就着一杯热茶,伴着窗外树杪的微响和断续的蝉鸣,读几首诗,看几页小说。累了歇歇。再读几首诗,再读几页小说。真是心无杂尘,倒有闲余,与古人悠然神会,不胜痴醉,不仅没有永夜难消的寂寥,倒常常生出几分难挽时光逝去之匆匆的遗恨……

  当朋友听说我在通背《千家诗》时,第一时间是表示不解,接着很认真地说,你应该写一写你的收获。我嘴上说不想写,有什么收获啊,背过就忘,背过就忘,就享受这个过程的清心寡欲吧。可是回头静下来一想,又觉得确实应该提笔写点什么,不说什么收获感触,就算是复习复习,巩固巩固也好啊。

  《千家诗》是南宋谢枋得选编的一本诗集,全书按诗歌类别分为“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古诗”,共五卷。每一卷都基本按四季变换顺序编排,科学合理,便于读者理解记忆,且诗歌内容丰富,又不乏脍炙人口而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千古名篇,作为旧时人学诗的启蒙教材,流传很广。我手头这本《千家诗》,封面以浅浅的橄榄绿为主色,几株欲露还羞、娉婷多姿的荷,淡雅清幽,古色古香,令人爱不释手。“以诗配画,以画配诗”的编排方式使得诗画相得益彰,可让读者更好的领悟诗歌意境。每首诗后面都有今人注评,甚至古人点评,不管是今人古人,都是语言精当,风格无拘,颇能见真性情的,虽三言两语,或只是片言只语,却往往有画龙点睛或一针见血之神效,让人见识大开,涵咏不尽。读之真是有趣,有益。

  可惜我经典文化作品读的不多,无法因能融会贯通而产生浮想翩翩的阅读快感,现仅捡拾我在诵读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的两三点做一下归纳。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诗歌里“紫薇花”这一意象。第一卷“七言绝句”里连续三首入直诗都写到紫薇花。第一首是周必大《入直》,最后两句:“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幽雅的深夜意境很美,恰逢现在正是紫薇花妖艳缤纷,夺人心魄的季节,读此诗句令人怦然心动。诗人为什么“不寐”呢?原因是他入直宫禁的时候受到*赐茶,隆恩浩荡使他过度兴奋因而睡不着觉,所以注评者指其“奴颜媚骨,不加掩饰”。第二首是洪咨夔的《直玉堂作》,这一首思想立意与前首相近,诗歌里“浓墨淋漓”一词至今延用不衰。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诗中的紫薇花:“唱彻五更天未晓,一墀月浸紫薇花”。此中意境,较前一首显然是更胜一筹啊,可惜我无意品其中之味,倒是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难道皇宫里紫薇花是很常见的植物么?为什么诗人们频频写它?只听说后宫喜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义,难道紫薇花也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读诗。嘿,隔页又是一首写及紫薇的诗,白居易的《直中书省》,最后两句:“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呀,好一个让人想入非非的诗句!可是诗句下面的注释却冷冰冰给人兜头一盆冷水:紫薇郎,指中书省入直之臣。原来,此诗句并非我猜臆的蕴涵着几多香艳,几许风流,紫薇郎竟是指一个宫中之臣!注评者显然对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闲适冲淡的意境,不卑不亢的情怀非常赞许,可是我无意去比较诗人间品性的异同,思想境界的高低,我关心的还是紫薇花。为什么中书省入直之臣要称为紫薇郎?是因为中书省的紫薇花很多而作者临时取眼前之物自称?还是因为紫薇花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而在宫中普遍种植?为什么这些入直之臣都对紫薇花如此敏感,如此耿耿于怀?仅仅只是因为恰逢紫薇季节,应时对景,借景抒怀而已?总之,这些疑问紧紧萦绕于我的脑际。

  “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很符合我随意随性懒散的个性的,这一次又想好好发挥此特长。可是古人又云:为学患无疑。而有所疑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有进一步的解疑行动才是真正的学习态度。于是,我特意“百度一下”。答案众说纷纭,说法不一而足,而一位叫“天心月圆”的新浪博友,他对于紫薇花与紫薇郎的阐述就非常周详深刻,让我心里的疑团犹如被拨开的云雾。综合参考所查阅的各方说法,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紫薇花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是一种树姿优美,花色鲜艳,适应性强而被广泛种植的观花树种,但我们也必须知道,还有一颗星宿也叫“紫微”。两词形近音同,意义却大相径庭。“紫微星号称‘斗数之主’,古来的研究者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帝王之相”。据说自汉代起,“紫微”就用来比喻人间帝王的居处,即皇宫重地。(知道了这一点,后面的就好理解了。)

  那为什么把中书省之官称作“紫薇郎”?“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可见中书省是皇家政务中枢,唐代中书省就设在皇宫内。需知道,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中书省官员)称为紫微令。这样说来,“紫薇花”和“紫薇郎”(正确应是“紫微郎”)之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是由于“紫微”这一颗寓意高贵的星宿,“花”与“官”才联系起来的。紫薇花因此见幸于皇宫而被普遍种植也就不为奇了。

  还需知,中书令为一省之首官,历来是文人士子企慕的要职,所以历来诗人都喜欢歌咏紫薇花,尤其是后来凡任职中书省的官员,都喜欢写紫薇花,喜以“紫微”自称。杜牧也当过中书舍人,曾以《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杜紫薇”。“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不过我宁愿相信,紫薇花本身的美丽飘逸,轻灵曼妙才是它深得人们喜爱,诗人青睐的最大原因,也是其在宫中遍植的最主要原因!毕竟,美丽的花儿本是自然界的精灵,是大地之母给人类最诗意的馈赠,人为的赋以浓重的政治色彩,非但不能增添它的美艳,反而剥夺了它纯真的光彩。

  这几天读美术史话,读到日本当代画家东山魁夷,每当有客人光临,他就提前将自家庭院小径打扫干净,然后轻轻摇落院中的花树,让花叶铺满庭径,以此愉悦客人的心怀。我不禁想:啊,他最好摇落的是一棵紫薇花!

《千家诗》读书笔记4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

  号称千家诗,究竟有多少呢?《千家诗》实际只有122家。按朝代分: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无从查考年代的无名氏作者2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2首七绝。

  《千家诗》有好几个版本,南宋诗人刘克庄编过一本《后村千家诗》,另有《新镌五言千家诗》、《重订千家诗》。千家诗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现在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优秀读物。希望在阅读与欣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千家诗》读书笔记5

  大概从放假前一个月开始,到现在暑假近半,这一个多月来,我夜以继日,诵读不辍,终于把一本《千家诗》总共258首通背了一次。一个多月来,我把它随身携带,随手捧读,可以说是无论何时何地的,做饭间隙,友人茶话之余,和家人一起看电视,甚至陪女儿上兴趣班也带着。诵读的形式更是不拘一格,视环境而定,有时高声朗诵,有时轻吟慢咏,有时闭目默念,有时掩卷回思,更多的时候是随意翻阅,反复品悟。

  最惬意的莫过于夜深人静,万籁渐寂之时,独坐阳台,就着一杯热茶,伴着窗外树杪的微响和断续的蝉鸣,读几首诗,看几页小说。累了歇歇。再读几首诗,再读几页小说。真是心无杂尘,倒有闲余,与古人悠然神会,不胜痴醉,不仅没有永夜难消的寂寥,倒常常生出几分难挽时光逝去之匆匆的遗恨……

  当朋友听说我在通背《千家诗》时,第一时间是表示不解,接着很认真地说,你应该写一写你的收获。我嘴上说不想写,有什么收获啊,背过就忘,背过就忘,就享受这个过程的清心寡欲吧。可是回头静下来一想,又觉得确实应该提笔写点什么,不说什么收获感触,就算是复习复习,巩固巩固也好啊。

  《千家诗》是南宋谢枋得选编的一本诗集,全书按诗歌类别分为“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古诗”,共五卷。每一卷都基本按四季变换顺序编排,科学合理,便于读者理解记忆,且诗歌内容丰富,又不乏脍炙人口而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千古名篇,作为旧时人学诗的启蒙教材,流传很广。我手头这本《千家诗》,封面以浅浅的橄榄绿为主色,几株欲露还羞、娉婷多姿的荷,淡雅清幽,古色古香,令人爱不释手。“以诗配画,以画配诗”的编排方式使得诗画相得益彰,可让读者更好的领悟诗歌意境。每首诗后面都有今人注评,甚至古人点评,不管是今人古人,都是语言精当,风格无拘,颇能见真性情的,虽三言两语,或只是片言只语,却往往有画龙点睛或一针见血之神效,让人见识大开,涵咏不尽。读之真是有趣,有益。

  可惜我经典文化作品读的不多,无法因能融会贯通而产生浮想翩翩的阅读快感,现仅捡拾我在诵读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的两三点做一下归纳。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诗歌里“紫薇花”这一意象。第一卷“七言绝句”里连续三首入直诗都写到紫薇花。第一首是周必大《入直》,最后两句:“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幽雅的深夜意境很美,恰逢现在正是紫薇花妖艳缤纷,夺人心魄的季节,读此诗句令人怦然心动。诗人为什么“不寐”呢?原因是他入直宫禁的时候受到*赐茶,隆恩浩荡使他过度兴奋因而睡不着觉,所以注评者指其“奴颜媚骨,不加掩饰”。第二首是洪咨夔的《直玉堂作》,这一首思想立意与前首相近,诗歌里“浓墨淋漓”一词至今延用不衰。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诗中的紫薇花:“唱彻五更天未晓,一墀月浸紫薇花”。此中意境,较前一首显然是更胜一筹啊,可惜我无意品其中之味,倒是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难道皇宫里紫薇花是很常见的植物么?为什么诗人们频频写它?只听说后宫喜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义,难道紫薇花也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读诗。嘿,隔页又是一首写及紫薇的诗,白居易的《直中书省》,最后两句:“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呀,好一个让人想入非非的诗句!可是诗句下面的注释却冷冰冰给人兜头一盆冷水:紫薇郎,指中书省入直之臣。原来,此诗句并非我猜臆的蕴涵着几多香艳,几许风流,紫薇郎竟是指一个宫中之臣!注评者显然对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闲适冲淡的意境,不卑不亢的情怀非常赞许,可是我无意去比较诗人间品性的异同,思想境界的高低,我关心的还是紫薇花。为什么中书省入直之臣要称为紫薇郎?是因为中书省的紫薇花很多而作者临时取眼前之物自称?还是因为紫薇花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而在宫中普遍种植?为什么这些入直之臣都对紫薇花如此敏感,如此耿耿于怀?仅仅只是因为恰逢紫薇季节,应时对景,借景抒怀而已?总之,这些疑问紧紧萦绕于我的脑际。

  “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很符合我随意随性懒散的个性的,这一次又想好好发挥此特长。可是古人又云:为学患无疑。而有所疑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有进一步的解疑行动才是真正的学习态度。于是,我特意“百度一下”。答案众说纷纭,说法不一而足,而一位叫“天心月圆”的新浪博友,他对于紫薇花与紫薇郎的阐述就非常周详深刻,让我心里的疑团犹如被拨开的云雾。综合参考所查阅的各方说法,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紫薇花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是一种树姿优美,花色鲜艳,适应性强而被广泛种植的观花树种,但我们也必须知道,还有一颗星宿也叫“紫微”。两词形近音同,意义却大相径庭。“紫微星号称‘斗数之主’,古来的研究者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帝王之相”。据说自汉代起,“紫微”就用来比喻人间帝王的居处,即皇宫重地。(知道了这一点,后面的就好理解了。)

  那为什么把中书省之官称作“紫薇郎”?“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可见中书省是皇家政务中枢,唐代中书省就设在皇宫内。需知道,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中书省官员)称为紫微令。这样说来,“紫薇花”和“紫薇郎”(正确应是“紫微郎”)之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是由于“紫微”这一颗寓意高贵的星宿,“花”与“官”才联系起来的。紫薇花因此见幸于皇宫而被普遍种植也就不为奇了。

  还需知,中书令为一省之首官,历来是文人士子企慕的要职,所以历来诗人都喜欢歌咏紫薇花,尤其是后来凡任职中书省的官员,都喜欢写紫薇花,喜以“紫微”自称。杜牧也当过中书舍人,曾以《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杜紫薇”。“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不过我宁愿相信,紫薇花本身的美丽飘逸,轻灵曼妙才是它深得人们喜爱,诗人青睐的"最大原因,也是其在宫中遍植的最主要原因!毕竟,美丽的花儿本是自然界的精灵,是大地之母给人类最诗意的馈赠,人为的赋以浓重的政治色彩,非但不能增添它的美艳,反而剥夺了它纯真的光彩。

  这几天读美术史话,读到日本当代画家东山魁夷,每当有客人光临,他就提前将自家庭院小径打扫干净,然后轻轻摇落院中的花树,让花叶铺满庭径,以此愉悦客人的心怀。我不禁想:啊,他最好摇落的是一棵紫薇花!

推荐访问:读书笔记 千家诗 《千家诗》读书笔记五篇 《千家诗》读书笔记1 《千家诗》读书笔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