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科技支持因素分析

时间:2022-11-04 14:35:04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vP5Mv^M:Ni 学习异国文化,争取权利,获得身份地位,与本地人建立关系,形成对当地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③。完成了这一过程即表明移民社会融入的实现。从影响移民融入的因素来看,主要有移民政策、劳动力市场结构、社会网络、大众传媒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区域、居留时间等个体特征因素等。④此外,科技因素也会对移民融入有所影响。例如,Louise H. Warrick等人研究了针对美国西班牙裔妇女的产前培训项目,他们发现培训改变了这些妇女先前以文化信仰和习俗来对待怀孕的做法,促进了移民融入;Koen Leurs等人研究了荷兰摩洛哥裔女孩基于“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e,簡称IM)技术建立的交流空间,认为该空间不仅为移民提供了娱乐和交流的渠道,还提高了她们的自立能力;

收稿日期:2017-02-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转居社区转型与社区治理研究”(15BSH07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区域比较研究”(16JJD84000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江苏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研究”(2014ZDAXM007)。

作者简介:叶继红,男,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苏南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专家(苏州215123)。

杨鹏程,男,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苏州215123)。Emma Felton研究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澳大利亚移民对网络技术的利用,认为网络技术不仅加强了移民与家乡亲人的联络,同时在移入地建立的社会网络也提高了移民的幸福感。

从国内研究来看,与新城镇居民城市融入相关的主要是关于农民工/流动人口、失地农民/被征地农民的融入、融合或市民化的研究。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这两类群体又被称为“城市新移民”“新市民/新居民”。从农民工的融入现状来看,学术界的研究表明,他们虽然进入城镇,但由于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及制度等原因并未真正融入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半城市化”现象⑤,即农民虽然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和生活,但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政治参与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在影响因素上,农民工城市融入主要受到居住条件、社区支持、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就业、健康等因素的影响。⑥同时,农民工城市融入存在一定的代际差异,收入水平、社会资本和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⑦。从失地农民的融入现状来看,近年来随着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撤村建居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大批的城郊失地农民搬迁至现代化的集中安置区居住和生活,他们在实现农转居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角色转换滞后、身份认同模糊、相对剥夺感强烈、市民化意愿不强等⑧,影响了他们对新社区的融入和市民化进程。这些问题主要缘于差异化的社会政策安排使其市民待遇迟迟得不到实现⑨。

以上文献是对新城镇居民城市融入的主要研究。这些研究侧重于从制度、政策的角度,分析作为新城镇居民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制度根源。需要指出的是,制度、政策因素固然重要,但新城镇居民的城市融入最终还需要通过提高其素质尤其是科技文化素质来实现,提高新城镇居民的科技素养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条件,不能忽视科技因素对新城镇居民城市融入的促进作用。目前,现有文献关于新城镇居民城市融入过程中科技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也不系统。一些研究仅提及农民工和失地农民自身条件不足,如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非农职业技能等;还有一些研究也只是开始关注农民工或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科普等方面的需求。⑩总体上,科技因素在促进新城镇居民城市融入中的作用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认为,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新城镇居民客观上对科技有需求与运用,科技是支持新城镇居民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能够加快新城镇居民的融入进程。具体来说,科技支持主要表现为知识与信息支持、职业技能支持、科技产品支持、科技设施支持四个方面(见图1)。

推荐访问:城镇居民 过程中 融入 因素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