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日记17篇

时间:2023-06-16 09:25:03 来源:网友投稿

走访日记第1篇今天,是给联系户发羊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吃过早饭就从武威出发直达土门镇政府大院,由我局牵头的11个帮扶土门镇联系单位向特困户发放种羊的仪式将要在今天举行。从_月_日召开土门镇双联富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访日记17篇,供大家参考。

走访日记17篇

走访日记 第1篇

今天,是给联系户发羊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吃过早饭就从武威出发直达土门镇政府大院,由我局牵头的11个帮扶土门镇联系单位向特困户发放种羊的仪式将要在今天举行。

从_月_日召开土门镇双联富民联席会议确定“借资助农发展养殖”措施到今天,已经整整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随着筹措资金、联系种羊、签订协议等诸多环节的逐个敲定,又一个帮扶措施顺利实施了,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自“双联富民”行动全面启动以来,全市地税干部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双联富民”行动各项工作部署,以有效措施解决联系村群众的实际困难。在行动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多次深入到古浪县土门镇入户调查摸底,为群众想办法、出点子,确定“暖棚养殖,改良畜种”的产业发展致富思路,经过实地考察,最后确定以体态大、繁育快、经济效益明显的小尾寒羊为投放品种。帮扶土门镇联系村的市、县区局全体干部向每个联系户借资1000元购买种羊,共计万元的近300只小尾寒羊将陆续发放到联系户的手中。

领到羊的特困户张廷海说“我做梦都想养羊,可是一想到投资大,就只能望羊兴叹,这次地税局的领导和干部们帮我们发展养殖业,还借钱给我们买种养,解决了最直接的大问题,为我们靠养殖业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听到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我深受感动,看到村民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对奔小康充满了信心,我发自内心的感到,联村联户真正联出了干部群众的感情和友谊,再过几年这些贫困户都能富起来,我们现在吃点苦、受点累、出点钱都算不了什么。

双联富民就是要为联系村户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有联户的干部都应该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走进农户的生活中,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根基。在这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富民工程中,我们每走出的一小步都将成为千家万户的一大步,想到这些,对今后的双联工作,我信心十足。

走访日记 第2篇

2月24日早上,我和单位同事一道走进了下川五组。这个组地处马安川下方,离政府机关不是很远。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也有一些贫困户。在路途村民的热情指引下,我找到了韩久朝的住居地。他家在韩家大院里,几间陈旧的泥巴瓦房夹在其它住户房子中。当我走进韩家大院院落,找到他的住所时,主人没有在家,一把大铁锁紧紧锁住两扇破旧的大木门。我向周围邻居打听,方才知道一大早就背着几十斤花生到集镇油坊榨油去了。于是我调转头就返回到集镇,找到那个油坊。在油坊里认识了他。韩久朝是一位个头不高的中年汉子,今年56岁。虽然年岁不算大,由于常年劳作,几年前就患上了腰椎骨增生的毛病,一般的活干的就很吃力。因为他有病不能外出打工,他的妻子熊承平只好走上了常年外出打工之路。韩久朝家有耕地4亩多,其中一半就租给了别人搞产业。自己忍受着病痛,辛勤耕作着这两亩来地,还喂养着一头生猪。如果不是患了腰间盘疾病,按说这家还不算特别困难。一个20多岁的儿子毕业不久也到深圳打工去了。韩久朝告诉哦我,妻子和儿子都在打工,虽然收入不多,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帮扶,全家有信心早日脱贫的。

 我的另一户扶贫户户主叫胡承香,今年也是56岁。来到她家,她在她的现任丈夫的帮助下,从病床上挪到手推轮椅上,推进堂屋。她告诉说:5年前,身患乳腺癌,手术后复发,现在的身体非常差。因为自己生活达到了无法自理的地步,是他的现任丈夫崔自喜守在家里伺候她。一个20多岁的儿子早年放弃了读书,走上了打工的行业,在家乡帮别人安装水电等挣些小钱养家糊口。原来,这家是个组合家庭。10多年前,前任丈夫离异,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家住马安镇姬家坪村6组的单身汉崔自喜就走进她家们,为她拉扯孩子。至今,崔自喜的户口也没转到下川村。谈到家里脱贫的打算时,胡承香感到很为难,丈夫要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只有儿子一人打工,收入微薄。她想贷点款在集镇上开一个电焊等修理铺子。希望能够得到帮助。走的时候,我诚心的对她说: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向村里提出,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把问题解决!  告别两户帮扶对象,走在返回的路上,我在深思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老致贫,由于劳动能力下降,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还有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等等。如何有效解决这些现状,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走访日记 第3篇

今天我与同伴一道去XX家走访。

在我看来,这无非是走走形式,去和家长寒暄几句罢了。但通过这次家访我收获颇丰,既深入了解到了该生的家庭生活情况,又增进了老师和家长的互信,为今后该生的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XXX同学在学校人缘很好,就是性格内向,穿的衣服看起来脏脏的,不爱多说话,学习有些粗心,有时还透露着自卑。亲自去她家走了一趟,我才完全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况。在这个经济条件还不错的村子里,该生家境实在不好。一家5口人,姐妹两个,姐姐失聪,爸爸失业在家,妈妈在北京打工,而奶奶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家里的收入有限,可供孩子支配的零用钱也就很少。而周围同学的家里都相对优越富足,孩子心理难免会自卑。自卑的心理又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感觉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却总是差点。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们豁然开朗。一个小女孩平日缺少母亲的细致关爱,而妈妈、同学、老师的理解和爱,将会使她变得自信、乐观、细心、优秀的。

对于XXXX同学的问题,通过走访我们找到了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走访日记 第4篇

今天,我们去XX家走访。

XX同学在校内向,不爱说话,上课读课文像蚊子哼哼,声音极小。提出要求,作出示范,都没有改观。有时心想,这孩子咋这么不听话呢。走进他家,我们有机会了解了孩子生活的家庭。孩子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里,妈妈性格柔弱,后爸性格暴躁,孩子每每犯些小错误,后爸就拳脚相加,不知轻重。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无能为力。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怎能没问题。我们与他妈妈促膝交谈,谈孩子的.健康成长,谈孩子的教育方法,妈妈连连点头,表示非常受益。是的孩子,何况还是独生子,在妈妈的心中是最重要的。为了孩子,脆弱的妈妈会变得坚强。我们相信,有了此行的走访,郭某同学的家庭环境一定会有所改变,而在学校教育中怎样教育引导孩子,我们也有了更合适的方法。

走访日记 第5篇

今天我再次到秣陵镇西陈行政村走访,主要是看看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情况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前期工作,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已经结束,新安装篮球架2个、乒乓球台2个,添置图书500册。当看到部分群众或在广场上打球锻炼身体、或在图书馆内看书、或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深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农民素质和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性。

针对西陈村从事建筑行业的传统,我与村“三委”干部酝酿,提出“成立协会、能人带动、规范发展、共同致富”的思路;针对西陈村群众民间文艺活跃的特点,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文化资金、器材等投入力度,深入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干部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群众所需,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受温暖,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走访日记 第6篇

今早9点,我接到老人孙子谢尔伊利电话,得知谢尔伊利已经刑满释放,因无钱回家,借当地派出所马有力民警电话给老人打电话,需老人为其打500元路费回家,但老人行动不便,不识汉字,无法给谢尔伊利打钱,便将我前期入户时所留的联系方式告知了其孙子,并让其孙子打电话与我联系,协商如何将钱汇出,我当即让谢尔伊利将电话转接当地派出所民警马有力,在核实民警马有力身份后,与民警马有力交流中达成共识,将钱打入民警马有力卡中,由民警马有力帮助谢尔伊利购买回程车票,并答应帮忙协管谢尔伊利。电话过后,我立刻赶往老人阿依夏木家中,讲明向孙子汇款情况,并主动陪同搀扶老人出门,由于天冷路滑,我一路搀扶老人至500米外农村合作社银行,帮助老人向兰州派出所民警马有力银行卡中汇款500元。事后老人非常感动,哭着要求我在其家里吃饭,因还未到下班时间,谢绝了老人好意后,叮嘱老人等孙子谢尔伊利回来后,第一时间通知我,而后返回社区,向书记汇报了情况。

走访日记 第7篇

昨晚7点左右,亚鱼乡也应节气地出现了雷雨天气。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干群连心室”内的寂静,我立马接起电话。来电的是亚鱼村花瓜冲村民组的刘泽双老人,因电线老化引起了火灾,将家里的老木房给烧了起来。听到这个噩耗,我们驻村工作人员立即与乡政府、村委会联系,第一时间赶到救火前线。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凌晨时分终于将大火扑灭。第二天一大早,大家伙顾不上疲惫,为刘泽双老人送去了慰问金3000元,大米180斤,食用油1桶,棉被4床,大衣2件。慰问金和物品虽然不多,但却温暖了老人的心。

5月6日上午,我一个人来到谢桥村白水洞组____家,此时____正在院坝里修理农具。于是我上前与他闲聊,他谈到自己现在是一个人在家上了年纪,白水洞的所有村民都从原来的住处搬了出来,就剩下他还在那里面住着,主要是搬出来没有房子住,而且现在就靠自己种地养活生活,家里面无人打工,子女还要读书,还欠下许多债务,自己虽然领有低保,但家中缺乏经济来源。于是,我向他介绍了小额额信用贷款政策,但是他说,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自己又不会做生意,贷了款怕自己还不上。

这次的走访使我感到,村里的部分群众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够高,许多群众都是想得到小额贷款不去开拓新的致富门路而是为了生活开支,我们若想从基本上使他们富裕起来,首先要改变他们安于现状的旧思想,同时提供给他们致富知识和市场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激励他们创业和致富的积极性。

走访日记 第8篇

一大早,我就从历市镇政府骑着摩托车赶赴神仙岭以北的车步村开展帮促工作。经过近半个小时的颠簸水泥路,于9:00整到达该村。

到达车步村后,我首先走访了田间地头、新屋下组及部分村民。随后,来到村办公室,和村支两委、村民代表进行交谈。在座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发言,共话发展。据村党支部书记钟有良同志介绍,车步村属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省级贫困村,现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19个村民组,总户数422户。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禾笋、养殖生猪为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以及土地贫瘠,缺少创业致富带头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洪灾以来坡上的农作物基本绝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积贫、返贫现象比较多。

经过一个多小时二十分钟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针对该村自然灾害多、土地贫瘠、劳动力富余的现状,我建议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禾笋,形成规模,以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养殖生猪,与大世界、万家惠大超市形成产销链条;三是协助该村与历市镇政府和定南县水利部门联系,抢抓今年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全力扩宽河道;四是建议认真监督实施好村组公路硬化工程,使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下一步打算历市镇民政所协调适当给村里解决部分低保户、五保户物资,并向镇领导请示在七.一之际多慰问几名参与抗战的老党员。

临近端午,但烈日灼热。顶着火热的太阳,经过热情的交谈、走访、询问,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经意间太阳已开始偏西,拖着满身的汗水、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开始颠簸在离开“差别人一步”的车步村。一路上,怎样帮助群众领会精神、理清村级发展思路,解决村民实际难题、化解农户扯皮纠纷,如何促进统一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增比进位、促进和谐稳定,时时在大脑中回荡……

走访日记 第9篇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笑容。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在乡村的田埂小道,处处闻闻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中午时分,正是中饭时间,我来到了谢英朋家。他还没回来,他老母亲在家,听老人家说谢英朋夫妇一大早就去车步圩卖豆腐去了,要等片刻才会回来,每天都这样。老人家热情地端茶倒水,招呼我们坐下了来,还要我们在她家边吃中饭边等。我们就一边和老人家聊着家长里短,一边等他们夫妇回来。

十二点半左右,谢英朋夫妇回来了。一辆摩托车载着妻子,后面货架上高高的一垒豆腐架足足有十多个,妻子肩上还挑着一担箩,没有较高的骑车水平还真骑不了呢。看着夫妻俩满脸的喜悦和高兴,我知道他们今天的生意很好,这么早就卖完了全部豆腐。

一停下来,老谢就赶忙热情地招呼我们,并和我们聊起了他的生意和他们忙碌而有滋有味的一天的生活。他们每天都凌晨四点钟左右要起来磨豆腐,早上六七点夫妻俩就载着几十斤豆腐出发赶到车步圩,逢圩日就在圩上卖,不是圩日就要走村窜户卖,一般平时每天要磨四五十斤,过节日的时候就要多些。他说,因为现在整个车步磨豆腐卖的只有一两家了,所以生意好做些,一般每天都在十一二点就可以卖完,中午回家吃中饭,下午就是妻子收拾一下家里,干一些农活,种菜浇地,他自己为第二天磨豆腐做一些准备工作,磨豆皮、浸豆子、处理豆腐渣、搞卫生等等,就这样忙忙碌碌就忙到了天黑。

我们边聊边询问他家的收入和打算,他们夫妻俩说虽然每天都起早贪黑,从早忙到晚,虽然苦点累点,但收入还不错。我们明白从他们的言语间和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自豪,也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不知不觉,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走出他家庭门,看着和煦的春光,真的感到很欣慰:“三送干部全覆盖、为民服务零距离”是“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为民做出的一件实事,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举措,让人民群众真正感觉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


走访日记 第10篇

根据安排,今天我在办点的新树村坐班蹲点。新树村的坐班地点选择在南桥镇敬老院内,该院始建于2005年,有孤寡老人48人。到了下午四点左右,我与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谈心,聊家常,包括他们的生活、伙食、住宿等。当然他们都是异口同声,感谢党感谢政府,他们说在敬老院住得挺舒服,每天至少有两餐吃肉或鱼,他们觉得比家里好,比家里舒服。

我暗自决定留下来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特别是要体验下食堂里的菜味道怎么样,是不是干净,够不够吃,是不是用地沟油?到五点二十左右,我告诉敬老院的吴院长,今天要在院里吃饭,并且把自己想体验下他们生活的想法告诉了他。

到了开饭的时间,我们来到了餐厅。餐厅里已经坐满了整整五桌,我仔细看了下三个菜,分别是茄子、小炒肉、小白菜。我也不客气的自己端起碗就开吃了,味道还真不错,那小炒肉和茄子真比我们食堂的要好吃。那个小白菜吃起来很清脆,味道很甜,吴院长说这些小白菜都是老人们闲暇时在院里种的,绿色环保。我和其他的老人一样,一口气吃了两碗。吃完后,那些老人都心满意足的走开了,有的聚在一起闲聊,有的单独回房间了,有的在洗自己的饭碗。

在吴院长送我回来的路上,我们聊开了,上级按每个老人420元每月的标准拨款,院里要管老人的吃喝拉撒还有生老病死,压力挺大的。但他告诉我,院里蔬菜能自给,甚至还有出售,养了十几头猪,肉类基本可以保底供给。所以,院里不仅没有亏账,还有几万元的盈余。他说,别人拿钱出来做善事是积德行善,我把敬老院管理好,让那些失依老人吃饱睡暖也是一种积德。我突然对吴院长,这个有点矮、有点黑还有点瘦的老人产生了一种油然的敬意。

走访日记 第11篇

2月26日,在黄龙沟村委会会议室里,笔者看到,县财政局白绍军、夏学宝、张鎏玉等七名干部与村干部一起正聚精会神地做着贫困户的档案。黄龙沟村是由两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贫困户相对就多一些。村书记告诉我们说,全村有292个贫困户798个贫困人口,仅填写脱贫手册和贫困户档案就是一个超大工作量,县财政局看到这种情况,就安排局7名机关干部进驻该村做建档立卡工作。村干部们都非常感动地说:“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县财政领导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非常感动”!

近期,在六郎乡赵家河村等7个村和湖北口回族乡的湖北关村中,到处都有财政干部进村入户忙碌的身影。据统计,在财政包联的8个村中,已有117名财政局机关干部和300多名乡镇财政干部开展包联、走访活动和贫困户档案的整理工作。

笔者全程参与了财政局安排的精准扶贫工作,我真切地感受到财政局精准扶贫的力度是很大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财政局始终把此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

走访日记 第12篇

今天我走进了XXX同学的家里。

来到孩子家里,通过和她父母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该同学的家庭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优越,父亲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比较关心她的学习,对她的期望值也相当高。但是孩子的父亲平时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日常照顾不是很周到,也不太注意与孩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是这样的特殊的家庭背景,对于现在所出现的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力,学习上缺少刻苦钻研精神等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坦诚地交换意见,阐明各自的想法,交流心得体会,很快地,一座信任、合作的桥梁架在了我和家长的中间。在这样的访谈气氛下,我的走访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我说:“把每个孩子教育好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我们当老师的责任,但有时仅仅靠学校老师的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老师和家长配合好了,才能把孩子教好。”家长不好意思的笑笑说:“听老师您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以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有一些不恰当了。”我说:“孩子好玩那是天性,应该能体会孩子的心情,有时候孩子犯些小错误也是难免的,碰到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多交流,经常检查作业,讲解问题,讨论问题,增进感情,要耐心,不要急与求成,不能用我们的思维来衡量她,认为她都应该会,所以啊,应该加以正面的引导和教育,慢慢提高,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多给她鼓励,多关心她。不能光顾着工作,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给孩子爱,给孩子温暖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她不是一个不懂道理的孩子。”家长若有所思的说:“看来我也是有责任的啊。”我说:“所以啊,以后还是要多腾出时间来陪孩子,带孩子出去玩玩,当家长的这么辛苦为了什么,还不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啊。家庭要温暖,有不同的意见,你们尽量商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教育孩子意见要统一。”家长感激的说:“老师您说的太对了,现在家长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没心情照顾孩子,看到孩子学习不好就着急,动手打孩子确实不对,太心急了,这真需要耐心,你们教育那么多孩子真不容易!我确实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我根本没和孩子出去玩过。我们虽然是孩子的父母,有时候还真是不了解孩子,也难怪我们的教育不起作用啊。”

通过走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要想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在家时的学习情况、社会交往情况和在家的表现等,就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她所生活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
与家长很好地交流、沟通,了解家长对于学校、老师、子女的期望;
同时,教师还应该把学生在校时的实际情况客观、全面地向家长作一个说明,指导家长的配合,这样有利于在教育学生方面形成合力,家校共管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走访日记 第13篇

“孃,看到你们来我开心了,去年我们全家都在外打工,今年政府说准备发猪给我们养,我就不出去打工了。”

今年7月份在罗暮平亭村走访时,帮扶对象岑彩平说的话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农户家里了解民情,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扶贫工作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实惠。

20**年7月,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加入了脱贫攻坚的队伍。在此之前,我从没想过会跟扶贫工作粘上边,我认为教师职业就是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以前固有的想法在这次走访中发生了改变。

我所走访的村寨是罗甸县红水河镇罗暮社区最大的一个村——平亭村,全村有贫困人口295户1090人,贫困发生率为43.22%,属一类贫困村。对这个村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最初的工作岗位就是在平亭村小学。记得20**年那届学生,有几个小姑娘是平亭的,当时我问她们村里面通水泥路没有,小姑娘们乐呵呵地对我说“老师,我们村通‘水泥’路的,下雨天,既有水又有泥。”当时我听了,眼眶一热,泪水差点出来了。每逢下雨天,学生回家的安全就成学校关注的问题。平亭——这个离社区有12公里的贫困村,得益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年终于通了水泥路。

记得到村寨进行走访的第一天,同行的同事们都有点小埋怨,觉得扶贫工作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我们还没进行业务培训时,大家都认为扶贫工作就是随笔打勾勾、画圈圈,下组意思意思就行。当我们领到资料,进行业务培训后,所有人的脸露出了凝重的神色。我知道,现在所有人都意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穿行,看着临涯的水泥路,大家都在感慨,幸好水泥路修好了,要不就只有高呼“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了。当我们进入村庄,整个村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太安静了,安静到可以用“冷清”来形容。人太少了,怎么看都不像是当地最大的村。其实,说是最大的村,各个寨子却十分分散,这让我们又犯了难。好在后来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的引导下,每个人都逐渐进入状态,所有人进村入户,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基本情况、发展愿望等。

“明年丈夫也不出去打工了,两人一起在家搞生猪养殖,还能天天照看老人孩子。”我的帮扶对象岑彩平如是说。走访过程中,我们看到村里面多为留守老人和小孩。但是当地老人们都说,现在政府有很多扶持措施,鼓励家里的年轻人来年不要外出打工了,就在家乡好好发展。

吴井行家早些年得到了危房改造补助,修了两间平房,今年小女儿中考考了500多分,读书获得补助,加上他和妻子的低保补助,和政府发放猪给他们养,吴井行一家坚信家里的日子是会过得越来越好。

走访日记 第14篇

这几天,对村里部分贫困人群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看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艰难,用触目惊心不为过.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虽然贫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农村的现状,但他们是农村的一个部分,是最需要党和政府关怀的群体,同时也是应该我们花更多力气去思考如何改变他们的群体.

___一家

___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爱人均年过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爱人与长女智障,次女现八岁上小学,儿子四岁.故谭家生计全落在___一人肩上,而___数年前劳动时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无钱上医院,在床上躺了数月自愈,但骨头生长错位,已部分丧失劳动力.20__年4月份,___的爱人因病逝世,加剧了其劳动负担,虽家有二亩土地,但维持生计亦比较艰辛.

___目前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农忙时村干部也时常帮助,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贫困户.

这些贫困人群,只是广大落后山区当中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意外致贫、因病致贫、意外灾害致贫、学生供养致贫,还是其它原因的贫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声.对于无劳动力、有心无力改变现状的贫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们希望更多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保障机制能够把触角触及到这些角落;对于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者,他们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


走访日记 第15篇

黄龙山延伸到合阳的部分叫梁山,因山上有武帝庙,老百姓也称其为“武帝山”,山脚下散落着好几个村子。山里面究竟有无人住,一直想亲自寻访。上午,顺着金水沟河道溯流而上,行至山内五、六里处,发现路边竖着石堡镇十亩地村和野鸡岭的牌子,才知道已跑到黄龙县地盘了。随折身而回,在三个山头环抱的一处坡地上,来到了河西坡村。

这是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小村庄,就山势修成横竖5条单面巷道,每家基本都有窑洞,住宿条件比较传统,条件稍好的人家在前院修建了平房。顺着村北木瓜树旁边的一条土路,行走300米左右,来到一家没有围墙,没有大门,院墙上贴着低保户的人家,前院是已经废弃的猪圈,后面是三面窑洞,走进北边的窑洞,见到两位拄拐的老人,经聊天得知,老人叫李富刚,50年前从黄龙山里来此落户,已经76岁,患有心脏病和肺气肿,与73岁老伴王小凤住在窑洞里相依为命,生育了三个儿女,给大女儿招了上门女婿,生了两个孩子后却因意外身亡,女婿李安朝再婚后在村里别处建了房,与他们分开生活,平时照顾也不多,由于户口未分开,所以老两口的低保金也一直在户主李安朝的一卡通上,二女儿外嫁,儿子也入赘到甘井镇那边,老两口身边实际并无人照料,由于行走不便,很少出门,甚至院子一棵杏树上挂满熟透的果子都无法采摘,看到家中来人,老人就赶紧搬来凳子让我们自己摘着吃。在李富刚老人家中,没有见到上墙的脱贫明白卡,也没有见到帮扶工作袋、帮扶手册和政策一本通,仅在院墙上见了医生包联的牌子,在窑洞里见到医生的联系卡,谈论中得知,两位老人的低保金由女婿领办,他们并没有花到一分钱,暴露出低保金管理中的问题,应当协调解决。针对老人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和病痛缠身的实际,应该健康扶贫、助残扶贫和低保救助三管齐下,加上落实生活照料等措施,老两口的生活才有可能好起来。

在村子中间随机走进一家贴有贫困户标志的家中,院子收拾得很干净,主人在南墙边开地种了些辣子、茄子、黄瓜等蔬菜自给自足。聊天得知,户主叫庞建军,前年因肺病手术欠了不少外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80岁,患有脑梗,每年都要住两三次医院,女儿外嫁,年前举债建了80平方米的房子,给儿子娶了媳妇,儿子和媳妇外出打工,过年才回来呆几天,家里的7亩苹果树和6亩花椒树基本都靠雇工,因干旱缺水和管理不善,收入也不高。这户人家应是典型的因病致贫,但是在这家却没有见到医生包联相关信息和材料,帮扶干部是村里的组长王彦民,但脱贫明白卡上填写有漏项,产业扶持填写不具体,危房改造填写内容与上面的选项相矛盾,帮扶手册上的入户记录填写到3月10日,便再没有记写。看来干部入户的基础资料工作不精细,镇上要加强指导和检查。

走了两条巷道,又发现一家贴着医生包联的牌子,进去后才得知,78岁的严榜录十多年前丧女后,与老伴相依为命,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法定赡养人,吃水靠自己拉,烧柴靠自己剁,依靠国家发的五保金维持生活,老人对国家的政策也很满意,心愿就是解决村上吃水难的问题。但在这一家中,也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帮扶干部卢润学(村支书)的脱贫明白卡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年人均纯收入计算不正确,错将五保金计入年人均纯收入。二是五保户纳入有偏差,老两口按政策都应纳入五保户,但实际仅将严榜录一个人纳入。

回来路过村委会,和村支书交谈得知,全村有90户,380多口人,两个自然小组,产业基础还不错,大多都是核桃、苹果和花椒等经济作物,基本没有空白地。贫困户有18户58人,多是因灾或因病致贫,大部分由村上的干部包联。来到村脱贫攻坚作战室,看到制度上墙,资料柜里摆放整齐,随意翻看了两本工作纪实,发现彭文学等村干部的工作纪实记写得都比较简单,想看村里的脱贫规划,干部翻了好一会都没有找到,只能作罢。我问村里还有什么困难,村支书说主要是群众吃水难问题,平时村民用的是黄龙山里的浅表水,因干旱等原因会产生季节性断流,每年仅有5、6个月的正常供水,更谈不上地里的浇灌了。看来解决吃水难的问题是这里群众的第一大愿望,水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生产生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告别村支书,沿着蜿蜒的山往回走,路边的植被郁郁葱葱,远处的武帝山巍峨挺拔,回望着渐行渐远的河西坡村,我在想: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这里群众最难的问题是吃水,那就从吃水难的问题入手解决。我们基层脱贫攻坚就应该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百姓,紧盯问题抓落实,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

走访日记 第16篇

今天,在鲁部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大坪乡走访调研,因乡镇工作头绪较多,为了不给基层造成困扰,我们仅邀了一名干部带路前往。

第一站,我和潘主任到了群乐村,看望了特困党员阳家升,老人家已有75岁,57年党龄。他虽年过七旬,步履蹒跚,但说起话来仍然是铿锵有力,尤其是叙述自己当年的光辉历史,更是津津乐道。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老人家曾经作为村里的骨干分子,满腔热情地为党为人民劳碌奔波了大半辈子,如今年纪大了,身体差了,家中还有一个年龄相仿的老伴,因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农业生产成本逐渐增大,老两口的生活显得十分拮据。对于我们的到来,老人家显得非常激动,对于我们微薄的表示再三言谢。他说,一直以来,组织都没有忘记过他这把“老骨头”,还提到县妇联、水利局、县委组织部、乡党委政府等单位的领导同志们都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给予慰问和支持。

接着我们到了大新村,刚进村部,就发现里面一片忙碌的景象,原来是在重新整修村部。在与其村支部书记孟令贵同志的交谈中,他说到基层老百姓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在不给基层造成负担的情况下,多走访多关注基层,实实在在地了解基层的状况,并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极个别乡镇干部下基层不够,一般只到村部,不深入到村组,对所包村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不利于树立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也不便于工作的开展,同时对我们这种不由乡镇领导干部陪同,直奔基层听计于民的作风表示特别满意。此外,他还谈到了现在平原地区墓葬无规划,导致随处可见零零散散地坟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之后,他还谈到了关于招商引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也希望我们能积极为其村部建设多多呼吁,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整个交谈中,言辞尖锐、犀利,矛头直指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让我对眼前这位其貌不扬、善于思考、敢于直言的村支书不得不刮目相看。

第三站,我们到了大杨村,因村部在维修,所以村部暂时落脚在敬老院里,刚一进去,最惹人入眼的是里面青菜葱葱,绿草幽幽,几位老人家在菜地里忙碌着,另有几位老人悠闲地在一起聊天,整个一片祥和舒适的气氛,据村支书杨书记介绍,有两位孤寡老人自进了敬老院后还喜结连理。由校舍改造的房间宽敞明亮、绿树成荫,为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较好地保障了农村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同时杨书记还给我们介绍了目前敬老院建设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工作力量不够,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偏低,集中供养规模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丧葬费用成为村级沉重负担等等,并提出了出台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的投入、出台农村五保丧葬处理暂行办法,提倡重养薄葬,提高县级丧葬补助标准,切实减轻村级压力等很好的建议。

走访日记 第17篇

今天我们工作队一行人前往贫困户李世清家走访,李世清原来在大西沟自然村居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交通的不便利、通信网络条件相对较差,在村居住的村民只有7户人家了。20XX年通过整村搬迁到易地搬迁移民楼,李世清就是其中之一。20XX年的时候我们驻村干部挨门挨户宣传了精准扶贫异地搬迁政策,李世清一开始不愿意接受异地搬迁政策,觉的在村里住了半辈子了不愿意离开,去了别的地方会不适应,怕生活有困难,我们驻村干部耐心细致的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把利弊关系分析了好久,最终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也帮他们排除了后顾之忧。
今天来到李世清家,他们从进门就说“当时我们想不通来住楼房,现在感到城里住楼房是对的,在村里受了大半辈子苦了,现在儿女们也自立了,是该享享福了”、“我们经过简单的室内装修已可以入住”、“现在我也有了安身的地方,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工作队的大力帮助,让我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楼房”李世清夫妇感慨的和我说到。
听到他们的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自己下乡两年来只是尽自己的能力,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为老百姓做了一点事情,而且还没有真正做到让广兴城村摘掉贫困的帽子,但是现在不但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而且各级领导又给予了我们高度评价,我从内心感觉到无比温暖,但也觉得特别惭愧。我们离党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听着他们还不停的畅想着未来生活的想法,不由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推荐访问:走访 日记 走访日记17篇 走访日记(通用17篇) 走访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