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作文吧2篇

时间:2022-11-01 18:40:03 来源:网友投稿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作文吧2篇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作文吧 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2022年版》心得体会 22022年44月1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数英等16个学科的课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作文吧2篇,供大家参考。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作文吧2篇

篇一: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作文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心得体会

 2 2022 年 4 4 月 1 21 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数英等 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2 2022 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2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与 1 2011 年的版本相比较,有哪些变化?从总体上来说,2 2022 年版《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2 2022 年版《课标》强调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围绕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涵,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六个方面的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以下谈谈我在学习 2 2022 年版《课标》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总目标,以目标锚定教学设计的调整 通过学习 2 2022 年版《课标》,我更加明确英语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能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强调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重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策略、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和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其中,结合到我们实际英语教学当中时,语言能力,是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语言能力的关键点: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针对这样的目标,评价的方向肯定会有所变化,相对应的检测题型也会随之变化,如:以前听力题的选出你所听到内容中的单词或者句子,会变成根据听到的录音内容配对相应信息。其实,我们区针对小学英语的考核方向也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慢慢往这个方向发展,机械性的、简单就能得到答案的题目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占比的题目是理解性的题目,比如:最佳答语、听对话和听短文的理解后选出正确答案,还有 3 3 篇阅读理解,以及上学期新增加的附加阅读题,均是理解型的题目,鲜少是能直接得到答案的,考核方向与 2 2022 年版《课标》要求高度吻合,也体现出我们区顶层设计的前瞻性非常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以新的目标,去锚定如何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以面对不断创新的考核调整时,不会乱了阵脚。

 二、注重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2 2022 年版《课标》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学"。程晓堂教授在培训时也曾说过,我们教师很多时候上课,都是自我陶醉,台上讲得激情澎湃,但是台下学生无动于衷、面无表情。其实,回想我自己的课堂,很多时候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心想着自己设计了那么多活动,自己讲得也是眉飞色舞的,学生肯定也会兴趣满满的。

 但是,实际跟设想会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很多时候会忽略了现在的学生究竟喜欢什么?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我们往往以我们大人的

 目光和标准去猜度他们的兴趣点,去锚定我们认为他们会喜欢的学习方法、方式。

 我们应该多点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好朋友,了解和接纳他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帮助他们找到更加合适的学习方法,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不畏惧英语,才会喜欢英语,才会有持续的热情去追求英语学习的真谛!

 三、 鼓励多阅读,增加词汇量 新旧版课标对词汇量的要求有所不同,旧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为 0 1600 个,而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是 1800+200,也就是0 2000 个词汇。按照 2 2022 年版《课标》语言技能部分的要求,小学 3 3 到4 4 年级课外阅读量需达到 1500- -0 2000 词;小学 5 5 到 6 6 年级课外阅读量需达到 4000- -0 5000 词。3 3 到 4 4 年级的课外阅读以一篇文章 0 150 个词计算,需要阅读 4 14 篇;5 5 到 6 6 年级的课外阅读以一篇文章 0 300 个词计算,需要阅读 7 17 篇才能达到要求。

 但是,现实是,我们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对于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能力相对城镇区的英语教师比较薄弱,而且,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对英语阅读的支持力度是远远比不上城镇区的学校学生家长,所以其实从真正意义上开展课外阅读的教与学,比如绘本教学等,还是存在较高的难度。目前,比较便于我们开展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的操作是借助教师购买或网上收集到的一些阅读短文的材料内容。不管用何种形式的手段去鼓励、帮助学生多阅读,我们唯一的目的是迫使我们在教学中实现“量变达到质变”,增加学生词汇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四、 结语 从“双减”到“新课标”,不管从英语课时量占比缩小来看,还

 是考核难度增加来看,未来年级越高,学生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但无论怎么变化,我们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能做的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帮助他们修炼好自己的内功,为以后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打下牢固而坚实的基础!

 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心得体会

  电影《嗝嗝老师》中有这么一段独白:一个普通的老师只会教书,优秀的老师不但教你读书还会教你做人,而伟大的老师则会让你知道教师的意义,他会给你开创人生从而改变你的一生。最新出台的 2022版英语课程标准给了英语教师新的指引和要求,让我们从普通老师向优秀教师和伟大教师迈进。

 新课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是确保英语课程实施的关键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我们老师必须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一、点燃学生的热情,提升自我效能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有关。学生往往会对自己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感兴趣,更愿意参与到他们感到自信的任务,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点燃学生的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提供经常性反馈。减少社会对比和学业竞争,更多的鼓励学生自我比较。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可以提升的地方,制定合适的奋斗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重塑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努力会获得成功。

 二、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是同一年龄,各方面素质也都会有差异,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因为学生落后而冷眼相待,不因学生的某一缺陷而恶语相向。新课标要求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心智水平等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放大学生的闪光点,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所成就。

 三、 加强自身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在当下信息发达的时代,教师更应该抓住每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新课标要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那就要求老师对中外文化深入了解,具有国际视野和对差异的包容性。同时,老师不仅要掌握英语学科的知识,对其他学科的内容也要能信手拈来,融汇贯通,这样在教学时才能给学生清晰的指导和不范。

 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除了帮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究,不怕出错。给学生提供多种英语学习的渠道,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教会他们合理利用资源,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知识,从而为自己设定恰当的目标,并能在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及时作出调整。

 四、坚持德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有人将人分为四品:有才有德为正品,有德无才为膺品,无才无德为废品,有才无德为毒品。由此可见,优秀品格的塑造是多么重要。我们在教学中最重要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其良好的品行和健康的人格。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模仿,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文化知识背后的态度和育人价值。善用故事,活动育人,让学生在听故事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心智,潜移默化中健全品格。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新要求。做一个成长型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甚至伟大的教师,给学生开创不一样的人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 2022 年版心得体会

 4 月 23 日上午,雷老师带领着大家齐聚钉钉,一起观摩了程晓堂教授带来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精彩讲座。讲座一开始,程晓堂教授就向大家分享了此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做的重要修订:

 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 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 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 在讲座中,他重点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其中,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讲述语言能力的时候,很深刻的一点是程晓堂教授在讲述“Icanengage。”时,说“engage”在这里并不是简单的说自己能够参与,而是吸引别人参与。尤其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在课堂上应该是要吸引学生来参与课堂活动。其次,通过程教授所呈现的几个缺乏思维含量的课堂互动例子,从中了解到我们身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和提出的问题要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千篇一律。

 接着,程晓堂教授进一步分享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了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教师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时要设置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学生已知,学习和运用语言和深入探究主题意义。

 在讲座的最后,程教授对考试与评价改革也进行了一个讲述,尤其是在新课标出来之后,考试方向是什么,考什么以及怎么考这几个方面作了详细说明。

 活动的结束之际,雷老师还给大家进行了总结分享,从雷老师的讲解当中我们知道英语的课时量减少了,但考试难度还增加了,并且英语教学会从学习英语知识转向培养实际运用能力。所以不光是学生,老师也将面临着重大挑战,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带来更加高效的课堂!此次学习,不仅信息量丰富,收获满满,对新课标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我将继续学习,领会其精神,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 2022 年版心得体会

 2022 年 4 月 23 日上午 9 点 30,在雷诗杰老师的带领下,南昌县全体小英教师齐聚钉钉共同学习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本次学习活动分成两个部分,首先全体老师一起观看程晓堂教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讲座。程教授从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六个方面展开了这次讲座。

 在讲座开始之前,程教授从引言部分给我们整理了 2022 版新课标中修改的几个要点:第一,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第二,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第三,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第四,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五,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紧接着,程教授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以及构成,程教授具体又生动的讲述让我对“核心素养”这个词的理解更加的深刻了。程教授提到核心素养是不分学科,不分课程的;是学生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随后,程教授结合中国基础教育中核心素养的特点以及在英语课程当中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从理论到举例逐步渗透概念,让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核心素养落实教学目标这一步骤更加清晰了。

 在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一部分,程教授谈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课程也为育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英语语篇为育人提供了重要素材;以英语为纽带的跨文化学习是育人的重要途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为育人提供真情实感。讲座

 的第四部分,程教授给我们讲解了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程教授通过基于布鲁姆认知层次的教学设计实例,让我了解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论和实施过程。讲座最后,程教授给大家分析了考试与评价的改革。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让我对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本次活动的最后,雷老师对这次学习进行了分享和总结。雷老师给我们归纳了目前英语学科在改革中面临的几个问题:首先是英语学科的课时量在减少,但同时英语...

篇二: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作文吧

2022 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共四篇)

 第一篇 教育研究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大力量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 2001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 20 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 2011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 10 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课程体现和凝聚着人类文明精华,体现着国家意志和人民期盼,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遵循和重要载体。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集中反映,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一刻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的支撑、驱动和引领。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凝聚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的智慧,

 从核心素养的凝练、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到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三级管理体制的优化,都集中体现着教育研究的价值和作用,可以说教育研究贯穿在本次课程修订的全过程、各领域和各学科,有力地支撑了时代新人的培养。一是系统研究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政策要求,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课程方案、进课程标准,体现明确的战略性和方向性;二是着力开展现状调研和矛盾分析诊断,**十多年来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体现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三是深入开展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稳定中推进”,使课程改革既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又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仍然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研究的任务依然艰巨而复杂。例如,如何充分发挥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和综合育人价值,既要纵向一体化贯通,处理好幼小衔接和初高衔接的问题,又要横向关联,体现学科融合渗透?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体现课程结构体系优化完善,改进育人方式,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如何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课程实施的有效机制?等等。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深入研究。只有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

 系统思考,整体把握,重点突破,反思总结,不断揭示育人规律,**实施难题,以扎实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才是应然和可行之道。一是把准正确育人导向,深入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化机理。深入研究课程教材作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根本载体的内涵实质和基本要义,认真研究领会***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以此为导向,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学科特点和要求,学段特点和要求,揭示核心素养由静态知识向动态转化的内在机理,探寻从学科目标内容转化为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影响因素、培养路径和实践方式,真正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二是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改进育人方式研究。一方面,要基于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以“知识本位”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本位”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启发式、问题式、情景式和探究式等教与学方式,提出创设合理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可行性,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关注课堂中不同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推进课程融合和学科渗透,全面提高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的育人研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主题,合理倡导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

 问题。三是跟踪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不断总结课程改革经验。实践既是检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唯一标准,又是催生课程理论的源头活水,必须把调查研究、行动研究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在生动的课程实践中,运用并发展课程理论思想,发现鲜活的课程实施案例,提炼示范性的课程实施经验,推进“理论与实践”“政策与行动”的双向良性互动,形成专家专业化研究为引领、教师实践性教学研究为基础、群众性研究为支撑的共同推进新课程落实落地的研究格局。

 第二篇 以高质量的课程实施为高质量教育奠基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就课程方案而言,这是 2001 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 20 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就课程标准而言,这是 2011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 10 年来的一次系统修订。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也凸显了本次课程修订的重大意义与基础性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我国教育系统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全国性、专业性、群众性教育学术组织,是教育部党组联系基础教育战线特别是

 一线校长和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水平平台型教育智库,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决策、服务课程实施、提高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水平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学会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平台优势、专家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工作为载体,服务义务教育新课程高质量实施。

 一是着力开展好课改培训“领航计划”,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学会专家和会员遍及全国中小学,是推动课程落地的重要力量。为服务课程改革,学会专门研究制定了课改培训“领航计划”。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学会将发挥联系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优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任务驱动,积极组织开展案例式、互动式、个性化、研究型的研修培训,帮助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新课程标准,用好新修订的教材,改进教学,为推动国家课程方案落地、引导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作出学会贡献。

 要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方案的充分理解和行动自觉,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进一步理解培养目标;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理解课程设置;从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的最终实践者,进一步理解课程实施。

 要通过实施“领航计划”,着力提升一线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新修订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日常运用。更加突出思想性,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更加突出基础性,在教育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培育;更加突出综合性,在教育教学中加强统筹设计和学段衔接;更加突出实践性,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动手探究和知行合一。

 二是着力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典型示范。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实施的质量直接关乎课程改革的成效。在开展学习宣传、解读培训的同时,通过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领课程落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学会分支机构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全学段、全领域,将通过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好地联系一线、凝聚一线、服务一线和引领一线,更好地服务课程落实落地、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发展和区域教育创新。

 学会将综合运用示范推广、展示推广、交流推广、宣传推广、研究推广等方式,形成研究-推广-应用紧密结合的成果推广链条,提升推广实效。

 学会还举办有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中国基础教育》杂志,各分支机构多年来形成了广受好评的观摩展示等品牌展示活动,这些阵地、平台都要在服务课程改革落地中贡献力量。

 三是着力开展好教育评价创新项目,为课程实施提供机制牵引。在整个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课程改革是核心,考试评价改革是牵引。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明确提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等6 部门出台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中,明确提出“课程教学”方面的要求;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中,强调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

 学会将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深化教育评价创新项目,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评价改革为牵引,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牢固树立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牵引一线校长和老师“破五唯”,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带动新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 杨

 银付)

 第三篇 新时代•新课程•新教师 近期,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是对我国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期待的主动回应,是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同时也为当前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效落地实施,需要有能够真正理解它、执行它的“新”教师。师范院校有责任助力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基础教育不断培养优秀的未来新教师、培训各类在职教师,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首先,在育人上下功夫,对标新方案新标准,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

 新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强化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体现全面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为师范院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体系改

 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师范院校要对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变化,以高标准、新思路不断革新师范生培养体系,优化师范类专业设置和建设,打造通识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例如,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素养导向,大单元、大主题的内容组织方式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为传统师范类课程的变革提供了新契机。师范院校可适当调整现有课程结构,探索建设新型师范类课程,将中小学生学习逻辑、发展逻辑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使师范生能够形成关注基础教育理论及实践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将静态抽象知识转化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联的意识。师范生的见习、实习课程,更要加强反映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实习内容,培育满足新课程要求的新教师。

 其次,在研究上下功夫,发挥教师教育特色,服务新方案新标准细化实施。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需要依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共同推动才能真正落地见效。师范院校应该聚焦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特色,组织多学科力量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持,引导正确理解和执行课程理念,共同服务好课程落地实施。

 师范院校要依托学校各类教育类实验室、教材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进一步深化对课程实施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围绕文件宣传解读、课程教学改革、学科教材建设、实施过程督导研究、健全评价机制等重点内容,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和政策咨询,加快编写或修订相关学科新教材,参与不同区域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研究,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方案、贡献专业力量。

 第三,在社会服务上下功夫,加强与基础教育一线学校的合作,助力在岗教师培训提升。

 为更好地组织实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师范院校要积极发挥学科教育及教育资源优势,主动了解研究一线学校、教师的需求,组织专家研发相关培训课程,面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教研员等提供专项职后培训。例如,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与开发、教学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教学智慧工具的开发与使用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强化与一线学校的合作研究,在共同研究中提升一线教师的理解、实施课程的能力,帮助一线学校和教师总结、提炼优秀经验,着力建设汇聚和展现一线教师优秀经验的平台。同时,创新职后教师培训形式,选取示范地方和学校,组织教师走进一线学校,将培训变成一线教师的现场实践,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总之,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服务国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师范院校的神圣使命。在理解和实施过程中,师范院校要在育人、研究和社会服务上下功夫,主动参与课程的建设实施,积极培育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不断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积极贡献。

 第四篇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修订新变化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标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的...

推荐访问: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22作文吧 作文 英语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