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事教育计划方案,供大家参考。
—
1
— 附
件
贵州省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人才 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省和科教兴黔战略,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黔党发〔2013〕 12 号), 为进一步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加快贵州特色城镇化建设步伐,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服务城镇化带动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为宗旨,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城镇化重点工作, 坚持党管人才、 服务发展、 以用为本、 整体开发,突出以培育创新型人才、 增强自主创新、 合作创新能力为重点, 以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为根本, 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的导向作用,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科技创新体制和激励机制, 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 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依托, 突出城乡规划、 新农村建设、 建筑节能、 城市建设、 勘察设计和施工、减排与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充分发挥科技工作的先导和支撑作用, 全面提升城乡建设人才创业创新、 科
—
2
— 技创新集成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二、 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到 2015 年, 全省城乡建设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数量大幅增加。
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取得重要突破, 科技创新对城乡建设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到 2020 年, 培养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人才, 建设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具体发展目标:
(一)
人才发展目标
大力实施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万人培训计划”; 实施 3 个重点领域人才培养计划; 实施“人才+项目”工程。
——人才培养目标 到 2015 年重点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50000 人。
其中新增全省建设行业专业注册人员 5000 人; 新增高中初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 3000 人; 新增岗位(职业)
资格培训合格人员 12000 人;新增职业技能鉴定人员 20000 人; 新增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 10000 人。
新增勘察设计大师、 优秀项目经理等人才荣誉称号 50 人以上, 列入建筑工程类国家级专家库或专家委员会 100 人以上。
到 2020 年, 各类城乡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在2015 年基础上翻一番, 能够满足更高水平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
——3 个重点领域人才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城乡规划、 新农村建设、 建筑节能、 城市建设、 勘察设计和施工、 减排与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创新创业人才; 重点
—
3
— 培养城乡规划、 园林绿化、 垃圾污水、 城市轨道交通、 建筑智能化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重点培养项目管理、 城市管理、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和投融资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人才。
——“人才+项目”工程 重点培养建设领域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实施“人才+项目”工程。
(二)
科技创新目标
——自主创新能力目标 到 2015 年, 科技推广应用项目、 引进技术项目、 专利数量比“十一五”期间增长 20%。
到 2020 年, 在 2015 年基础上再增加20%。
——建筑节能重点示范工程目标 到 2015 年, 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达到600 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示范面积 1500 万平方米, 新建 2 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 100 个城市综合体、 贵阳市保障性住房实现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全覆盖。
以提升既有建筑使用功能和城市风貌为目的, 既有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面积 200 万平方米。
到 2020 年, 全面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应用技术, 新增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面积 1000万平方米。
——城镇减排重点示范工程目标 到 2015 年,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85%以上, 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1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0%,
—
4
—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30%。
——新型墙材研究开发和应用目标 到 2015 年, 新型墙材年总产量达到 360 亿块标砖, 占全省墙材总量比例为 80%以上, 其中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复合自保温型空心砌块等节能环保型墙材应用量达到总产量的 50%。鼓励工业和建筑固体废弃物利用研究和应用, 利用固体废弃物 6000 万吨。
——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工业化研究开发和应用目标 到 2015 年, 新增 3-6 个省级以上建筑工程技术中心、 博士后工作站等企业研发平台, 实施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100 个以上。
——信息化建设目标 到 2015 年, 特级建筑业企业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 建设和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城市管理、 城乡规划、 房地产市场、 建筑节能、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城市园林绿化、 风景名胜区管理等信息化业务系统, 基本完成省级城镇化综合监管系统建设。
组织智慧城市试点示范 3 个。
到 2020 年,二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 建成省级城镇化数字综合监管系统, 新增智慧城市试点示范 5 个以上。
——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化战略目标 到 2015 年, 新增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10 部, 其中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标准 7 部。
三、 重点任务 (一)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
5
— 1. 依托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 依托贵州人才博览会、 人才组团集中招聘等活动, 依托校园招聘、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等引才服务平台,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建筑类中高职院校、 科研机构、 企事业单位, 积极引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领军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 特别是优秀的科技人才(团队)
和行业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
对建设领域领军型高层次人才除享受省有关优惠政策, 实施“人才+项目”工程, 优先获得科研成果转化、 工程运用和参与重大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二)
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2. 组织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党政人才队伍培训。
建立与国内发达省市、 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机构的培训交流机制。
加强与境内外、 省内外高校的培训联系, 与同济大学等高校院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积极联系、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开发银行和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跟班学习考察。
到2015年, 组织住建系统挂职锻炼、 跟班学习50人;选派优秀干部到境外考察培训50人; 培训党政领导干部、 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500人。
到2020年, 组织住建系统挂职锻炼、跟班学习100人; 选派优秀干部到境外考察培训100人; 培训党政领导干部、 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000人。
(三)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 实施专业技术人员“万人培训计划”。
大规模开展(执业)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组织建筑工程类职称评审考试, 开展岗位 (职业)
资格培训和技能培训。
加强执业资格考前培训, 进一步提高
—
6
— 我省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加大基层一线人才培养力度, 实施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初级职称考试在全省合格标准下中级降5分, 初级降3分等激励措施; 组织建设企事业单位专业管理人员考试培训; 组织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每年组织一次全省职业院校建筑技能大赛; 组织技能人员培训鉴定。
4. 组织“2个100”专项培训。
紧紧围绕100个城市综合体和100个示范小城镇重点工程建设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建立“两个100”人才需求库, 做好人才动态监测工作。
积极开展“两个100”专项培训, 到2015年, 组织“2个100”专项培训1000人。
5. 实施3个重点领域人才培养计划。
依托贵州大学、 贵州理工学院, 建设一批我省建设领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 培育一批建设领域学科带头人, 培养一批建设领域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依托教育“9+3”计划, 为基层培养一大批职业技能人才。
增加建设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数量, 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 建筑智能化等新兴专业的研究生教育, 增加复合型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数量。
(四)
加快建设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是吸纳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 着力改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人才培养引进和科技创新环境。
6. 加快推进现有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企业技术服务中心、 博士后流动(工作)
站和院士工作站建设, 继续加大力度建设一批城乡建设领域科研平台, 以建设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
—
7
— 引进、 培养一批领军型高层次人才、 集聚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及团队、 转化一批科研成果。
对建设领域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在财政投入、 税收、 科研资金、 工作场所、 住房等方面享受省有关优惠政策。
7. 建设贵州省城乡建设人才基地。
依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 围绕我省城镇化发展重大课题展开研究。
与中规院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项目合作、 团队引进和人才交流, 大幅度提高我省规划编制、 勘察设计、 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五)
加强城镇化重点领域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 围绕城乡规划、 新农村建设、 建筑节能、 城市建设、 勘察设计和施工、 减排与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 突出“两个 100”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需求, 加强技术研究开发。
8. 加强城乡规划技术研究, 促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以综合性空间规划为抓手, 促进规划同步、 产业同链、 交通同网、设施同布、 信息同享、 生态同建、 环境同治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研究制定绿色生态城市(区)、 绿色低碳小城镇的规划编制技术体系。
开展城市综合体使用功能优化衔接和规划设计技术研究。加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形成地下空间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
9. 加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应用, 实现城乡绿色低碳发展。
研发因地制宜的低成本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 重点开展与建筑同寿命的墙体保温技术、 遮阳技术、 节能
—
8
— 监测和诊断技术、 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等建筑节能技术和通风技术、 屋顶与墙面立体绿化、 中水利用技术、 雨水利用技术、 透水路面、 绿色稳静交通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等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加快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动态监管体系建设, 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10. 加快城市建设新技术研究应用, 实现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开展噪声防治、 光污染防治、 水与湿地环境保护、 施工污染控制和空气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开展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技术、 水泥窑协同处置、 焚烧发电等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开展存量垃圾治理技术、 餐厨垃圾收运技术、 粪便收运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 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再生水利用和污泥处置技术研究和应用。
开展城市区域供能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不断提高乡土植物在城镇绿化植物中所占比例, 开展山体公园化绿地绿化示范和乡土植物培育基地建设。
加强城市防灾、 减灾关键技术研究。
11. 加强工业和建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和应用,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发展以工业尾矿、 粉煤灰、 建筑渣土、 煤矸石、 冶金和化工废渣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新型墙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开展新型墙体材料重金属污染物控制和治理技术研究。
鼓励新型墙材生产方式向自动化、 机械化方式发展, 生产管理向规范化、 标准化方向发展。
12. 加快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工业化相关技术研究, 促进建筑业行业转型升级。
继续加大“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等先进适用
—
9
— 技术的推广力度。
研究和推动建筑产品、 建筑构件、 建筑门窗的标准化, 丰富标准件的种类、 通用性、 可置换性。
开展磷石膏大板等结构体系、 设计方法、 生产、 运输、 安装等技术研究, 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
13.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城镇建设智慧发展。
加大力度,指导和协调具备一定条件的城市(县区)
创建国家智慧城市。
加快建设领域各重点领域业务监督管理系统数字化平台建设, 提升建设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规划、 设计、 施工中继续推广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 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施工(CAC)、 地理信息技术(GIS)、 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RS)的应用水平。
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 物联网、 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支持和扶持建设领域软件开发企业发展。
(六)
大力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化战略 工程建设标准化战略, 既是城镇化顺利推进的技术保障和支撑, 也是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关键节点。
14. 以工程建设国家标准体系框架为基础, 构建和完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体系。
以工程建设国家和行业标准体系框架为基础, 开展具有贵州特色, 符合我省工程建设实际需要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体系研究。
15. 引导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化方向转化, 推动创新技术成果扩散。
针对城乡规划、 新农村建设、 建筑节能、 城市建设、 勘察设计和施工、 减排与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
10
— 及时组织编制或修订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力争对填补国内空白或领先型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上升为工程建设国...